《中華文摘》文章:人生沒有意義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畢淑敏

  我有過若干次演講的經歷,面對醫學博士到紐約貧民窟的孩子等各色人群,我都會直率地說出對問題的想法,在我的記憶中,有一次的經歷非常難忘。

  那是一所很有名望的大學,約過我好幾次了,說學生們期待和我討論。我一直推辭,我從骨子裡不喜歡演說。每逢答應這一樁公差,就要莫名地緊張好幾天。但學校方面很執著,在第N次邀請的時候說,該校學生思想之活躍甚至超過了北大,會對演講者提出極為尖銳的問題,常常讓人下不了臺,有時演講者簡直是灰溜溜地離開學校。

  聽他這麼一講,我的好奇心就被激勵起來,我說我願意接受挑戰。於是我們就商定了一個日子。

  那天,大學的禮堂擠得滿滿的,當我穿過密密的人群走向講臺的時候,心裡湧起了怪異的感覺,好像是批鬥會場,不知道今天會有怎樣的場面出現。果然,從我一開始講話,就不斷有條子遞上來,不一會兒,就在手邊積成了厚厚的一堆,好像深秋時節被清潔工掃起的落葉。我一邊演講,一邊猜測,不知樹葉中潛伏著怎樣的思想炸彈。講演告一段落,進入回答問題階段,我迫不及待地打開堆積如山的紙條。那一瞬間,臺下變得死寂,偌大的禮堂仿佛空無一人。

  我看完了紙條說,有一些表揚我的話,我就不念了。除此之外,紙條上提得最多的問題——「人生有什麼意義?請你務必說真話,因為我們已經聽過太多言不由衷的假話了。」

  我念完這個紙條後,臺下響起了掌聲。我說今天你們提出的這個問題很好,我會講真話。我在西藏阿里的雪山之上,面對著浩瀚的蒼穹和壁立的冰川,如同一個茹毛飲血的原始人,反覆地思索過這個問題。我相信,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是會無數次地叩問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樣的意義?

  我想了無數個晚上和白天,終於得到了一個答案。今天,在這裡,我將非常負責地對大家說,我思索的結果就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這句話說完,全場出現了短暫的寂靜,如同曠野。但是,接著就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

  那是我在講演中獲得最激烈的掌聲。在以前,我從來不相信有什麼「暴風雨」般的掌聲這種神話,覺得那只是一個拙劣的比喻。但這一次,我相信了。我趕快用手做了一個「暫停」的手勢,但掌聲還是綿延了若干時間。

  我說,大家先別忙著給我掌聲,我的話還沒有說完。我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這不錯,但我們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確立一個意義。

  是的,關於人生的意義的討論,充斥在我們的周圍。很多說法,由於熟悉和重複,已讓我們從熟視無睹滑到了厭煩。可是,這不是問題的真諦。真諦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意義,無論他多么正確,如果它不曾進入你的心理結構,它就永遠是身外之物。比如我們從小就被家長灌輸過人生意義的答案。在此後的漫長歲月裡,諄諄告誡的老師和各種類型的教育,也都不斷地向我們批發人生意義的補充版。但是,有多少人把這種外在框架,當成了自己內在的標杆,並為之定下了奮鬥終生的決心?

  那一天結束之後,我聽到了有的同學說,我覺得最大的收穫是聽到了一個活生生的中年人重新評說,人生是沒有意義的,但你要為之確立一個意義。

  (摘自《課外語文》)


相關焦點

  • 《中華文摘》文章:葉帥 每臨大事有靜氣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孔慶東  葉劍英除了資歷老、地位高之外,每每在歷史轉折關頭以連環妙手四兩撥千斤,發揮舉足輕重的作用,這成了他一生的絕活。他18歲中學畢業時,寫下「成則為周武三千,敗則為田橫五百,可常可變,可生可死」的壯語,既透露出豈甘人下的不凡之志,又表達了進退兩可的人生智慧。據說他早年有樁包辦婚姻,一無子女,二無音訊,值得當今青少年記取的是這樣一句話:「自古英雄多出自草莽,大丈夫何患乎文憑!」1924年初,葉劍英在廣州與醫務工作者馮華結婚。當年11月,生下長子葉選平,後又生了長女葉楚梅,名字都取得很漂亮。
  • 梁漱溟:人生的意義在哪裡
    有不有意義?不知同學們對於這一類的問題想過沒有?如果想過,其答案為何?要是大家曾用過一番心思,我來講這問題就比較容易了,你們就可以比較容易地了解我的話。 我以為人生不好說目的,因為目的是後來才有的事。我們先要曉得什麼叫做目的。比如,我們這次來興安,是想看靈渠,如果我們到了興安,而沒有看到靈渠,那便可以說沒有達到目的。要是目的意思,是如此的話,人生便無目的。
  • 人生沒有意義
    人生沒有意義,第一次看到這個斷語時的反應是「語不驚人死不休」。如果人生沒有意義,那麼為什麼人,準確地說絕大數人,選擇活著而不是死亡呢?
  • 《中華文摘》文章:揭秘最致命的四種蜘蛛
    (聲明:刊用中國《中華文摘》稿件務經書面授權)   文/佚名  據國外網站報導 如果好萊塢可以提供可靠的科學資料,並指出世界上最危險的蜘蛛,那肯定很可笑。在科幻和冒險片中,我們看過毛茸茸的狼蛛在屏幕上爬行的恐怖場面,令觀眾毛骨悚然。片中的人物跑得足夠迅速才能避免被兇猛的毒蜘蛛咬傷。
  • 【夜讀】人生沒有毫無意義的事情
    我很認真地思考了十幾秒,然後笑著說,沒有吧。我想起了我最喜歡的電影《那些年》裡,沈佳宜對柯景騰說的一句話。她說,「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啊。」是啊,人生本來就有很多事情是徒勞無功的,比如彎路,比如綿延的想念,和你。可是,我並不覺得那是我人生裡毫無意義的事情。我覺得吧,我們每個人活到現在,所有經歷的事情、遇到過的人,都不是毫無意義的。
  • 認為人生沒有意義就是「空心病」???|隨筆017
    ◇我應該就是最近流傳頗廣的那篇文章《北大四成新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甚至已經放棄自己!》裡40%的一個分子。北大一年級的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其中有30.4%的學生厭惡學習,或者認為學習沒有意,還有40.4%的學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我現在活著只是按照別人的邏輯這樣活下去而已,其中最極端的就是放棄自己。」(選自《北大四成新生認為活著人生沒有意義,甚至已經放棄自己!》開頭)怪不得文章裡個案那哥們說精神病醫生很傻逼,我也覺得。
  • 大學生困惑人生意義何在?畢淑敏:人生沒有意義你要給它一個意義
    「人生沒有意義,需要你給它一個意義。」當作家畢淑敏看到了大學生的困惑,做出這樣的回答的時候,臺下掌聲雷動,久久不能平息。很精彩的一句話。面對年輕人有這種成年人的困惑時,畢淑敏順勢引導大學生們,尋找自己對人生的定義,設立目標,並為之奮鬥,不虛度一生。其實人生的意義這個話題,中年人的困惑要大得多。中年是一個很尷尬的階段,家庭、事業、健康,件件都是大事。
  • 畢淑敏:人生,本沒有意義,是我們賦予了它意義
    畢淑敏老師給出的答案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是啊,消極地想,人被迫來到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也被迫離開這個世界,你在世間追逐的任何名利,最終都是一場空!這樣想來,人生真的很悲催。人生於自然,最終歸於自然,那我們又何必在世間努力、奮鬥、追求,歷經生活的種種艱難困苦?
  • 人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宇宙維度中,人生無意義;歷史的維度中,少數人有意義;家庭的維度中,少數人人生無意義。談這個意義在社會中你的人生在道德上、責任上是否有意義呢。中國人一般的人生哲學就是有用哲學,人生的意義就是是否有用。而中華文化大智慧的至人聖人則是無為無用哲學。大到無為則為無意義的境界。基因其實造就你的一生,而通過努力和機緣巧合徹底改變現狀的概率很低,不要和我槓看數據去。所以,普通老百姓只要正常的螺旋上升就好了,尊重生活規律。人活著就是為了死,所以向死而生如果人生一定要追出點意義,那麼肯定是在認識了沒意義之後。
  • 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我們先不去思考對我們本人來說人生中什麼才是意義,對大學生來說,維持社會關係和獲得更好的教育,是兩件普遍接受的、有意義的事情。追求良好的社會關係和更高的學位,這樣的人生就會有意義。大部分人都會同意的是,過一個有意義的人生是快樂的。生活的意義和快樂是緊密聯繫在一起的。
  • 人生的意義
    也有部分人認為人活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普通人偶爾在腦中浮現這個疑問,或者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人活著是有意義的,至少單單局限於目前人類認知的情況下,人類活著是有意義的。
  • 畢淑敏:人生沒有意義,為什麼我們還要努力
    我相信,一個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是會無數次地叩問自己:『我的一生,到底要追索怎樣的意義?』我想了無數個晚上和白天,終於得到了一個答案。今天,在這裡,我將非常負責地對你們說,我思索的結果是:人生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句話說完,全場出現了短暫的寂靜,但緊接著就響起了暴風雨般的掌聲。這可能是畢淑敏在演講中獲得的最熱烈的掌聲。在以前。
  • 看到了量子力學是否覺得人生沒有意義?
    看到了量子力學是否覺得人生沒有意義?我先來引用一下科學院院士朱清時對量子力學所作的一個簡單通俗的比喻。量子力學就像說某個人既在辦公室又不在辦公室,你要去看這個人在不在,你就得去觀察一下。你這一觀察,這個人的存在狀態就坍縮了,他就從原來的既在辦公室又不在辦公室的疊加狀態,一下子變成在辦公室或者不在辦公室的唯一的狀態了。
  • 淺談一下人生的意義
    人生的意義就是自得其樂,享受自由自在,開心一天就賺一天。被人或物奴役,你就虧了。有人說,任何人生都是有意義的,只不過意義各不相同而已,換個對象,你覺得螞蟻的蟻生有沒有意義?不能因為你找不出別人人生的意義,就裁決別人的人生沒有意義。就算你覺得自己的人生毫無意義,其實仍然是有意義的。
  • 《自卑與超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作者是復旦大學一名才女,她在文章開頭這樣寫道:我是在很久以後才意識到,原來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心裡也是在自卑的。在上面那段話裡,阿德勒的觀點,其實是要在設立了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後,再為了這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進行奮鬥,從而獲得的優越感,才是最有意義的。所以,這本書最重要的內容,不僅包括自卑與超越,其實還有本書的第一章-生活的意義。真正的生命意義是什麼?
  • 對於人生有無意義,有這三種回答
    人生中哲學性質的難題有很多,我姑且列舉其中的一些:一、人生的目的與信仰。人生有沒有一個高於生命本身的目的?如果沒有,人與動物有何區別?如果有,人的精神追求的根據是什麼?怎樣算有信仰?二、死。既然死是生命的必然結局,生命還有沒有意義?如何克服對死的恐懼?應該怎樣對待死?
  • 從木心寫的句子,看人生的「無意義」和「意義」
    文∣閒時翻書君(文章約750字,閱讀約需2分鐘,與你相約) 「生命好在無意義,才容得下各自賦予意義。假如生命是有意義的,這個意義卻不合我的志趣,那才尷尬狼狽。」——木心《素履之往》 人的天性是這樣的,太容易得到的事情,並不懂得去珍惜。
  • 如何應對人生的無意義感
    回到我自己,我一直覺得人生本來就沒有特定意義,要靠我們去賦予它意義。在看到這個話題的時候,突然想認真地探索一下,去看看人生無意義感裡更深的東西。而在"人生"這個詞上,它如此重要,如此稀缺。所以,人生意義的探尋,必然是大多數人所嚮往的。人生的無意義感,從字面來說,就是生活沒有意義,任何事都沒啥意思,做事鼓不起勁,沒有目標方向,過一天是一天。更深一層來看,這像是一場自我放逐,放棄了自己在生活中的主動權。
  •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部李倫教授科技倫理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大連理工大學人文學部李倫教授科技倫理論文被《新華文摘》全文轉載 2020-06-24 17:5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讀書和不讀書,過的是不一樣的人生,層次高的人都在關注這些訂閱號...
    你知道還是不知道呢  簡介:馬雲沒有明說的底牌?方方的真面目?孫楊為什麼涼?馮小剛到底對苗苗做了什麼?關注社會的痛點,公眾的雷點,貴圈的爆點。請務必在我被關小黑屋前關注。政法、熱聞、時事、人生、思考,每天學點法律知識,知法、守法、用法,做您隨身移動的法律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