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與超越》: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2020-12-06 春醪浮蟻

曾經讀過一篇文章,《我上了985,211,才發現自己一無所有》,作者是復旦大學一名才女,她在文章開頭這樣寫道:

我是在很久以後才意識到,原來那些看起來光鮮亮麗的人心裡也是在自卑的。

當時,我覺得這真不可思議,那麼優秀的人為什麼還會自卑?在我們的認知中,自卑一直就是一個貶義詞,優秀的人自信、從容、閃閃發光,無論如何都不能讓我把「自卑」、「一無所有」與「985、211、復旦大學」聯繫在一起。

但事實上,人人都有自卑感。關於這一點,著名心理學家阿德勒在他的代表作《What life should mean to you》(中文譯名《自卑與超越》)中有深刻的論述: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我們自己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自卑感並不是變態的,它們是人類地位之所以增進的原因。

所以,所謂的優秀都是相對的。我們眼裡那些閃閃發光的人,能看到比他更優秀的人,覺得自己不如他們,因此產生自卑感是很正常的。

阿德勒,是個體心理學創始人、現代自我心理學之父,與弗洛伊德、榮格並稱為20世紀精神分析學派的三大巨頭。他的思想在著作如《自卑與超越》、《洞察人性》《兒童教育心理學》中得以體現,深深影響了卡耐基、史蒂芬·柯維等人。

阿德勒先生

既然自卑是人類地位之所以進步的原因,那麼是不是意味著越自卑越好?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需要先了解一個概念,即自卑情結。

自卑情結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而優越感則是自卑感的補償。為了消除自卑感,有人努力改進自己周遭的環境,來獲取優越感;但有人經過努力依然無法解除自卑時,他們就會逃避目前的環境,用另外一種優越感來自我陶醉或麻木自己。

很多普通人的成長經歷也是如此。比如,蕪湖的19歲少年姚俊鵬,從小被確診為腦癱,拿筆寫字都很困難。但是,天生的缺陷並沒有擊垮他,在今年的高考中,姚俊鵬取得了623分的好成績,超過安徽省理科一本線108分。

生活中還有很多這樣的例子,由於身體、各方面關係等,產生自卑的人,但卻在另外的領域(如文學、技術或研究)通過努力成為佼佼者。這就是他們在用其他領域的成功和優越,來補償身體羸弱方面的自卑感,這是一股強大的動力。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很好地利用自卑感,這時有人在其他方面去獲得優越感,比如學習差的孩子常說自己比學習優秀的孩子帥;有的甚至會做出傷害行為,來獲得優越感,補償自己的自卑。

比如,前段時間浙江杭州寶馬車主,將自己的寶馬車開到朋友店裡維修後,沒走幾裡路又發生故障,通過4S店的排查,發現該車發動機裡面全是白糖,對發動機產生巨大損害,需要花費20萬更換才行。寶馬車主經過一番調查,發現往自己車子發動機倒白糖的,正是自己交往了20年的那位開修理店的朋友。這位朋友以前和車主一起做生意虧了錢,結果現在一個在汽修店上班,一個已經開了寶馬,兩個人現在差距那麼大,在汽修店上班都朋友為了彌補自己的自卑感,就做出了傷害寶馬車主的事。

也就是說,當自卑感產生時,不去正視產生自卑的事實,而用其他方式去掩蓋,但內心的自卑感依然沒有消除。原文是這樣描述的:

為了擺脫自卑感,他不再設法克服困難,反而沉醉於一種優越感中,強迫自己認為自己有優越感。這樣不但不利於消除自卑感,反而使自卑感不斷累積。

所以,回到前面的問題,自卑感並非越多越好,一定程度的自卑可以促使你追求優越感而實現進步,但當自卑感太多自己無法解決時便會產生自卑情結,通過錯誤的方式去獲得優越感。

現在,我們知道了,我們為了克服自卑感,要用優越感來進行補償,但是以不正確方式獲得的優越感,卻不能消除自卑感,那麼,我們需要通過什麼樣的方式獲得優越感,才是正確的?

追求優越感

在本書中,阿德勒所說的追求優越,是指實現自身完美所做的努力,並不是為了要超越他人。比如在上面的例子中,蕪湖少年姚俊鵬通過自身努力,在高考中獲得了高分,即使並沒有達到全省第一,但也能從自己的進步中獲得優越感,而並不是超過其他人、然後炫耀自己比其他人厲害從而獲得優越感,明白這一點很重要。

追求優越感是人類不斷進步的動力,它激勵著我們每一個人。人類的整個活動都建立在對優越感的追求上,無論從無到有、從失敗到成功,還是從匱乏到富足。但是,在努力追求優越感的過程中,只有那些為了他人的利益而前進的人和為了社會的發展而奮鬥的人,才是能夠超越生活,從而順利獲得優越感的人。

在上面那段話裡,阿德勒的觀點,其實是要在設立了有意義的人生目標後,再為了這個有意義的人生目標進行奮鬥,從而獲得的優越感,才是最有意義的。所以,這本書最重要的內容,不僅包括自卑與超越,其實還有本書的第一章-生活的意義。

真正的生命意義是什麼?

正如作者在書中所說的,每個人對於生命的意義都有著不同的理解,沒有完全正確或完全錯誤的生活意義,只是較好的生活意義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徵,而較差的則缺乏這些特徵。

對於生命的意義,作者首先提出了人生的三大問題。

1、我與地球的關係:我們生活在地球上,依靠地球所提供的資源生存,沒有辦法離開地球去討生活。2、我與種族:任何人都是人類族系的一員,只要活著,每個人必然要與他人發生關係。3、我和她/他:這一問題涉及愛情和婚姻。人類有兩種性別,男和女。任何人的一生都無法避開愛情和婚姻這一問題。

因此,個體心理學認為人類的所有問題,都可以歸於到以下三點:

1、既然地球資源有限,我們如何工作才有效?

2、既然要與人合作,共同發展,我們怎樣定位自己的在人群中的身份?

3、在婚姻裡,我們如何平衡社會責任和愛情?

通過回答這三個問題,阿德勒認為,所有錯誤「生活意義」,其共同特徵是:

他們缺乏歸屬感和社會興趣。他們賦予生活的意義,是一種屬於個人的意義。他們認為,沒有哪個人能從實現目標中獲得利益,他們的興趣也只停留在自己身上。

在這種情況下,錯誤的生活意義,所爭取到的是一種虛假的個人優越感,他們的成功也只對自己有意義。

比如,之前熱播的《我是餘歡水》裡,餘歡水沒有愛情,生活遭遇挫折,在工作上也表現得平平庸庸,並且不善交際,朋友很少,他覺得與同伴交往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這樣的生活,對於餘歡水來說,就是痛苦而危險的,而他只能通過破壞、獲得其他人的隱私等方式,使自己生活有意義,但這種意義最終也不能解決他生命的意義,因為這隻滿足了他自己。

阿德勒認為,生活的意義在於對人類全體發生興趣並與之合作,為我們的世界做出貢獻。

讀到這兒,我們會覺得阿德勒的觀點,神奇地與學習強國、社會主義價值觀一致,但仔細想想,如果要談人生的意義,還真就那麼回事。

前蘇聯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所著的一部長篇小說《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裡面那段舉世聞名的話,與阿德勒的觀點幾乎一致。

人最寶貴的東西是生命。生命對人來說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應當這樣度過:當一個人回首往事時,不因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愧;這樣,在他臨死的時候,能夠說,我把整個生命和全回部精力都獻給了人生最答寶貴的事業—為人類的解放而奮鬥。

古往今來,但凡人們認為具有「生命意義」的人或事,都離不開對他人和社會的貢獻。那些賦予人生以個人意義的人,他們的人生就此走過,沒有留下一絲痕跡。

後記

相比於《自卑與超越》這個譯名,其實原文 「生活對你的意義」這個翻譯更加適合,書中關於自卑的內容只是其中的一個章節。

縱觀本書,作者的思路其實是非常清晰的。一開始就提出問題 「生活的意義是什麼」,然後闡述三個事實制約了人類,從而提出正確的生活意義和錯誤的生活意義是怎樣的,再列舉出哪三類兒童容易孕育出「錯誤的生活意義」,並提出如何改變這些孩子的看法,結合弗洛伊德的分析方法,通過剖析自身(此處就是自卑與超越的精華),最後得出正確的生命意義就是-與人合作、奉獻社會。

個人認為,關於是否一定要與人合作才能取得成績,這個可以見仁見智,但是樹立正確人生觀,超越自卑,才能取得美好人生,這是毋容置疑的,也值得我們認真思考。

相關焦點

  • 自卑與超越:2個方法通過與他人建立合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
    阿德勒認為,自卑感是人類進步的底層動力;遺傳等先天因素並不能決定人的命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實現目標,也可以通過與他人建立合作,來實現自己的人生意義和個人價值。01、超越自我的原動力阿德勒說,無論你取得了什麼樣的成就,處於什麼樣的環境中,都一定不滿足於自己的現狀,一定想超越自我。為什麼會這樣呢?
  • 《自卑與超越》① | 自卑,是讓你變優秀的原動力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的時候,但你可能還沒發現,這些自卑,正是讓你變得優秀的原動力。通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你將學會如何利用自卑,超越自我,改善人生的處境。但是,阿德勒不認同這種觀點,他認為,一個人遭遇了什麼並不重要,他怎麼看待那些經歷才重要,所以阿德勒說,只要保持積極的態度,人人都可以得到幸福。《自卑與超越》一書,集結了阿德勒個體心理學的核心思想,接下來的10天,我們將共讀這本心理學的經典之作,10天後,我們將能更好地理解自己,正確地對待人生,找到通往幸福的路徑。讓我們開始今天的閱讀吧!
  • 《自卑與超越》①|自卑,是讓你變優秀的原動力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感到自卑、覺得自己不夠優秀的時候,但你可能還沒發現,這些自卑,正是讓你變得優秀的原動力。通過《自卑與超越》這本書,你將學會如何利用自卑,超越自我,改善人生的處境。本書作者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為個體心理學之父,同時也是人本主義心理學與積極心理學的先驅,與弗洛伊德、榮格,被視為心理學三大奠基者。
  • 那些打不倒你的,必然會使你更加強大:阿德勒《自卑與超越》
    作者:瓊笛如果你是一個自卑的人,那麼我建議你一定要看看這本阿弗萊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他們在外人的眼中似乎已經擁有了光鮮亮麗又美好的生活,人生堪稱圓滿,可是在這樣的人心中,其實還是有著自卑的一面的。
  • 自卑心理的形成與自我超越-走出心靈陰霾重見光明世界!
    六、超越自卑重塑自信 自卑的形成,自然也伴隨著自我價值的缺失,會形成自我否定,自我認知的缺陷。由此會形成錯誤認知和行為,而這一切的根源都在於內在心靈本底層面的軟體系統中了病毒有關。只有通過不斷的對自我內在的軟體系統進行修正,清除病毒,人的思維和意識才會保持正常運轉。這就是對自我的超越。
  • 關於人生的意義,阿德勒總結了10句話,讀懂者人生開掛!
    他的著作不僅幫助全球億萬有心理疾病的患者走出了人生困境,讓他們的心智逐漸的走向健康與完善,而且受到了馬斯洛、墨菲、杜安·舒爾茨等現代心理學大師們的強烈關注和廣泛推薦。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人性洞察》等書都很好的證明了一點,即他是完全可以配得上人們對他的稱謂的。
  • 人生最大的成功,超越自己比超越別人更重要!
    超越別人不算本事,超越自己才是活著的真諦。因為超越自己需要勇氣和自信,而勇氣和自信是成功的前提。 亞里斯多德說:「對自己的了解不僅是最困難的事情,而且也是最殘酷的事情。」檢查自我並不容易,因為敢於並善於審視自我,要求我們消除自卑、自滿、自私、自棄以及憤怒等不良情緒,在自省中認識自我,超越自我,最終養成內在的強者品質。
  • 心理能量等級與超越
    因此,大衛·霍金斯的這個能量層級理論,並不是描述人生層級的真理,然而它又有著非常大的存在意義,它的意義是指導人生。作為一個參考,一個生活中能量層級的概括,它能讓我們有「人生能量級」這個概念。能讓我們看到,向上時,人有超越一切的力量,向下時,人能輕而易舉的毀滅自身。
  • 你的成功恰恰源自你的自卑!走進阿德勒——心理學入門「第4集」
    著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阿德勒從小膽子就很小,他三歲的時候弟弟在他身邊去世,幼年有兩次被車撞的經歷,還得了肺炎,身體一直很不好,讀書的時候數學可以說是極差,後來病好了就立志當醫生,拼命學習,成為班裡數學最好的孩子。後來他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一名眼科醫生,他非常關注身體器官的缺陷,他認為身體的缺陷是個人驅使他採取行動的真正動力。
  • 自卑也許是成就人類文明最主要的力量之一,自卑有什麼可怕的
    幾乎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都有一定程度的自卑感.一個自卑的人會產生極低的自我評價,以及對社會生活考驗的恐懼.同時會對自己的努力進行否定和限制.這種不自信,也帶動著別人對自卑者缺乏信心.生活中我們常常發現自卑的人很難成功,因為他們不能自信,不懂得與人合作的意義與樂趣,卻總是在躲避生活中真正的問題
  • 自卑的兩個人在一起會長久嗎?
    我們要知道自卑情結是什麼。在奧地利作家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自卑與超越》中給出了定義:自卑情結——如果一個人在面對一個棘手的問題時,感覺自己無能為力,由此產生的情緒就叫做自卑情結。一個自卑的人經常會表現出失望;膽怯;懦弱;恐懼,而這些情緒往往會互相傳染,讓失落的人更失落;恐懼的人更恐懼。從這個意義上講,兩個自卑的人在一起不止對你們沒有幫助,反而會加重這種自卑情結。一段長久的愛情講究的是互補。
  • 人生的意義
    也有部分人認為人活著是沒有任何意義的。普通人偶爾在腦中浮現這個疑問,或者在遇到挫折的時候,「人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人活著到底為了什麼?」首先,我先表明我的觀點,人活著是有意義的,至少單單局限於目前人類認知的情況下,人類活著是有意義的。
  • 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漫漫人生路,總會錯幾步。而如果我們懂得了本該懂的道理,是不是就不會錯過了那個愛的人,,是不是就不會錯失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是不是就不會在努力的時候選擇了安定。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 頂級心理學家阿德勒給家長的忠告:這才是突破自卑,實現超越的第一步
    阿爾弗雷德·阿德勒在他的心理學著作《自卑與超越》(1932年)指出人生的三大問題。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受到三大約束:職業發展、人際關係、婚姻問題,構成了人生的現實,人們面臨的所有困難和問題都源於此。而職業發展,更是處於最重要的第一位。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
    這本書只用了一章,說人生的問題。作者面試了一名有著完美教育背景的人:法學博士、醫學博士和MBA。但是作者面試這位應聘者,發現他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考取這些證書都是在別人的建議下完成的。這就像現在大多數的年輕人,不知道自己熱愛什麼,在父母的建議下,工作、結婚、生子,過著父母要求的人生。書中的一個故事發人深省。一個富商,內心空虛。
  • 人生活著的意義是什麼呢?
    在宇宙維度中,人生無意義;歷史的維度中,少數人有意義;家庭的維度中,少數人人生無意義。談這個意義在社會中你的人生在道德上、責任上是否有意義呢。中國人一般的人生哲學就是有用哲學,人生的意義就是是否有用。大到無為則為無意義的境界。基因其實造就你的一生,而通過努力和機緣巧合徹底改變現狀的概率很低,不要和我槓看數據去。所以,普通老百姓只要正常的螺旋上升就好了,尊重生活規律。人活著就是為了死,所以向死而生如果人生一定要追出點意義,那麼肯定是在認識了沒意義之後。因為幾乎絕大多數說了人生沒意義的人,並不是轉身跳樓結束生命。
  • 心理學家告訴你,自卑的人通常有這些特徵,超準
    ——阿德勒《自卑與超越》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曾說過「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發現,所處的地位是我們希望加以改進的。」就像平常大家所說的,一個人越缺什麼,越是愛去炫耀什麼,這種刻意的表現往往最容易暴露自己的內心。他們試圖在吹牛中展現自己的優越情結,但倘若仔細研究他們的言行舉止,便能夠發現他們內心所不願承認的自卑感。他們或是愛哭的娃娃,總是企圖用淚水換來自己想要的東西,他們總是毫不遲疑地承認自己十分脆弱,沒有能力照料自己。
  • 人生必讀的5本書,你看過幾本?
    人生有限,而世界無限,隨著網際網路技術大爆發,世界縮小到你的手(機)裡,但裡面的內容卻多到無從下手。如果想要在有限的時間裡完成認知升級,甚至對自己的人生進行升級,在熊貓看書看完以下5本書,你可能就找到了答案。
  • 人生的意義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活著
    人生的意義很簡單,就是讓自己活著,讓自己活著就得掙錢養活自己,掙錢的過程就是給社會做貢獻、為別人服務的過程。簡單說就是養活自己,貢獻社會服務他人。就這麼簡單,千萬別複雜啦,千萬別弄太高尚啦。人沒有差別的只要生死,那麼人生的意義也就是生死了,活也是意義,死也是意義,你活這幾十年就是意義,如果你不活著的話,那根本無意義可談,因為活著,死也是有意義,死的意義就是終結你的一生。如同一部戲,少了主角不可以,少了某一名群演也無所謂。
  • 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四個方法讓你收穫意義
    遠離家鄉,在外漂泊的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時刻,寂靜的夜晚一個人躺著床上,毫無睡意,思考著,人生的意義究竟是什麼?我們這一生,在追求什麼?比如我知道舍友最近過得不開心,我定了計劃這周要約她,周末約上了一起吃飯聊天,她把事情說出來感覺快樂了,這就是意義。其實人生就是這些大大小小的意義構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