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裡一直有個夢想,就是能在有限的生命裡,讀完1萬本書,幫助每一個有緣相遇的人,治癒生命創傷,揭秘生命藍圖,啟迪靈性的覺醒,回溯靈魂來時的路。堅持每天寫作,分享心得。江湖險惡,我心依舊;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一個安靜寫作的超心理學愛好者周雲騫
昨天我帶領大家認識了心理學家馮特、詹姆斯、霍爾還有他的徒弟杜威,還有我們大名鼎鼎的佛洛依德。在心理學歷史上,還有很多心理學家也為心理學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的精力,其中有一位讓我們感到特別溫暖的心理學家就是他的學生阿爾弗雷德·阿德勒,他的傑出貢獻就是創立了個體心理學,他同意他師傅的關於兒童期心理創傷對成年性格的影響觀點,他反對他的師傅把心理問題的根源歸結為性相關的戀父戀母情結,他把問題的根源的原因轉向社會層面。認為一個人成功與失敗都來自早年的自卑感。超越自卑感是一個人一生不竭的動力,也是獲得成就的根本因素。雖然從科學角度,把一個人的成功歸結於自卑感,有失偏頗,但是在那個年代,阿德勒是把心理學的研究方向引向個人和社會的交互,並且提出了自己的著名的觀點,是具有開創性的。
阿德勒,奧地利的精神病學家,心理學家(1870年2月7日-1937年5月28日)。著有《自卑與超越》、《人性的研究》、《個體心理學的理論與實踐》、《自卑與生活》等。阿德勒從小膽子就很小,他三歲的時候弟弟在他身邊去世,幼年有兩次被車撞的經歷,還得了肺炎,身體一直很不好,讀書的時候數學可以說是極差,後來病好了就立志當醫生,拼命學習,成為班裡數學最好的孩子。後來他獲得博士學位,成為一名眼科醫生,他非常關注身體器官的缺陷,他認為身體的缺陷是個人驅使他採取行動的真正動力。先讓我們欣賞一句阿德勒的名言:
有人說阿德勒心靈雞湯界的大BOSS---也算是吧
「我們每個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因為我們都想讓自己更優秀,讓自己過更好的生活。」
「對別人不感興趣的人,他一生中遇到的困難最多,對別人的傷害也最大。所有人類的失敗,都出於這種人。」
「只是想逃避困難的人,必然會落後於他人。」
「生活的不確定性正是我們希望的來源。「
」世界很單純,人生也一樣。不是世界複雜, 而是你把世界變複雜了。 沒有一個人是住在客觀的世界裡,
我們都居住在一個各自賦予其意義的主觀的世界。「
「人的一生很短暫,生命很脆弱,我們還需要不斷地克服困難,完善自己,絕不能放棄努力尋求生命的意義。」
「我們生存於與他人的聯繫中,如果我們選擇孤獨,便等於選擇了死亡。」
「逞強是自卑感的另一種表現。不要努力「看起來很強」,而是努力「變得很強」。」
「奉獻乃生活的真正意義。」
…………
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好多話和網上的心靈雞湯有一些相似,沒錯,那些心靈雞湯都斷章取義來自一些心理學家和哲學家。我們要讀好的句子也應該讀沒有被閹割過的原版不是嗎?
阿德勒在1912 年成立個體心理學會,這個學會後來成為一個頗有影響的學派,他個人也專注於兒童治療和研究,也就是因為他小孩子的自卑感,促使他選擇了心理學,也他的兒童治療事業。他拼命工作,有時候一天要去不同的兩個城市做講座,1937年由於過於勞累,猝死於去蘇格蘭亞伯丁市做講座的街道上。
阿德勒的理論立足與人的優越和完善,但是他也指出如果一個人專注於個人的完善,也不顧他人和社會的需要,這樣的完善也是會有害的,會讓他成為一個飛揚跋扈、自吹自擂,傲慢自大的人。
阿德勒最著名的就是《自卑與超越》又叫《超越自卑》,這本書以"自卑情結"為線索,講述了自卑產生的原因,涉及了人為什麼而活的哲學意義,心靈和肉體有什麼關係,家庭和學校的影響,還論述了早年的記憶、夢、犯罪和愛情和個人成長的重要關係,以及如何去超越自卑,把自卑感轉化為對優越的追求。他一再強調,自卑感並非是病態的,更不是精神缺陷,而是行動的原始決定力量,他提出的自卑與補償的作用,至今還被我們談論到。他的書在我們現在看來像是說一些常識,但是放回那個時代,確實是對心理學起到了很大的突破。阿德勒的心理學第一個沿著我們今天應該稱之為社會科學的方向發展的心理學體系,起到了深刻的社會意義。以至於後面很多人認為,阿德勒的理論對心理學的貢獻超過了他的老師弗洛伊德。只不過他沒有他老師那麼有名。
自卑與超越
說完了阿德勒,說說我自己,其實不瞞大家,現在我有的一點點小成績,其實也是源自童年的自卑。童年的雲騫哥,家裡真的好窮,一個跳繩才3塊錢,我盼了2年才得到,一個鐵臂阿童木的雙層鉛筆盒,我從二年級一直盼到了小學畢業,那年我考上了重點中學,我媽媽和我一起拎著一桶奄奄一息的魚去菜市場賣了9塊8毛錢,才買了一個盼了一個童年的雙層鉛筆盒。(我家養魚的,因為天氣原因很多魚因為缺氧奄奄一息)。大家都說自信能成功,其實對很多內向的孩子,缺乏資源的孩子,他的自信並不一定能成功,很多成功的人,他的成績取得不是因為自信,恰恰是來自他的自卑。他正是超越自卑,超越了家庭條件、身體條件對他的束縛,才有了後來的與眾不同。
喜歡這樣一個可愛的、親和的、溫暖的心理學家阿德勒嗎?喜歡的話,我們一起讀讀他的《超越自卑》,我們一起超越自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