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情感人生課堂」獨家原創首發,如需轉載,請註明,轉自百家號。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增加,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到自我的幸福感指數。幸福感是指人類基於自身的滿足感與安全感而主觀插上訥航的一系列欣喜與愉悅的情緒。想要提升幸福感,就要學會,告別那些毫無意義的事情。
首先,告別瑣碎的囤積症。從《斷舍離》大熱開始,新一代的年輕人就嚮往更加極簡的生活。冷淡、淡漠,也是當代青年人的生活常態。日本美學家山下英子說,「用最少的物質,滿足最大的需求。」這種思想的流行,也讓越來越多人的生活方式悄然發生變化。許多人開始奉行不持有的生活,將個人物品的數量降到所需範圍內的最低,將那些不需要的東西通通整理掉,可以被替代的東西整理掉,那些使用頻率很少的東西,儘量不再購買。
《增廣賢文》中所言,「良田千頃不過一日三餐,廣廈萬千隻睡臥榻三尺。」就算我們擁有再多的物件和財產,每個人所固定的必備的東西也就那麼幾樣。學會刪繁就簡,會讓我們告別忙亂的生活狀態,告別浮躁和擁擠的生活空間,更告別了焦躁無措的生活情緒。不妨嘗試一下,稍微去除掉自己生活中那些被囤積很久且用不到的東西。你會發現,原來生活中也充盈著如此多的幸福感。
告別無效的社交。楊絳說,「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在如今這個壓力和任務都日漸繁重的社會,我們已經習慣了戴上各種各樣的面具去生存。能夠留給我們自己的,往往是那麼片刻的獨處時光。
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拒絕那些無意義的社交。因為他們知道,與其將時間和精力都花費在酒桌或聚會上觥籌交錯,還不如在獨處的時間內默默提升自己,做一些自己更感情需的事情。活得越久越發現,乾淨簡潔的社交圈子,會過濾掉自己大部分沒有必要的煩惱。
告別不真誠的情感。現代的年輕人,越來越不喜歡談戀愛。俞飛鴻就曾經在節目中提及自己單身多年的事情。主持人問她,「你為什麼一直單身?」俞飛鴻巧笑嫣然,用不卑不亢的語氣回答,「我不覺得這是個問她。對我來說,單身或是婚姻,哪個更舒適就選擇哪個。」我覺得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應該告別那些不真誠的,自己並不中意的情感關係。友情如此,愛情也是如此。跟一群乏味並且不同心意的人在一起,倒不如一個人清清靜靜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比起捆綁著的相顧無言,不如一個人開心地沉默。
當我們能夠放下那些迫切的執念,我們會容易發現,自己的幸福感已經在逐漸提升了。我們大可以去選擇自己喜歡的事情,也可以嘗試更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其實對於每個人來說,雖然經歷不同,但過程可以說同樣艱難坎坷。在這個已經躁動不安的大環境下,我們要儘量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儘量去做一些使自己愉悅的事情。如果你現在正處於焦灼無奈的狀態之下,你也可以嘗試讓自己告別這些沒有意義的事情。放空自己的身心,去尋找更加優秀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