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一部科幻小說中講過:
一個先進的文明創造了一個程序,他們圍在大屏幕前看著屏幕裡的一顆顆星球,那顆星球是地球,上面有著文明,這個先進文明為什麼要創造這個程序呢,主要目的是為了將文明的演化展示出來。一日,程序裡的文明中有一位科學家正在做研究,突然他推開門走了出去,抬起頭望向天空,對於屏幕外的那些人而言,這位科學家好像是在看著他們,程序裡的科學家喃喃道:我們有沒有可能是更高級的文明創造的。這一句發問可把屏幕前的那些程序工程師們嚇壞了,這些工程師們是這個先進文明中最富有智慧的一群人,他們一下子就意識到了一個很嚴重的問題,他們也抬起頭看向了天空,若有所思。
有人說,你能想到的可能就是事實,他們羅列出了以下證據:
20世紀初開創的量子力學蓬勃發展,量子力學告訴我們能量是不連續的,是一份份的,時間有最小的單位,長度有最小的單位,比方說普朗克時間,這就是最小的時間,10^-43秒,沒有比這更小的時間了,再小就沒有意義。比方說普朗克長度,它是有意義的最小的可測長度,為1.6*10^-33釐米,沒有比這更小的單位了。於是有人猜測,這是不是發現了宇宙是一個程序的奧秘了,這些都是當初編寫宇宙程序的基礎「代碼」?
這裡只能說,你真的想多了,其實不只有普朗克長度、時間,還有普朗克質量,這些物理名詞是在1912年普朗克發表的《熱輻射理論》一書中提到的,是利用普朗克常量、光速、萬有引力常量導出來的,所表達的意思也不一樣,普朗克質量為5.46*10^-8kg,這個含義是宏觀物質與微觀物質的界限。而普朗克時間與長度代表的是現今物理學在這個範圍內是有意義的,如果比它們還小,現今物理學就失效了。所以,根本沒有那麼神神叨叨地,硬往虛擬程序代碼身上扯,也是醉了,如果這些數值被逐漸發展的物理學再次更新了呢,難不成程序代碼也要更新一次嗎?
還有人說,之所以存在最小的單位是因為顯示器屏幕的像素有最小單位,看來高級文明也得需要屏幕啊。
自從量子力學發展起來,不確定性、疊加態、雙縫幹涉實驗、波粒二象性、薛丁格的貓成為了科幻中津津樂道的話題,由此引申出來的科幻主題很多,也有各種電影上映了,滿足了大家的好奇心。但是我們是否這樣想過,如果我們真的是生活在高級文明創造的程序裡,我們都是虛擬人物,世界以及我們看到的宇宙也是虛擬的話,那麼創造這個程序的先進文明會不會也會像開頭的那些工程師們一樣,走出屋子向天空看一看呢,他們又是誰創造的?
以此類推,無窮多也。
這樣的猜測讓原本就難以理解的宇宙雪上加霜,變得更加光怪陸離了。
對於我們的宇宙是否是模擬出來的,由於科學的局限性,現在的科學無法給出答案,但從已有的證據來看,尚未有證據支持宇宙是模擬的,所以目前的話只能給出目前的答案,那就是宇宙不是模擬的。
換個角度想,如果宇宙是模擬的,那麼那個文明該有多先進,他們模擬的方式恐怕不是我們想像的用「代碼」、「計算機」那麼簡單,為什麼一定是我們知道的方式呢?就算宇宙是模擬的,人類文明即便發展得再高級,理應當無法知道答案,因為我們都在模擬宇宙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