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墨子號」之父:潘建偉榮獲蔡司研究獎,引起國際學術界廣泛關注
量子密碼學的突破性進展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合肥,獲得著名的2020蔡司研究獎。他們應該仍然積極地進行研究,他們的工作應該為獲得進一步的知識和實現實際應用提供巨大的潛力。蔡司研究獎通常在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蔡司研討會上頒發。鑑於與冠狀病毒有關的最新發展,蔡司決定將研討會推遲到明年。它定於2020年6月17日在Oberkochen舉行。該決定是由計劃不確定性引起的,首先是出於利益的考慮,並且是為了保護我們的客人,演講者和所有其他相關人員。
-
我校潘建偉教授獲2019年度「墨子量子獎」
4月26日,墨子量子科技基金會在合肥舉辦「墨子量子獎」發布會,公布2018年度和2019年度「墨子量子獎」獲獎名單。quantum communications)」而獲得2019年度「墨子量子獎」。為了鼓勵量子物理和量子信息科學的發現與突破,推動量子信息科技科學研究特別是第二次量子革命的發展,由若干民間企業贊助成立的墨子量子科技基金會設立「墨子量子獎」,通過廣泛邀請提名和國際專家評審,嚴格遴選和表彰國際上在量子通信、量子模擬、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做出傑出貢獻的科學家,並提升中國在該領域的話語權。「墨子量子獎」的每位獲獎者將獲得人民幣100萬元(約15萬美元)的獎金。
-
答卷2020|潘建偉:身家超27億的中國「量子之父」
「九章」成為世界級重大科研成果,也讓被媒體譽為中國「量子之父」的中國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潘建偉成為「頂流明星」。200秒與6億年由潘建偉、陸朝陽等學者組成的研究團隊與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所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國家並行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合作,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
-
中科大80後教授、潘建偉高徒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曾獲...
陸朝陽教授也成為了國內首位獲此獎項的科學家。80 後教授陸朝陽:致力於量子研究、屢獲國際殊榮陸朝陽 1982 年出生於浙江東陽,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自學生時代起,陸朝陽便一直致力於量子方面的研究,並陸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也為自己贏得了諸多榮譽。
-
中科大80後教授、潘建偉高徒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陸朝陽教授也成為了國內首位獲此獎項的科學家。80 後教授陸朝陽:致力於量子研究、屢獲國際殊榮陸朝陽 1982 年出生於浙江東陽,現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和博士生導師。自學生時代起,陸朝陽便一直致力於量子方面的研究,並陸續取得了一系列重要進展,也為自己贏得了諸多榮譽。陸朝陽於 2000 年考入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本科畢業後,他被保送至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師從潘建偉院士從事光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自此開啟了他的量子研究生涯。
-
潘建偉團隊又獲新突破,成功進行量子時間傳遞,再次拿下全球第一
其中最令國人感到振奮的,無疑就是潘建偉團隊在量子技術上的新成就。2020年蔡司研究獎。據了解,該獎項是由德國著名光學企業蔡司公司頒發,而作為國際量子技術的領軍人物,潘建偉院士憑藉著墨子號衛星成功實現1200公裡量子糾纏分發等一系列成果,成功斬獲了今年的蔡司研究大獎。當然,成功的背後少不了一群埋頭苦幹的科研家們,我們也要向他們鼓掌。
-
交大鬱昱教授獲2020年度「科學探索獎」!
電院鬱昱教授榮獲2020年數學物理學領域「科學探索獎」,成為我校今年該獎項的唯一獲得者,並將在未來5年獲得300萬元科研獎金!2003年獲得復旦大學計算機系學士學位,2006年獲南洋理工大學博士學位,之後在T-Systems和比利時魯汶大學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2011年回國後,曾分別在華東師範大學和清華大學任教,多項研究成果一作發表在密碼三大會:CRYPTO、EUROCRYPT、ASIACRYPT和ACM CCS、IEEE S&P、TCC等密碼與信息安全的代表性會議上。
-
葉軍等三學者因量子精密測量獲2020年度「墨子量子獎」
年度 「墨子量子獎」 授予量子精密測量領域三位科學家,他們分別是美國新墨西哥大學教授卡爾頓·凱夫斯(Carlton Caves),日本東京大學教授香取秀俊年度墨子量子獎得主、美國墨西哥大學教授Carlton Caves 圖源:CMCaves, CC BY-SA 4.0
-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2019-02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說,北京時間1月31日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
-
簡訊|吉訓明獲2020年度吳階平醫藥創新獎
神外前沿訊,10月27日,2020年度吳階平醫學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正式揭曉,首都醫科大學吉訓明教授(訪談連結)獲2020年度吳階平醫藥創新獎。吳階平醫藥創新獎主要獎勵年齡在59周歲以下,在醫學、藥學研究和應用領域取得創新性成就的優秀中青年醫藥工作者,每年評選1次,今年共評選出5位獲獎者。
-
中科大教授陸朝陽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美國物理學會官網截圖 陸朝陽1982年出生於浙江東陽,2004年從中科大本科畢業,隨後保送進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實驗室,師從潘建偉從事光量子信息方面的研究工作。2008年,潘建偉主動推薦陸朝陽進入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轉向固態量子光學的研究,並希望他全面掌握了相關最新技術以後,回國發展,為國家在未來量子信息核心技術的競爭中儲備人才。
-
中科院10人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獎
11月3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北京舉行。 2020年,共有52位中國科學家榮膺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其中「科學與技術成就獎」2位,「科學與技術進步獎」30位,「科學與技術創新獎」20位。中國科學院此次共有10位科學家獲獎(詳見名單)。
-
安瑞璋獲2020年度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
根據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官網消息,9月28日,上海巴斯德研究所科學聯合所長安瑞璋(Fernando ARENZANA-SEISDEDOS)獲得2020年上海市「白玉蘭榮譽獎」。這也是安瑞璋繼榮獲2018年度「白玉蘭紀念獎」之後再獲殊榮。
-
「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2017 年度十大人物
今天上午(12月19日),記者從國際頂尖學術期刊《Nature》(《自然》)官網了解到,「2017年度十大人物」新鮮出爐。其中,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通信科學衛星「墨子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上榜。圖:「中國量子之父」潘建偉獲《Nature》2017年度人物據悉,「2017年度十大人物」是指在2017一年裡對科學產生重大影響的十人。
-
中科天齊董事長李煉獲「2020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殊榮
近日,中國科學院公布了2020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評審結果、2020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評審結果以及2020年度中國科學院院長獎評審結果。中科天齊董事長李煉榮獲「2020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殊榮!本次評審共173人獲2020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導師獎」;100篇博士論文被評為2020年度「中國科學院優秀博士學位論文」;80人獲「中國科學院院長特別獎」,400人獲「中國科學院院長優秀獎」。
-
後浪 | 中國80後科學家獲美國物理學會量子計算獎
10月6日,美國物理學會(APS)宣布,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陸朝陽教授2021年度「蘭道爾—本內特量子計算獎」(Rolf Landauer and Charles H. Bennett Award in Quantum Computing),表彰他「在光學量子信息科學,特別是在固態量子光源、量子隱形傳態和光量子計算方面的重要貢獻」。
-
山東大學張澄教授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近日在京舉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張澄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是山東省醫學界獲此獎項的第一位學者。炎症反應和穩定斑塊的新機制、發現了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和血管緊張素1-7(Ang1-7)對於AS早期和晚期斑塊、糖尿病性心肌病和糖尿病性腎病的保護作用和分子機制並提出了ASCVD治療中ACE2-Ang1-7新軸線的概念、提出了ACE2耗竭是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心肺損傷的關鍵機制,在新冠感染合併高血壓患者的臨床對照研究中證明應用腎素
-
鹹寧市6個科技成果獲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
日前,省科技廳公布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建議授獎項目名單,我市6個科技成果榮獲2020年度湖北省科學技術獎,其中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1項、三等獎3項、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2項。獲獎單位中,湖北帥力化工有限公司和湖北福人金身藥業有限公司憑藉企業創新實力,榮獲省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獎,全省僅15家企業獲此殊榮。
-
北京科技大學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近日,北京科技大學邢奕教授領銜完成的「鋼鐵煙氣超低排放多功能耦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近日,中國環境科學學會公布了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獲獎項目名單,共有44個項目獲獎,包括一等獎5項、二等獎37項和科普類獎2項,我校能源與環境工程學院邢奕教授領銜完成的「鋼鐵煙氣超低排放多功能耦合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榮獲2020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是我校首次榮獲環保科技一等獎。
-
山東大學張澄教授獲2020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
近日,何梁何利基金2020年度頒獎大會在京舉行。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心內科張澄教授獲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創新獎」,是山東省醫學界獲此獎項的第一位學者。炎症反應和穩定斑塊的新機制、發現了血管緊張素轉化酶2(ACE2)和血管緊張素1-7(Ang1-7)對於AS早期和晚期斑塊、糖尿病性心肌病和糖尿病性腎病的保護作用和分子機制並提出了ASCVD治療中ACE2-Ang1-7新軸線的概念、提出了ACE2耗竭是新型冠狀病毒導致心肺損傷的關鍵機制,在新冠感染合併高血壓患者的臨床對照研究中證明應用腎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