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2020-12-05 中國新聞網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2019-02-01 07:49:5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楊維思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圖為一位小朋友正在拍攝「墨子號」模型。

中新社

記者 韓蘇原 攝

  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說,北京時間1月31日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

  這是美國科學促進會設立克利夫蘭獎90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該獎項將於當地時間2月14日在華盛頓舉行的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上正式頒發。

  據介紹,2017年初,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等組成的研究團隊,聯合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王建宇研究組和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光電技術研究所、國家天文臺、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等科研機構,利用「墨子號」量子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並在此基礎上實現了空間尺度下嚴格滿足「愛因斯坦定域性條件」的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在空間量子物理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相關成果已經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科學》雜誌上。隨後,「墨子號」量子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兩項成果,還同時以封面標題論文的形式在線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至此,「墨子號」量子衛星圓滿實現了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構建全球化量子通信網絡提供了可靠的技術支撐,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克利夫蘭獎設立於1923年,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歷史最為悠久的獎項。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從前一年的6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數百篇重要研究論文中,選出一項最具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成果授予該獎。過去的20餘年裡,在量子物理與光學領域,共有包括實現玻色-愛因斯坦凝聚(1995年)、發現半導體中的自旋霍爾效應(2005年)、首次發現馬約拉納費米子的跡象(2012年)、實現超解析度螢光顯微鏡(2015年)等多項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研究成果入選。

  美國科學促進會成立於1848年,是世界上最大的科學和工程學協會的聯合體,也是最大的非盈利性國際科技組織,還是《科學》雜誌的主辦者和出版者。(完)

相關焦點

  • 「墨子號」科研團隊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當地時間2月14號,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領銜的一支物理學家團隊,在華盛頓被美國最大科學家聯盟—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對中國科研團隊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的肯定,其研究成果為下一代的網際網路打下了基石。
  • "墨子號"量子衛星科研團隊獲"克利夫蘭獎"
    (原標題:「墨子號」研究成果獲克利夫蘭獎)央視網消息:昨天,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建立下一代安全通信網絡奠定基礎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果獲克利夫蘭獎
    記者從中科院獲悉,美國科學促進會31日宣布,將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以表彰他們通過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
  • 「墨子號」成果獲美國大獎,潘建偉籤證受阻未出席
    【文/觀察者網 奕含】 繼中國科學家因籤證問題缺席在美舉辦的「張衡一號」相關會議後,據「CGTN」2月16日報導稱,由34名致力於量子通信技術開發的中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獲得了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然而由於籤證問題,該團隊的領頭人潘建偉卻未能出席頒獎典禮。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9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合作者完成的一項成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9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合作者完成的一項成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新聞—科學網
    9月20日,國際學術期刊《科學》在線發布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合作者完成的一項成果——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這是國際上首次利用量子衛星在地球引力場中對嘗試結合量子力學與廣義相對論的理論進行實驗檢驗,將極大地推動相關物理學基礎理論和實驗研究。
  • 量子衛星團隊獲獎是怎麼回事?量子衛星有什麼作用?
    2月1日,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建立下一代安全通信網絡奠定基礎
  • 墨子號: 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近日,美國科學促進會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該獎設立九十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而幾個月前,2018年12月17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研究成果,還被列入美國物理學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
  • 中國衛星通訊再做突破,世界首次!這次該美國頭疼了
    不過就在兩年前,在美國的科學大會上,中國墨子號的研發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這個科學獎項設立了好幾十年,但至今中國的科學衛星實驗團隊才獲得該獎項,終於為祖國揚眉吐氣。  去年2018年我國的量子衛星實驗測試也取得不錯的成績,並且列入美國的物理領域的十大重要進展。  目前中國和美國在面向未來的下一代量子信息技術領域展開激烈競爭。
  • 中國尖端科學再下一城:量子通信有重大突破,量子衛星令美佩服
    最近,美國科學促進會給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研發團隊授予了2018年年度的克利夫蘭獎,以表彰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為人類尖端科學事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這是克利夫蘭獎設立9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學研究成果首次獲得的這一榮譽!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繼續工作兩年以上,將為量子科學做出貢獻
    中國這幾年的科學進步,已經讓世界驚嘆,我國的科學家在高能物理方面獲得成功是世界其他國家做不到的事情,因為中國科學家更加的努力,而且我們的設備和技術更加的先進,從這方面來看,未來中國的高能物理將會成為世界的領導者。近期中國科學家再次傳來一個好消息,讓我們感到十分的開心。
  • 全球沸騰了,中國量子通信成功攻克世界難題,美國還給頒了獎
    而量子通信同樣是量子技術的一個重要應用分支,由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團隊所研發的「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這一科技成果被列入美國物理學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同時也獲得由美國科學促進會頒發的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該獎設立九十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
  • 圓滿完成三大任務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本報記者 吳長鋒 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墨子號」)有了屬於自己的「正式名稱」。以此為基礎,把衛星作為可靠的中繼站,可實現地球上任意兩點的密鑰共享,將量子密鑰分發範圍擴展到全球。此外,將量子通信地面站與城際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互聯,可以構建覆蓋全球的天地一體化保密通信網絡。 三大預定科學實驗任務完成之後,2018年初,通過與奧地利科學院的國際合作,「墨子號」首次實現了北京和維也納之間相距約7600公裡的洲際量子保密通信。
  • 圓滿完成三大任務「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2020-10-23 03:03:15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墨子號」)有了屬於自己的「正式名稱」。2020年9月11日,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辭海》(第七版)正式對外發布,本次新增內容中添加了「量子通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詞條。
  •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2020年9月11日,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辭海》(第七版)正式對外發布,本次新增內容中添加了「量子通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詞條。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並圓滿完成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等三大科學目標。
  • 墨子號團隊獲美國科學大獎,量子通信意義如此重要嗎?
    毫無疑問,美國的量子通信技術一直領先世界,取得傲人的成績。不過近日,在美國的科學大會上,中國墨子號的研發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個科學獎項設立了好幾十年,但至今中國的科學衛星實驗團隊才獲得該獎項,終於為祖國揚眉吐氣。
  • 潘建偉團隊量子通信新突破,美國因此不能監視全球?
    若論我國引領全球的技術領域,量子通信當仁不讓,而其中的翹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團隊,曾在2018年的美國科學大會上,被授予年度克利夫蘭獎,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團隊。近日,該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又做出重大突破!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中國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此外,共有5位外國科學家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詹姆斯·弗雷澤·斯託達特(Sir James Fraser Stoddart)也在微博發文慶賀。
  • 中國量子衛星斬獲大獎,因為一個問題,我國科學家缺席
    中國量子衛星團隊斬獲美國科學促進會組織頒發的克利夫蘭大獎,我國科學家潘建偉教授即該項目的帶頭人缺席頒獎典禮現場,只因為一個問題。在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的2月14日晚上,美國科學促進會2019年年會上將2018年度的紐科姆·克利夫蘭獎授予中國量子衛星團隊,由美國科學促進會董事會主席蘇珊·霍克菲爾德親手將獎章頒發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糾纏源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印娟手中,頒發該獎項主要是表彰他們在量子通訊上做出的傑出貢獻,他們為人類下一代通訊奠定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