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科研團隊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2021-01-11 央廣網

當地時間2月14號,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領銜的一支物理學家團隊,在華盛頓被美國最大科學家聯盟—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對中國科研團隊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的肯定,其研究成果為下一代的網際網路打下了基石。這是美國科學促進會設立克利夫蘭獎九十餘年來,來自中國本土的科學家團隊首次斬獲這一重要榮譽。

此次獲獎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科研團隊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軍,研究成果曾在2017年6月登上美國《科學》雜誌的封面。作為美國歷史最為悠久的科研獎項之一,克利夫蘭獎每年都從刊登於《科學》雜誌上的研究論文中,選出一項最具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成果授予該獎。

國際權威期刊《自然》雜誌曾評價:「墨子號」量子衛星研究成果標誌著中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崛起,從10年前不起眼的國家發展為現在的世界勁旅,將領先於歐洲和北美。(原標題:美國科學促進會授予中國科研團隊克利夫蘭獎)(央視記者 賈犁)

相關焦點

  •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2019-02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說,北京時間1月31日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
  • "墨子號"量子衛星科研團隊獲"克利夫蘭獎"
    (原標題:「墨子號」研究成果獲克利夫蘭獎)央視網消息:昨天,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建立下一代安全通信網絡奠定基礎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果獲克利夫蘭獎
    記者從中科院獲悉,美國科學促進會31日宣布,將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以表彰他們通過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
  • 「墨子號」成果獲美國大獎,潘建偉籤證受阻未出席
    【文/觀察者網 奕含】 繼中國科學家因籤證問題缺席在美舉辦的「張衡一號」相關會議後,據「CGTN」2月16日報導稱,由34名致力於量子通信技術開發的中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獲得了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然而由於籤證問題,該團隊的領頭人潘建偉卻未能出席頒獎典禮。
  • 量子衛星團隊獲獎是怎麼回事?量子衛星有什麼作用?
    2月1日,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建立下一代安全通信網絡奠定基礎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科學目標之一。「墨子號」量子衛星與河北興隆地面光學站建立了光鏈路,在1200公裡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同等距離地面光纖信道高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 實現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又一科學目標。量子隱形傳態可利用量子糾纏將粒子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粒子本身。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科學目標之一。「墨子號」量子衛星與河北興隆地面光學站建立了光鏈路,在1200公裡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同等距離地面光纖信道高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實現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又一科學目標。量子隱形傳態可利用量子糾纏將粒子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粒子本身。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新聞—科學網
    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科學目標之一。「墨子號」量子衛星與河北興隆地面光學站建立了光鏈路,在1200公裡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同等距離地面光纖信道高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 實現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又一科學目標。量子隱形傳態可利用量子糾纏將粒子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粒子本身。
  • 潘建偉團隊量子通信新突破,美國因此不能監視全球?
    若論我國引領全球的技術領域,量子通信當仁不讓,而其中的翹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團隊,曾在2018年的美國科學大會上,被授予年度克利夫蘭獎,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團隊。近日,該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又做出重大突破!
  • 全球沸騰了,中國量子通信成功攻克世界難題,美國還給頒了獎
    而量子通信同樣是量子技術的一個重要應用分支,由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團隊所研發的「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這一科技成果被列入美國物理學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同時也獲得由美國科學促進會頒發的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該獎設立九十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
  • 墨子號團隊獲美國科學大獎,量子通信意義如此重要嗎?
    毫無疑問,美國的量子通信技術一直領先世界,取得傲人的成績。不過近日,在美國的科學大會上,中國墨子號的研發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個科學獎項設立了好幾十年,但至今中國的科學衛星實驗團隊才獲得該獎項,終於為祖國揚眉吐氣。
  • 墨子號: 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近日,美國科學促進會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該獎設立九十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而幾個月前,2018年12月17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研究成果,還被列入美國物理學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
  • 圓滿完成三大任務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本報記者 吳長鋒 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墨子號」)有了屬於自己的「正式名稱」。作為衛星的三大科學實驗任務之一,「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在空間尺度上開展了量子糾纏分發實驗。 2020年6月15日,「墨子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 據悉,「墨子號」預計將超出預期壽命,繼續工作至少2年以上,並展開更多國際合作。
  • 圓滿完成三大任務「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是「墨子號」的科學目標之一。「墨子號」與河北興隆地面光學站建立了光鏈路,在1200公裡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同等距離地面光纖信道高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實現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是「墨子號」的又一科學目標。量子隱形傳態可利用量子糾纏將粒子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粒子本身。
  •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2020-10-23 09:05:35 來源:科技日報 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墨子號」
  • 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獲中國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觀察者網綜合報導】 1月8日上午,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隆重召開。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獲2018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此外,共有5位外國科學家獲得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值得一提的是,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詹姆斯·弗雷澤·斯託達特(Sir James Fraser Stoddart)也在微博發文慶賀。
  • 5名外國科學家獲中國2018年度國際科技合作獎
    中新社北京1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中國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8日在北京人民大堂舉行,作為五大國家級科技獎之一,本年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授予5位外國科學家。據介紹,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猶他大學教授米勒35年來一直致力於推動中美兩國冶金與礦物加工技術交流與合作,將國際先進礦冶技術和發展理念帶到中國。他還長期堅持與中國礦冶行業高校、科研和企業等開展合作,為中國現代礦冶技術發展和人才培養做出突出貢獻。
  • 「墨子號」成功首發!!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英語:QuantumExperiments atSpaceScale,英文簡稱QUESS),簡稱墨子號,是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衛星於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搭載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成為全球第一顆設計用於進行量子科學實驗的衛星,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 中國海洋大學校友梁鑫峰獲得2018年度美國斯隆研究獎
    中國海洋大學校友梁鑫峰獲得2018年度美國斯隆研究獎 http://www.huaue.com  2018年3月29日  來源:華禹教育網   2018年2月15日,美國斯隆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