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眉吐氣!墨子號團隊獲美國科學大獎,量子通信意義如此重要嗎?

2020-12-05 科技Life

毫無疑問,美國的量子通信技術一直領先世界,取得傲人的成績。不過近日,在美國的科學大會上,中國墨子號的研發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個科學獎項設立了好幾十年,但至今中國的科學衛星實驗團隊才獲得該獎項,終於為祖國揚眉吐氣。去年2018年我國的量子衛星實驗測試也取得不錯的成績,並且列入美國的物理領域的十大重要進展。

一、量子通信技術的定義

量子通信是在量子糾纏的效應下進行通訊的方式。在近二十年來,它迅速發展逐漸形成了新的領域,它的安全高效的信息傳輸特點受到人們的關注。將量子力學領域和通訊技術領域結合,量子通信必將成為信息科學的研究熱點。

二、量子通信的發展

在1993年6位來自不同國家科學家,實現了量子的隱形傳送的方法:在另一個地方將某個不知道的量子進行傳送,原來的粒子仍舊留在原處。 通俗易懂的打個比方,就是兩個不同的實體存在某種特定的聯繫,即便在不同的區域以及空間,這種特定的聯繫也一定存在,不會消失。糾纏的量子就存在這樣的原理,科學家運用量子態對其信息機進行複製,只要將粒子添加到別的量子態上,就能讀取到另一個量子的信息。我們制定這樣的方案,有利於人們對大自然的了解。因為量子就是承載信息的載體,在量子態的基礎上人們實現了大容量傳輸,提高通訊的安全性。

愛因斯坦曾經堅決反對量子糾纏理論,甚至對其嗤之以鼻。根據量子力的描述,無論多遠的兩個糾纏狀態的粒子,都能「感知」和影響對方的狀態。好幾十年了,物理學家不斷試圖驗證這個想法是否真實,以及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筆者對於這個現象做個形象的解釋,就是被糾纏的物體釋放了不明粒子或其他不可眼睛看見的信息來運行某種高速信號,並且對夥伴產生了影響。在此之前,已經有物理學家在物理領域中證實某種隱藏的信號的存在,打消了人們對於這種隱藏的信號的種種疑問。不過,始終有一個問題沒有證明,這種為止的信號運行的速度是否會超過光速。

為了證實這樣的可能性,來自瑞士的科學家著手進行一對又一對的相互糾纏光子進行研究。開始的時候,研究人員拆散光子;再次,瑞士電信公司通過提供的光纖像兩個村莊接收站輸送,接受的地方距離18公裡。通過這樣的方式,研究人員能夠隨時確定通過探測器光子的顏色。最後,接收站對傳來的相互糾纏的光子分開後傳送到另一個接收站,二者仍在糾纏。這樣一來,通過分析預測一個光子,就可推測另一個光子的品質特點以及屬性。在實驗中,科學家只用一秒就可以將隱藏的信號接收到傳送站,這一傳送也確實接收以及檢測傳來的光子,那麼我們能推測,這些未知信號的傳輸速率至少是光速的10000倍。

在2008年一期的《自然》的雜誌上,瑞士的五位科學家向世界公布了運行成果。他們的證明也成為對物理學新的一個熱門話題。話題中提到了原子、電子等以及宇宙存儲著的各種微觀粒子,但與傳統的物理學理論不一樣,糾纏的量子會違背傳統物理學粒子運動的方式進行運動。根據量子力學理論,同一個發聲的

三、量子通信的前景

(1)改變生活:走進尋常百姓家

量子通信技術逐漸發展,科學家也不斷通過研究實踐,發現量子通信相對比傳統的方式,更加安全。雖然量子的信息以多種方式讀取,但最後只能以一種方式獲取。這一極大的特性減少匹配問題,加大傳輸的信息量。這項技術可以為五年內應用於機要部門,軍事武器的信息管理通訊,政府部門以及國家安全部門等,可以提高工作的安全性,保護國家機密。

十年後該技術可應用於銀行領域,金融行業以及各大銀行機構,保護數據的安全通訊,以及電子數據的安全信息不被洩露,人們的銀行帳戶的信息和賺錢存款更加方便安全。十五年後該技術也可應用於百姓家家戶戶,通過量子通訊,可以進行安全定位,同時又可以被應用到IT領域,那麼我國IT技術也會大大的提高,成為IT領域的主流通訊技術。

(2)對中國的影響

量子通信技術的發展,它的絕對安全性和傳輸的高效被很多國家重視。目前,我國收到奧地利國家的邀請,一起致力於研究該技術,我國決定把研究的數據向世界公開。

同時量子通信的加密技術,能過保護中國傳輸信息的安全,我國致力於研究,能夠極大維護我國國防的安全以及企業公司的信息安全,能夠極大地促進我國的生產力的發展,提升國家網絡的安全性。

所以筆者相信墨子號的成功發射,我國將進入量子通信新的領域,開發技術會更進一步。 科學是全人類的也是全社會的,我國致力於研究量子通信、量子衛星,最後可以在學術界展開各種討論研究,為全世界貢獻中國的力量與智慧。

相關焦點

  • "墨子號"量子衛星科研團隊獲"克利夫蘭獎"
    (原標題:「墨子號」研究成果獲克利夫蘭獎)央視網消息:昨天,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建立下一代安全通信網絡奠定基礎
  • 「墨子號」提前實現三大科學目標 中國領跑量子通信
    中科院供圖  還有6天,距離全球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就要滿一整年了。8月10日,這顆衛星的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領導的中科院聯合研究團隊向外界又公布了一項重大成果——「墨子號」在國際上第一次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通信。
  • 中國獨佔鰲頭的量子通信,到底是什麼?墨子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文/濤聲依舊中國獨佔鰲頭的量子通信,到底是什麼?墨子號存在的意義是什麼?我們都知道量子科學也有可能成為未來引發第4次工業革命的事物,而量子科學分為很多的領域,其中中國獨佔鰲頭的就是量子通訊,雖然我們知道中國已經發射了墨子號通訊衛星,也知道這件事情美國無法做到,有很多人無法了解量子通訊,下面小編就給大家詳細的解釋一下.
  • 「墨子號」科研團隊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當地時間2月14號,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領銜的一支物理學家團隊,在華盛頓被美國最大科學家聯盟—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對中國科研團隊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的肯定,其研究成果為下一代的網際網路打下了基石。
  • 量子科技有多神秘?量子計算和量子通信領域,中國處於什麼位置?
    其實在國家層面而言,對於量子科技,我們早就有了非常重要的投入,其中在《十三五國家信息化規劃》中,就明確將量子通信列入超前布局的前沿技術和顛覆性技術,要求推進量子通信網絡建設,近年來,我國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發展日趨成熟,已經處於世界領先水平。而在當前晶片、5G等產業受到美國擠壓環境下,量子科技,正成為我國彎道超車的又一賽道。
  • 墨子號: 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近日,美國科學促進會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這是該獎設立九十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而幾個月前,2018年12月17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研究成果,還被列入美國物理學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
  • 潘建偉團隊量子通信新突破,美國因此不能監視全球?
    若論我國引領全球的技術領域,量子通信當仁不讓,而其中的翹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團隊,曾在2018年的美國科學大會上,被授予年度克利夫蘭獎,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團隊。近日,該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又做出重大突破!
  •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2019-02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說,北京時間1月31日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
  • 量子通信有爭議嗎?在科學上,根本沒有爭議
    那些反量子通信的文章,都是網絡文章。一邊是許多Nature、Science的論文以及許多國際大獎,另一邊是一堆網絡文章,哪邊可信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2020年10月7日,美國白宮量子協調辦公室發布了《國家量子信息科學戰略投入的量子前沿報告》(美國白宮發布量子前沿報告,量子工程學科將建立)。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天地通信試驗現場照片公布
    延伸閱讀: 首席科學家談墨子號三大任務 中國獲多個世界首次 中國領跑量子太空競賽——對話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 (8月25日 解放軍報) 寫在前面 這是一場人與自然的角力。量子糾纏態是量子力學中的一個經典現象,量子衛星把這個實驗帶到外層空間,將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量級的量子非定域性實驗檢驗,對於人類加深對量子力學基礎理論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墨子號」將連接中國和奧地利之間的量子通信網,以證明全球規模的量子通信網絡設想是可行的。作為建設「天地一體化」通信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墨子號」量子衛星與普通衛星相比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 「墨子號」量子衛星提前實現三大目標 墨子號的意義
    日前,中國科學院在京召開新聞發布會對外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提前並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中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2016年8月16日,中國成功發射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
  • 「墨子號」實現無中繼千公裡量子保密通信
    遠距離安全量子通信再獲突破!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外單位的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該實驗成果不僅將以往地面無中繼量子保密通信的空間距離提高了一個數量級,並且通過物理原理確保即使在衛星被他方控制的極端情況下,依然能實現安全的量子通信,取得了量子通信現實應用的重要突破。相關研究成果6月15日在線發表於《自然》雜誌上。
  • 潘建偉獲國際雷射科學和量子光學蘭姆大獎:表彰其開創性實驗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量子通信專家潘建偉又收穫了一項榮譽。當地時間1月10日,在美國猶他州舉行的量子電子物理學大會上,潘建偉被授予國際雷射科學和量子光學領域的大獎:蘭姆獎(Willis E. Lamb Award),以表彰他在光量子信息前沿領域的開創性實驗研究。
  • 量子通信有爭議嗎?在科學上,根本沒有爭議 | 袁嵐峰
    從來沒人在學術期刊上發篇正經文章去推翻量子通信,反而是這個領域的研究者幾十年來已經拿了很多國際大獎。那些反量子通信的文章,都是網絡文章。一邊是許多Nature、Science的論文以及許多國際大獎,另一邊是一堆網絡文章,哪邊可信不是顯而易見的嗎?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果獲克利夫蘭獎
    記者從中科院獲悉,美國科學促進會31日宣布,將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以表彰他們通過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
  • 中國量子通信領跑世界 「墨子號」衛星提前實現全部既定科學目標
    千裡糾纏、星地傳密、隱形傳態——繼「墨子號」量子衛星發射以來,不到一年的時間裡,設定的三大科學目標,全部圓滿完成。,利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成功實現了從衛星到地面的量子密鑰分發和從地面到衛星的量子隱形傳態。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由於量子不可克隆原理,量子通信的信號不能像經典通信那樣被放大,又由於光纖信道的固有衰減,量子通信的距離受到很大限制。利用外太空幾乎真空因而光信號損耗非常小的特點,通過衛星輔助可以大大擴展量子通信距離。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科學目標之一。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墨子號』量子衛星圓滿實現預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告訴科技日報記者。 由於量子不可克隆原理,量子通信的信號不能像經典通信那樣被放大,又由於光纖信道的固有衰減,量子通信的距離受到很大限制。
  • 「墨子號」成果獲美國大獎,潘建偉籤證受阻未出席
    【文/觀察者網 奕含】 繼中國科學家因籤證問題缺席在美舉辦的「張衡一號」相關會議後,據「CGTN」2月16日報導稱,由34名致力於量子通信技術開發的中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獲得了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然而由於籤證問題,該團隊的領頭人潘建偉卻未能出席頒獎典禮。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繼續工作兩年以上,將為量子科學做出貢獻
    科學對於我們來說十分的重要,因為我們的世界只有科學技術不斷的進步,才能夠讓更多的人類繁衍生息。科學技術是每一個人都不能離開的關鍵技術,只有學習和掌握科學知識,才能夠很好的生活。中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將會繼續工作兩年以上,其實我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衛星,已經達到的工作時間。但是中國科學家通過一系列的驗證,我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衛星可以繼續工作下去,而且性能方面一切正常,可以說中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衛星的設計和製造確實工藝十分的精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