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號"量子衛星科研團隊獲"克利夫蘭獎"

2020-12-05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墨子號」研究成果獲克利夫蘭獎)

央視網消息:昨天,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建立下一代安全通信網絡奠定基礎。

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官網截圖

這是美國科學促進會設立克利夫蘭獎90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學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本月14日,美國科學促進會年會將在華盛頓舉行,屆時將舉行頒獎儀式。

美國科學促進會和克利夫蘭獎

美國科學促進會是世界上最大的綜合性科學組織,是綜合科學刊物《科學》雜誌的主辦者。設立於1923年的克利夫蘭獎是美國科學促進會歷史最悠久的獎項。該獎項每年評選一次,從上一年6月至次年5月的一年時間內發表在《科學》雜誌上的數百篇重要論文中,選出一項最具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成果授予該獎。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2017年初,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多機構研究團隊,利用「墨子號」量子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相關成果於當年6月以封面論文的形式發表在美國《科學》雜誌上。

量子糾纏是奇特的量子力學現象。通俗地說,兩個處於糾纏狀態的量子就像有「心靈感應」,無論相隔多遠,一個量子狀態變化,另一個也會改變。愛因斯坦稱之為「鬼魅般的遠距作用」。量子糾纏分發,就是將一對有「感應」的量子分置於兩地。這尤其適用於保密通信,在此基礎上的量子通信技術被譽為信息安全的「終極武器」。

《科學》雜誌總編輯、克利夫蘭獎評選委員會主席傑裡米·伯格在一份聲明中說,「在現代社會,保密通信至關重要。理論上來說,基於量子糾纏現象的通信方法,為完美保密通信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但將理論方法轉化為現實還存在許多挑戰,而「墨子號」團隊的獲獎論文展示了長距離間的量子通信,為應對這些挑戰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

央視新聞移動網

相關焦點

  • 「墨子號」科研團隊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當地時間2月14號,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領銜的一支物理學家團隊,在華盛頓被美國最大科學家聯盟—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對中國科研團隊在量子通信研究領域的肯定,其研究成果為下一代的網際網路打下了基石。
  •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中國「墨子號」衛星成果獲美國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 2019-02中新社記者 韓蘇原 攝  中新網北京2月1日電 (記者 孫自法)來自中國科學院的消息說,北京時間1月31日晚,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以表彰該團隊通過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果獲克利夫蘭獎
    記者從中科院獲悉,美國科學促進會31日宣布,將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Newcomb Cleveland Prize)授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以表彰他們通過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研究做出的卓越貢獻。
  • 量子衛星團隊獲獎是怎麼回事?量子衛星有什麼作用?
    2月1日,美國科學促進會(AAAS)宣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領銜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以表彰該團隊實現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為建立下一代安全通信網絡奠定基礎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墨子號」量子衛星與河北興隆地面光學站建立了光鏈路,在1200公裡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同等距離地面光纖信道高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實現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又一科學目標。量子隱形傳態可利用量子糾纏將粒子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粒子本身。「墨子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採用地面發射糾纏光子、天上接收的方式。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利用外太空幾乎真空因而光信號損耗非常小的特點,通過衛星輔助可以大大擴展量子通信距離。 星地高速量子密鑰分發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科學目標之一。「墨子號」量子衛星與河北興隆地面光學站建立了光鏈路,在1200公裡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同等距離地面光纖信道高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 實現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又一科學目標。
  • 「墨子號」量子衛星: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新聞—科學網
    「墨子號」量子衛星與河北興隆地面光學站建立了光鏈路,在1200公裡通信距離上,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比同等距離地面光纖信道高20個數量級(萬億億倍)。 實現地星量子隱形傳態是「墨子號」量子衛星的又一科學目標。量子隱形傳態可利用量子糾纏將粒子的未知量子態精確傳送到遙遠地點,而不用傳送粒子本身。「墨子號」量子隱形傳態實驗採用地面發射糾纏光子、天上接收的方式。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繼續工作兩年以上,將為量子科學做出貢獻
    中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將會繼續工作兩年以上,其實我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衛星,已經達到的工作時間。但是中國科學家通過一系列的驗證,我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衛星可以繼續工作下去,而且性能方面一切正常,可以說中國的墨子號量子科學衛星的設計和製造確實工藝十分的精湛。
  • 「墨子號」成果獲美國大獎,潘建偉籤證受阻未出席
    【文/觀察者網 奕含】 繼中國科學家因籤證問題缺席在美舉辦的「張衡一號」相關會議後,據「CGTN」2月16日報導稱,由34名致力於量子通信技術開發的中國研究人員組成的科研團隊獲得了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然而由於籤證問題,該團隊的領頭人潘建偉卻未能出席頒獎典禮。
  • 墨子號: 樹起量子通信中國標杆
    近日,美國科學促進會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科研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該獎設立九十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而幾個月前,2018年12月17日,「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完成的洲際量子密鑰分發研究成果,還被列入美國物理學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
  • 圓滿完成三大任務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本報記者 吳長鋒 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墨子號」)有了屬於自己的「正式名稱」。2020年9月11日,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辭海》(第七版)正式對外發布,本次新增內容中添加了「量子通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詞條。2016年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並圓滿完成星地量子密鑰分發等三大科學目標。
  • 圓滿完成三大任務「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2020-10-23 03:03:15 來源:科技日報科技日報記者 吳長鋒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墨子號」)有了屬於自己的「正式名稱」。2020年9月11日,國家重大文化工程《辭海》(第七版)正式對外發布,本次新增內容中添加了「量子通信」「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等詞條。
  •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墨子號」搶佔量子科技創新制高點 太空最耀眼的「科學之星」 2020-10-23 09:05:35 來源:科技日報 遨遊在太空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以下簡稱「墨子號」
  • 潘建偉團隊量子通信新突破,美國因此不能監視全球?
    若論我國引領全球的技術領域,量子通信當仁不讓,而其中的翹楚——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教授團隊,曾在2018年的美國科學大會上,被授予年度克利夫蘭獎,成為首個獲此殊榮的中國團隊。近日,該團隊在量子通信領域又做出重大突破!
  • 量子糾纏等一系列研究取得重大進展,墨子號為量子研究做出大貢獻
    近期有一個好消息傳來,美國最著名的克利夫蘭獎頒發給中國墨子號探測器的研究團隊,這是表彰我國科學家在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方面做出的貢獻,中國科學家推動大尺度量子通信實驗方面,成績十分的卓越,我們的數據是世界最先進的數據。
  • 衛星被劫持也安全:「墨子號」刷新無中繼量子密鑰分發距離
    (研究團隊 供圖) 研究團隊 供圖 攝中新網北京6月15日電 (記者 孫自法)繼實現實驗室內500公裡點對點光纖量子密鑰安全分發、依託可信中繼站點建成約2000公裡光纖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以量子衛星作為可信中繼實現約7600公裡洲際量子保密通信之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再次獲得新的科研突破——利用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實現基於糾纏的無中繼千公裡級量子保密通信
  • 不辱使命的「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四歲了!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裡回望「墨子號」衛星的經歷也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2011年,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工程正式啟動。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負責衛星系統總體,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負責量子密鑰通信機、量子糾纏發射機,以及載荷溫控儀等單機研製,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負責量子糾纏源、量子科學實驗控制與處理機等有效載荷研製,同時負責地面科學應用系統開發與運行。
  • 墨子號團隊獲美國科學大獎,量子通信意義如此重要嗎?
    毫無疑問,美國的量子通信技術一直領先世界,取得傲人的成績。不過近日,在美國的科學大會上,中國墨子號的研發團隊被授予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個科學獎項設立了好幾十年,但至今中國的科學衛星實驗團隊才獲得該獎項,終於為祖國揚眉吐氣。
  • 「墨子號」衛星完成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理論檢驗
    中國「墨子號」衛星完成引力誘導量子糾纏退相干理論檢驗  中新網北京9月20日電 (記者 孫自法 吳蘭)中國科學院20日發布消息說,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及其同事彭承志、範靖雲等與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等單位科研工作人員合作,利用中國「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對一類預言引力場導致量子退相干的理論模型進行了實驗檢驗
  • 中國尖端科學再下一城:量子通信有重大突破,量子衛星令美佩服
    最近,美國科學促進會給中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研發團隊授予了2018年年度的克利夫蘭獎,以表彰中國墨子號量子衛星為人類尖端科學事業所作出的重大貢獻。這是克利夫蘭獎設立90多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學研究成果首次獲得的這一榮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