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量子這個概念,不知道大家了解多少,其實量子這個概念早在119年前的1900年,就由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提出了,從現在看來,量子的提出,其歷史地位不亞於牛頓發現了萬有引力,在上個世紀的前半個世紀,在量子概念的基礎上,後來的一大批現代物理的奠基人,例如愛因斯坦、玻爾、薛丁格等完善了量子的整個體系,對於後續的物理學家研究量子提供了完整的可以依據的理論基礎。
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關於量子,可能最為熟悉的就是量子計算機了,量子計算機被稱之為替代當下計算機形態的未來科學,其運算速度是現在計算機晶片技術所無法比擬的,筆者相信會有這樣的一天,就像70年前,誰也不會想到,現在的電腦可以做的這麼精巧,價錢可以這麼便宜,而且勻速速度比70年前翻了幾千倍,或許是50年,也或許是30年,總之量子計算機最終會成為普通人可消費得起的產品。
而量子通信同樣是量子技術的一個重要應用分支,由中國科學家潘建偉團隊所研發的「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這一科技成果被列入美國物理學會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領域的十項重大進展,同時也獲得由美國科學促進會頒發的2018年度克利夫蘭獎,這是該獎設立九十餘年來,中國科學家在本土完成的科研成果首次獲得這一重要榮譽。
「墨子號」的成功,其意義不僅是實現了量子通信的重大突破,更主要的是,它為全球進行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研發提供了技術基礎,讓全球的科學家看到,量子通信是可以做到這樣的目標的,而且未來的發展還有很大的空間,也就是說,中國科學團隊讓世界看到了以前認為不可能實現的科技成果。
可能大家對於量子通信到底有多強,還是沒有一個更為直觀的概念,那麼我們可以用一組數據來做說明,我們現在地面所用的通信傳輸,光纖算是最為快速的方式,但是星地量子密鑰的傳輸效率,是光線傳輸效率的萬億億倍,而這裡我們也不是做PPT科技發布,我們是真正實現了實際應用的,例如利用墨子號,我國成功實現了北京到維也納7600公裡的洲際量子保密通信,這一成果也被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為2018年度國際物理學十大進展之一。
最後,祝願我們的祖國越來越強,目前我們在通信領域,華為成功實現了5G通信的主導權,而我們的科學家成功實現了量子通信的主導權,只能說,祖國太強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