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唯一!中國量子衛星斬獲大獎,因為一個問題,我國科學家缺席

2020-12-05 飛龍觀察

中國量子衛星團隊斬獲美國科學促進會組織頒發的克利夫蘭大獎,我國科學家潘建偉教授即該項目的帶頭人缺席頒獎典禮現場,只因為一個問題。

在美國華盛頓當地時間的2月14日晚上,美國科學促進會2019年年會上將2018年度的紐科姆·克利夫蘭獎授予中國量子衛星團隊,由美國科學促進會董事會主席蘇珊·霍克菲爾德親手將獎章頒發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糾纏源分系統主任設計師印娟手中,頒發該獎項主要是表彰他們在量子通訊上做出的傑出貢獻,他們為人類下一代通訊奠定了基礎。

原本打算親臨此次頒獎典禮的量子衛星團隊帶頭人潘建偉教授,後來因為籤證處於「行政審理」狀態,而未能親赴頒獎現場,由團隊中的女科學家印娟代行出席大會。對此《科學》雜誌總編輯傑裡米·伯格,表示科學應該是無邊界的,這也是這次為什麼會授予量子衛星團隊該獎項,當科學還要考慮到跨國性和越境性,這無疑讓人非常沮喪。

量子衛星與《科學》雜誌的不解之緣是在2017年開始的,當時的量子衛星「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緊接著量子衛星團隊將取得的成果通過《科學》雜誌發表了相關的論文。因為量子通訊在潘建偉教授帶領的團隊下從理論過度到了實踐,並通過發射衛星來進行實際驗證,這可以說目前是全球唯一。量子通訊以傳輸效率高、絕對安全的特點,成為了下一代通訊技術的制高點,在不斷取得突破的情況下,然後逐步過渡到實際運用,將造福全人類。

《科學》雜誌是美國科學促進組織旗下發行的刊物,於1923年所設立的克利夫蘭獎也是非常具有影響力的獎項,而克利夫蘭獎的評選是每年一次。從上一年的6月到本年的5月期間,在《科學》雜誌上發表過的論文裡評選出一片最有學術價值和影響力的論文或項目,然後授予本年度的克利夫蘭獎。我國量子衛星團隊所獲得的美國科學促進會組織的克利夫蘭獎,是目前我國本土科學團隊第一次獲得該獎項。

相關焦點

  • 中國量子計算夢之隊拿遍歐、日、美大獎,繼續保持國際領先
    誰率先掌握這門技術,誰就能引力下一場科學的革命,由於這項科技的能力遠超核武器威懾,也是各國不遺餘力舉全國之力抓緊研發的問題所在。為此,歐洲、日本、美國、中國等都相繼設立諸多獎勵量子計算領域的獎項,以鼓勵科研人員不斷奮進,積極求索,力圖在這場量子計算的競爭中最先勝出。
  • 【中國青年報】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命名「墨子號」
    8月15日,我國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潘建偉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已正式命名為「墨子號」。這是量子衛星的名字首次公開。潘建偉說:「衛星之名取自於我國科學家先賢,體現了我們的文化自信。」
  • 我國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或7月發射!
    全國政協委員、中科院院士潘建偉透露,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有望在7月發射。「名字嘛,先保密。」潘建偉笑著說。在研製它時,最困難的環節是它的有效載荷,「攻克了許多技術難題才拿下」。『』如果該衛星成功運行,中國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並結合地面已有的光纖量子通信網絡,初步構建一個廣域量子通信體系。
  • 潘建偉團隊又獲新突破,成功進行量子時間傳遞,再次拿下全球第一
    據了解,該獎項是由德國著名光學企業蔡司公司頒發,而作為國際量子技術的領軍人物,潘建偉院士憑藉著墨子號衛星成功實現1200公裡量子糾纏分發等一系列成果,成功斬獲了今年的蔡司研究大獎。當然,成功的背後少不了一群埋頭苦幹的科研家們,我們也要向他們鼓掌。
  • 剛剛,這位「中國量子領域鬼才」拿下世界大獎
    >頒給了一名中國人,這是這麼多年來,我們中國,第一次摘得這項大獎的桂冠!沒想到的是,這個決定讓未來的中國量子領域,又多了一個屬於「陸朝陽」的傳說!2016年,我國發射了,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試驗衛星。外媒稱:「沉寂千年的中國,誓回文明創新之巔。」
  • 中國將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其中最要緊的一個,就是令愛因斯坦糾結多年、今天大家還在糾結的「超距作用」,它正是量子通信的基礎,也是量子科學實驗衛星要檢驗的問題,其正式稱謂是「糾纏」。  兩個處於糾纏中的粒子,彼此間存在一種神秘關聯,即使相隔整個宇宙,只要糾纏不被打破,這種關聯就存在著。量子糾纏那神秘的超距作用,讓許多最優秀的人類頭腦深感困擾。
  • 一個巨大的進步:國際著名科學家評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一個巨大的進步:國際著名科學家評中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2016-08-16 11:19
  • 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升空 10年後百姓受益
    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一顆以中國古代科學家墨子命名的墨子號衛星成為浩瀚宇宙中的新成員,開啟為期兩年的太空科學旅程。記者昨天從中國科學院獲悉,昨日凌晨1時40分04秒,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墨子號承載著在國際上率先探索星地量子通信可能性的使命,並將首次在空間尺度驗證已有百年歷史的量子理論的真實性。
  • 2020中國物理5大獎揭曉,中科大豪奪兩獎
    中國物理學會是我國物理學界最權威的學術團體,近日,中國物理學會揭曉了2020年度5項大獎,即,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豪氣拿下兩項大獎,分別是中科大李傳峰教授摘得饒毓泰物理獎和中科大安琪教授摘得王淦昌物理獎。,國家傑青和長江學者特聘教授,長期從事構建量子糾纏網絡和利用量子信息技術的研究,曾獲得王大珩光學獎和中國青年科技獎。
  • 中國學者連續三年斬獲此國際大獎
    近日獲悉,由Science和SciLifeLab頒發的2020年青年科學家獎中,唯一的特等獎頒給了他,他就是32歲的美國洛克菲勒大學助理教授曹俊越。獎盃Science & SciLifeLab Prize for Young Scientists是一項全球範圍的獎項,由Science/AAAS、SciLifeLab及4所著名高校共同發起,是生命科學領域最重要的國際獎項之一
  •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
    愛因斯坦在許多人心中已成科學真理的代名詞,但了解科學史的人都知道,愛因斯坦代表的經典物理學派與玻爾等人代表的量子學派之間的論戰已近百年,許多問題還沒有最後答案。而中國即將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有可能幫助解決關於量子糾纏的問題。
  • 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繼續工作兩年以上,將為量子科學做出貢獻
    中國這幾年的科學進步,已經讓世界驚嘆,我國的科學家在高能物理方面獲得成功是世界其他國家做不到的事情,因為中國科學家更加的努力,而且我們的設備和技術更加的先進,從這方面來看,未來中國的高能物理將會成為世界的領導者。近期中國科學家再次傳來一個好消息,讓我們感到十分的開心。
  • 超遠距離量子傳輸,我國已引領全球
    中國通過九章量子計算機的發展實現了「量子至上」,上個月它的計算能力比最快的經典超級計算機快100萬億倍,超過了Google的Sycamore量子設備。這一事態發展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震驚。但是在這個消息被量子競賽中的競爭對手完全消化之前,北京宣布已經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完全集成的量子網絡。本月初,上海和北京之間的衛星中繼和光纖電纜網絡能夠「傳送」大量數據。
  • 北鬥舉世矚目,還知道我國量子衛星嗎?領跑全球卻被美國要求共享
    2020年6月23日註定是載入中國航天史上裡程碑的一天,在當天9時43分,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成功發射,全球組網完美收官。北鬥系統是我國自主建設、獨立運行的衛星導航系統,是為全球用戶提供全天候、全天時、高精度定位、導航、授時服務的國家重要空間基礎設施。中國始終堅持自主建設、發展和運行北鬥系統,全面實現了關鍵器部件百分百國產化。當中國北鬥在被全世界所矚目之時,其實中國的量子衛星一樣讓全世界震撼!
  • 國家頂層規劃,我國量子科技:創多項世界首次,奠定全球地位
    在薛其坤的帶領下,清華大學成為了我國量子科技的核心基地之一,培養出了如歷建龍、張豔峰等優秀的年輕科學家。和潘建偉是我國量子科學另一個驕傲。潘建偉院士也是我國量子科技的領軍人物之一,組建了中科大量子科技團隊,其中就包括獲得世界大獎的陸朝陽,以及陳增兵、彭承志、劉乃樂、汪喜林、李海兵、吳騁、廖勝凱、任繼剛等一批優秀科學家。
  • 中國材料學家楊培東,斬獲國際大獎,能力與貢獻獲得大眾認可
    隨著中國科學技術的提升,不僅讓中國在國際舞臺上擁有了更多的話語權,中國的傑出人才以及優秀代表也在國際上得到了更多人的認可。近些年陸續有我國專家學者獲得國際知名大獎的好消息從國外傳來,這一定程度上也是對我國人才培養體系以及教育體系的肯定。
  • 中國量子通信新成就!全球首個移動地面站與全球首顆量子衛星對接
    全球首個用於發送和接收加密量子通信的移動式地面站已啟動並正在運行。這是繼2016年8月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成功以來,我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領域取得又一成就。目前該基站已經成功地與墨子號衛星建立了通訊,並以糾纏的光粒子的形式接受加密密鑰。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開啟量子通信新時代 新華網 2016年08月17日 10:46隨著我國 發射的世界上 首顆量子科學實驗 衛星「墨子號」的順利升空, 中國將成為 全球第一個實現 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我國將實現「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
  • 全球量子網絡的突破,科學家成功本地面和衛星之間建立量子糾纏連結
    不過最近中國的科學家們,利用 2016 年 8 月發射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在這件事上取得了一些突破。20 年前,科學家們對於「量子力學傳送」這件事還只是處在猜測階段,但時至近年,中國在 2016 年 8 月領先全球發射了首枚量子衛星,據稱可確保中國在未來的通訊免於黑客攻擊和竊聽,在那之後,世界各國紛紛開始研究量子衛星和量子加密通訊的研究。
  • 我國的墨子號量子衛星如此強大,美國為什麼不發射量子衛星?
    首先,美國綜合實力,科技實力確實很強大,這點沒有人否認,但也不是美國在每個方面都是全球領先,也不是美國想要什麼就有什麼,更不是我國強大而美國不太強大的領域都是假的,甚至是不合理的。有些人總是在心裡有這種暗示:凡是我國在某領域厲害的領先全球的而不是美國領先全球的,就不合理,好像只有我國跟著美國的腳步才是正確的。這種思想與典型的「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沒有多大區別,說白了也可以說是一種「奴化」思想!簡單說,為什麼我國就不能在某個科技領域領先全球呢?我們也不能一直落後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