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頂層規劃,我國量子科技:創多項世界首次,奠定全球地位

2020-10-19 升學霸

由於歷史原因,我國科技起步晚,和歐美等科技強國相比,向晶片、發動機等部分科技領域,都有一定程度的落後,也因此,被歐美卡住了脖子,成為亟需突破的薄弱點。

很多人都問:我國科技有沒有世界一流,甚至是領先歐美的呢?

世界首個量子衛星:墨子號

當然有,而且還有很多,其中最為先進的就是近日被國家高層點讚的量子科技。

在量子科技研究和應用前景舉行第二十四次集體學習會上,中央指出: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安排這次集體學習,目的是了解世界量子科技發展態勢,分析我國量子科技發展形勢,更好推進我國量子科技發展。

看到國家為量子科技的發展專門安排學習會,並進行頂層設計,統籌規劃,我國量子科技未來不可限量。


量子計算機將變成現實


在這次學習會上,給領導們進行講解的是清華大學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薛其坤教授。

薛其坤是我國量子領域的中堅力量,主要研究掃描隧道顯微學、表面物理、自旋電子學、拓撲絕緣量子態和低維超導電性等方向,在2013年帶領團隊在國際上首次實現了量子反常霍爾效應。

薛其坤院士以其在量子科學上的卓越貢獻和突出表現,先後於2014年獲得求是傑出科學家獎;2016年獲得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2017年被評為2016年度最具影響力的十大"科技創新人物" ;2019年入選"中國海歸70年70人"榜單,獲2020年度菲列茲·倫敦獎 。

在薛其坤的帶領下,清華大學成為了我國量子科技的核心基地之一,培養出了如歷建龍、張豔峰等優秀的年輕科學家。


薛其坤院士


除了清華大學和徐其坤之外,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和潘建偉是我國量子科學另一個驕傲。

潘建偉院士也是我國量子科技的領軍人物之一,組建了中科大量子科技團隊,其中就包括獲得世界大獎的陸朝陽,以及陳增兵、彭承志、劉乃樂、汪喜林、李海兵、吳騁、廖勝凱、任繼剛等一批優秀科學家。

潘建偉的帶領下,我國量子領域創下了多個世界首次:

首次成功地實現了自由量子態的隱形傳送;

首次實現糾纏態純化以及量子中繼器的成功實驗;

首次取得五粒子糾纏態的製備與操縱;

首次實現兩粒子複合系統量子態隱形傳輸,並在實驗中第一次成功地實現了對六光子糾纏態的操縱;

首次實現了具有存儲和讀出功能的糾纏交換,建立了由300米光纖連接的兩個冷原子系統之間的量子糾纏;

首次實現了"電話一撥即通、語音實時加密、安全牢不可破"的量子保密電話;

首次實驗實現了測量器件無關的量子密鑰分發,完美解決了所有針對探測系統的攻擊;

首次實現18個光量子比特的糾纏,刷新了所有物理體系中最大糾纏態製備的世界紀錄;

首次成功發射世界第一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

因為在量子領域出色的表現,潘建偉當選為中國最年輕的中科院院士,也成為中科大副校長,成功入選「世界十大科技人物」,被稱為「量子科技之父」。


潘建偉院士


擁有世界最頂尖的兩位科學家,以及科研團隊,我國量子科技在10年內實現了趕英超美,成為我國科技的「深圳速度」,受到舉世矚目。

在學習會上,人才是強調的最多的,重大發明創造、顛覆性技術創新關鍵在人才。

進入新世紀,我們老一輩科學家正在離去,新生代正在成長,人才培養就尤為重要。

這需要全社會的鼎力支持,思瑪德集團一直響應國家政策,積極為人才發展提供便利,針對大學生創業就業,貧困地區學校資金缺乏、留守兒童上學難等問題,我們從資金扶貧到智力扶貧,一直在路上。

相關焦點

  • 中國當仁不讓搶先一手 奠定量子科技戰略地位
    對於地球上的軍事、科技、經濟等等方面的影響,可以用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工業時代來比喻。但這也只是個比喻,其跨度何止過去幾千年。也就是說,哪個文明率先掌握了量子通訊技術,它就必將統治地球,並開始星際探索。進入廿一世紀,量子科技革命第二次浪潮來臨,將催生量子計算、量子通訊和量子測量等技術,改變和提升人類獲取、傳輸和處理資訊的方式和能力。
  • 超越美國,領先全球,中國在這一重大領域再創世界第一
    但最近,我國在科技領域,超越美國、領先全球,再創了一個世界第一,讓全世界為之轟動,同時以實力證明自己!,這一實驗的成功,為今後高度複雜的量子系統傳輸以及高效的量子網絡奠定了發展基礎。但事實上,量子科學與我們的日常生活乃至國家發展、科技進步都是息息相關的,可以這樣說,現代物理學的發展,無法缺少量子力學的進步。給大家舉一個形象的例子來描述量子科學。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話語...
    今年7月,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正式揭牌,目標是搶佔世界量子信息領域發展制高點,打造代表國家水平、承載國家使命的創新基礎平臺。  據介紹,量子信息技術,是當前世界最前沿的科學技術。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2016年8月16日,由中科大主導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這一令世界矚目的科學成果,奠定了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 中國量子通信技術取得多項突破性進展
    事實上,我們在物理課上所學到的分子、原子、電子等,都是量子的不同表現形式。1900年,德國物理學家馬克斯·普朗克提出量子理論,開啟了研究物質世界微觀粒子運動規律的物理學分支。120年來,全球幾代科學家孜孜以求,在量子理論、量子科技及其應用等領域開疆拓土。在宏觀世界中,牛頓經典力學可以幫助我們理解和測算物體的運動、速度等規律。
  • 全球生物科技發展態勢及對我國的啟示
    本文梳理了美國、加拿大、歐盟、英國等國家和地區發布的生物經濟戰略、實施路線圖和相關的項目部署;介紹了全球生物科技領域的重要進展;並針對研發現狀和生物技術與其他技術之間交叉融合的大趨勢,對我國相關領域發展提出4點建議。
  • 合肥推進量子信息科學國家實驗室建設
    據介紹,量子信息技術,是當前世界最前沿的科學技術。量子通信是迄今唯一被嚴格證明無條件安全的通信方式,可以有效解決信息安全問題。2016年8月16日,由中科大主導研製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這一令世界矚目的科學成果,奠定了我國在量子通信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
  • 量子科技到底是什麼?
    從技術趨勢上來看,第一次量子革命啟動了基於量子力學原理的最初一輪技術革命,人類開始認識和掌握微觀物質世界的物理規律並加以應用,誕生了包括雷射、半導體和磁共振成像(MRI)等具有劃時代的重大科技突破。我們當下所說的量子科技已經是第二次量子革命了,當前量子科技主要包括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三大領域。
  • 什麼是量子?量子科技上升為國家戰略
    近年來,你肯定看到了越來越多與「量子」有關的科技新聞。2016年8月16日,我國發射世界上第一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更是全球轟動。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來科技,在複雜的國際競爭中,將擁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
  • 量子科技對中國有多重要?專家:量子科技是事關國家安全和社會經濟...
    接受《環球時報》記者採訪的中國專家認為,量子科技是真正的未來科技,在複雜的國際競爭中,將擁有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將帶來重大顛覆性技術創新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合肥微尺度物質科學國家研究中心副研究員袁嵐峰20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解釋說,「量子」是一個數學概念。
  • 鄭韶輝:我國量子技術搶佔制高點構建完整的網絡體系
    科技部等四部門聯合印發《「十三五」國家基礎研究專項規劃》提出,「十三五」期間,著眼於更長遠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構建未來我國科技發展制高點,組織若干項基礎研究類重大科技項目,其中列出兩大項目:一是量子通信與量子計算機,二是腦科學與類腦研究。
  • 我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潘建偉成為頭號功臣,科研差距在縮進
    如今社會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也不再是簡單的兵器之間的戰爭,而是上升了一個領域,但是如今是一個和平年代,戰爭很難再爆發。所以國家之間的戰爭也就成為了綜合國力之間的較量。科技、通訊、醫學等等都逐漸的成為了國家之間的比較。
  • ...微觀世界」 抓「關鍵變量」——我國科學家與量子「糾纏」的故事
    進入21世紀,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要讓量子技術這個決勝未來的關鍵掌握在中國人手中!這是「中國量子軍團」心中的夢想火種。
  • 潘建偉再立新功,中國量子科學取得重要突破,又實現一個國際首次
    如今社會的發展,國家與國家之間的競爭也不再是簡單的兵器之間的戰爭,而是上升了一個領域,但是如今是一個和平年代,戰爭很難再爆發。所以國家之間的戰爭也就成為了綜合國力之間的較量。科技、通訊、醫學等等都逐漸的成為了國家之間的比較。
  • 量子黑科技上升為國家戰略 量子通信概念股強勢大漲
    會議近年來,量子科技發展突飛猛進,成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前沿領域。加快發展量子科技,對促進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量子科技自然是國家近年將重點扶持的戰略產業方向,安排這次集體學習,目的是了解世界量子科技發展態勢,分析我國量子科技發展形勢,更好推進我國量子科技發展。
  • 量子技術走向實用產品已驗收,中國科學走向世界,令人振奮不已!
    一般人對於量子新聞聽得最多的,莫過於我國九章量子計算機的問世,我國在量子科技領域已處於世界領先地位,而現在我國的科學家,更是將這一量子技術,應用於日常生活中,成功地研製出了高精度的銣原子絕對重力儀。這個儀器是量子技術走出科學實驗室的代表作品,它被送到了我們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這是我國地震研究領域首次研製出高精度量子重力測量儀。
  • 全球首個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與「墨子號」在濟南首次對接...
    山東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工作,強調重大科技創新成果是國之重器、國之利器,要求各級各方面切實增強緊迫感,堅持規劃先行,加快行動,有序推進,用科技創新支撐山東高質量發展。對於量子技術發展,山東省專門出臺了量子技術創新發展規劃,支持濟南打造「量子谷」,創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
  • 郭光燦院士:誰先做出量子計算機 誰就佔據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郭光燦指出,量子技術的發展,關係到我國的國防建設和國家安全,應集中人力物力,加快發展量子技術,誰先做出量子計算機,誰就佔據全球科技創新高地。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教授 強國論壇:從頂層設計、戰略投資再到人才培養等,全球多國近年來在量子科技領域持續投入
  • 量子科技, 中國按下「快進鍵」
    「墨子號」的升空,使中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了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隨後,中國科研人員利用量子衛星在國際上率先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的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等成果。2017年,全球首條量子保密通信骨幹網「京滬幹線」項目通過總技術驗收。   就在去年,中國科學家在量子通信領域同樣取得諸多成果。
  • 王志剛《黨委中心組學習》撰文:加快實現科技自立自強 增強國家...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並把科技創新擺在各項規劃任務的首位進行專章部署,這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握大勢、立足當前、著眼長遠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
  • 浙江九州量子:中國量子科技加快實現天地一體化
    2016年8月,中國成功發射了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率先在國際上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為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打下了基礎。2020年6月,中國科學院宣布,「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在國際上首次實現千公裡級基於糾纏的量子密鑰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