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墨子、慧眼之後,科學衛星還有誰?

2020-12-06 中國青年報

    繼「悟空」「墨子」「慧眼」和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亮相之後,我國還將迎來哪些科學衛星?

    中國科學院今天給出答案:將在時域天文學、太陽磁場與爆發的關係、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規律、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等方向開展衛星研製。

    具體來看——

    愛因斯坦探針(EP)將在軟X射線波段對宇宙天體開展高靈敏度實時動態巡天監測;有望在發現和探索宇宙中沉寂黑洞的耀發、探尋來自引力波源的X射線信號、發現宇宙中X射線劇變天體等方面取得科學突破。

    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是我國首顆空間太陽專用觀測衛星,將揭示太陽磁場、太陽耀斑和日冕物質拋射(一磁兩暴)的形成及相互關係;

    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由中歐科學家聯合提出和研製,對向陽側磁層頂、極尖區和地球極光進行全景成像,同時對地磁場和等離子體進行原位測量,提高人類對太陽活動與地球磁場變化相互關係的認知;

    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圖片來源:歐洲空間局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是在引力波研究方向提出的「機遇性」項目,將與地面引力波探測器聯合觀測,可更加全面地發現引力波伽瑪暴及新的輻射現象。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中國科學院供圖

    在背景型號中,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eXTP),以「一奇(黑洞)二星(中子星、夸克星)三極端(引力、磁場、密度)」為科學目標,是由中國領導的、20多個國家參與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eXTP),中國科學院供圖

    今天,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正式啟動,專項將瞄準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係兩大科學前沿開展衛星研製,並部署了一批概念研究、預先研究、背景型號、科學衛星任務規劃與數據分析等項目。

    此外,專項還將圍繞空間引力波探測、宇宙起源與演化規律、太陽系的誕生和系外宜居行星探測等開展系列關鍵技術攻關和技術驗證。

    專項負責人、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主任王赤說,專項將聚集國內優秀科學家和工程團隊,持續探索浩翰宇宙未知的奧秘,通過自主創新和國際合作實現科學上的重大突破,並帶動相關技術領域的跨越式發展,為我國空間科學領域早日躋身世界先進行列做出不可替代的歷史性貢獻。

    記者&微信編輯:邱晨輝。

    除署名外,圖片均來自中國科學院。

相關焦點

  •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成功獲得首批數據
    據國防科工局報導,6月16日10時46分25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喀什站在第十六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首軌下行數據,並將所接收的衛星數據實時傳送至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 衛星首軌任務時長4分55秒,接收數據量約2.1GB,密雲站和三亞站也同時成功實現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信號跟蹤。
  • 我國「慧眼」衛星觀測有多強?測到迄今宇宙最強磁場!印網友:服
    」貨運飛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等,還有一顆相當重要的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相對於其它太空飛行器,這顆衛星重約2.5噸,它在距離地面550公裡的軌道上運行,看上去很普通,卻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這顆衛星的發射,英國《金融時報》就稱,是中國在與美俄相提並論的太空計劃中邁出的重要一步。此時此刻,「慧眼」號和「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正以科學家的殷切期盼為目標,翱翔於遼闊的太空,探索未知宇宙。
  • 慧眼如「矩」巧識星--中國數字科技館
    2017年6月15日,伴隨著西部戈壁灘上的一聲巨響,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簡稱HXMT)衛星「慧眼」。慧眼是誰?上天之後能做什麼?  慧眼的哥哥姐姐——「悟空」號暗物質探測衛星、實踐十號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量子通信衛星——早已陸續上天了。它們作為我國首批科學衛星,承擔著重大的使命,要讓我國在空間基礎科學領域取得突破。而慧眼,就是這支隊伍裡的第4名成員,它要在空間X射線天文領域亮出自己的絕活。
  • 中科院院長:科學院已發射包括「悟空號」在內的6顆科學衛星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在發布會上介紹,「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中國科學院已發射包括「悟空號」在內的6顆科學衛星。(封面新聞記者代睿攝影) 據介紹,6顆科學衛星包括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實驗衛星是做暗物質探測的全世界第一個。中科院還發射了「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衛星、「慧眼」硬X射線望遠鏡衛星。白春禮表示,6顆科學實驗衛星基本形成了中科院空間科學衛星體系化的能力,也在國際空間科學領域佔據了有力地位。
  • 首席科學家揭秘給衛星取名:「慧眼」有中英文名還有暱稱!
    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15日訊(記者高萌) 「團隊所有努力,為的就是讓我們擁有自己的『慧眼』,去活捉黑洞,去看那個潛伏在星空中極端熾熱的高能宇宙,看繁星不斷上演的生死故事,還有宇宙中稍縱即逝的驚鴻一瞬。」今日11時00分,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英文縮寫「HXMT」)衛星成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墨子與魯班,誰才是「天下第一巧匠」?
    墨子(約前468-前376),名翟,戰國初魯(或宋、楚)國人,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學家、軍事家,因為在科技上做出突出貢獻,被後人尊稱為「科聖」。為了紀念墨子,滬上產學研聯合研製的太陽能飛機命名為「墨子號」;我國2016年8月16日發射的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也命名為「墨子號」。
  • 科學衛星「悟空」遨遊太空一年,都找到了什麼
    作為中國科學衛星系列的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整整一年。「悟空」身體健康嗎?工作業績怎麼樣?科學目標實現了多少?找到暗物質存在的證據了嗎?第一批科學結果何時向全世界公布?「天性奔放的『悟空』,上了天比在地上更『精神』。」科學家們總結。中科院暗物質項目監理組給出的結論是:「我們從項目啟動就從第三方視角對該工程進行監理。衛星工程取得了圓滿成功,目前衛星在軌運行正常,有效載荷工作穩定,科學團隊在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首席科學家常進的帶領下,以科學態度兢兢業業、踏實工作,希望再接再厲,爭取在該領域取得突破。」
  • 追逐引力波之光「極目」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 量子科學界的先鋒衛星——「墨子」號
    (關注「小龍科普」,領略科學魅力)有報導稱「墨子」號將在延期於2021年退役(原計劃於2019年退役)。讓我們來看看量子界的先鋒衛星——「墨子」號。"墨子"號「墨子」號即「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於2016年8月16日1時
  • 我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解開黑洞謎團
    這顆衛星名為「慧眼」,重約2.5噸,載荷重量981公斤,其上同時安裝了高、中、低能三組X射線望遠鏡和一個太空環境探測器(space environmental detector),實際上是一座小型空間天文臺。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在軌科學衛星健康運行 三四年內將發射多顆...
    中國科學院2020年度工作會議17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該院成功研製發射並在軌運行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目前狀態良好、健康運行。根據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安排,未來3至4年內,還將陸續發射多顆科學衛星。
  • 墨子號衛星紀念的墨子是個什麼樣的人?
    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成功發射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墨子號,命名為「墨子號」,是為了紀念我國古代一位科學家——墨子。另一件紀念墨子的是2006年電影《墨攻》發行。在幾何學方面,他科學地論述了圓的定義(圜,一中同長也——《墨經上》),圓可用圓規畫出,也可用圓規進行檢驗。在力學方面,墨子提出了力的定義力是物體加速運動的原因,即「力,刑之所以奮也」,並闡述了力和重量的關係——「力,重之謂」。
  • 這顆衛星不一般!「極目」開啟引力波追尋之旅
    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為了利於科學傳播,衛星暱稱為「極目」。此外,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
  • 「悟空」火眼金睛探究暗物質:怎樣施展「神通」?
    習近平總書記近日在中國科學院第十九次院士大會、中國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悟空、墨子、慧眼、碳衛星等系列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發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上海光源、全超導託卡馬克核聚變裝置等重大科研基礎設施為我國開展世界級科學研究奠定了重要物質技術基礎。」  科技創新大潮澎湃,千帆競發勇進者勝。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其兩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空間科學衛星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ravitational wave high-energy Electromagnetic Counterpart All-sky Monitor,簡稱GECAM)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2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作用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其兩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
  • 「悟空」為什麼「能」? 首批科學成果的三宗「最」
    原標題:「悟空」為什麼「能」?首批科學成果的三宗「最」  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於北京時間30日正式公布首批重要科學成果。這隻來自中國的「頑猴」出手不凡,僅兩年的觀測結果就發現了前所未有的現象,或有望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  「悟空」究竟「能」在哪?此次發現是否合乎當初的科研目標?
  • 慧眼衛星發現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噴流
    慧眼衛星發現了離黑洞最近的噴流產生的準周期調製信號今天,國際著名期刊《自然-天文學》在線發表了慧眼(HXMT)衛星最新觀測結果:在高於200千電子伏特(keV)的能段發現了黑洞雙星系統的低頻準周期振蕩(quasi-periodi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