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科院院長:按美制裁清單設立科研目標籤軍令狀
中科院院長:按美制裁清單設立科研目標籤軍令狀綜合 鳳凰網 今天國新辦網站消息,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中科院院長:集中力量攻克光刻機等「卡脖子」技術
國新辦網站消息,9月16日,國新辦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情況舉行發布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表示,中科院作為一個科研機構,不能包打天下,還是要聚焦關鍵的核心技術,有效解決一批「卡脖子」問題。
-
2020年前後 我國將研製發射五顆科學衛星
原標題:2020年前後 我國將研製發射五顆科學衛星 昨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我國「十三五」空間科學任務已全面啟動,預計在2020年前後將研製發射愛因斯坦探針等5顆科學衛星。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在軌科學衛星健康運行 三四年內將發射多顆...
中國科學院2020年度工作會議17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該院成功研製發射並在軌運行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目前狀態良好、健康運行。根據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安排,未來3至4年內,還將陸續發射多顆科學衛星。
-
中科院:量子信息基礎研究和集成應用領跑世界
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介紹,六年來科學院充分發揮多學科、建制化的綜合優勢,廣大科技人員攻堅克難、勇攀高峰,「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科技產出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產出了一大批重大成果。中科院還做了量子力學的非定域性檢驗研究。另外,我們創造了光纖量子密鑰分發超過500公裡的世界紀錄。這個階段我們第一次實現了洲際的量子通訊,通過量子密鑰傳輸,當時院長白春禮和奧地利科學院的院長進行量子密鑰保密的洲際通訊,開了一個視頻會議,第一次通過量子密鑰進行保密的洲際量子通訊。科學院的量子信息基礎研究和集成應用處於國際領跑地位。
-
中科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進展如何?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已領跑國際
與非網 9 月 17 日訊,在日前國新辦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就中國科學院「率先行動」計劃第一階段實施進展有關情況作出介紹,量子信息和凝聚態物理方面在國際上達到了並行領跑。白春禮介紹稱,美國物理學會在 2018 年出了一個論文集,而該論文集收集的唯一一個來自中國本土的成果,就是中科院發現的外爾費米子。同時,中科院也首次在鐵基超導體當中發現了馬約拉納束縛態。此外,深空深海一些戰略必爭領域搶佔制高點。科學院先後發了 6 顆科學衛星,比如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實驗衛星,做暗物質探測的全世界第一個。
-
「悟空」之後 中國未來5年將再研製發射5顆空間科學衛星
【觀察者網綜合】據中青在線12月1日報導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消息,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後,我國還將在未來5年研製發射5顆空間科學衛星。
-
中科院:過去六年科技成果轉化使企業實現收入超2.4萬億元
9月16日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在國新辦發布會上介紹稱,科學院全面參與了北鬥衛星導航系統建設,還承擔了中國天眼等大科學裝置。此外,過去六年科技成果轉化使企業實現銷售收入共計24350億元。6月23日,我國北鬥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
-
中國首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上演哪些「大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中國首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上演哪些「大片」? 中新網記者 張素 從2015年12月17日成功發射,到2017年11月30日公布首批成果,中國首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翱翔宇宙取「真經」。不知不覺間,「悟空」演繹了三部「大片」。
-
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被命名為「悟空」
原標題:這顆衛星名叫「悟空」 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16日下午在發射升空前得到了一個中國風的名字「悟空」。 「Yeah!是我最喜歡的這個名字!我愛那隻著名的猴子是因為他深入險境的勇氣,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在它的微博上說,「總之,他是一隻孤獨的理想主義猴子。」
-
中國將發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
月17日 07:18「墨子」升空 世界首顆量子實驗 衛星發射---在地面建設了科學應用系統,包括1個中心——合肥量子科學實驗中心;4個站——南山、德令哈、興隆、麗江量子通信地面站;1...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
-
2020年前後將發射多顆科學衛星 向全國遴選空間科學任務
2016年12月2日訊,昨天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目前,5顆科學衛星正在立項、研究中。在2020年前後,將發射愛因斯坦探針(EP)、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劃(MIT)、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SMILE)等多顆科學衛星。
-
慧眼發射:四顆中國星,圓滿完成空間戰略先導專項十二五任務
在十二五期間,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主要包括四顆科學衛星工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衛星以及配套設施建設。隨著HXMT衛星的順利升空,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十二五期間的任務順利收官。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天空中的這四顆「中國星」。
-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提前完成全部預定科學目標
潘建偉團隊今年6月已發布在《科學》雜誌的一篇論文宣布,「墨子號」成功實現了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及大尺度量子非定域性檢驗。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宣布:至此,「墨子號」已圓滿實現預先設定的全部三大科學目標。 這些科學目標的實現有何意義?量子衛星的下一階段目標是什麼?我國空間科學還將瞄準哪些前沿去發力?
-
我國全球首顆量子衛星或7月發射!
-
研製速度更快 第23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原標題:第二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成功發射 6月12日23時30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第二十三顆北鬥導航衛星。完成在軌測試後,這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將接入北鬥衛星導航系統,為用戶提供服務。
-
中科院領導班子有調整,於英傑任黨組成員
近日,中國科學院官網「院領導」欄目更新,顯示於英傑已任中科院黨組成員。、副局長,上海微小衛星工程中心主任、中科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院長,中科院重大科技任務局副局長、局長等職。
-
「悟空」服役期再次延長
新華社南京12月17日電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科研團隊17日宣布,鑑於衛星運行情況良好,項目團隊已與各保障部門商定,再次將其「服役期」延長1年。截至17日,「悟空」已在軌運行1827天,繞地球飛行27822圈,共探測宇宙射線粒子93.6億個。暗物質衛星「悟空」是我國首顆天文衛星。它於2015年12月17日發射升空,原定工作期限3年。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科學實驗衛星:空間科學研究「群星」閃耀—新聞—科學網
從「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慧眼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到「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五年來,我國已成功發射四顆科學實驗衛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