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眼發射:四顆中國星,圓滿完成空間戰略先導專項十二五任務

2021-01-20 澎湃新聞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自東方紅衛星發射以來,中國航天技術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空間科學領域,由於缺乏自主的科學衛星,長期使用國外數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受到很大限制。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專項正在打破這一僵局。

HXMT衛星的成功發射,和暗物質衛星、實踐十號衛星、量子通信衛星一起,為空間戰略先導專項十二五期間的任務畫上了完美句號。

「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ard X-ray Mulation Telescope,簡稱HXMT)是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專項中,十二五期間最後一顆發射的衛星。

戰略性先導專項,顧名思義要優先發展,要傾斜資源,從而形成重大創新突破和集群優勢。那麼,為什麼要給空間科學設先導專項呢?

空間科學對國家發展具有重要戰略作用

空間科學有多重要?可以參考蘇聯解體前,美蘇進行的瘋狂太空競賽。

它是促進航天技術創新、拓展空間應用、服務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實現和平利用空間、提升大國地位的不可或缺的重要戰略領域。

自我國發射第一顆人造衛星以來,我國的航天技術已有了很大的發展,加速發展空間科學的基本技術條件已經具備。

我國的空間科學家由於長期使用國外科學衛星探測數據,也已經建立了初步的研究隊伍和力量。但是由於缺少自主的科學衛星計劃和第一手的探測數據,科學家原創性的科學發現還比較少,原創性的科學思想也不能快速、直接得到驗證。空間科學衛星計劃對空間技術發展的獨特的牽動和引領作用也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因此,通過實施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可以儘快彌補我國與國外的差距,特別是在前沿基礎科學發現和具有潛在應用意義的空間知識創新方面,同時也將為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十二五期間,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主要包括四顆科學衛星工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實踐十號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衛星以及配套設施建設。

隨著HXMT衛星的順利升空,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十二五期間的任務順利收官。讓我們一起看一下天空中的這四顆「中國星」。

「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作為空間科學先導專項首發衛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DAMPE)於2015年12月17日在酒泉發射,是我國第一顆空間高能粒子探測器,是目前世界上迄今為止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它的科學目標主要有三個:一是暗物質間接探測;二是尋找宇宙射線的起源;三是伽馬射線天體物理。

這顆衛星主要的科學儀器無論在重量、功耗還是電子學線路的複雜度、工程實現難度方面都超出了以往。探測器最核心的組成部分——BGO量能器技術只有中國可以做到。

現在,「悟空」已經傳回了一批批科學數據,並交由科研團隊處理。

暗物質衛星運行示意圖。 本文圖均為 微信公眾號:中國科普博覽 圖

「實踐十號」: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

實踐十號衛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系列中第二顆科學實驗衛星,2016年4月6日1時38分,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發射升空。

它充分利用了太空中長時間的微重力環境和複雜的輻射環境,開展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領域的科學研究。

實踐十號共承載了19項科學任務,其中微重力科學實驗項目有10項,還有9項為空間生命科學實驗項目。全部科學項目為微重力科學和空間生命科學的前沿研究項目,全部實驗均在國際上首次開展。

作為我國首顆專門的返回式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和科學數據。其中「微重力條件下哺乳動物早期胚胎發育研究」取得重要進展,小鼠早期胚胎在太空中順利完成從2細胞到囊胚的全程發育。這是世界上第一次實現哺乳動物胚胎在太空發育。

實踐十號衛星運行示意圖。

「墨子號」: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

2016年8月16日,全球首顆量子通信衛星「墨子號」成功發射,是中國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微重力返回式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之後的第三顆科學實驗衛星。

中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量子通信的國家,我國實現了「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初步構建,這也成為量子通信領域的中國最強音。

隨著「墨子號」的順利升空,地面的「京滬幹線」與空間的量子衛星共同構成了覆蓋全球的廣域網絡,充分利用衛星覆蓋的廣域性和光纖入戶的便利性,從而真正實現「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

量子衛星運行示意圖。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衛星

作為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十二五期間的收官之作,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簡稱HXMT)衛星是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等單位研製的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於2017年6月15日發射升空。

它主要由衛星平臺和有效載荷構成,總重量約2500Kg,將在高度550公裡、傾角43°的近地圓軌道上運行。搭載了三個空間望遠鏡,包括高能X射線望遠鏡、中能X射線望遠鏡和低能X射線望遠鏡。

HXMT衛星有三種科學觀測模式,包括對某個天區進行掃描成像觀測,對特定天體的定點觀測以及伽馬射線暴檢測模式。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衛星在能量覆蓋範圍、探測面積和能量解析度等方面具有明顯的綜合優勢,將為國內外科學家提供大批高質量觀測數據,使我國在大天區高靈敏度快速巡天、黑洞、中子星等天體的硬X射線快速光變研究以及劇烈高能爆發現象的監測等領域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運行示意圖。

未來,還有5顆空間科學衛星將陸續完成研製和發射,包括中歐聯合空間科學衛星任務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計劃(SMILE)、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探測計劃(MIT)、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WCOM)、愛因斯坦探針(EP)和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ASO-S)。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通過實施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發射我們自己的科學衛星,將打破長期使用國外科研數據的僵局,有望在基礎科學領域產出原創性的科學成果,深化人類對宇宙和自然規律的認識,並為我國航天技術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引領中國實現從航天大國到航天強國的跨越發展。

(原題為《為了發展空間科學 中國都發射了哪些科學衛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空間解析度世界最高
    新華網西昌12月29日電12月29日0時0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發射全部成功,我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天眼』看地球,『慧眼』識九州。」
  • 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
    原標題:高分四號衛星成功發射 這是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高解析度光學成像衛星,此次發射標誌著我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  本報西昌12月29日電 記者鄒維榮、特約記者宗兆盾報導:12月29日0時0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
  • 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發射成功:能做些什麼
    攝影/王佳雯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6月15日11時00分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慧眼」。衛星發射入軌後,將開展四個方面的空間探測活動:一是將對銀道面進行巡天觀測,發現新的高能變源和已知高能天體的新活動;二是通過觀測和分析黑洞、中子星等高能天體的光變和能譜性質,加深對緻密天體和黑洞強引力場中動力學和高能輻射過程的認識;三是在硬X射線/軟伽瑪射線能區獲得伽馬射線暴及其它爆發現象的能譜和時變觀測數據,研究宇宙深處大質量恆星死亡以及中子星併合等導致的黑洞的形成過程;四是探索利用X射線脈衝星進行太空飛行器自主導航的技術和原理並開展在軌實驗
  • 【中國科學報】「太極一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中國科學報】「太極一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2019-12-26 中國科學報 倪思潔 【字體:大 中 小】
  • 中國「太極一號」衛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 成果超出預期
    中新網北京12月25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25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已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成果超出預期,衛星將轉入拓展實驗階段。  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當天在北京組織召開「太極一號」衛星在軌測試實驗總結評審會。
  • 【中國新聞網】中科院在軌科學衛星健康運行 三四年內將發射多顆...
    中國科學院2020年度工作會議17日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透露,該院成功研製發射並在軌運行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中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中國首顆空間引力波探測技術實驗衛星「太極一號」,目前狀態良好、健康運行。根據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安排,未來3至4年內,還將陸續發射多顆科學衛星。
  • 中科院A類先導專項「空間科學(二期)」啟動
    [video:20180705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啟動:2022年前後將發射4顆科學衛星]在「悟空」、「墨子」、「慧眼」和實踐十號等科學衛星相繼取得重大科學成果和社會影響後,專項瞄準宇宙和生命起源與演化、太陽系與人類的關係兩大科學前沿,在時域天文學、太陽磁場與爆發的關係、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規律、引力波電磁對應體等方向部署一批新的空間科學任務,力爭取得重大科學成果。此外,專項還部署了概念研究、預先研究、背景型號、科學衛星任務規劃與數據分析等項目。
  • 中國發射全球解析度最高、幅寬最大地球同步軌道遙感衛星「高分四...
    至此,2015年19次航天發射全部成功,中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這是搭載「高分四號」衛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12月29日攝)■「『天眼』看地球,『慧眼』識九州。」國防科工局局長、國家航天局局長許達哲將國家十六個重大科技專項之一的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專項(高分專項)稱為創新工程、「天眼」工程和應用工程。
  • 這顆衛星不一般!「極目」開啟引力波追尋之旅
    」方式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胡藍月 攝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為了利於科學傳播,衛星暱稱為「極目」。
  • 「墨子號」實現星地量子密鑰分發和地星量子隱形傳態圓滿完成全部...
    這是繼先前在國際上率先實現千公裡級星地雙向量子糾纏分發和量子力學非定域性檢驗的研究成果以封面文章形式發表在《科學》雜誌後,我國科學家利用「墨子號」實現的空間量子物理研究另外兩項重大突破。至此,「墨子號」提前圓滿實現全部三大既定科學目標,為我國在未來繼續引領世界量子通信技術發展和空間尺度量子物理基本問題檢驗前沿研究奠定了堅實的科學與技術基礎。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空間科學衛星
    中國日報12月10日電(記者 張之豪)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正式服役
    「慧眼」天文衛星示意圖。國家航天局提供原標題:「慧眼」正式服役開啟「發現極端宇宙」系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全球伽馬暴發現率最高設備之一,將持續探尋黑洞和中子星新京報訊(記者倪偉)國家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昨日在京宣布,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經過7個多月的試運行,圓滿完成各項測試,正式投入使用。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其兩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
  • 航天歷史上的今天|慧眼衛星發射升空
    轉載請註明:【文章轉載自公號:中國航天科普(id:space-more)】2017年6月15日,慧眼衛星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衛星工程研究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前沿問題的自主創新重大空間科學項目,該星的投入使用使我國高能天文研究進入空間觀測的新階段,對提高我國在空間科學領域的國際地位和影響力具有重要意義。
  • 我國首顆地球同步軌道觀測衛星高分四號投入使用 解析度世界最高(2)
    (新華網西昌12月29日消息)12月29日0時04分,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高分四號衛星。至此,2015年19次航天發射全部成功,中國航天發射「十二五」任務圓滿收官。2015年12月29日,高分四號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經過6個月在軌運行,圓滿完成測試任務。
  •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成功獲得首批數據
    據國防科工局報導,6月16日10時46分25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喀什站在第十六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首軌下行數據,並將所接收的衛星數據實時傳送至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 衛星首軌任務時長4分55秒,接收數據量約2.1GB,密雲站和三亞站也同時成功實現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信號跟蹤。
  • 我國空間科學衛星任務是怎樣開展國際合作的丨以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專項為例
    空間科學研究的問題大多是全人類共同面臨和關注的共性問題,其學科特點及科學發現、經費投入和科學產出需求決定了國際合作是空間科學發展的客觀需要,也是我國走近世界空間科學舞臺中央的必由之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以下簡稱「空間科學先導專項」)使我國空間科學任務第一次有了系統性的支持計劃,其中的每項任務都包含了重要的國際合作元素。
  • 中國一箭雙星再次發射成功 「極目」空間科學衛星作用
    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由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其兩顆小衛星採用共軛軌道的星座布局,將對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特殊伽馬暴和磁星爆發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進行全天監測,推動破解黑洞、中子星等緻密天體的形成和演化,以及雙緻密星併合之謎。
  • 中國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衛星「墨子號」將驗證量子力學理論
    據新華社報導,2016年8月16日1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世界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發射升空。此次發射任務的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空間科學研究又邁出重要一步,將使我國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
  • 中國慧眼衛星確認快速射電暴來自於磁星
    慧眼衛星觀測磁星 圖:中科院高能所磁星是表面磁場強度為地球磁場強度百萬億倍以上的中子星,在活躍期間會出現劇烈的X 射線暴發,因此很多理論家認為它們也可以產生快速射電暴。2020年4月中旬,SGR J1935+2154進入了一個新的活躍期,開始出現頻繁的X射線暴發。在這種情況下,慧眼衛星調整了既定的觀測計劃,對這顆磁星進行了長時間定點觀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