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正式服役
「慧眼」天文衛星示意圖。國家航天局提供原標題:「慧眼」正式服役開啟「發現極端宇宙」系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全球伽馬暴發現率最高設備之一,將持續探尋黑洞和中子星新京報訊(記者倪偉)國家國防科工局、國家航天局昨日在京宣布,我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經過7個多月的試運行,圓滿完成各項測試,正式投入使用。
-
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成果獲國際期刊專輯發布
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科學家們通過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最新完成的21篇科技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高能天體物理學期刊》以專輯形式發布。
-
揭秘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計劃今年內發射,可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這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
我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解開黑洞謎團
6月15日,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它將揭示宇宙中驚心動魄的圖景: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星、脈衝星瘋狂旋轉、宇宙深處猛烈的爆炸……這個望遠鏡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6月15日上午11點在位於西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中國首顆天文望遠鏡衛星發射 可獲高能天體動態圖景
15日,我國首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在酒泉成功發射。這一衛星的發射有什麼意義?與國際上同類衛星相比有哪些優勢?將對我國的空間科學技術發展帶來哪些進步?國防科工局供圖 接收分析X射線,勾畫天體輪廓,並窺探黑洞一角 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是我國首顆大型天文望遠鏡,能穿過星際物質的遮擋「看」到宇宙中的X射線,相當於我國在空間探測領域多了雙眼睛。
-
我國首顆硬x射線望遠鏡衛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是一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天文衛星,於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衛星設計壽命4年,呈立方體構型,總質量約為2500 kg,裝載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器等4個探測有效載荷,通過巡天觀測、定點觀測和小天區掃描3種工作模式,能夠實現寬波段、高靈敏度、高解析度的X射線空間觀測。可觀測1~250keV能量範圍的X射線/硬X射線和200keV~3MeV能量範圍硬X射線/軟伽馬射線爆發現象。
-
慧眼發射:四顆中國星,圓滿完成空間戰略先導專項十二五任務
自東方紅衛星發射以來,中國航天技術已經有了長足進步。但空間科學領域,由於缺乏自主的科學衛星,長期使用國外數據,科學家們的研究受到很大限制。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專項正在打破這一僵局。HXMT衛星的成功發射,和暗物質衛星、實踐十號衛星、量子通信衛星一起,為空間戰略先導專項十二五期間的任務畫上了完美句號。
-
細數國際X射線空間觀測「大家庭」
「目前,國際上大概有七八臺能夠對X射線進行觀測的在軌運行衛星,競爭非常激烈。」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首席科學家張雙南介紹說,1999年美國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發射成功,其特點是具有極高的空間解析度,獲得了在星暴星系M82中發現中等質量黑洞證據等成果。 美國於2008年發射升空的費米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搭載了伽馬射線暴監視系統,可以對伽馬射線暴進行系統研究。
-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成功獲得首批數據
據國防科工局報導,6月16日10時46分25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喀什站在第十六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首軌下行數據,並將所接收的衛星數據實時傳送至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 衛星首軌任務時長4分55秒,接收數據量約2.1GB,密雲站和三亞站也同時成功實現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信號跟蹤。
-
我們為什麼要發射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專訪首席科學家張雙南
為了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緻密天體的基本物理性質以及對周圍時空的影響,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等單位研製了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衛星。HXMT衛星的科學目的是什麼?它的觀測過程是怎樣的?與其它天文衛星相比有什麼特點和突破?未來會有哪些科研發現?
-
南大領銜研製「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成功發射
7月25日11時1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資源三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任務搭載發射了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天啟星座一零星。 記者了解到,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由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領銜,聯合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中國航天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08所、八院805所下屬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我國空間科學與空間探測領域的優秀團隊,歷時5年研製成功。 該衛星配備了自主研發的龍蝦眼聚焦X射線探測器與高精度小型載荷平臺。
-
南京大學成功發射「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
剛剛,2020年7月25日,由南京大學自主研發的「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由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領銜聯合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中國航天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08所、八院805所下屬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我國空間科學與空間探測領域的優秀團隊,歷時五年研製成功。
-
引力波「大事件」,中國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斬獲大成果
北京時間2017年10月16日22點,多國科學家聯合宣布發現「雙中子星引力波事件及電磁對應體」,中國科學家和天文設備參與其中。2017年8月17日,LIGO和Virgo(歐洲「室女座」引力波探測器)共同探測到的不同以往的新型引力波事件GW 170817,是人類首次直接探測到由兩顆中子星併合產生的引力波。
-
首顆龍蝦眼聚焦X射線技術衛星成功入軌工作:將深度探測暗物質信號
該衛星將成為國際上首顆在軌工作的、應用了龍蝦眼聚焦X射線技術的空間探測衛星。南京大學供圖25日,記者從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獲悉,當天中午11時13分,由南京大學自主研發的「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搭載長徵四號乙遙四十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入軌,該衛星將主要完成在X射線能段深度探測暗物質信號的研究工作。
-
中國首臺空間望遠鏡升空,曾因質疑和經費「難產」20多年
6月15日11時,中國首顆空間望遠鏡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搭乘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成功發射升空。它是世界上覆蓋能量範圍最廣的望遠鏡衛星之一,將肩負起高精度探測宇宙中黑洞和中子星的使命。
-
首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發射成功:中國太空「天眼」了不起
6月15日11點,我國成功發射了「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這是我國首個空間望遠鏡,可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飛行示意圖空間望遠鏡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
-
解讀中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觀測能力有多強?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結構示意圖茫茫天宇間,在軌運行的太空飛行器「中國方陣」中,除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等之外,還有一顆近日發射升空的新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與其他太空飛行器相比,這顆重約2.5噸,在距地面550公裡的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看起來其貌不揚,卻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
-
南京大學領銜研製的「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成功發射
來源:交匯點新聞客戶端交匯點訊 2020年7月25日,「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搭載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入軌。「龍蝦眼X射線探測衛星」由南京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學院領銜,並聯合香港大學太空研究實驗室、中國航天集團有限公司五院508所、八院805所下屬埃依斯航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我國空間科學與空間探測領域的優秀團隊,歷時五年研製成功。
-
X射線不光能拍胸片還能找星星
據計算,這顆被命名為M51-ULS-1b的候選行星半徑略小於土星。從太陽系內到太陽系外,從銀河系內再到銀河系外,人類探索遙遠行星的腳步從未停止過。瑞典天體物理學家米歇爾·馬約爾和天文學家迪迪埃·奎洛茲,就是憑藉1995年首次在太陽系外發現一顆圍繞主序星運行的行星,共同分享了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這一次,研究人員如何發現這顆銀河系外的候選行星?發現這顆候選行星有什麼意義?
-
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原標題:中國發射的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墨子號」,到底是幹什麼用的? 北京時間 8 月 16 日下午 1 時 40 分,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研製的「墨子號」衛星,在中國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升空並進入預定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