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揭秘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計劃今年內發射,可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這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
花17年進行10242次觀測,偶然發現47363個X射線源!
下圖上散布的紫色線條和斑點顯示了一些令人難以置信的東西:所有的x射線源都是由歐洲航天局xmm -牛頓x射線空間觀測站在太空17年間偶然探測到的,也就是說,並不是故意瞄準的。這張圖片是基於一個名為3XMM-DR8的目錄,這是xmm -牛頓x射線源最新公開發布的目錄,由xmm -牛頓研究科學中心代表ESA創建。
-
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發射成功:能做些什麼
該衛星工程是國防科工局牽頭組織實施的重大空間科學任務,將顯著提升我國大型科學衛星研製水平,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的空白,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是繼中歐合作地球空間探測雙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之後,我國又一顆重要的空間科學衛星。
-
中國科學院啟動X射線空間天文臺背景型號項目研究
    國際在線報導(記者 李晉):3月2日,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在北京啟動了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eXTP)空間天文臺背景型號項目研究。在2025-2035年間,eXTP將有望成為該領域國際領先的旗艦級X射線空間天文臺。
-
解讀中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觀測能力有多強?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結構示意圖茫茫天宇間,在軌運行的太空飛行器「中國方陣」中,除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等之外,還有一顆近日發射升空的新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與其他太空飛行器相比,這顆重約2.5噸,在距地面550公裡的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看起來其貌不揚,卻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
-
天空中的條形碼:新增12000條x射線光譜線目錄!
天空中的x射線源放射出「條形碼」,能揭示了它們的特性。這些條形碼由源頻譜內的窄峰和窄谷組成。衛星XMM-Newton上的RGS儀器就是用來尋找這些光譜線。天文學家Junjie Mao和所在SRON和ESA同事現在已經創建了一個包含12000條x射線線的目錄,天文學家可以用它在恆星群中進行大規模的研究調查,其研究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歐洲航天局xmm -牛頓衛星已經運行了近20年,目前仍在對所有可能的x射線源進行連續測量。每天都有新的科學論文發表。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
-
解密X射線空間通信
但X射線波長更短,理論上通信系統帶寬更高,PorterGeorge認為X射線通信的最大理論速率可達40000Tbps;單個光子能量更高,受高能粒子與空間電、磁場的影響更小,更加符合複雜空天環境下通信的要求;X射線光束髮散角很小,自由空間損耗很小,因此可望以較小的體積、重量、功耗實現遠距離空間傳輸;此外,X射線穿透能力強,利用X射線進行通信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和保密性。
-
科學家通過100萬顆X射線源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
X射線是攜帶能量很高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要短,而能量是可見光的幾萬倍到幾十萬倍。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同樣可以使相機底片感光,並且可以使空氣電離。X射線的穿透能力。Gilfanov/IKI)科學家通過Spektr-RG空間天文臺上的eROSITA望遠鏡,發現了它們,目前發現100萬顆X射線源,並將其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將來隨著觀察宇宙深度的深入,將有更多的X射線源被發現。本次觀測持續182天,收集165G天文照片製成。
-
我國首顆硬x射線望遠鏡衛星
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該衛星主要用於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加深對緻密天體和黑洞強引力場中動力學和高能輻射過程的認識,使中國高能天體物理觀測研究進入國際先進水平。「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衛星設計壽命4年,呈立方體構型,總質量約為2500 kg,裝載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器等4個探測有效載荷,通過巡天觀測、定點觀測和小天區掃描3種工作模式,能夠實現寬波段、高靈敏度、高解析度的X射線空間觀測。可觀測1~250keV能量範圍的X射線/硬X射線和200keV~3MeV能量範圍硬X射線/軟伽馬射線爆發現象。
-
啟航,探索極端宇宙專題六---探索極端宇宙: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
GRO J008-57 的詳細觀測,直接測量到了迄今宇宙最強磁場,該結果於2020 年8 月發表在了國際著名期刊《天體物理學通訊》上,觀測到了距離黑洞最近的高速相對論噴流,其觀測結果於2020 年9 月21日在國際著名期刊Nature Astronomy(自然*天文學)發表等。
-
《國際科學技術前沿報告2019》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國際發展態勢分析
硬X射線通常是指波長較短,能量較高的x射線,波長在0.01nm~0.1nm之間,穿透性較強, 適用於金屬部件的無損探傷及金屬物相分析。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將為多學科提供高分辨成像、超快過程探索、先進結構解析等尖端研究手段。主要國家在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方面均積極布局,截至目前,世界上在運行的硬X射線自由電子雷射裝置有5個,在建或升級的有2個(表1)。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在離地球較近的地方,我們的太陽會發出x射線,彗星遇到太陽風時也會發出x射線。x射線天文學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其他地方正在發生什麼。>宇宙的x射線觀測和x射線數據的解釋是天文學中一個相對年輕的分支。由於x射線在很大程度上被地球的大氣層所吸收,直到科學家們能夠將探空火箭和載滿儀器的氣球送入大氣層,他們才能夠對x射線進行詳細的測量。第一批探測器在1949年搭載V-2火箭升空,該火箭是二戰結束時從德國繳獲的。它探測到了來自太陽的x射線。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這臺軌道望遠鏡於去年7月發射,並被送到距地球150萬公裡的觀測位置。在去年12月服役並宣布全面投入使用後,它才緩慢旋轉並掃描太空的深處。「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日本發現新X射線天體
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日前發表公報說,該機構研究人員參加的一個任務小組於本月17日發現了一個此前未知的X射線天體。 公報說,這一X射線天體出現在南天星座之一的半人馬座區域。從17日起,它開始逐漸變亮,引起了日本X射線監視裝置任務小組的注意,該小組利用設置在國際空間站「希望」號實驗艙外部平臺的X射線監視裝置(MAXI)對這一天體進行了數日觀測,並分析了觀測數據,隨後把這個天體的位置信息向外界通報。 美國航天局在接到通報後,用「雨燕」天文衛星展開追蹤觀測,最終確認這一天體是人們此前未知的X射線源。
-
從伽馬射線到x射線:新方法可精確定位不被注意到的脈衝星發射
這一發現,依託以往脈衝星的伽馬射線觀測,為研究脈衝星發射的神秘機制提供了一種新的工具,對於了解這些迷人的天體,並在未來將其用於空間導航具有重要意義。脈衝星是宇宙的燈塔,是快速旋轉的中子星,發射出射線。當脈衝星旋轉,光束交替指向或遠離地球時,光源在較亮和較暗的狀態之間振蕩,產生的信號似乎每隔幾毫秒到幾秒鐘就會「脈衝」一次,其規律甚至可以與原子鐘媲美。
-
美國航天局NASA首次用X射線觀測到系外行星掩星
前天,美國每日科學網站報導,人類首次通過X射線觀測到太陽系外的「日食」現象。這被稱為「掩星」,是發現系外行星的重要手段之一,意味著人類今後可能用X射線的強度變化尋找系外行星。發現系外行星是尋找地外生命的前提。美國航天局(NASA)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和歐洲宇航局XMM牛頓望遠鏡,對距地球63光年的恆星HD189733進行觀測。
-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成功獲得首批數據
接收到的數據顯示,高能D模塊粒子監視器和空間環境監測器開機工作,有效載荷監視正常、衛星數據質量良好。目前,首軌數據產品已分發至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 未來幾天,「慧眼」的其他有效載荷將陸續開機工作。衛星在經歷為期5個月的在軌測試和標定後,將正式進入在軌運行階段,實現寬波段、大視場、大有效面積的X射線空間觀測,推動我國在國際激烈競爭的高能天體物理觀測領域佔有一席之地。
-
我們為什麼要發射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專訪首席科學家張雙南
為了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緻密天體的基本物理性質以及對周圍時空的影響,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等單位研製了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衛星。HXMT衛星的科學目的是什麼?它的觀測過程是怎樣的?與其它天文衛星相比有什麼特點和突破?未來會有哪些科研發現?
-
「醫學圖像處理」X-ray成像之X射線的產生
設備陰極燈絲用細的(0.2毫米)鎢絲製成,因為鎢:原子序數高(A 184,Z 74)是良好的熱電子發射體(擅長發射電子)有些陰極具有寬聚焦和細聚焦兩種燈絲。由鎢製成的靶,其原因與製造燈絲的原因相同鎢中添加了錸,以防止在高溫和使用中陽極破裂設置成帶閥杆的鉬陽極盤帶正電以吸引電子設置成一定角度,使x射線光束直接照射到病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