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X射線空間通信

2020-11-30 OFweek光電新聞網

  X射線通信,顧名思義,就是將X射線作為載波,將信息加載至X射線光子的某一項或者某幾項物理參數上並向外發送。實際上仍然是一種利用電磁波的通信手段,與微波通信、激光通信等傳統通信方式並無本質上的區別。X射線在大氣中傳播時會遭遇嚴重的衰減,但當X射線光子能量大於10keV、大氣壓強低於10-1Pa時,X射線透過率可達100%,也就是說,X射線在真空環境中的傳播是沒有物理衰減的。但X射線波長更短,理論上通信系統帶寬更高,PorterGeorge認為X射線通信的最大理論速率可達40000Tbps;單個光子能量更高,受高能粒子與空間電、磁場的影響更小,更加符合複雜空天環境下通信的要求;X射線光束髮散角很小,自由空間損耗很小,因此可望以較小的體積、重量、功耗實現遠距離空間傳輸;此外,X射線穿透能力強,利用X射線進行通信具有高度的定向性和保密性。

  與傳統的微波、雷射等通信手段在受到屏蔽幹擾及空間天氣變化的情況下可靠性大大降低甚至無法通信不同,X射線通信可以在電磁屏蔽及複雜空間環境的影響下正常工作。可以預見,空間X射線通信不僅僅是對微波與雷射通信的補充,在複雜的空間環境與特殊應用場合中,更是對傳統通信方式顛覆性的替代。

  2007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的KeithGendreau博士首次提出了X射線通信的概念,這一想法也被寫入了2011年NASA的空間技術發展路線圖,並被稱作「革命性概念」。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趙寶升研究員團隊於2011年國內首次提出X射線通信的概念、並以與美國完全不同的技術方案申請了國際專利。2012年1月19日,《中國科學報》第四版頭條以「空間X射線通信新方法提出」為題,對趙寶升團隊的研究進展做了相關報告,引起了國內外專家的高度關注。方案中提出了一種基於柵控X射線模擬源(GMXT,gridmodulatedX-raytransmitter,專利授權號:2011102600121520)作為X射線脈衝輻射源的方法,並利用具有微弱光信號檢測能力的MCP單光子探測器作為接收轉置。所研製的原理樣機已在實驗室得到了初步驗證。

  X射線空間通信試驗演示系統

  對於任一無線通信系統,主要都由三部分組成:發射端、接收端以及通信信道。對於空間X射線也是如此,首先需要一個可以將信息加載至X射線光子物理參數上的調製發射源,以及對X射線波段敏感且能將信息參量還原的探測裝置。由於X射線自身的神奇特性,將其應用至空間通信領域中時,將會得到相較於傳統通信方式更加卓越的表現,但同時也對於發射、接收、調製等核心元件提出了更加嚴苛的要求。

  1.X射線通信理論研究

  根據不同軌道高度下的空間環境,理論和實驗相結合,研究X射線光子與高能粒子、等離子體之間的相互作用機理;研究空間環境與探測機制產生的隨機幹擾,給出幹擾模型計算過程;建立X射線通信的空間信道模型,給出通信距離、通信速率、發射功率及誤差特性等主要指標計算方程。旨在利用理論分析及軟體仿真對X射線通信的傳輸過程給出清晰的分析,並以此為基礎建立X射線空間通信的信道模型及噪聲模型,及早挖掘X射線作為載波時的優勢,並將其在工程應用中加以實現。

  2.X射線的產生

  如何產生適合通信的X射線光子,並選取合適的X射線參數作為信息載體。且在空間通信中,作用距離很遠(如在衛星間的空間鏈路傳輸距離可以達到數千公路,甚至上萬公路),背景光幹擾較強。在這種條件下,高功率、穩定的光源是確保接收端快速、可靠地傳輸數據的重要前提。此外,X射線發射機功率越高,用於閉合給定鏈路所需的傳輸口徑就越小,這樣可減小整個裝置的尺寸。空間X射線通信系統多用在衛星和一些便攜設備上,由於這些設備上的電力資源非常寶貴,在高功率輸出的同時,還必須保證低的能量消耗,這就要求X射線發射機有較高的效率。另外其壽命也是一項重要的性能指標,特別是對於應用在衛星上的,應與整個系統及衛星的使用壽命相匹配。研究目標在於優化X射線發射源,擬研究應用碳納米管技術的X射線發射球管代替傳統的熱陰極發射球管,以獲取高效、低耗,寬帶寬X射線脈衝調製發射源。

  3.X射線的編碼調製

  X射線、乃至整個光通信領域,首先由於載波頻率很高,其粒子性開始顯現。信息是通過一個一個分立的X射線光子傳遞的,對現有X射線探測器的時間分辨能力而言,其波動性表現得不是非常明顯,反映在接收端探測器上,X射線光子被表徵為一個個在時間上離散的脈衝串。故而針對目前X射線通信系統而言,IM/DD(強度調製/直接檢測),即對強度調製的光載波信號直接進行包絡檢測,仍然是通用的做法。下一步研究目標是尋找效率更高、誤差特性更好的編碼、調製方式,以期獲得更好的通信效果。

  4.探測器研究

  根據應用場合的不同,需要根據所謂信息載體的X射線參數來選擇適當的探測器。例如,當到達探測器端的X射線信號較為微弱,這時選擇具有單光子測試能力的MCP(MicroChannelPlate,微通道板)探測器就較為合適。再如,採用模擬幅度調製時,需要對所接收X射線進行能量分辨,那麼就應當選擇時間分辨能力很強、探測效率較高的探測器,例如SDD(SiliconDriftDetector,矽漂移探測器。)需要注意的是,不同探測器對應著不同的信號解調方法,它們所對應的噪聲幹擾模型也就不同。一般來說,基於探測器類型和背景噪聲級別,考慮不同探測器噪聲模型。當採用光子計數器型探測器時,噪聲主要來自光子探測器暗電流和能量很低的背景光幹擾,這時噪聲分布符合泊松噪聲模型,換句話說,噪聲體現為錯誤光子脈衝。考慮高斯噪聲模型時,噪聲大多數為熱噪聲。此外,當背景光沒能被有效地過濾掉時會導致過度幹擾,這些噪聲情形也適用於高斯模型。

相關焦點

  • 天文科普:宇宙不黑暗,洞察不可見的宇宙——X射線空間望遠鏡
    如果我們定量的來看一般的是把波長在0.01納米至0.1納米之間的光子能量在十千電子伏特到100千電子伏特之間的,然後把波長在0.1納米至十納米之間的軟x射線,那麼它也和紫外線一樣。x射線的也會有另外一種劃分的方法,也就是說把1納米到10納米米之間稱為軟射線,0.1納米到1納米之間稱為1x射線。還有0.01納米到0.1納米稱為超硬x射線。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在離地球較近的地方,我們的太陽會發出x射線,彗星遇到太陽風時也會發出x射線。x射線天文學幫助天文學家了解宇宙的其他地方正在發生什麼。>宇宙的x射線觀測和x射線數據的解釋是天文學中一個相對年輕的分支。由於x射線在很大程度上被地球的大氣層所吸收,直到科學家們能夠將探空火箭和載滿儀器的氣球送入大氣層,他們才能夠對x射線進行詳細的測量。第一批探測器在1949年搭載V-2火箭升空,該火箭是二戰結束時從德國繳獲的。它探測到了來自太陽的x射線。
  • 科學家通過100萬顆X射線源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
    X射線是攜帶能量很高的電磁波,波長比可見光要短,而能量是可見光的幾萬倍到幾十萬倍。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同樣可以使相機底片感光,並且可以使空氣電離。X射線的穿透能力。Gilfanov/IKI)科學家通過Spektr-RG空間天文臺上的eROSITA望遠鏡,發現了它們,目前發現100萬顆X射線源,並將其製成太空X射線源全景地圖,將來隨著觀察宇宙深度的深入,將有更多的X射線源被發現。本次觀測持續182天,收集165G天文照片製成。
  •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詳解 X射線探傷原理 通過實踐證明:X射線探傷應用在生產過程中,作為先進的檢測手段為產品品質的提高,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使現場檢測從外觀目視提升到了內部探傷微觀檢測,使我公司的產品品質進人新的階段
  • 醫用X射線承載數據能力強 或將成為NASA深空通信新技術
    日前,NASA發布消息稱,國際空間站將試驗一種新型深空通信技術——X射線通信。醫院常用的X射線如何在通信領域發揮作用呢。X射線被用於通信領域的優勢:其頻率高、單個光子能量大、穿透力強。X射線通信有望助力太空飛行器克服這一難題。「X射線的頻率高,能夠穿透這片區域。載波頻率越高,能容納的信號帶寬就越大。X射線比無線電波的頻率要高7到8個量級,因此X射線通信比無線電波的理論傳輸容量更大。
  • 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研製成功
    光陰極X射線管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供圖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近日,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該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他國家技術壟斷。傳統的X射線管採用熱陰極方式發射電子,電子再被高壓電場加速轟擊金屬靶產生X射線。由於熱陰極X射線管能耗高、電子束流強度與脈衝寬度調製困難,在某些特殊應用領域受到了極大限制。
  • 揭秘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計劃今年內發射,可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這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科學網—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研製成功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供圖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近日,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該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他國家技術壟斷。 傳統的X射線管採用熱陰極方式發射電子,電子再被高壓電場加速轟擊金屬靶產生X射線。由於熱陰極X射線管能耗高、電子束流強度與脈衝寬度調製困難,在某些特殊應用領域受到了極大限制。
  • 細數國際X射線空間觀測「大家庭」
    HXMT衛星上天以後,將加入到國際X射線空間觀測的大家庭中去。說起這個大家庭,成分可是相當複雜,有來自美國的「錢德拉」大表哥,來自日本的「朱雀」二表姐,來自歐洲的「牛頓」大叔……「慧眼」號這些「遠房親戚」都是何方神聖,與他們相比「慧眼」號又具有哪些獨到之處?請跟隨《經濟日報》記者一起去探探親。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
  • 【中國科學報】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研製成功
    而在光陰極X射線管中,電子發射單元由傳統的熱陰極改為對光敏感的光陰極,將X射線作為載波,將信息通過調製加載至X射線脈衝上並向外發送。實際上仍然是一種利用電磁波的通信手段,與微波通信、雷射通信等傳統通信方式本質上並無不同。但X射線頻率更高,單光子能量更大,將其應用於空間通信,對理論建模、核心元器件都提出了新要求。
  • 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
    閒話不多說了,下面看看我們今天的知識X射線和Y射線的性質。X射線和Y射線與無線電波、紅外線、可見光、紫外線等屬於同一範疇,都是電磁波,其區別只是在于波長不同以及產生方法不同,因此,X射線和r射線具有電磁波的共性,同時也具有不同於可見光和無線電波等其他電磁輻射的特性。(註:介紹兩種射線優缺點,它們的波長也就是能量的大小。)
  • 科學(普)有道:X射線
    x輻射波長為0.01至10納米,或頻率為3×1016 Hz至3×1019 Hz。這使得x射線的波長介於紫外線和伽馬射線之間。x射線和伽瑪射線的區別可以根據波長或輻射源來區分。有時x射線被認為是由電子發出的輻射,而伽馬輻射是由原子核發出的。德國科學家威廉·倫琴是第一個研究x射線的人(1895年),儘管他不是第一個觀察x射線的人。
  • 我國自主研發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它國家技術壟斷。  X射線通信,顧名思義,就是將X射線作為載波,將信息通過調製加載至X射線脈衝上並向外發送。
  • 天空中的條形碼:新增12000條x射線光譜線目錄!
    天空中的x射線源放射出「條形碼」,能揭示了它們的特性。這些條形碼由源頻譜內的窄峰和窄谷組成。衛星XMM-Newton上的RGS儀器就是用來尋找這些光譜線。天文學家Junjie Mao和所在SRON和ESA同事現在已經創建了一個包含12000條x射線線的目錄,天文學家可以用它在恆星群中進行大規模的研究調查,其研究發表在《天文學和天體物理學》上。歐洲航天局xmm -牛頓衛星已經運行了近20年,目前仍在對所有可能的x射線源進行連續測量。每天都有新的科學論文發表。
  • 中科院西安光機所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該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他國家技術壟斷。傳統的X射線管採用熱陰極方式發射電子,電子再被高壓電場加速轟擊金屬靶產生X射線。由於熱陰極X射線管能耗高、電子束流強度與脈衝寬度調製困難,在某些特殊應用領域受到了極大限制。
  • 超聲波探傷儀與X射線探傷儀的區別
    穿透能力強,探測深度可達數米;   x射線能穿透一般可見光所不能透過的物質。其穿透能力的強弱,與x射線的波長以及被穿透物質的密度和厚度有關。x射線波長愈短,穿透力就愈大;密度愈低,厚度愈薄,則x射線愈易穿透。在實際工作中,通過球管的電壓伏值(kV)的大小來確定x射線的穿透性(即x射線的質),而以單位時間內通過x射線的電流(mA)與時間的乘積代表x射線的量。
  • 「醫學圖像處理」X-ray成像之X射線的產生
    當電子轟擊目標時,它們通過軔致輻射和特有的相互作用將能量轉換為熱量(99%)和X射線光子(1%)。X射線光子以一束能量(X射線光譜)從光束中釋放出來,構成X射線圖像形成的基礎。調焦杯由鉬製成:高熔點較差的熱電子發射體,因此不會釋放電子以幹擾燈絲髮出的電子束帶負電,將電子聚焦到陽極並停止空間擴散
  • 我國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近日,中國科學院西安光機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該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他國家技術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