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用X射線承載數據能力強 或將成為NASA深空通信新技術

2020-12-04 儀器網

日前,NASA發布消息稱,國際空間站將試驗一種新型深空通信技術——X射線通信。醫院常用的X射線如何在通信領域發揮作用呢。

X射線被用於通信領域的優勢:

其頻率高、單個光子能量大、穿透力強。X射線通信有望助力太空飛行器克服這一難題。「X射線的頻率高,能夠穿透這片區域。載波頻率越高,能容納的信號帶寬就越大。X射線比無線電波的頻率要高7到8個量級,因此X射線通信比無線電波的理論傳輸容量更大。在相同發射功率下,X射線能承載的數據更多,相對而言也更加節能。

X射線被用於通信領域的技術難點:

一、頻率太高,因而需要經過調製,但調製的難度比較大。

二,實現高效率的X射線準直和聚焦難度較大。因為往外發散X射線時,射線角度會比較大,容易造成射線損耗。通過準直技術,可以將X射線匯聚成較平行的發射光束,再通過聚焦技術,使接收端儘可能收集更多X射線。

三、X射線的捕獲、跟蹤、瞄準(ATP)技術。除了X射線,其他波長較短的電磁波,如紫外線、伽馬射線等,若將它們用於通信,都會面臨這3方面的技術問題。區別在於,不同波長的電磁波技術方案和實現難度有所不同。

延伸閱讀:醫用X射線

是一種波長極短,能量很大的電磁波,X射線的波長比可見光的波長更短,它的光子能量比可見光的光子能量大幾萬至幾十萬倍。由德國物理學家W.K.倫琴於1895年發現,故又稱倫琴射線。

X射線具有很高的穿透本領,能透過許多對可見光不透明的物質,如墨紙、木料等。這種肉眼看不見的射線可以使很多固體材料發生可見的螢光,使照相底片感光以及空氣電離等效應。

相關焦點

  • 解密X射線空間通信
    X射線通信,顧名思義,就是將X射線作為載波,將信息加載至X射線光子的某一項或者某幾項物理參數上並向外發送。實際上仍然是一種利用電磁波的通信手段,與微波通信、雷射通信等傳統通信方式並無本質上的區別。
  • 深空測控網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深空光通信技術
    隨著載人深空探測提上議事日程(美國計劃2024年將首位女太空人送上月球南極、2033年實現載人登陸火星),未來深空探測的現場感知數據也會從現在的圖像,向視頻乃至HDTV(高清晰度數位電視)發展,數據傳輸速率需求將達到百兆量級,如圖1所示。
  • 科學(普)有道:X射線
    硬X射線和軟X射線x射線的能量範圍從100 eV到100 keV(小於0.2-0.1 nm波長)。硬x射線是光子能量大於5-10 keV的x射線。軟x射線是能量較低的x射線。硬x射線的波長相當於一個原子的直徑。硬x射線有足夠的能量穿透物質,而軟x射線被空氣吸收或穿透水到大約1微米的深度。
  • 發明能產生強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
    科學家發明了一種基於非線性康普頓散射的產生強烈x射線和伽馬射線的新方法,其研究結果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上。康普頓效應類似於打網球,電子起球拍的作用,光子起球的作用。從快速電子拍中反射出來的光子獲得額外能量。它甚至不能飛得更快——速度限制禁止這樣做。
  • 解讀中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觀測能力有多強?
    一些天體或天體現象如脈衝星、伽馬射線暴、超新星遺蹟、黑洞等都會射出X射線,其中主要是硬X射線,而這類射線與軟X射線相比,能穿越宇宙塵埃等,不被遮擋。另一方面,X射線穿越地球大氣層時會嚴重衰減。所以,發射望遠鏡衛星在空間軌道捕捉X射線,特別是硬X射線,就成為各國科學家競相追逐的目標。「調製」是指中國科學家創新的把「調製後的信號還原成圖像」的技術。
  • 江蘇省舉行醫用診斷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診斷水平)計量比對活動
    日前,江蘇省37家法定計量技術機構參加了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組織開展醫用診斷X射線空氣比釋動能(診斷水平)計量比對活動。江蘇省計量科學研究院醫學所的工作人員本著科學準確的精神,積極吸取以往比對經驗,及時優化比對方案,各參比實驗室高度重視此次比對,嚴格按照比對方案開展比對工作。此次比對工作進一步加強了計量標準的監督管理,促進計量技術機構能力提升。
  • 鄭州醫用診斷X射線機房做防輻射材料廠家
    鄭州醫用診斷X射線機房做防輻射材料廠家山東鑫鵬射線防輻射工程有限公司成立十餘年時間以來,鉛門、鉛板、防輻射硫酸鋇、鉛衣、鉛屏風、鉛玻璃等防輻射材料遍布各种放射科機房、牙科全景機、牙片機房、寵物室防護等等場所,全部驗收合格,積累了豐富射線防護知識,同時,根據不同機房制定不同合理化方案,減少成本,保證防輻射驗收通過。
  • NASA的新火星探測器將使用x射線尋找化石(中英文對照版)
    美國宇航局的新火星探測器將使用x射線尋找化石x射線光譜儀位於探測器機械臂末端的炮塔上,它將有助於在巖石中尋找古代微生物生命的跡象。美國宇航局(NASA)的火星2020毅力號漫遊者的前方道路充滿了挑戰:在必須在2021年2月18日完成艱難的進入、降落和著陸階段後,它將開始尋找數十億年前微觀生命的蹤跡。
  • 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開啟宇宙寶藏寶庫
    每個合成圖像都包含來自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Chandra X-ray Observatory)的X射線數據和其他望遠鏡的數據。這些圖片分別顯示了一系列不同的天體,包括梅西耶82星系、阿貝爾2744星系團、超新星1987A、海山二星、車輪星系和螺旋星雲。
  • NASA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開啟宇宙寶藏寶庫
    它們包含了數百到數千個星系和大量被稱為等離子體的熱氣,這些氣體的溫度約為5000萬度,在X射線中閃閃發光,直徑範圍達到數百萬光年。阿貝爾 2744,又稱為潘朵拉星系團。這幅圖由來自錢德拉線的X射線數據(藍色瀰漫區域)和來自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光學數據(顯示為紅色、綠色和藍色)合成。
  • 英國科學家開發新型星際導航技術可追蹤X射線脈衝
    來自英國國家物理實驗室(NPL)和萊斯特大學的科學家開發了一種星際導航技術,能夠追蹤來自X射線脈衝星發射的高周期信號。根據研究人員說,在飛船上使用一個小的X射線望遠鏡,它應該有可能確定其在深空的位置,準確度為2公裡。
  • 「極端明亮」的X射線源將徹底改變觀察物質的方式
    通過一種產生強力X射線束的新方法,科學家正在使以驚人解析度繪製物質的3D圖像成為可能。不久前,這個「極端明亮X射線源」(Extremely Brilliant Source,簡稱EBS)在法國的歐洲同步加速器輻射裝置(European Synchrotron Radiation Facility,簡稱ESRF)正式啟用,科學家已經用它來研究導致新冠肺炎的冠狀病毒。
  • 深空通信網絡面臨嚴峻考驗—新聞—科學網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炙熱而充滿活力的宇宙吧新宇宙地圖近日,德國和俄羅斯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獲得了一幅用x射線追蹤太空的全新宇宙地圖,它記錄了一百多萬種x射線。「實際上,這與60年前整個x射線天文學歷史中探測到的數字差不多。在僅僅六個月的時間裡,我們基本上已經將已知的來源翻了一遍,」德國加興馬普地外物理研究所(MPE)高能天體物理小組的負責人Kirpal Nandra說「這些數據確實令人震驚,我認為我們正在做的將徹底改變x射線天文學。」
  • 黑白X射線變彩色 醫學彩色成像讓醫學診斷向新技術邁進
    據美國物理學家組織網phys.org 2018年7月12日消息,紐西蘭科學家首次使用了採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大型強子對撞機的粒子跟蹤技術改造的MARS光譜X射線掃描儀對人類進行了3D彩色X光檢查。
  • 水窗波段X射線的新發現
    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開發出一個高重複頻率的雷射源,該雷射源會產生跨越整個「水窗」波段的相干軟X射線。這項技術突破可以推動對生物,化學和材料科學以及物理學的廣泛研究。大約20年前首次證明的產生亞飛秒持續時間的光脈衝的能力已經引發了一個全新的領域:原子秒科學和技術。
  • 深空探測能力將提升100倍
    深空探測能力將提升100倍) 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官網消息,3月2日,中科院啟動了我國新一代空間科學衛星——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空間天文臺(英文簡稱「eXTP」)背景型號項目,啟動會在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舉行。
  • 雷射通信——繼量子通信後中國又一通訊技術領先世界
    雷射通信是無線通訊的其中一種,以雷射光波信號作為傳輸信息的載體,在太空星際和大氣中直接傳輸。利用雷射開發的通訊技術有以下優點:單色性好、方向性強、光功率集中、難以竊聽、成本低、安裝方便、見效快等。該系統採用兩顆地球靜止軌道(GEO)數據中繼衛星(EDRS-A和EDRS-C)為低軌道(LEO)太空飛行器和地面控制中心進行實時數據中繼,構建「太空數據高速路」,並以商業模式運營。因此,「歐洲數據中繼系統」取得的一系列進步,將讓其成為世界上首個商業化運營的高速率空間雷射通信系統。
  • 利用X射線進行導航,他們是如何實現的?
    簡介:NASA發明一種新型自主空間導航系統(X射線計時和導航技術站探測器SEXTANT),利用脈衝星的電離輻射在X射線中最為明顯而用於觀測毫秒脈衝星。該技術在未來有望發展成深空艦船的導航系統且協助完成火星計劃。
  • 登陸火星,坎培拉在NASA毅力號火星探測任務中扮演重要角色!
    探測器進入火星大氣層時的階段通常被稱為「恐怖七分鐘」,但在本周五上午7點55分NASA毅力號探測器按計劃登陸火星之前,CSIRO坎培拉深空通信中心的團隊要經歷另外四分鐘的關鍵時間。從探測器到地球的通訊需要11分22秒,當探測器降落在紅色星球的隕石坑中時,Tidbinbilla站的85名工程師和技術人員團隊就掌握了所有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