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發射成功:中國太空「天眼」了不起

2020-11-25 驅動之家

6月15日11點,我國成功發射了「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這是我國首個空間望遠鏡,可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


「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飛行示意圖

空間望遠鏡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

眾所周知,空間望遠鏡相當於把天文觀測臺搬到太空中,所以可輕而易舉地改變了以往坐地觀地、坐地觀天的傳統,擺脫大氣層對天文觀測的影響,在全頻段範圍內對宇宙空間進行詳細的觀測,對人類科學認識宇宙有革命性地推動。

與其他人造地球衛星相比,空間望遠鏡有一些與眾不同之處,比如:其指向精度要求很高,一般用太陽或者恆星作為指向的基準;對其結構要求也很高,這是與其指向精度要求相關的一項要求;其上的觀測儀器複雜,有的還需要在超低溫的狀態下才能可靠工作;空間望遠鏡的觀測數據量一般很大。

宇宙中的萬物每時每刻都在不斷向空間輻射電磁波。由於各種天體的性質和特點不同,所以它們所輻射的電磁波也不同。

空間望遠鏡就是通過探測各種天體所輻射的不同波譜、不同強度的電磁波,對宇宙進行詳細了解的。因此,目前空間望遠鏡大多是按照所觀測的宇宙中電磁波譜來分類,即分為可見光空間望遠鏡、X射線空間望遠鏡、γ射線空間望遠鏡和空間紅外望遠鏡等,其中有的是沒有鏡片的空間望遠鏡。

著名的「哈勃」就是用於觀測地外天體輻射的可見光和近紅外線。

這些空間望遠鏡各有所長,誰也不能一統天上。這是因為宇宙中的天體由於溫度不同而發出各種波段的電磁波,靠1個空間望遠鏡很難進行全部波段的觀測。

一般來說,溫度越高,發出的電磁波波長越短。人類可以利用這一特性,通過觀測天體發出的電磁波,來分析它們的類型和特徵。

在電磁波譜中,γ射線的波長最短,輻射能量最大,X射線次之,後面依次是紫外線、可見光、紅外和射電波。


對「慧眼」電性件進行聯試

「慧眼」的絕招——直接解調成像

近些年,隨著X射線空間望遠鏡成果頗多,所以越來越受青睞。這種空間望遠鏡也稱空間高能望遠鏡,因為它們主要用於觀測宇宙中的高溫天體和宇宙中發生的高能物理過程。

宇宙中很多極端天體物理過程都會產生和散發強烈X射線和γ射線輻射的高溫氣體,比如中子星和黑洞吸積物質的過程。高能帶電粒子在磁場中的輻射以及中子星的表面和量子黑洞的蒸發也會產生豐富的X射線輻射。

由於宇宙中許多天體都散發X射線,因此探測宇宙中的X射線對了解宇宙奧秘具有重要意義,但由於X射線極易被介質吸收,因此在有地球大氣阻隔的地面上根本無法對宇宙X射線進行觀測,只能在太空進行觀測。

近些年來美國、歐洲、日本、印度都研製和發射了多個X射線空間望遠鏡。


「慧眼」有效載荷結構件組裝

雖然我國X射線空間望遠鏡起步晚,但起點高。這次發射的我國首個X射線空間望遠鏡「慧眼」就與眾不同,它主要是探測宇宙中的硬X射線。

根據波長,X射線波段可細分為3段:通常把波長在0.1~10納米的X射線稱為軟X射線,其能量相對較低;波長在0.01~0.1納米之間的X射線稱為硬X射線,其能量相對較高;波長在0.01~0.001納米的被稱為超硬X射線,是能量相對最高的X射線。

硬X射線來自最靠近黑洞視界的區域,是探測黑洞和研究黑洞附近物理過程的一個關鍵窗口,我國的「慧眼」主要對這一段進行探測,並採用了一個「絕招」——直接解調成像。

應用我國科學家首創的直接解調成像方法,可以實現寬波段、高靈敏度、高空間解析度X射線巡天和定點觀測,繪製高精度X射線天圖,探索新的天體類型,實現空間硬X射線高分辨巡天,發現大批高能天體和天體高能輻射新現象,並對黑洞,中子星等重要天體進行高靈敏度定向觀測,推進人類對極端條件下高能天體物理動力學、粒子加速和輻射過程的認識。

與國外複雜和昂貴的編碼孔徑成像系統相比,採用直接解調成像的方法解析度高,同時可有效抑制噪音幹擾,背景異常乾淨,並簡單準確,能極大提高探測定位的精度,其定位精度可以接近可見光探測精度,從而為「慧眼」探測宇宙空間各種高能事件,取得令人振奮的成果提供了保證。

「慧眼」探測器能譜範圍非常寬

「慧眼」繼承了資源2號遙感衛星平臺的技術狀態,設計壽命4年,質量2496千克,運行在高550千米、傾角43°的圓軌道。衛

星本體呈立方體構型,裝載高能(工作能段為20~250千電子伏特)、中能(工作能段為5~30千電子伏特)、低能(工作能段為1~15千電子伏特)3個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器共4個探測有效載荷。


「慧眼」上的科學儀器示意圖

3個X射線望遠鏡可在不同能段同時觀測一個天體,能觀測1~250千電子伏特能量範圍的X射線。由於不同能量的X射線輻射起源於天體上不同的物理過程或者具有不同物理條件的區域,因此在不同的能段觀測天體,可對天體的活動給出更全面和準確的診斷。

空間環境檢測器裝在衛星載荷艙的外面,是為了監測「慧眼」所處的帶電粒子環境,對「慧眼」在軌可能出現的故障進行診斷,並為望遠鏡的本底估計提供輔助數據。

由於「慧眼」上的探測器能譜範圍非常寬,所以它除了可探測空間X射線外,還可拓展進行γ射線暴、恆星爆炸、黑洞等探測;不僅能將宇宙事件從發生、發展到結束全過程的壯麗景象盡收眼底,還可看到這些壯麗景象出現時的時變過程是怎樣的,且比國際上其他同類衛星時間解析度有大幅提升,這對於推動突發天體現象研究的深入意義重大。

其主要工作模式包括巡天觀測、定點觀測和小天區掃描模式。在正常工作模式下,「慧眼」可以實現1~250千電子伏特能區的大天區巡天和定點觀測;在γ射線暴工作模式下,可以監測超過一半左右的天空在0.2~3兆電子伏特軟γ射線能區的暴發現象。

「慧眼」有四大科學目標:一是進行大天區的X射線巡天,發現新的天體或已知天體的新活動;二是對X射線雙星系統進行高精度的定點觀測,研究其快速光變;三是觀測孤立脈衝星、強磁場中子星和中子星X射線雙星中的X射線暴,研究緻密物質的狀態方程;四是監測0.2~3兆電子伏特能區暴發現象,研究γ射線暴,尋找引力波暴的電磁對應體。


「慧眼」研製團隊(來源:航天科技集團五院)

「慧眼」的優勢在哪?

與目前在軌運行的7個國外X射線空間望遠鏡相比,「慧眼」有以下優勢:具有大天區、大有效面積的寬波段X射線掃描巡天能力;具有大面積、寬波段、高時間解析度的定點觀測能力;具有國際上最大面積的硬X射線/軟γ射線能段探測器。

其國際先進的暗弱變源巡天能力,可進行引力波暴電磁對應體的尋找和後隨觀測;其高能X射線望遠鏡可以探測到高至幾個兆電子伏特的光子,能在200千電子伏特~3兆電子伏特能區對γ射線暴全天監測,且接收面積10倍於目前國際上最好的設備,從而大幅提高了在該能區探測γ射線暴、搜索引力波暴的電磁波對應體的靈敏度,對γ射線暴和引力波暴電磁對應體的觀測具有重要意義,在國際上具有明顯的競爭力,且預期能夠產生重要科學成果。

它將在國際上首次系統性地獲得銀河系內高能天體活動的動態圖景,發現大量新的天體和天體活動新現象。由於具有獨特的研究X射線雙星多波段X射線快速光變的能力,預期可以在黑洞和中子星雙星的研究中獲得大面積新成果。

「慧眼」具有比歐洲「國際γ射線天體物理實驗臺」、美國「雨燕」等更強大的成像能力和獨一無二的定向觀測能力,能以最高靈敏度和解析度發現大批被塵埃遮擋的超大質量黑洞和其他未知類型高能天體,並研究宇宙硬X射線背景的性質。

其直接解調掃描數據能實現高分辨和高靈敏度成像以及對彌散源的成像;而大面積準直探測器又能獲得特定天體目標的高統計和高信噪比數據,使「慧眼」既能實現大天區成像,又可通過寬波段時變和能譜觀測研究天體高能過程。它將實現世界最高靈敏度和最好空間解析度的硬X射線巡天,將通過對黑洞和其他高能天體寬波段X射線時變和能譜的觀測,研究緻密天體極端物理條件下的動力學和輻射過程。

未來,我國空間科學探測更精彩

「慧眼」入軌之後的第5天將對其上的科學儀器加電,開始為期5天的整體功能測試,然後進行為期140天的儀器性能測試、在軌標定觀測和試觀測,計劃於2017年11月進入常規科學觀測。

我國空間科學家還提出了2016—2030年我國空間科學的一系列計劃和任務建議,例如,「黑洞探針」計劃,它用於回答幾個重要的關於宇宙組成和演化的前沿科學問題,包括已發射的「慧眼」、天宮2號上的「γ暴偏振探測項目」等;「天體光譜」計劃,它是對天體的各種波段(光學、射電、X射線等)的光譜進行高分辨的測量,包括已發射的「悟空」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示意圖

在2020年前後,我國還將發射5顆新的科學衛星,例如,「太陽風—磁層相互作用全景成像」衛星、「磁層—電離層—熱層耦合」小衛星星座、「全球水循環觀測」衛星、「愛因斯坦探針」衛星和「先進天基太陽天文臺」衛星,它們將在基礎科學方面不斷產出重大原創性成果。

此後,「慧眼」也可能有更先進的「接班人」——增強型X射線時變與偏振探測衛星,它採用國際合作方式研製。

相關焦點

  • 解讀中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觀測能力有多強?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結構示意圖茫茫天宇間,在軌運行的太空飛行器「中國方陣」中,除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等之外,還有一顆近日發射升空的新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與其他太空飛行器相比,這顆重約2.5噸,在距地面550公裡的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看起來其貌不揚,卻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
  •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成功獲得首批數據
    據國防科工局報導,6月16日10時46分25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喀什站在第十六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首軌下行數據,並將所接收的衛星數據實時傳送至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 衛星首軌任務時長4分55秒,接收數據量約2.1GB,密雲站和三亞站也同時成功實現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信號跟蹤。
  • 我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解開黑洞謎團
    項目內部人士表示,6月15日發射升空的尖端科技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宇宙。這個望遠鏡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6月15日上午11點在位於西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Long March 4B carrier rocket)送入550公裡近地圓軌道(an orbit of 550 kilometers above the earth)。
  • 祝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發射成功20周年,與哈勃望遠鏡齊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1999年7月23日,搭載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在過去的20年裡,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強大而獨特的x射線眼睛,為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帶來了一場革命。
  • 我國首顆硬x射線望遠鏡衛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是一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天文衛星,於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該衛星主要用於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加深對緻密天體和黑洞強引力場中動力學和高能輻射過程的認識,使中國高能天體物理觀測研究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發射成功:能做些什麼
    攝影/王佳雯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6月15日11時00分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該衛星工程是國防科工局牽頭組織實施的重大空間科學任務,將顯著提升我國大型科學衛星研製水平,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的空白,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是繼中歐合作地球空間探測雙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之後,我國又一顆重要的空間科學衛星。
  • 雙語:中國即將發射太空望遠鏡研究銀河系
    許多黑洞和中子星等天體被認為隱藏在銀河系中,由於它們不能發出可見光,或是隱藏在塵埃後面,只有通過X射線太空望遠鏡才能觀測到。   中國很快將發射其第一顆X射線太空望遠鏡——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以觀察銀河系從而監測天體的X射線源。   "Our space telescope has unique capabilities to observe high-energy celestial bodies such as black holes and neutron stars.
  • 中國首顆天文望遠鏡衛星發射 可獲高能天體動態圖景
    15日,我國首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在酒泉成功發射。這一衛星的發射有什麼意義?與國際上同類衛星相比有哪些優勢?將對我國的空間科學技術發展帶來哪些進步?國防科工局供圖  接收分析X射線,勾畫天體輪廓,並窺探黑洞一角  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是我國首顆大型天文望遠鏡,能穿過星際物質的遮擋「看」到宇宙中的X射線,相當於我國在空間探測領域多了雙眼睛。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中國即將發射太空望遠鏡
    許多黑洞和中子星等天體被認為隱藏在銀河系中,由於它們不能發出可見光,或是隱藏在塵埃後面,只有通過X射線太空望遠鏡才能觀測到。   中國很快將發射其第一顆X射線太空望遠鏡——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以觀察銀河系從而監測天體的X射線源。   "Our space telescope has unique capabilities to observe high-energy celestial bodies such as black holes and neutron stars.
  • NASA將發射硬X-射線望遠鏡搜尋「黑洞」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美國宇航局將發射一個新的X射線空間望遠鏡以「窺視」處於遙遠星系塵埃雲背後的黑洞。該X射線望遠鏡被命名為「核頻譜望遠鏡陣」( The Nuclea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Array),其也是第一臺「硬X」空間望遠鏡,原理類似於牙科醫生使用的X射線。這種類型的X射線大多來自於宇宙中最活躍和最「暴力」區域和事件,比如星系團、超新星爆炸、高溫氣體以及可使粒子加速至接近光速的區域。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史上最強大的x射線望遠鏡」。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
  • 中國首臺空間望遠鏡升空,曾因質疑和經費「難產」20多年
    6月15日11時,中國首顆空間望遠鏡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搭乘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成功發射升空。它是世界上覆蓋能量範圍最廣的望遠鏡衛星之一,將肩負起高精度探測宇宙中黑洞和中子星的使命。
  • 【中國科學報】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研製成功
    【中國科學報】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研製成功 2020-09-01 中國科學報 張行勇 【字體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供圖  近日,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
  • 揭秘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計劃今年內發射,可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這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 與中國合作用太空望遠鏡拍黑洞
    「事件視界望遠鏡(EHT)」項目主任杜勒曼1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為了更好地拍攝黑洞,他們計劃在地面望遠鏡基礎上加入太空望遠鏡,並已開始和中國方面討論展開合作。     杜勒曼說,現在給黑洞拍照需要等待地球旋轉到合適的位置,如果有一臺圍繞地球旋轉的太空望遠鏡,就可以迅速將虛擬望遠鏡中的「留白」補齊。
  • 慧眼發射:四顆中國星,圓滿完成空間戰略先導專項十二五任務
    「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ard X-ray Mulation Telescope,簡稱HXMT)是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專項中,十二五期間最後一顆發射的衛星。戰略性先導專項,顧名思義要優先發展,要傾斜資源,從而形成重大創新突破和集群優勢。那麼,為什麼要給空間科學設先導專項呢?
  • 我國是否有太空望遠鏡?何時能夠發射哈勃一樣的太空望遠鏡
    於是,科學家們紛紛用望遠鏡去觀察宇宙,也開始不斷打磨鏡片,製造更先進的望遠鏡。到了二十世紀中葉,人類開啟了航空時代。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造出來了太空望遠鏡,將望遠鏡送出大氣層,擺脫大氣層對觀測的幹擾。目前,地球的上空有許多先進的太空望遠鏡,如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歐洲航天局的XMM-牛頓太空望遠鏡等等。
  • 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有望實現嗎?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近日,天文學家使用美國宇航局的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測試弦理論。據了解,天文學家已經探測了英仙座星系團,以尋找一種迄今為止未被發現的粒子,它將有助於我們找到弦理論的線索。
  • 科學網—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研製成功
    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供圖   本報訊(記者張行勇)近日,中科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光電子學研究室聯合該所條紋相機工程中心,研製出國內首個光陰極X射線管。該光陰極X射線管出射X射線強度可調,能量範圍寬(1keV~100keV),脈衝寬度窄(可達皮秒量級),該技術成功打破其他國家技術壟斷。 傳統的X射線管採用熱陰極方式發射電子,電子再被高壓電場加速轟擊金屬靶產生X射線。由於熱陰極X射線管能耗高、電子束流強度與脈衝寬度調製困難,在某些特殊應用領域受到了極大限制。
  • 俄「光譜-RG」太空望遠鏡繪製出「全天空x射線圖像」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利用德國eROSITA望遠鏡的俄羅斯「光譜-RG」X射線太空天文臺繪製出世界上最好的「全天空x射線圖像」。 CC BY-SA 3.0 / PLINE / SPEKTR-RG RUSSIAN X-RAY SPACE TELESCOPE「光譜-RG」太空天文臺於2019年7月發射升空,10月底飛抵距離地球150萬公裡的工作位置。消息指出:「『光譜-RG』太空天文臺衛星完成首次太空掃描,藉助eROSITA望遠鏡,繪製出一張新的『全天空x射線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