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是否有太空望遠鏡?何時能夠發射哈勃一樣的太空望遠鏡

2021-01-13 姿勢分子knowledge

大約400年前,義大利著名天文學家伽利略第一次把望遠鏡這種設備對準了星空,去遙望這個宇宙。利用這種「先進的」設備,他看到了當時其他人都不曾見過的太陽系。

自此以後,人們豁然開朗:原來這種東西還可以用來看星星啊!於是,科學家們紛紛用望遠鏡去觀察宇宙,也開始不斷打磨鏡片,製造更先進的望遠鏡。

到了二十世紀中葉,人類開啟了航空時代。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造出來了太空望遠鏡,將望遠鏡送出大氣層,擺脫大氣層對觀測的幹擾。目前,地球的上空有許多先進的太空望遠鏡,如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歐洲航天局的XMM-牛頓太空望遠鏡等等。這些太空望遠鏡展現了無與倫比的觀測能力,把宇宙最深處的畫面拉近到了人類的眼前。

那麼,當世界各國轟轟烈烈開展太空探索任務的同時,我國是否也加入了太空探測的行列呢?

其實,我國也是擁有自己的太空望遠鏡的,那就是「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ard X-ray Modulation Telescope,簡稱HXMT)。

和NASA的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一樣,HXMT也是通過對宇宙中的X射線的收集,完成對天體的觀測。在宇宙中,不是所有的天象都是可以通過可見光來觀測的,像黑洞這樣的天體,用X射線觀測才有效果。

2005年的時候,HXMT就作為中國第一臺太空望遠鏡被列入國家《「十一五」空間科學發展規劃》。經過12年的潛心研發,HXMT於2017年6月15日11時00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乘坐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升空,並於2018年1月30日正式交付使用。這臺望遠鏡的名稱慧眼,來自於已故科學家、中國高能天體物理發展的大師何澤慧。她,就是兩彈一星元勳錢三強的妻子。

那麼,除了HXMT,我國還有沒有其他太空探測器呢?

廣義上來講,也是有的,只不過不是望遠鏡。

比如悟空號,於2015年12月17日發射升空。這是一顆專門用於收集宇宙間的粒子,來探索暗物質的探測衛星。同時,它也會通過對宇宙射線的研究,探索宇宙的起源;此外,悟空號還可以幫助科學家發展伽馬射線天體物理。

此外,我國科學家也有志於尋找系外行星的工作。目前來說,相關項目已經在進行,那就是傳說中的STEP項目。雖然和美國的克卜勒太空望遠鏡有著同樣的目標,但是STEP的原理應該和克卜勒不一樣。克卜勒天空望遠鏡是通過凌日法來尋找系外行星,而據我國科學家介紹,STEP尋找系外行星的手段應該是徑向速度法(這兩種方法詳見我前幾天的文章《科學家如何尋找系外行星?距離那麼遠,科學家能找到嗎?》)。

顯然,不論是HXMT還是STEP,都是和哈勃太空望遠鏡不同的設備。那麼,我國是否會建造和哈勃類似的望遠鏡呢?

實際上,我們天文愛好者著急,難道科學家就不著急嗎?既然現在還沒有開始建造,還是有他們的道理的。

要知道,天文學家所需要的望遠鏡,和我們普通人所能接觸到的哪怕再貴的望遠鏡都大大不一樣。為了能夠看到更遠、更深的宇宙,他們必須對望遠鏡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想要建造(看這個詞就知道,這種設備至少也比蓋一棟摩天大樓還要難)一臺望遠鏡,除了先進的科技之外,還需要大量的資金。尤其在這個年代,如果要發射光學太空望遠鏡,至少也要比哈勃更先進才行,這也帶來了更大的難度。

別說我國,就連美國,想要建造更先進的望遠鏡,也面臨著重重的困難。比如萬眾期待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已經因為資金的問題一推再推。

因此,強大的科技也要有強大的經濟作為支撐。隨著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好,相信用不了多少年,至少從經濟上,就不再是問題。

另外,大家也要認識到:雖然我國的科技不斷完成突破,但畢竟起步相對較晚,有些領域還是有待發展。相對來說,我國的航天事業發展並不慢,而且一步一個腳印,非常穩。因此,對於我國未來的太空望遠鏡,我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相關焦點

  • 歐美有那麼多太空望遠鏡,我國發展如何?何時能有哈勃級別的設備
    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造出來了太空望遠鏡,將望遠鏡送出大氣層,擺脫大氣層對觀測的幹擾。目前,地球的上空有許多先進的太空望遠鏡,如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歐洲航天局的XMM-牛頓太空望遠鏡等等。這些太空望遠鏡展現了無與倫比的觀測能力,把宇宙最深處的畫面拉近到了人類的眼前。那麼,當世界各國轟轟烈烈開展太空探索任務的同時,我國是否也加入了太空探測的行列呢?
  • 我國獨自研發的太空望遠鏡,視場是哈勃300倍,天地觀測可兼得
    在欣賞哈勃望遠鏡精美圖片的同時,很多人也好奇:我國何時能夠擁有屬於自己的、和哈勃太空望遠鏡相媲美的天基觀測設備呢?哈勃太空望遠鏡之所以能夠長青30年並且依然是世界上最著名、最重要的太空望遠鏡,就在於它是目前唯一可以在太空中進行維護、更換設備的太空望遠鏡。發射至今,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經歷了5次更新,不斷提升觀測能力。甚至,如果它最初沒有被設計成可更新的模式,那麼可能在剛剛發射的時候,哈勃望遠鏡就要報廢了。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前世今生
    到了1946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萊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在論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中提出太空望遠鏡相比於地面望遠鏡的兩大優勢——其一,太空望遠鏡不受大氣影響,能夠極大提升角解析度;其二,太空望遠鏡可以觀測到被大氣層吸收殆盡的紫外線和紅外線。此後,斯皮策以建造太空望遠鏡為己任,大力推動太空望遠鏡的發展。
  • ...射電望遠鏡|宇宙|nasa|望遠鏡|天文學|哈勃太空望遠鏡
    哈勃望遠鏡(英語:Hubble Space Telescope,縮寫:HST,為紀念在20世紀初期發現宇宙膨脹的天文學家艾德溫·哈勃而命名)於1990年4月24日成功發射。但其歷史可以追溯至1946年天文學家萊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 Jr.)所提出的論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在文中,他指出在太空中的天文臺有兩項優於地面天文臺的性能。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工作原理
    哈勃太空望遠鏡從太空梭的貨艙部署。要了解有關哈勃望遠鏡的更多信息,請訪問探索頻道。查看更多哈勃太空望遠鏡圖片。你有沒有盯著夜空,想知道宇宙近在咫尺?我們大多數人都被迫看星星只用我們的眼睛,尋找在茫茫黑夜光抽血。
  • 繼哈勃太空望遠鏡之後,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究竟有多牛?
    天文學的未來:美國宇航局的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每增加一英寸的光圈,每增加一秒鐘的觀察時間,每減少一個望遠鏡的視野中的大氣幹擾原子,你就能更好、更深入、更清晰地看到宇宙。當哈勃太空望遠鏡在1990年開始運行時,它開啟了天文學的一個新時代:太空天文學的時代。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極限在哪裡?
    到了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遠鏡搭乘發現號太空梭發射升空,由此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探索時代。 哈勃運行在一個近乎圓形的軌道上,它距離地表大約540公裡,每95.4分鐘繞行地球一周。在太空中,沒有大氣幹擾,哈勃可以接收到宇宙中十分微弱的光,觀測到極為遙遠的宇宙。
  • 為什麼說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是史上最強的太空望遠鏡?
    人們曾經說人類史上最強的望遠鏡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它於1990年4月24日被發射上天,至今已過去了30年,實際上哈勃望遠鏡的退役計劃一直在籌劃當中,早在哈勃望遠鏡的設計之初,它的服役年限其實僅僅只有5年,但是在經過幾次維修之後,哈勃望遠鏡堅挺了二十幾年。
  • 偉大的工程,哈勃太空望遠鏡,聚焦遙不可及的太空深處
    在我們日常所瀏覽到的太空圖片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來自於哈勃太空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成功,給人類探索太空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因為人類第一次看到銀河系以外的地方,就是哈勃通過一個巨型望遠鏡觀測到的。而哈勃也被後代天文學家所推崇,並以他的名字來命名這一偉大的望遠鏡。哈勃太空望遠鏡在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期就已經被送入太空,目前,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在太空工作了30年。在成果發射後的使用初期,哈勃太空望遠鏡就面臨著一些嚴重的問題。
  • 回顧哈勃哈勃望遠鏡的歷史與成就,慶祝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立30周年
    哈勃望遠鏡於1990年4月發射並部署,這是自伽利略望遠鏡以來天文學最重大的進步。得益於五次維修任務和超過25年的運行,我們對宇宙及其在宇宙中的位置的看法從未如此。美國宇航局以美國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Edwin P.Hubble)(1889年-1953年)命名為世界上第一臺太空望遠鏡。哈勃博士證實了「正在擴展」的宇宙,這為大爆炸理論奠定了基礎。
  • 哈勃太空望遠鏡有了接班人,更大、更輕、更強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接班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於2019年發射升空,比哈勃望遠鏡更大,更輕,更強。美國華盛頓岡恩紀念圖書館將於當地時間3月1日凌晨6點30分啟動「從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到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預熱項目。
  • 新冠疫情影響美國太空計劃 哈勃太空望遠鏡繼任者再次推遲發射
    2020年7月17日消息,據外媒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發布消息稱,由於受新冠病毒疫情和技術問題的影響,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縮寫JWST)再度被推遲發射。
  • 祝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發射成功20周年,與哈勃望遠鏡齊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1999年7月23日,搭載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在過去的20年裡,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強大而獨特的x射線眼睛,為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帶來了一場革命。
  • 人類之眼--哈勃太空望遠鏡
    1610年,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地球的大氣層限制了觀測的範圍和清晰度。1990年,哈勃望遠鏡成功發射,天文觀測因此不會受到大氣的幹擾。哈勃太空望遠鏡由美國國會於1977年提出建造,1985年建造完成,並於1990年由「發現號」載運升空。該項目耗資30億美元。
  • 中國為什麼不發展哈勃級別的太空光學望遠鏡?
    首先太空望遠鏡勢必會消耗大量資金中國有能力打造出比哈勃太空望遠鏡更加先進的深空望遠鏡,目前已經在計劃種2022年左右發射巡天號光學艙,與中國的天宮號空間站共用同一個軌道,便於人工維護,實際上哈勃望遠鏡並不貴
  • 揭開宇宙奧秘:羅曼太空望遠鏡來了,視野比哈勃望遠鏡大100倍
    羅曼太空望遠鏡現在成功地通過完成了初步設計審查,科學運行計劃已經滿足了所有的設計、進度和預算要求,現在將進入下一階段:構建新設計的數據系統。當它發射到太空時,美國宇航局南希·格蕾絲·羅曼太空望遠鏡將以前所未有的細節,創造出巨大的太空全景照片。羅曼太空望遠鏡廣闊視野將使科學家能夠進行全面的宇宙研究,產生大量關於宇宙的新信息。
  • 探訪美國宇航局新一代望遠鏡,羅曼太空望遠鏡,視場超哈勃一百倍
    1990年,美國宇航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發射升空,創造了人類天文觀測的裡程碑。到現在為止,哈勃已經服役整整三十年了。在這三十年的時間裡,它為人類作出了傑出的貢獻,讓我們見識到了最深邃、最神秘的宇宙。不過,儘管經歷了多次更新維護,我們知道哈勃望遠鏡終究有退役的一天。
  • 強強聯合,中俄提出新的太空望遠鏡計劃,或將是哈勃望遠鏡的五倍
    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綜合國力的上升,我國在科技領域上碩果纍纍,特別是近兩個月,我國的好消息接踵傳來,前不久,「胖五」一飛沖天,近日,我國自主研發的FAST也開始正式運行,沒過多久,在航天領域中中俄合作也有了新的進展。
  • 哈勃太空望遠鏡生日快樂:令人瞠目結舌的太空圖像
    30年前的今天,哈勃太空望遠鏡(HST)在「發現號」太空梭運載發射升空,在所有科學、自然和探索愛好者的心中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利基。它會很快被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所替代嗎?從技術上講,也許是這樣,如果「韋伯」要想成功,它必須製作出像哈勃太空望遠鏡一樣精彩和令人敬畏的圖像。
  • 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又要延期了?
    距離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JWST)的發射日期——2021年3月30日(或者也許是2021年7月)越來越近。我們從沒想過會如此接近這一時間,離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發射只有一年的時間了。這架強大的太空望遠鏡正在前進。現在,望遠鏡已進入其發射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