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什麼不發展哈勃級別的太空光學望遠鏡?

2020-12-05 每天教你做各種美食

首先太空望遠鏡勢必會消耗大量資金

中國有能力打造出比哈勃太空望遠鏡更加先進的深空望遠鏡,目前已經在計劃種2022年左右發射巡天號光學艙,與中國的天宮號空間站共用同一個軌道,便於人工維護,實際上哈勃望遠鏡並不貴,最貴的是NASA耗資88億美元「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相當於NASA2017年預算的45%,相當於我國神州系列飛船,從神州一號到神州十一號的總和用的費用相當。

技術仍然需要繼續積累

雖然Fast射電望遠鏡已經風光無限,超越前輩,但它的工作方式仍然是微波頻段,在光學方面的望遠鏡還是屬於另一個類型,2017年我國天文學界最大的爭議在於地面級別的12米光學望遠鏡的設計方案,目前我國最大口徑的光學望遠鏡是河北興隆的LAMOST郭守敬望遠鏡,介於哈勃和詹姆斯韋伯的口徑之間。隨著我國對高透率的鏡片研究加深,我國也開始了自主產權的太空望遠鏡研究計劃,當然地面級別的望遠鏡是非常容易製造的,但太空望遠鏡的難度就難了,畢竟需要的東西不只是透鏡鏡片,還有一系列的傳感器和自動化體系設備,裡面單個最貴的莫過於高解析度成像儀,一個傳感器買兩艘神州系列重型火箭了。

河北興隆郭守敬望遠鏡

相關焦點

  • 哈勃是最大的光學太空望遠鏡,為什麼沒造個更大的?沒有實際意義
    人們假如想要觀察到太空中距離我們非常遠的天體,就需要一雙特殊的眼睛,即望遠鏡。望遠鏡有很多種,我們先來了解光學太空望遠鏡。這種太空望遠鏡越大的話,我們就能觀察的越遠,理論上是這樣,但也受一些因素限制,為什麼是這樣呢?
  • 歐美有那麼多太空望遠鏡,我國發展如何?何時能有哈勃級別的設備
    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造出來了太空望遠鏡,將望遠鏡送出大氣層,擺脫大氣層對觀測的幹擾。目前,地球的上空有許多先進的太空望遠鏡,如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歐洲航天局的XMM-牛頓太空望遠鏡等等。這些太空望遠鏡展現了無與倫比的觀測能力,把宇宙最深處的畫面拉近到了人類的眼前。那麼,當世界各國轟轟烈烈開展太空探索任務的同時,我國是否也加入了太空探測的行列呢?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前世今生
    到了1946年,普林斯頓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萊曼·斯皮策(Lyman Spitzer)在論文《在地球之外的天文觀測優勢》中提出太空望遠鏡相比於地面望遠鏡的兩大優勢——其一,太空望遠鏡不受大氣影響,能夠極大提升角解析度;其二,太空望遠鏡可以觀測到被大氣層吸收殆盡的紫外線和紅外線。此後,斯皮策以建造太空望遠鏡為己任,大力推動太空望遠鏡的發展。
  • 「中國版哈勃」單獨光學艙發射 視場是哈勃300倍
    全國人大代表、軍委裝備發展部副部長張育林3月7日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時透露,我國2020年前後建成的空間站將具備維護在軌衛星等其他太空飛行器功能。 中國將發射類似「哈勃」的單獨「光學艙」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十三五」要強化創新引領作用。
  • 我國是否有太空望遠鏡?何時能夠發射哈勃一樣的太空望遠鏡
    於是,科學家們紛紛用望遠鏡去觀察宇宙,也開始不斷打磨鏡片,製造更先進的望遠鏡。到了二十世紀中葉,人類開啟了航空時代。隨著航空技術的不斷發展,科學家們造出來了太空望遠鏡,將望遠鏡送出大氣層,擺脫大氣層對觀測的幹擾。目前,地球的上空有許多先進的太空望遠鏡,如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歐洲航天局的XMM-牛頓太空望遠鏡等等。
  • ...射電望遠鏡|宇宙|nasa|望遠鏡|天文學|哈勃太空望遠鏡
    30年來的勤勤懇懇,哈勃望遠鏡對於天文研究者們來說,早已不是三言兩語能概括的。哈勃望遠鏡口徑為2.4米(7.9英尺),其四個主儀器可觀測波段包括紫外線、可見光與近紅外線。哈勃望遠鏡拍攝了多張可見光細節的圖片,增加了人類對太空深處的了解。哈勃望遠鏡已有許多觀測結果幫助天文物理得到突破,例如確定宇宙的膨脹率。美國哈勃太空望遠鏡發現了一顆滾燙的「橄欖球」狀系外行星。
  • 為什麼不能把哈勃空間望遠鏡發射到太空深處?
    哈勃望遠鏡在地球上可以觀測到遙遠太空發生了什麼,那我們為什麼不把它發射到宇宙觀察更深處的太空呢?也許你需要熟悉一下這個任務。卡西尼號雖然它的光學設計系統不像哈勃一樣可以用來拍攝非常遙遠的物體,但它利用自己的優勢在宇宙旅行了幾年後,拍攝了土星和土衛的很好的圖像。這是一張五顆土衛環繞著土星的圖片。
  • 人類之眼--哈勃太空望遠鏡
    1610年,伽利略發明瞭望遠鏡,天文學家發現地球的大氣層限制了觀測的範圍和清晰度。1990年,哈勃望遠鏡成功發射,天文觀測因此不會受到大氣的幹擾。哈勃太空望遠鏡由美國國會於1977年提出建造,1985年建造完成,並於1990年由「發現號」載運升空。該項目耗資30億美元。
  • 從共體到共軌 中國版哈勃太空望遠鏡「巡天」的蝶變之路
    美國的哈伯太空望遠鏡(HST)是1990年發射的,距今已經整整過去了28年。但截至今天,它依然是地球軌道上太空望遠鏡的佼佼者。不過中國規劃中的「巡天號」太空望遠鏡,也將飛行在近地軌道,不但能有媲美哈勃的解析度,而且還有超過哈勃300+倍的視場。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工作原理
    哈勃太空望遠鏡從太空梭的貨艙部署。要了解有關哈勃望遠鏡的更多信息,請訪問探索頻道。查看更多哈勃太空望遠鏡圖片。你有沒有盯著夜空,想知道宇宙近在咫尺?我們大多數人都被迫看星星只用我們的眼睛,尋找在茫茫黑夜光抽血。
  • 回顧哈勃哈勃望遠鏡的歷史與成就,慶祝哈勃太空望遠鏡成立30周年
    哈勃望遠鏡的名字由埃德溫·哈勃(Edwin Hubble)使用,是1920年代當時山上最大的望遠鏡。加利福尼亞帕薩迪納附近的威爾遜天文臺,發現了我們之外的星系。天文臺哈勃望遠鏡是第一個放置在太空中的主要光學望遠鏡,這是最終的山頂。在大氣的扭曲之上,遠遠超過雨雲和光汙染,哈勃對宇宙的視野一覽無餘。科學家利用哈勃望遠鏡觀測了我們太陽系中最遙遠的恆星和星系,以及行星。
  • 哈勃太空望遠鏡有了接班人,更大、更輕、更強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接班人」——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將於2019年發射升空,比哈勃望遠鏡更大,更輕,更強。美國華盛頓岡恩紀念圖書館將於當地時間3月1日凌晨6點30分啟動「從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到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預熱項目。
  • 哈勃望遠鏡能看那麼遠, 那為什麼不直接這樣觀察星球?
    自1990年4月24日升空以來,哈勃望遠鏡已經拍攝了無數張迷人的星空圖片,在2016年3月4日,哈勃還拍到了134億光年之外的古老星系,刷新了人類觀測距離的記錄。哈勃望遠鏡能看那麼遠,那直接這樣觀察星球怎麼樣?
  • 哈勃空間望遠鏡
    哈勃空間望遠鏡(英語:Hubble Space Telescope,HST),是以天文學家愛德溫·哈勃望遠鏡接收地面控制中心(美國馬裡蘭州的霍普金斯大學內)的指令並將各種觀測數據通過無線電傳輸回地球。由於它位於地球大氣層之上,因此獲得了地基望遠鏡所沒有的好處:影像不受大氣湍流的擾動、視相度絕佳,且無大氣散射造成的背景光,還能觀測會被臭氧層吸收的紫外線。
  • 為什麼哈勃太空望遠鏡只花30年時間,就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但是,隨著一臺名為哈勃的太空望遠鏡誕生之後,人類在過去數百萬年時間形成的宇宙觀被徹底顛覆,我們與宇宙中其他物體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眾所周知,不管是人眼觀測、還是普通的地面望遠鏡,都難以捕獲距離遙遠的宇宙物體信息。而哈勃太空望遠鏡卻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億年前的星系,為我們揭示宇宙早期的諸多難解之謎。
  • 天文望遠鏡為什麼可以觀測太空?哈勃望遠鏡為什麼要在天上觀測?
    上文我們討論了顯微鏡,現在我們來談談另一個極端——天文望遠鏡,它們有的在地面,有的在太空,儘管都是非常大的儀器,卻是由相對簡單的光學成像元件構成,通常只用一個弧形的反射表面和一個簡單的「目鏡」來調整光線,以便與現有探測器充分匹配。這些成像系統的顯著特徵就是它們的尺寸。
  • 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運行30年,為什麼還能繼續充當人類的眼睛?
    那麼,你是否了解:在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運行30年之久以後,為什麼還能繼續充當人類觀測宇宙的眼睛?而被稱為「宇宙之眼」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又是如何打開人類觀測宇宙的視野、並通過自己的實際觀測證據,直接改寫了人類過去幾百萬年對宇宙的認知?
  • 我國獨自研發的太空望遠鏡,視場是哈勃300倍,天地觀測可兼得
    今年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升空整整30年。在這30年的時間裡,哈勃望遠鏡傳回來了140多萬張照片,讓人類領略了最美的宇宙。太空望遠鏡可以有效地擺脫大氣層帶來的大量幹擾,大幅提升人類的天文觀測能力。因此,哈勃這樣的太空望遠鏡對於我們的天文學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極限在哪裡?
    到了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遠鏡搭乘發現號太空梭發射升空,由此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探索時代。 哈勃運行在一個近乎圓形的軌道上,它距離地表大約540公裡,每95.4分鐘繞行地球一周。在太空中,沒有大氣幹擾,哈勃可以接收到宇宙中十分微弱的光,觀測到極為遙遠的宇宙。
  • 哈勃望遠鏡和中國天眼,誰更有可能發現外星文明?
    由於位置在地球的大氣層之上,影像不受大氣湍流的擾動,視像度絕佳,天文史上最重要的儀器之一。中國天眼,具有中國的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口徑達500米,反射面總面積約25萬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