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望遠鏡為什麼可以觀測太空?哈勃望遠鏡為什麼要在天上觀測?

2020-11-29 無名狂客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賽。

上文我們討論了顯微鏡,現在我們來談談另一個極端——天文望遠鏡,它們有的在地面,有的在太空,儘管都是非常大的儀器,卻是由相對簡單的光學成像元件構成,通常只用一個弧形的反射表面和一個簡單的「目鏡」來調整光線,以便與現有探測器充分匹配。

這些成像系統的顯著特徵就是它們的尺寸。當我們觀測非常遙遠的恆星時,它們看起來十分微弱,這是因為它們發出的光線幾乎都沒能到達地球。因此,儘可能多地收集這些光線是非常重要的,這往往需要一個非常大的透鏡或鏡面——直徑達幾十米或更大。製造這種尺寸的透鏡是不切實際的,但鏡片可以。因此,巨大的鏡面被製造並安裝在大型望遠鏡中。

同時,為了收集足夠多的光線來成像,往往需要長時間觀察遙遠的恆星。這導致了地面望遠鏡的另一個問題:大氣層不是一成不變的,它的密度隨著風、溫度和溼度變化,這些波動往往會使光線偏離其傳播方向。比如,恆星之所以看起來在「閃爍」,就是因為大氣湍流使光線隨機照向或偏離望遠鏡的探測器。 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直接將望遠鏡放在大氣層外的太空中,哈勃太空望遠鏡就是一個例子。

它成功獲取了遙遠恆星、星系和星雲的壯觀圖像,觀測到遙遠太空中非凡的宇宙結構與運動。除此之外,還有其他的解決方案嗎?光學工程師在過去20年中設計了一種巧妙的方法,為地面上的可見光望遠鏡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將望遠鏡的鏡面分割成多個區域,每個區域的鏡面都可以傾斜,通過調節鏡面不同區域的傾斜角度,就可以「操縱」光線,使它們全部被探測器所接收。如果你可以測量光線穿過大氣層時產生的偏差,就可以通過調整鏡面來補償這一偏差。

光學工程師們首先測量導星(位於上層大氣中的人造光源)的光通過大氣層的扭曲程度,然後根據這一信息來調整鏡子不同區域的傾斜角度。用這種方式,地面望遠鏡成的像可以剛好達到阿貝極限。但是,將望遠鏡放置在太空仍然是必要的,這是因為有一些電磁波段會被大氣吸收,例如X射線和紫外線,為了對它們進行觀測,我們仍然需要太空望遠鏡。美國宇航局(North American Space Agency,縮寫為NASA)和歐洲宇航局(European Space Agency,縮寫為ESA)正在計劃進行新的太空望遠鏡任務。

多年來,光學科學家們一直致力於建立卓越的光學系統,那麼,是否存在這樣一個具有完美的成像能力的透鏡呢?從19世紀英國的詹姆斯·克拉克·麥克斯韋到20世紀蘇聯的維克託·韋謝拉戈(Victor Veselago),許多偉大的物理學家都對這一問題充滿了興趣。

韋謝拉戈考慮了這樣一種奇特的材料:當光線射到這種材料表面後會並不會遵循斯涅爾定律,甚至與其完全相悖。斯涅爾定律是基於常見的「普通」材料,它們的折射率為正數,而韋謝拉戈提出的材料具有「負」的折射率。這種材料由許多微小結構組成,且每一個微小結構的尺寸都小於觀測光的波長。這種特殊的結構賦予了「超穎材料」不同尋常的光學特性。

舉一個有代表性的例子,與光線在兩種普通材料之間的界面上相比,當光線在普通和超穎材料之間的界面上產生折射時,折射方向將完全相反。 利用超穎材料獨特的折射率,我們可以通過工程設計使它能彎曲從各個方向射來的光線。這樣,本來會在材料表面發生散射的入射光線將圍繞著超穎材料的表面發散出去,從而使超穎材料「隱形」。

事實上,英國物理學家約翰·彭德裡爵士(Sir John Pendry)表示,使用超穎材料製作隱形鬥篷是完全有可能的。 超穎材料還有另一個不尋常的特性,就是能夠對非常接近超穎材料的物體進行完美成像。如果使用超穎材料製造透鏡,其表面可以做得非常平整,不需要像玻璃透鏡那樣有很大的弧度。這使得利用超穎材料製作的透鏡很適合觀察非常微小的物體,尤其是僅有數十納米量級尺寸的納米結構體。超穎透鏡可以類比為21世紀的胡克顯微鏡技術了,也許它會開啟一個新科學發現頻繁湧現的新時代。

相關焦點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觀測極限在哪裡?
    到了1990年4月24日,哈勃太空望遠鏡搭乘發現號太空梭發射升空,由此開啟了前所未有的宇宙探索時代。 哈勃運行在一個近乎圓形的軌道上,它距離地表大約540公裡,每95.4分鐘繞行地球一周。在太空中,沒有大氣幹擾,哈勃可以接收到宇宙中十分微弱的光,觀測到極為遙遠的宇宙。
  • 從哈勃太空望遠鏡的角度觀測到月全食
    這是太空望遠鏡第一次觀測到這樣的事件為了練習尋找外星生命,研究人員對他們知道可以居住的宇宙世界進行了彩排。在2019年1月地球處於日月之間時,哈勃太空望遠鏡觀察到地球大氣中的化學物質如何阻止某些波長的日光到達月球。這種觀測設置模仿了天文學家計劃探測類似地球的系外行星在其恆星通過時的大氣層的方式,從而濾除了一些星光。
  • 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到史上最強伽馬射線暴
    天文學家們基於先前的觀測做出估計,要想獲得這種能量,必須從一顆坍塌的恆星以光速的99.999%發射物質。伽馬射線暴(藝術渲染圖)| Credit:NASA也就是說,一顆坍塌的恆星上的物質必須被加速到物理物質可以承受的極限,才能產生這種高能爆發。
  • 同樣是望遠鏡,為什麼哈勃望遠鏡非要發射到宇宙,原因你知道嗎?
    人們常說:「沒有天文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可見,天文望遠鏡對於觀測天體來說是多麼重要工具。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天文望遠鏡就是人類望向宇宙的眼睛,它可以讓我們更全面、更直接、跟清楚地探索宇宙,迅速推進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
  • NASA哈勃太空望遠鏡觀測巨型星系
    肯塔基州路易斯維爾大學的本尼 霍爾維達(Benne Holwerda)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對UGC 2885星系進行了觀測,並以天文學家維拉 魯賓(Vera Rubin,1928 - 2016)的名字給該星系起了個綽號,叫做「魯賓星系」(Rubin’s galaxy)。
  • 後哈勃時代,人們要怎樣去觀測星空?
    地面不行,把望遠鏡搬到天上呢?既然地球上環境對天文觀測的幹擾因素那麼多,為什麼不把天文望遠鏡搬到宇宙中呢?早在 1946 年,天文學家萊曼·斯皮策就提出了空間天文臺的設想。直到 1990 年,哈勃望遠鏡終於隨著發現號太空梭騰空,被安放在近地軌道。
  • ...射電望遠鏡|宇宙|nasa|望遠鏡|天文學|哈勃太空望遠鏡
    今天,哈勃望遠鏡(Hubble Space Telescope)剛剛過完自己在軌30周年的生日。對於日新月異的技術進步和惡劣環境帶來的損傷,剛剛步入而立之年的哈勃已不再年輕。多年來,哈勃望遠鏡可以說是勞模中的勞模,自其進入太空以來就24小時地觀測浩瀚的星空,為人類帶來了100多萬張的圖像和信息。
  • 哈勃望遠鏡的任務是觀測天體,即將接替它的韋伯望遠鏡任務是何?
    韋伯太空望遠鏡答案當然是太空望遠鏡了,不像古人那樣只能用肉眼觀察,科學家們早已製造出了專門觀測宇宙的太空望遠鏡。人的肉眼畢竟會受到諸多條件的限制,想要精確觀測太空就要藉助太空望遠鏡。太空望遠鏡和它的名字一樣,是放在太空裡的望遠鏡,如此一來,直接避開了地球大氣層的幹擾,能夠更直觀有效的觀測太空。到目前為止,最出名的太空望遠鏡有兩個,一個是哈勃望遠鏡,另一個是克卜勒望遠鏡,但它們的壽命是有限的,克卜勒望遠鏡已經退役,哈勃望遠鏡也沒有幾年了。即將接替它們的是韋伯望遠鏡,它的觀測任務是什麼呢?
  • 哈勃太空望遠鏡的前世今生
    到了18世紀,望遠鏡已經成為人類研究宇宙不可或缺的工具。世界各地都在建造更大更強的望遠鏡,將大量肉眼原本看不見的天體記錄在案。隨著科技水平的進步以及對觀測要求的提高,人類開始萌生將望遠鏡建到天上去的想法。早在1923年,現代火箭技術三大奠基人之一,德國科學家赫爾曼·奧伯思就曾在《進入行星空間的火箭》一書提到如何運用火箭將望遠鏡推進到地球軌道。
  • 什麼樣的天文望遠鏡可以清晰觀測月球表面的細節?
    目前沒有一臺天文望遠鏡是可以從地面上清晰觀察到月球表面的。無論你把這臺光學望遠鏡造得有多大,都無法清晰地拍攝到月亮,不僅是因為地球與月球之間隔著38萬公裡,更因為地球表面有一層厚厚的大氣。配備了光學望遠鏡的天文臺會被建設在乾燥的高原,或是很高海拔的山巔,這裡受到空氣湍流的影響會更小一些。同時,先進的光學望遠鏡還會配備光學補償系統,一束強雷射會從望遠鏡側邊向前射出,指向需要觀測的目標。這束雷射並不是用來照亮天體,而是探測前方大氣的湍流變化,從而將信息反饋回計算機,以對觀測到的天體圖像進行實時校正。
  • 我國獨自研發的太空望遠鏡,視場是哈勃300倍,天地觀測可兼得
    今年是哈勃太空望遠鏡升空整整30年。在這30年的時間裡,哈勃望遠鏡傳回來了140多萬張照片,讓人類領略了最美的宇宙。太空望遠鏡可以有效地擺脫大氣層帶來的大量幹擾,大幅提升人類的天文觀測能力。因此,哈勃這樣的太空望遠鏡對於我們的天文學發展來說至關重要。
  • 人類觀測宇宙的法寶,細說天文望遠鏡的種類和歷史
    北京天文館就有一個很大的天文望遠鏡,科學家雨天愛好者們觀測星空,了解宇宙,最常用的工具就是光學天文望遠鏡,從人類最早發明天文望遠鏡到現在的400多年間,人類製造了各種各樣的光學天文望遠鏡,那麼光學天文望遠鏡到底有哪些類別?它們是怎樣從全長不到一米的小望遠鏡發展到幾十米高的大型望遠鏡呢?且聽我為你一一到來。好奇的你可能會問了,為什麼把我們常見的天文望遠鏡叫做光學天文望遠鏡呢?
  •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
    史上最大的天文望遠鏡:哈勃望遠鏡最大的天文望遠鏡遙遠的古代,人們用肉眼來觀察宇宙,能足度相當有限。後來,天文望遠鏡幫助天文學家們獲得了一批又一批寶貴的觀測資料、使人們能更加深人地探索宇宙。隨著人們探素欲望的不斷增強、天文望遠鏡也是越做越大。
  • 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運行30年,為什麼還能繼續充當人類的眼睛?
    那麼,你是否了解:在哈勃太空望遠鏡已經運行30年之久以後,為什麼還能繼續充當人類觀測宇宙的眼睛?而被稱為「宇宙之眼」的哈勃太空望遠鏡,又是如何打開人類觀測宇宙的視野、並通過自己的實際觀測證據,直接改寫了人類過去幾百萬年對宇宙的認知?
  • 同樣是望遠鏡,為什麼哈勃望遠鏡非要發射到天空,是有錢燒的嗎?
    被稱為「人類觀測宇宙的第一雙眼睛」的哈勃望遠鏡已經為人類服役了30年了,但仍舊有很多人並不了解哈勃望遠鏡是幹嘛的,以及為什麼要把望遠鏡建立在太空中。哈勃望遠鏡的出現在哈勃望遠鏡出現之前,人類觀測天空只能憑藉著肉眼以及望遠鏡,雖然人類可以將望遠鏡的精度調整的更精準,以及把望遠鏡製造的更大,以便能夠看到更遠、更清晰的宇宙。
  • 同樣是望遠鏡,為什麼哈勃望遠鏡非要發射到天空,是有錢燒的嗎?
    被稱為「人類觀測宇宙的第一雙眼睛」的哈勃望遠鏡已經為人類服役了30年了,但仍舊有很多人並不了解哈勃望遠鏡是幹嘛的,以及為什麼要把望遠鏡建立在太空中。哈勃望遠鏡的出現在哈勃望遠鏡出現之前,人類觀測天空只能憑藉著肉眼以及望遠鏡,雖然人類可以將望遠鏡的精度調整的更精準,以及把望遠鏡製造的更大,以便能夠看到更遠、更清晰的宇宙。但是只要望遠鏡安裝在地球上,人類就無法準確知道宇宙的信息。
  • 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會看到什麼?
    如果用天文望遠鏡觀測北極星會是怎樣的呢?北極星是離北天極最近的明亮恆星,地球自轉軸幾乎指向這顆恆星。因此,在地球的自轉過程中,北極星在夜空中的位置幾乎不會發生變化,不會像其他恆星那樣隨著地球自轉而東升西落。北極星所在的方位就是地理正北的方向,朝著正北方向看去,可以看到一顆比較亮的星星,那就是北極星。
  • 為什麼哈勃太空望遠鏡只花30年時間,就改變了人類對宇宙的理解?
    但是,隨著一臺名為哈勃的太空望遠鏡誕生之後,人類在過去數百萬年時間形成的宇宙觀被徹底顛覆,我們與宇宙中其他物體之間的距離也越來越近。 眾所周知,不管是人眼觀測、還是普通的地面望遠鏡,都難以捕獲距離遙遠的宇宙物體信息。而哈勃太空望遠鏡卻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億年前的星系,為我們揭示宇宙早期的諸多難解之謎。
  • 新研究發現宇宙星系可能只有數千億個 「哈勃」太空望遠鏡先前觀測...
    依據「哈勃」太空望遠鏡先前觀測結果,宇宙可能有兩萬億個星系。不過,美國科學家最新研究認為,星系實際上可能只有數千億個。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13日報導,美國科學家近期使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新視野」號冥王星探測器收集的數據研究宇宙背景亮度,結果與預想的差距甚遠。
  • ...的「事件視界望遠鏡」究竟多強大?盤點史上10大太空觀測望遠鏡
    「黑洞」之謎還有待深入,人類歷史上那些頂級觀測望遠鏡在探索太空的徵程上卻永不止步:1)中國首個X射線太空望遠鏡2017年6月15日早上,中國發射了首個X射線太空望遠鏡,該望遠鏡將被用於觀測諸如黑洞、脈衝星和伽馬射線暴、暗物質、中子星、超新星等高能實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