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沒有天文望遠鏡的誕生和發展,就沒有現代天文學。」可見,天文望遠鏡對於觀測天體來說是多麼重要工具。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天文望遠鏡就是人類望向宇宙的眼睛,它可以讓我們更全面、更直接、跟清楚地探索宇宙,迅速推進人類對於宇宙的認識。
而隨著科技水平的提高,天文望遠鏡各方面的性能也都在不斷地改進和提高。天文望遠鏡中最傑出的代表無疑就是哈勃望遠鏡了。
哈勃望遠鏡可是眾多觀測設備中的「佼佼者」,也是非常特殊的,特殊在哪呢?科學家們把它派去了宇宙中,但同樣是望遠鏡,為什麼哈勃望遠鏡非要發射到宇宙中呢?
地面天文望遠鏡的局限性
對於天文愛好者來說,想要探索未知的宇宙,最簡單方便價廉的方法莫過於使用天文望遠鏡了。
地面天文望遠鏡的倍數較大,大多數天文望遠鏡的倍數可達50到100倍,甚至可以達到200倍以上。
主要用來觀測天體,能看到更遠、更清楚的宇宙,偶爾也可以使用低倍目鏡觀測地面目標。
但是,地面天文望遠鏡也有它致命的弱點,就是會被地球眾多因素幹擾。
幹擾因素1:
地球上有大氣層,而大氣湍流是大氣層中一種很常見的自然現象,因為不同區域的空氣冷熱不均衡。
導致大氣層中的物質分布也不均勻,只要有任何光線、聲波、無線電等傳播,都會受到幹擾看不清楚。
幹擾因素2:
因為大氣層的存在,電離層、臭氧層等對於保護地球來說是很重要的角色,它們對於高能射線和紫外線的吸收非常強烈,但也正因為如此,也導致了很多信息不能被獲取。
幹擾因素3:
若天氣狀況不佳,天空烏雲密布,也會對地面天文望遠鏡的觀測有很大的影響。
哈勃望遠鏡的問世
正因為地面天文望遠鏡不夠完善,所以哈勃望遠鏡問世了。哈勃望遠鏡是以天文學家埃德溫·哈勃為名,在地球軌道的望遠鏡。
哈勃天文望遠鏡於1990年4月24日發射,到今年4月24號已經30年了,在這30年裡,它一直在源源不斷地將美麗的宇宙圖像傳回地球。
它位於地球的大氣層之上,既不會受到大氣湍流的幹擾,也不會因為臭氧層吸收了大部分的紫外線而探測不到信息。
哈勃天文望遠鏡能夠接收地球地面控制中心的指令,並將在太空探測到的數據信息傳輸回地球。
雖然在工作期間,哈勃天文望遠鏡曾今出現了些小問題,但是經過科學家們的矯正,恢復了正常。
如今它已經是現代天文史上非常重要的觀測儀器了。彌補了地面天文望遠鏡的不足,幫助天文學家解決了很多天文學上的基本問題,使得人類有幸能觸碰億萬光年外的神秘。
雖然哈勃太空望遠鏡耗資達21億美元,從初步構想的提出、設計到建造完成,時間跨度達40多年。
但它帶回來的數據讓科學家們能夠測量宇宙膨脹的速度,能在97%的宇宙中及時回望進而觀察恆星和星系的誕生和演化,還能幫助我們對黑洞有更多的認識,從這些成果來看,這都是非常值得的。
對此你們怎麼看呢?歡迎來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