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將發射硬X-射線望遠鏡搜尋「黑洞」

2020-12-04 TechWeb

騰訊科技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近日,美國宇航局將發射一個新的X射線空間望遠鏡以「窺視」處於遙遠星系塵埃雲背後的黑洞。該X射線望遠鏡被命名為「核頻譜望遠鏡陣」( The Nuclear Spectroscopic Telescope Array),其也是第一臺「硬X」空間望遠鏡,原理類似於牙科醫生使用的X射線。這種類型的X射線大多來自於宇宙中最活躍和最「暴力」區域和事件,比如星系團、超新星爆炸、高溫氣體以及可使粒子加速至接近光速的區域。

黑洞

美國宇航局核頻譜望遠鏡陣(NuSTAR)

根據加州理工學院科學家菲奧娜·哈裡森(Fiona Harrison)介紹:從各種極端的中子星到恆星衰老爆炸殘餘,其中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宇宙現象,而我們還未全部發現。「核頻譜望遠鏡陣」的第一個任務將是「巡天」,對全部天區進行一次掃描調查,將幫助天文學家了解星系是如何形成的和尋找超新星爆發的產生放射性鈦。哈裡森同時也是該X射線空間望遠鏡的首席科學家。

不同類型的超新星在爆炸之後將產生不同的放射性鈦的分布,不僅在空間上存在相異之處,速度上也不同。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核頻譜望遠鏡陣」項目的研究人員丹尼爾·斯特恩(Daniel Stern)認為:我們通過這些觀測將對超新星爆發的物理過程有一個較好的了解。

超新星對確定宇宙膨脹速度而言,是一把重要的標尺,也可稱為「標準燭光」。科學家認為確定了標準燭光為參照,對比觀測亮度後可通過計算得出天體的距離。就像一隻100瓦的電燈泡,當它逐漸遠離觀察者時就會變暗,而距離和亮度之間存在一定的關係。因此,對超新星的了解更多,將幫助宇宙學的發展。 由於X射線處於電磁波譜高能端,可穿透星系中的氣體和塵埃,我們通過研究高能X射線便可揭示星系中黑洞的位置。

斯特恩認為:我們已經相當肯定在每個大星系中央都存在著一個超大質量黑洞,研究模型顯示大多數的黑洞都十分活躍,並積極吞食物質,使自己變得更「明亮」,而這些特徵都被氣體和塵埃所隱藏。「核頻譜望遠鏡陣」將發現這些隱藏的黑洞,並確定黑洞的位置和大小。另外,該X射線望遠鏡另一個研究目標是太陽。太陽表面出現的微型耀斑可產生硬X射線,科學家可通過對微型耀斑的研究揭開日冕物質可被加熱至1百萬攝氏度之謎。

「核頻譜望遠鏡陣」X射線空間望遠鏡有效地作為美國宇航局錢德拉X射線空間望遠鏡和歐洲XMM牛頓X射線空間望遠鏡的補充,後兩者只能在較低能量的波段觀測X射線閃光。需要指出的是,X射線空間望遠鏡的圖像不可能和哈勃望遠鏡拍攝的圖像媲美,畢竟哈勃是以可見光波段為主。「核頻譜望遠鏡陣」將在接近赤道的近地軌道上工作,由空射型的飛馬座火箭在馬紹爾群島誇賈林環礁附近發射入軌,時間為3月14日。「核頻譜望遠鏡陣」的光學系統採用兩套掠射式成像系統,共133個同心環面組成。由於X射線需要一個較大的區域對焦,因此其採用了33英尺的焦距,可在發射後展開。

相關焦點

  • 首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發射成功:中國太空「天眼」了不起
    6月15日11點,我國成功發射了「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這是我國首個空間望遠鏡,可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飛行示意圖空間望遠鏡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
  • 我國首顆硬x射線望遠鏡衛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是一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天文衛星,於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首顆該衛星主要用於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加深對緻密天體和黑洞強引力場中動力學和高能輻射過程的認識,使中國高能天體物理觀測研究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 解讀中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觀測能力有多強?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結構示意圖茫茫天宇間,在軌運行的太空飛行器「中國方陣」中,除了天舟一號貨運飛船、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等之外,還有一顆近日發射升空的新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與其他太空飛行器相比,這顆重約2.5噸,在距地面550公裡的軌道上運行的衛星看起來其貌不揚,卻引起了國際媒體的高度關注。
  • 祝賀: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發射成功20周年,與哈勃望遠鏡齊名
    本文參加百家號科學#了不起的天文航天#系列徵文1999年7月23日,搭載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的哥倫比亞號太空梭從甘迺迪航天中心發射升空。在過去的20年裡,錢德拉X射線太空望遠鏡強大而獨特的x射線眼睛,為我們對宇宙的理解帶來了一場革命。
  •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成功獲得首批數據
    據國防科工局報導,6月16日10時46分25秒,中國遙感衛星地面站喀什站在第十六圈次成功跟蹤、接收到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首軌下行數據,並將所接收的衛星數據實時傳送至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空間科學任務大廳。 衛星首軌任務時長4分55秒,接收數據量約2.1GB,密雲站和三亞站也同時成功實現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的信號跟蹤。
  • 歐洲強大x射線望遠鏡:XMM-牛頓太空望遠鏡
    「史上最強大的x射線望遠鏡」。近二十年來x射線多鏡任務(XMM)牛頓望遠鏡一直在探測熱的x射線宇宙,尋找丟失的物質,監測黑洞和它們的「飲食"習慣,檢查星系的明亮中心,甚至觀察太陽系中的行星,讓我們來看看歐空局的「歐洲x射線天文學旗艦」。XMM-Newton(XMM-牛頓)攜帶了三架先進的x射線望遠鏡。每一個都包含58塊高精度嵌套鏡,XMM的x光採集面積幾乎和網球場一樣大,儘管每個都只有30釐米寬。
  • 我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解開黑洞謎團
    6月15日,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它將揭示宇宙中驚心動魄的圖景: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星、脈衝星瘋狂旋轉、宇宙深處猛烈的爆炸……項目內部人士表示,6月15日發射升空的尖端科技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將幫助科學家更好地了解宇宙。
  • 雙語:中國即將發射太空望遠鏡研究銀河系
    許多黑洞和中子星等天體被認為隱藏在銀河系中,由於它們不能發出可見光,或是隱藏在塵埃後面,只有通過X射線太空望遠鏡才能觀測到。   中國很快將發射其第一顆X射線太空望遠鏡——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以觀察銀河系從而監測天體的X射線源。   "Our space telescope has unique capabilities to observe high-energy celestial bodies such as black holes and neutron stars.
  • 我們為什麼要發射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專訪首席科學家張雙南
    黑洞,這個吞噬一切的神秘天體,魔咒一般地吸引著我們,從未停止。但是,50多年過去了,人類對黑洞的探索仍然處於初始階段。為了研究黑洞、中子星等高能緻密天體的基本物理性質以及對周圍時空的影響,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和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等單位研製了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衛星。HXMT衛星的科學目的是什麼?
  • 揭秘中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計劃今年內發射,可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這將是中國自主研發的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
  • 中國首顆天文望遠鏡衛星發射 可獲高能天體動態圖景
    15日,我國首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在酒泉成功發射。這一衛星的發射有什麼意義?與國際上同類衛星相比有哪些優勢?將對我國的空間科學技術發展帶來哪些進步?國防科工局供圖  接收分析X射線,勾畫天體輪廓,並窺探黑洞一角  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是我國首顆大型天文望遠鏡,能穿過星際物質的遮擋「看」到宇宙中的X射線,相當於我國在空間探測領域多了雙眼睛。
  • 2018考研英語雙語閱讀:中國即將發射太空望遠鏡
    許多黑洞和中子星等天體被認為隱藏在銀河系中,由於它們不能發出可見光,或是隱藏在塵埃後面,只有通過X射線太空望遠鏡才能觀測到。   中國很快將發射其第一顆X射線太空望遠鏡——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HXMT),以觀察銀河系從而監測天體的X射線源。   "Our space telescope has unique capabilities to observe high-energy celestial bodies such as black holes and neutron stars.
  • 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發射成功:能做些什麼
    該衛星工程是國防科工局牽頭組織實施的重大空間科學任務,將顯著提升我國大型科學衛星研製水平,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的空白,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是繼中歐合作地球空間探測雙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之後,我國又一顆重要的空間科學衛星。
  • 天文科普:宇宙不黑暗,洞察不可見的宇宙——X射線空間望遠鏡
    整個x射線的波長範圍我們通常取的是0.01納米一直到達十納米之間,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意識到這個波長它的制度比較的微妙。通常認為原子的直徑差不多就是十的負十次方米,將一個量級也就是0.1納米剛剛好是在這個區間內,這就是為什麼x射線,尤其是用x射線可以用在晶體結構分析還有乳腺癌篩查,醫療CT,爆炸物檢測等等方面,就是因為它波長原子的尺度是差不多。
  • 俄「光譜-RG」太空望遠鏡繪製出「全天空x射線圖像」
    俄羅斯科學院空間研究所發布消息稱,利用德國eROSITA望遠鏡的俄羅斯「光譜-RG」X射線太空天文臺繪製出世界上最好的「全天空x射線圖像」。 CC BY-SA 3.0 / PLINE / SPEKTR-RG RUSSIAN X-RAY SPACE TELESCOPE「光譜-RG」太空天文臺於2019年7月發射升空,10月底飛抵距離地球150萬公裡的工作位置。消息指出:「『光譜-RG』太空天文臺衛星完成首次太空掃描,藉助eROSITA望遠鏡,繪製出一張新的『全天空x射線圖像』。
  • 外星人會用黑洞驅動飛船?不慌!我們有伽瑪射線望遠鏡
    先進的外星文明可能利用黑洞產生的輻射,驅動他們的星際飛船。最近,堪薩斯大學數學家劉易斯·克拉納針對這一假設發表論文指出,我們可以利用伽瑪射線望遠鏡搜尋高度發達的外星文明。黑洞星艦藝術概念圖在搜尋地外文明潛在信號過程中,科學家必須跳出盒子思考或者說必須具有創造性思維。科學家普遍認為很多地外文明的歷史要比人類更為久遠,科技先進程度也遠超人類。
  • 科學(普)有道:X射線天文學
    這些災難性的事件釋放出大量的x射線輻射,這為爆炸中形成的重元素提供了線索。這個過程會產生金和鈾等元素。質量最大的恆星可以坍縮成中子星(也會發出x射線)和黑洞。黑洞區域發射的x射線並不是來自奇點本身。相反,被黑洞輻射聚集的物質形成了一個&34;,使物質緩慢地旋轉進入黑洞。
  • 「x射線」下的宇宙新地圖是怎麼樣的?
    先一起來看一看這個炙熱而充滿活力的宇宙吧新宇宙地圖近日,德國和俄羅斯的一架太空望遠鏡獲得了一幅用x射線追蹤太空的全新宇宙地圖這臺軌道望遠鏡於去年7月發射,並被送到距地球150萬公裡的觀測位置。在去年12月服役並宣布全面投入使用後,它才緩慢旋轉並掃描太空的深處。
  • 絕美太空影像記錄者,錢德拉X射線望遠鏡,20年最佳宇宙照片
    如果哈勃天文望遠鏡制定了使人瞠目結舌的太空照片標準,那麼在20年發射的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可以說是更加完美。1999年7月23日,錢德拉X射線天文臺由哥倫比亞太空梭搭載被放入預定軌道。哈勃望遠鏡主要測量恆星和星系發出的紫外線,可見光和近紅外線,而錢德拉望遠鏡與其不同,它著重捕獲X射線。
  • 仿生龍蝦眼X射線聚焦原理將助力NASA引力波前沿探索
    大龍蝦和引力波來源定位表面上看完全風馬牛不相及,隸屬NASA的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管目前正在進行可行性研究,未來啟發自仿生龍蝦眼X射線聚焦結構的光學成像設施將幫助引力波發現這一最前沿的物理學研究。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研究人員努力將 「龍蝦眼」X射線聚焦結構光學成像結構的研究應用於國際空間站瞬態天體物理觀測器(ISS-TAO),通過可行性驗證後儀器將被發射至空間站,其觀測X射線和高能伽馬射線的能力將幫助定位黑洞和引力波來源。在LIGO探測到引力波之前,天文上研究黑洞的一個主要手段是觀測X射線雙星,X射線的探測能夠為全面理解該引力波事件和引力波閃的物理機制提供極大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