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首顆天文望遠鏡衛星發射 可獲高能天體動態圖景

2020-11-26 中國新聞網

  15日,我國首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在酒泉成功發射。這一衛星的發射有什麼意義?與國際上同類衛星相比有哪些優勢?將對我國的空間科學技術發展帶來哪些進步?

圖為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運行示意圖。國防科工局供圖

  接收分析X射線,勾畫天體輪廓,並窺探黑洞一角

  國防科工局系統工程司副司長趙堅介紹,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是我國首顆大型天文望遠鏡,能穿過星際物質的遮擋「看」到宇宙中的X射線,相當於我國在空間探測領域多了雙眼睛。同時,衛星有效載荷由我國科研人員自主研製完成,在工程研製過程中,攻克了多項關鍵技術難關,實現了多項X射線探測和電子學技術的國產化。

  為什麼要觀測宇宙中的X射線?在浩瀚的宇宙中,脈衝星、伽馬射線暴、超新星遺蹟、黑洞等都會輻射出X射線。如果接收到射線並加以分析,就能勾畫出這些天體的輪廓。但由於X射線無法穿越地球大氣層,科學家只能在高空或者大氣層以外觀測。也就是說,X射線望遠鏡能讓人們窺見黑洞的神秘一角。

  此次發射的衛星本體呈立方體構型,設計壽命4年,裝載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器等4個探測有效載荷,可觀測1—250keV(千電子伏特)能量範圍的X射線,主要工作模式包括巡天觀測、定點觀測等模式。

  趙堅說,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具有三大特點。一是基於我國學者原創的探測方法,採用直接解調成像方法,解決了低成本探測器高精度成像問題,實現寬波段、高靈敏度、高解析度的空間X射線觀測。二是有效載荷種類全、規模大,探測模式多,4個有效探測載荷共計包含25個探測器單機,能段基本覆蓋整個X射線譜段,在世界現有X射線天文衛星中,具有先進的暗弱變巡天能力、獨特的多波段快速光變觀測能力。衛星可實現對伽馬射線暴的全天監測,將成為國際上在300keV—3MeV(兆電子伏特)能區面積最大的伽馬射線暴探測器。三是衛星平臺服務保障能力要求高,為實現寬波段、高靈敏度、高解析度的觀測能力,加之載荷種類全、複雜性高,對平臺提出更高的保障能力,如複雜的熱控保障、對地測控與數傳保障以及載荷長期工作下的能源保障能力等。

  X射線天文衛星的研製始於美國。1970年,美國發射了第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實現了X射線的巡天,開創了空間高能天文的新領域,打開了人類觀測宇宙的新窗口。我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工程則於2011年3月立項。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工程總師馬世俊說,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填補了我國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研製的空白,實現了我國天文觀測由地面觀測到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鑄就了我國天文學發展史上的裡程碑,同時也推動了航天技術發展,大幅提升我國空間科學水平。

  對銀河系進行高靈敏度的巡天監測,可首次獲得高能天體動態圖景

  目前,國際上在軌運行的X射線天文衛星共有7顆,與它們相比,我國的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牛」在哪兒?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系統載荷分系統專家宋黎明介紹,從工程和技術指標上來講,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在同類衛星中優勢非常明顯。首先,功能性能強,既能實現定點觀測,又能對大天區進行掃描成像,還能監測空間的高能爆發源。第二,探測波段寬,利用三種探測器,實現了1—250keV的全覆蓋。第三,探測面積大,尤其是高能X射線望遠鏡的探測面積超過了5000平方釐米,是國際上同能區面積最大的準直型望遠鏡。此外,衛星還具有工作模式多、平臺高可靠的優點,在各種極端條件下都能可靠地完成觀測、數據星上存貯和及時下傳等工作,保證任務可順利實施。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將會對銀河系進行高靈敏度、高頻次的寬波段X射線巡天監測,大天區、大有效面積的寬波段X射線掃描巡天觀測能力,可以更有效地發現處於暴發態的X射線暫現源,在國際上首次系統性地獲得銀河系內高能天體活動的動態圖景,發現大量新的天體和天體活動新現象。」宋黎明說。

  此外,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具有獨特的研究X射線雙星多波段X射線快速光變的能力,預期可以在黑洞和中子星雙星的研究中獲得許多新成果。同時,具有國際上硬X射線和伽馬射線能段最大面積的探測器,硬X射線天文望遠鏡衛星成為這一能段天空中最靈敏的探測器。

  「值得一提的是衛星在200keV—3MeV的全天監測能力。我們在衛星進入正樣階段後發現,在高能X射線望遠鏡正常的工作模式之外,通過對其光電倍增管的高壓進行調整,可以用於對伽馬射線暴的全天監測,因此增加了這一伽馬射線暴監測模式。在200keV—3MeV能區,HXMT監測伽馬射線暴的有效觀測面積相比以往的設備可提高10倍左右。由於引力波暴也可能產生伽馬射線暴,HXMT在搜尋引力波電磁對應體方面也具有重要意義和明顯的國際競爭力。」宋黎明說。

  面向全國徵集觀測提案,並將協同其他天文衛星聯合觀測

  宋黎明介紹,作為我國首顆真正意義上的空間X射線望遠鏡和一個小型空間天文臺,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向中國的天文學家全面開放,面向全國徵集科學觀測提案,並引導我國和國外地面天文設備對高能活動天體開展多波段聯合觀測,實現天地一體聯合觀測。同時,也將協同國際上其他在軌運行的天文衛星,開展對重要天體的聯合觀測。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發射入軌之後的第五天將對科學儀器加電,開始為期5天的整體功能測試,然後進行為期140天的儀器性能測試、在軌標定觀測和試觀測,計劃於今年11月進入常規科學觀測。

  趙堅介紹,目前,中國國家航天局正在會同有關單位編制《關於促進空間科學發展的指導意見》,後期將持續推進重大空間科學任務,深化論證並啟動新的空間科學項目;強化空間科學關鍵技術預先研究;拓展空間科學領域國際合作。

  為進一步推進我國空間科學的發展,「十三五」期間,我國將有4次重要的空間科學衛星和探測器實施發射。預計今年8月發射的中意電磁監測試驗衛星,是用於監測獲取空間電離層和磁場異常變化信息的試驗衛星,研究地震前兆引發電離層和磁場變化的關聯,從而反演地震預測模型。2018年完成研製並發射的中法海洋衛星,將獲取海面風場、海浪等海洋動力環境參數,主要應用於海洋波浪預報、防災減災等領域。2021年左右完成研製並發射的中法天文衛星,將通過發現和快速定位各種伽馬暴,星地聯合完成伽馬暴的電磁輻射性質的全面測量,為暗能量和宇宙演化研究提供基礎觀測數據。將在2020年發射探測和著陸巡視的火星探測器,一次實現「繞、落、巡」,為後續開展火星科學研究奠定基礎。本報記者 馮 華

相關焦點

  • 我國首顆硬x射線望遠鏡衛星
    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是一顆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天文衛星,於2017年6月15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是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該衛星主要用於觀測黑洞、中子星、超新星爆發等,加深對緻密天體和黑洞強引力場中動力學和高能輻射過程的認識,使中國高能天體物理觀測研究進入國際先進水平。
  • 【中國科學報】首個引力波「定製」空間高能望遠鏡發射在即
    11月18日,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獲悉,國際上首個專門針對引力波天文學重大研究機遇的空間高能望遠鏡——GECAM衛星日前已通過出廠審定,預計12月上旬於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GECAM衛星全稱為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二期)的首發科學衛星。
  • 首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發射成功:中國太空「天眼」了不起
    6月15日11點,我國成功發射了「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這是我國首個空間望遠鏡,可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飛行示意圖空間望遠鏡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
  • 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發射成功:能做些什麼
    攝影/王佳雯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6月15日11時00分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該衛星工程是國防科工局牽頭組織實施的重大空間科學任務,將顯著提升我國大型科學衛星研製水平,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的空白,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是繼中歐合作地球空間探測雙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之後,我國又一顆重要的空間科學衛星。
  • 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成果獲國際期刊專輯發布
    中新社北京7月8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8日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中科院高能所)獲悉,科學家們通過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最新完成的21篇科技成果論文,近日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高能天體物理學期刊》以專輯形式發布。
  • 我國首顆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解開黑洞謎團
    6月15日,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它將揭示宇宙中驚心動魄的圖景: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星、脈衝星瘋狂旋轉、宇宙深處猛烈的爆炸……這個望遠鏡由中國科學院和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研製,於6月15日上午11點在位於西北的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空間科學衛星
    中國日報12月10日電(記者 張之豪)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中國發射首顆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 2018-02-02 192月2日電 (記者 張素)中國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2日15時51分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將包括電磁監測試驗衛星「張衡一號」在內的7顆衛星送入太空。
  • 中國首臺空間望遠鏡升空,曾因質疑和經費「難產」20多年
    6月15日11時,中國首顆空間望遠鏡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搭乘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成功發射升空。它是世界上覆蓋能量範圍最廣的望遠鏡衛星之一,將肩負起高精度探測宇宙中黑洞和中子星的使命。
  • 首席科學家揭秘給衛星取名:「慧眼」有中英文名還有暱稱!
    長江日報融媒體6月15日訊(記者高萌) 「團隊所有努力,為的就是讓我們擁有自己的『慧眼』,去活捉黑洞,去看那個潛伏在星空中極端熾熱的高能宇宙,看繁星不斷上演的生死故事,還有宇宙中稍縱即逝的驚鴻一瞬。」今日11時00分,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英文縮寫「HXMT」)衛星成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
  • B 站成功發射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
    9 月 15 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 B 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成功發射
    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成功發射 衛星所獲的海量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被製作成科普視頻9月15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B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該視頻衛星入軌後,將與此前發射的16顆「吉林一號」衛星組網,為政府、行業以及「一帶一路」沿線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
  • 天琴+太極+極目,我國將有三顆引力波探測衛星,可全時全天域探測
    在引力波的空間探測上,我國又有好消息傳來,12月10日4時14分,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一箭雙星」發射了兩顆衛星並成功入軌,名稱為「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慧眼發射:四顆中國星,圓滿完成空間戰略先導專項十二五任務
    暗物質衛星運行示意圖。 本文圖均為 微信公眾號:中國科普博覽 圖「實踐十號」: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衛星是中科院空間科學先導系列中第二顆科學實驗衛星,2016年4月6日1時38分,我國首顆微重力科學實驗衛星實踐十號發射升空。
  • 紅外望遠鏡能看更多星星 專門觀測低溫天體
    本報特約記者 行仁   據每日航天網站透露,美國航空航天局因技術原因延期升空了幾年的「空間紅外望遠鏡」(STIRF)終於定在8月23日由「德爾他」火箭發射了。雖然還不清楚此次發射時間是否會因天氣等原因再度推遲,但這個消息足以讓天文學家們高興,因為有了這個空間望遠鏡,很多以前無法觀測的天體都能展現在人們面前。
  • 一箭雙星 中國成功發射「極目」空間科學衛星
    中新網北京12月10日電(記者 孫自法)北京時間12月10日凌晨4時14分,中國「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英文簡稱GECAM)」暱稱「極目」的兩顆空間科學衛星,以一箭雙星方式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十一號固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 B站成功「放衛星」:順利發射中國首顆科普視頻衛星
    9月15日,我國首個由網際網路公司(嗶哩嗶哩,簡稱B站)定製、用於科普傳播的視頻遙感衛星——「嗶哩嗶哩視頻衛星」 成功升空該衛星由中國長徵十一號運載火箭在黃海海域發射,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嗶哩嗶哩副董事長兼COO李旎表示,「嗶哩嗶哩視頻衛星」就像從太空看世界的「眼睛」,會在距地面535公裡的太陽同步軌道俯視地球、觀測天體。B站希望通過這顆衛星鼓勵年輕一代保持好奇,不斷探索。衛星所獲的海量遙感視頻、圖片數據將被製作成科普視頻,定期在B站更新。
  • 我國成功發射「極目」望遠鏡衛星 將對天空進行完整監測
    今天(10日)凌晨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成功發射升空,相關衛星又被稱為「極目」望遠鏡。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由中科院空間科學(二期)先導專項部署,正式命名為「懷柔一號」,被稱為「極目」望遠鏡,包括 「小極」和「小目」2顆小衛星。
  • 中國睜「慧眼」洞見大宇宙
    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升空,將揭示宇宙中驚心動魄的圖景  6月15日,中國首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升空,它將揭示宇宙中驚心動魄的圖景:黑洞吞噬被撕裂的星星、脈衝星瘋狂旋轉、宇宙深處猛烈的爆炸……  據國防科工局消息,這顆衛星全稱為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由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送入550公裡近地圓軌道。
  • 中國「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