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首顆天文望遠鏡衛星發射 可獲高能天體動態圖景
15日,我國首顆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在酒泉成功發射。這一衛星的發射有什麼意義?與國際上同類衛星相比有哪些優勢?將對我國的空間科學技術發展帶來哪些進步?也就是說,X射線望遠鏡能讓人們窺見黑洞的神秘一角。 此次發射的衛星本體呈立方體構型,設計壽命4年,裝載高能、中能、低能X射線望遠鏡和空間環境監測器等4個探測有效載荷,可觀測1—250keV(千電子伏特)能量範圍的X射線,主要工作模式包括巡天觀測、定點觀測等模式。 趙堅說,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具有三大特點。
-
我國首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望遠鏡參與監測首個引力波電磁對應體
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在引力波事件發生時成功監測了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區,對其伽馬射線電磁對應體(簡稱引力波閃)在高能區(MeV,百萬電子伏特)的輻射性質給出了嚴格的限制,為全面理解該引力波事件和引力波閃的物理機製做出了重要貢獻,相關探測結果發表在報告此次歷史性發現的研究論文中。
-
首個雙中子星併合引力波事件被發現 中科院等國內機構捕獲重要信息
因為該引力波事件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天文學家使用了大量的地面和空間望遠鏡進行觀測,形成了一場天文學歷史上罕見的全球規模的聯合觀測。然而,引力波事件發生時僅有4臺X射線和伽馬射線望遠鏡成功監測到爆發天區,中國的「慧眼」望遠鏡便是其中之一。
-
首個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發射成功:中國太空「天眼」了不起
6月15日11點,我國成功發射了「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這是我國首個空間望遠鏡,可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慧眼」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飛行示意圖空間望遠鏡有哪些與眾不同之處?
-
追逐引力波之光!中國「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科技日報記者 陸成寬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引力波「大事件」,中國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斬獲大成果
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在引力波事件發生時成功監測了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區,對其伽馬射線電磁對應體(簡稱引力波閃)在高能區(MeV,百萬電子伏特)的輻射性質給出了嚴格的限制,為全面理解該引力波事件和引力波閃的物理機製做出了重要貢獻,相關探測結果發表在報告此次歷史性發現的研究論文中。
-
中國首臺空間望遠鏡升空,曾因質疑和經費「難產」20多年
6月15日11時,中國首顆空間望遠鏡衛星——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搭乘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成功發射升空。它是世界上覆蓋能量範圍最廣的望遠鏡衛星之一,將肩負起高精度探測宇宙中黑洞和中子星的使命。
-
以北京地名命名的衛星成功發射,引力波伽馬暴等被監測
昨天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新華社發(任暉攝)這是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的首個科學衛星發射任務,該衛星也被命名為「懷柔一號」「懷柔一號」科學衛星將全天監測引力波伽馬暴、快速射電暴高能輻射等高能天體爆發現象
-
追逐引力波之光「極目」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
-
中國"慧眼"望遠鏡監測引力波 全球僅四臺能測到
中國南極巡天望遠鏡追蹤探測到首例引力波事件光學信號。在這次國際重大科學發現中,中國起到了重要作用。除了南極巡天望遠鏡,我國的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望遠鏡在這次引力波事件發生時成功監測了引力波源所在的天區,為全面理解該引力波事件和電磁對應體的物理機製做出了重要貢獻。
-
空間望遠鏡上新,快來了解一下吧!
圖3.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甚至把望遠鏡發射進入太空,比如慧眼空間x射線望遠鏡。還有更大的黑洞,比如咱們銀河系中心的黑洞,質量相當於400萬個太陽。有趣的是,繼引力波之後,黑洞的相關研究獲得了2020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
追逐引力波之光!剛剛,「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GECAM)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長十一火箭一飛沖天(胡藍月 攝)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
-
科普來了 | 追逐引力波之光!「極目」空間科學衛星發射成功
作為北京懷柔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空間科學實驗室掛牌後發射的首顆科學衛星,中國科學院與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將這顆衛星命名為「懷柔一號」。為了便於理解記憶,研究人員還給衛星起了個暱稱叫「極目」。同時,「極目」衛星還將探測太陽耀斑、地球伽馬閃和地球電子束等日地空間高能輻射現象,為進一步研究其物理機制提供科學觀測數據。然而,這些爆發現象在宇宙空間隨機隨時出現,且持續的時間非常短,通常是分鐘、秒乃至毫秒量級內出現。
-
中國「慧眼」望遠鏡成功監測引力波源所在天區
據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發布,中國首顆空間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慧眼」參與監測並作出貢獻。資料圖:藝術家所描繪的雙中子星產生的引力波現象。 引力波源於愛因斯坦建立廣義相對論以後的預言,即極端天體物理過程中引力場急劇變化,產生時空擾動並向外傳播。從LIGO在2015年9月14日首先發現雙黑洞併合產生的引力波事件以來,人們已探測到4例引力波事件。
-
我國成功發射「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空間科學衛星
中國日報12月10日電(記者 張之豪)2020年12月10日4時14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十一號遙九固體運載火箭將引力波暴高能電磁對應體全天監測器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歐洲空間引力波計劃LISA:2034年發射,經費10億歐
空間項目一向價格不菲,經費日趨拮据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放棄獨立的空間引力波計劃,轉而尋求與歐空局合作,提出了LISA計劃。LIGO的本質是兩臂等長4公裡的L型真空管,引力波經過會微小地扭曲真空管中的時空,使兩臂各自發射的雷射出現光程差。
-
LIGO發現新的引力波 中國慧眼衛星做出重要貢獻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所獲悉,我國第一顆空間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HXMT望遠鏡(以下簡稱「慧眼」望遠鏡)對此次引力波事件發生進行了成功監測,為全面理解該引力波事件和引力波閃的物理機製做出了重要貢獻,不僅以合作組形式加入了報告本次歷史性發現的論文(即發現論文),而且在論文的正文部分報告了觀測結果。該論文於10月16日正式發表。
-
中國首顆X射線空間天文衛星發射成功:能做些什麼
攝影/王佳雯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6月15日11時00分 ,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採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該衛星工程是國防科工局牽頭組織實施的重大空間科學任務,將顯著提升我國大型科學衛星研製水平,填補我國空間X射線探測衛星的空白,實現我國在空間高能天體物理領域由地面觀測向天地聯合觀測的跨越。「慧眼」全稱硬X射線調製望遠鏡衛星(HXMT),是繼中歐合作地球空間探測雙星,「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之後,我國又一顆重要的空間科學衛星。
-
【中國科學報】上天入地 做最前沿的物理
帶著疑問,《中國科學報》記者走進實驗室一探究竟。 從深地到深空 北京,玉泉路。春夏之交,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高能所)大院裡的銀杏樹綠意正濃,葉間不時傳來清脆的鳥鳴。這裡是中國第一臺大科學裝置——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的所在地,也是中國第一顆X射線天文衛星——「慧眼」的誕生地。
-
【中國科學報】「太極一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中國科學報】「太極一號」圓滿完成在軌測試實驗 2019-12-26 中國科學報 倪思潔 【字體:大 中 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