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南京12月17日電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科研團隊17日宣布,鑑於衛星運行情況良好,項目團隊已與各保障部門商定,再次將其「服役期」延長1年。
截至17日,「悟空」已在軌運行1827天,繞地球飛行27822圈,共探測宇宙射線粒子93.6億個。
暗物質衛星「悟空」是我國首顆天文衛星。它於2015年12月17日發射升空,原定工作期限3年。此次已是「悟空」第二次「延壽」。
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常進說,雖然「悟空」已運行5年,但衛星上的所有載荷都工作正常,各項性能指標和發射初期相比沒有顯著變化。近期,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已組織評審,基於衛星平臺以及探測器的現狀,決定再次讓衛星「延壽」1年。在此期間,「悟空」將繼續在太空中累積科學數據。
「按照現在的狀態,科研團隊對讓『悟空』繼續工作1年有充分的信心。」常進說。
據介紹,「悟空」的科學目標主要有三項:一是通過觀測高能電子、伽馬射線來探測暗物質粒子;二是研究宇宙射線的起源;三是通過伽馬射線研究天體物理。目前,三方面科學目標所需的觀測數據都達到了預期水平。
2017年和2019年,「悟空」團隊先後兩次發布重要科學成果,在國際科學界引起較高關注。其中,關於高能電子的研究成果被不少學者解讀為可能與暗物質相關,迄今已被國內外260多篇論文引用。
「截至目前,『悟空』還累積了很多重要數據有待分析。下一步,我們將瞄準宇宙射線中硼、碳、氧、鐵等元素的分析,這對於人們理解宇宙射線如何在銀河系中傳播具有重要意義。」暗物質衛星項目組成員、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研究員袁強說。
「悟空」科研團隊還披露,目前項目團隊正在開展下一代衛星項目「甚大面積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VLAST)的技術攻關。與目前的「悟空」相比,下一代空間望遠鏡側重對伽馬射線的高靈敏度探測,其伽馬射線探測能力較「悟空」提升50倍以上。它可能幫助人類追蹤到暗物質的具體蹤跡,還可以高效地研究宇宙天體變化。(記者 王珏玢)
編輯:陳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