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研究的最新進展 中國「悟空號」或能揭開一部分謎團

2020-10-16 GET資訊

幾年前,「蜻蜓44」(Dragonfly 44)星系橫空出世。

有研究人員稱,其所含暗物質數量是普通物質的萬倍——99.99%是暗物質,與其同類星系大相逕庭,因此,其形成無法用現有模型解釋。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撰文指出,他們的新研究表明,該星系所含暗物質僅為普通物質的300倍,與同類相差不大,現有模型就可以闡述其形成,顛覆了此前的觀點。

天文學家在對擁有數千個星系的后髮座星團(Coma Cluster)進行深入研究時發現了「蜻蜓44」,距離地球約3億光年,其所含暗物質數量與銀河系所含暗物質數量相當,為10億個太陽質量。但銀河系包含數千億顆星體,而「蜻蜓44」只有一億顆星體,這意味著其所含暗物質數量是其星體數量的萬倍左右——超出預期100倍。

IAC研究人員伊格納西奧·特魯希略解釋說:「此前,研究人員宣稱有80個球狀星團,但我們發現只有20個,這大大減少了該星系所包含暗物質的數量,暗物質與可見物質的比例不再是萬比一,而是三百比一,因此『蜻蜓44』並非此前認為的無法用現有星系形成模型解釋。真實的情況是,它並非那麼奇異,現有模型就可以解釋它。」

而500公裡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在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帶領下也沒閒著,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線和伽馬射線數據。

2015年12月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

「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放置自己的高解析度高能空間望遠鏡。」常進說,「它有望深刻地改變人類的宇宙觀,實現空間科學重大突破。」

「悟空」的使命是尋找宇宙暗物質。科學家推測,宇宙中95%以上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質佔26.8%。暗物質不發光、不發出電磁波、不參與電磁相互作用,它無法用任何光學或電磁波觀測設備直接「看」到。

人類探測暗物質的方式主要分為三類:一是對撞機探測,主要有歐洲核子中心的大型強子對撞機;二是在地下進行的直接探測,我國在四川錦屏山地下實驗室中正在開展相關實驗;三是間接探測,主要在空間進行。

「悟空」衛星就是採用第三種方式。物理學家們認為,暗物質粒子碰撞後會產生高能粒子,如伽馬射線、正負電子、正反質子、中微子等。暗物質衛星能精確探測這些粒子,通過其能譜、空間分布來尋找暗物質粒子存在的證據。


每天清晨和傍晚,「悟空」都會路過中國上空。位於密雲、喀什、三亞的三個數據接收站,每天要接收它回傳的約16G數據。而「悟空」號科研團隊就是要從日積月累的海量數據中分析出有價值的科學成果。

早在2017年,「悟空」號科研團隊就已向世界展示出首批成果:精確測量的太空中的電子宇宙射線能譜。2019年,團隊再次公布了對質子宇宙射線能譜的精確測量結果,發現能譜上存在一處新的結構。科學家們推測,這可能是鄰近某宇宙射線源的印記。

目前,「悟空」號科研團隊正開展氦核宇宙射線能譜分析。「我們發現氦核能譜也存在類似質子譜的拐折結構,這為我們進一步理解宇宙射線起源這一世紀謎題提供了重要數據。」紫金山天文臺袁強研究員告訴記者。


此外,「悟空」號團隊還在伽馬射線數據中搜尋暗物質信號,並正積極推動下一代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甚大面積伽馬射線空間望遠鏡(VLAST)」的關鍵技術攻關。

據範一中介紹,「悟空」設計壽命為3年,目前已經超期服役近2年,但它看起來依舊「年富力強」,有望再次延長工作時間。

相關焦點

  • 「悟空」號衛星超期服役近2年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而500公裡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在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帶領下也沒閒著,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線和伽馬射線數據。  美猴王的「水晶棒」將撥開暗物質「烏雲」  2015年12月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
  • 「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悟空 暗物質 暗能量 探測器...
    暗物質抓捕小能手:悟空號  「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計劃,屬於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暗物質與空間天文研究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合作研發。
  • 「悟空」巡天,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而500公裡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在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帶領下也沒閒著,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線和伽馬射線數據。從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幀數傳數據,至2020年9月30日,「悟空」號衛星已在軌飛行1746天,完成了全天區的第9遍掃描,共探測並處理了約86.9億個高能粒子。
  • 「悟空」火眼金睛探究暗物質:怎樣施展「神通」?
    如果把這個問題拋給物理學家,答案一定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它們產生的萬有引力左右著宇宙演化和物質運動,卻至今難覓蹤跡,被稱作「籠罩在21世紀物理學上的兩朵烏雲」。  暗能量離我們還很遙遠,暗物質卻有望在不久的將來被揭開神秘面紗。在各國爭相投入研究的情況下,我國也於2015年12月17日發射了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高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
  • 「悟空」巡天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2015年12月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  「悟空」的使命是尋找宇宙暗物質。科學家推測,宇宙中95%以上是暗物質和暗能量,其中暗物質佔26.8%。
  • 「悟空」號發布最新成果!「追蹤」2000萬個高能質子,精準繪製宇宙...
    9月28日,「悟空」號國際合作組在國際期刊《科學進展(Science Advances)》上發布有關宇宙線的最新成果——通過對高能段宇宙線質子的精準測量,在約14TeV(TeV為能量單位,即萬億電子伏特)處發現一明顯的能譜「拐折」。  「在此之前,天文界一直認為宇宙線模型更趨於一條平滑的『直線』。」
  • 領跑太空暗物質探測,「悟空」貢獻中國智慧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喻菲 屈婷)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以其完美表現,證明了它是目前人類已發射到太空中的最強高能電子、伽馬射線探測器,能量分辨和粒子鑑別本領達世界最高水平,尤其適合探尋來自暗物質湮滅的蛛絲馬跡。
  • 境外媒體:「悟空」尋暗物質 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中國"悟空"號赴太空搜尋暗物質: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核心提示:中國17日成功發射了名為「悟空」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希望在人類探索宇宙核心秘密方面再邁出一步。  境外媒體稱,中國17日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以加入全球對暗物質的探索。
  • 「悟空」巡天 美猴王的「水晶棒」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而500公裡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在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帶領下也沒閒著,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線和伽馬射線數據。從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幀數傳數據,至2020年9月30日,「悟空」號衛星已在軌飛行1746天,完成了全天區的第9遍掃描,共探測並處理了約86.9億個高能粒子。
  • 「悟空」超期服役近2年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而500公裡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在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帶領下也沒閒著,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線和伽馬射線數據。從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幀數傳數據,至2020年9月30日,「悟空」號衛星已在軌飛行1746天,完成了全天區的第9遍掃描,共探測並處理了約86.9億個高能粒子。
  • 悟空衛星重大發現:師傅,我們找到暗物質粒子了
    根據目前理論物理學家的推測,如果暗物質粒子相互碰撞並湮滅,將產生高能電子。那麼到空間去精確地探測高能電子能譜,就可以發現暗物質存在的蛛絲馬跡。「悟空」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宇宙線和伽馬射線輻射中尋找暗物質粒子存在的證據,並進行天體物理研究。
  • 揭秘暗物質衛星「悟空」背後的「師傅」
    新華社南京12月17日電 題:「悟空」的「師傅」  新華社記者蔡玉高、蔣芳、王珏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辦公樓三樓拐角,有一個掛著「DAMPE」標籤的房間。這個不起眼的房間,正是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地面的數據處理中樞——暗物質與空間天文實驗室。「悟空」捕捉的每一點信息,都傳回這裡校準、分析。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悟空"到底是啥:觀測能段範圍最寬的空間探測器
    「悟空大鬧天宮」:中國首顆暗物質衛星上天  新華網酒泉12月17日電(記者喻菲 吳晶晶 王聰)中國17日早上把一枚名為「悟空」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送入太空,這是人類在探索宇宙核心秘密的進程中邁出的又一重要步伐。
  • 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被命名為「悟空」
    原標題:這顆衛星名叫「悟空」 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16日下午在發射升空前得到了一個中國風的名字「悟空」。 「Yeah!是我最喜歡的這個名字!我愛那隻著名的猴子是因為他深入險境的勇氣,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在它的微博上說,「總之,他是一隻孤獨的理想主義猴子。」
  • 中國首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上演哪些「大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中國首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上演哪些「大片」?  中新網記者 張素  從2015年12月17日成功發射,到2017年11月30日公布首批成果,中國首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翱翔宇宙取「真經」。不知不覺間,「悟空」演繹了三部「大片」。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這標誌著我國空間科學探測研究邁出重要一步。「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超過國際上所有同類探測器。它將在太空中開展高能電子及高能伽馬射線探測任務,探尋暗物質存在的證據,研究暗物質特性與空間分布規律。佔宇宙95%以上的暗物質和暗能量由萬有引力定律證實存在,卻從未被直接觀測到。
  • 新聞背景:「宇宙幽靈」暗物質快現形了嗎?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喻菲)中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用「火眼金睛」幫助科學家尋找披著「隱身衣」的神秘莫測的暗物質。最新一期《自然》雜誌發表了「悟空」對宇宙射線高能電子的探測結果,出乎預料的信號是否來自暗物質,還需要時間給出答案。
  • 「旅行者1號」再立新功 或排除暗物質是微型黑洞假說
    遨遊太空的「旅行者1 號」 圖片來源:JPL Caltech/NASA來源:中國科學報自1978年美國天文學家Vera Rubin通過旋轉曲線第一次提供了暗物質存在的證據以來,在過去的40年間,天文學觀測為暗物質的存在積累了豐富證據。然而,暗物質的本質仍晦暗不明,不過黑洞作為暗物質的一種選擇,儘管有可能所佔比例極小,但並未完全排除。
  • 暗物質,我們如何才能找到你
    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  現代天文學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宇宙膨脹行為的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由約4.9%的普通物質,26.8%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組成。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我們能看到的普通物質在整個宇宙中只佔不到5%。剩下95.1%的宇宙組分,我們都看不到。由於看不到,科學家們姑且稱之為暗物質和暗能量。
  • 暗物質衛星「悟空」新成果:精確繪出高能質子能譜
    星辰在線9月29日訊 據新華社(記者 王珏玢 蔣芳)報導,中國暗物質衛星項目團隊28日公布第二批科學成果。基於前兩年半的數據,「悟空」在國際上首次利用空間實驗精確繪出高能質子宇宙射線能譜,並觀察到能譜新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