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物質,我們如何才能找到你

2021-01-08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網 王瑩

  當我們仰望星空時,除了太陽、月亮、星星外,感覺宇宙空蕩蕩的。然而這只是一種錯覺:

  現代天文學通過引力透鏡、宇宙中大尺度結構形成、宇宙膨脹行為的研究表明:宇宙的密度由約4.9%的普通物質,26.8%暗物質和68.3%的暗能量組成。這是什麼概念?也就是說,我們能看到的普通物質在整個宇宙中只佔不到5%。剩下95.1%的宇宙組分,我們都看不到。由於看不到,科學家們姑且稱之為暗物質和暗能量。

  這裡所說的「看不見」,不單單是說用我們的肉眼在可見光波段看不見,而是說不論探測什麼波段的電磁波,比如無線電、紅外線、紫外線、X射線等,都看不到它。也就是說,暗物質幾乎不發出任何波段的電磁輻射。

  曾經有這樣一段話來形容暗物質:科學家們深信,有一種神秘的物質,它們就像幽靈一樣瀰漫在我們每個人周圍,它可以輕易穿過每個人的身體而又不被人察覺。

  如此神秘而又重要的存在,讓暗物質成為現代天文學和物理學的一大謎團。發現暗物質,成為重大科學前沿。暗物質帶來的問題也因此被認為是「籠罩在當前物理學天空中的烏雲」。

圖為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  中科院供圖

  那如何才能找到暗物質?由於暗物質既不發光,也不參與電磁作用,人們目前只能通過引力產生的效應感受到它的存在,但一直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說「這就是暗物質」。目前,世界上有很多科學團隊在試圖找到它。主要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是利用粒子對撞設備,看能否在實驗中產生暗物質,這方面的代表是歐洲的大型強子對撞機。

  第二種是在很深的地下挖個大坑,在坑底放上精密儀器來探測暗物質。到地下去的目的是為了屏蔽空氣中宇宙射線的影響。位於中國四川南部地底深處的錦屏地下實驗室就是全球最深的暗物質探測實驗室,已於2010年投入使用。

  第三種是在太空進行間接探測,比如多國合作的阿爾法磁譜儀項目,「阿爾法磁譜儀2」自2011年被送至國際空間站後已分析了410億個初級宇宙射線事件,結果顯示暗物質可能存在。中國2015年12月17日發射的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也是在太空展開的探測行為。

  為什麼可以通過太空間接探測暗物質呢?原理是這樣的:

  根據人們已知的物理規律,來自宇宙空間的粒子能譜(能譜指的是粒子數目隨能量的變化情況)有其特定的分布,一般是隨著能量升高其數目逐漸下降。如果能譜出現異常,便意味著可能有新的物理原因。根據目前理論物理學家的推測,如果暗物質粒子相互碰撞並湮滅,將可能產生高能電子。那麼到空間去精確地探測高能電子能譜,就有可能發現暗物質存在的蛛絲馬跡。「悟空」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宇宙電子和伽馬射線輻射中尋找暗物質粒子存在的證據,並進行天體物理研究。

  在中國科學院11月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首席科學家常進對外宣布:「悟空」衛星在軌運行的前530天共採集了約28億高能宇宙射線,其中包含約150萬25GeV以上的電子宇宙射線。基於這些數據科研人員成功獲取了目前國際上最精確的電子宇宙射線探測結果。該成果於2017年11月30日(北京時間)在Nature雜誌在線發表。

  圖為「悟空」衛星工作530天得到的高精度宇宙射線電子能譜(紅色數據點),以及和美國費米衛星測量結果(藍點)、丁肇中先生領導的阿爾法磁譜儀的測量結果(綠點)的比較。中科院供圖

  與之前結果相比:

  (1) 「悟空」衛星的電子宇宙射線的能量測量範圍比起國外的空間探測設備(AMS-02, Fermi-LAT)有顯著提高,拓展了我們觀察宇宙的窗口。

  (2) 「悟空」衛星測量到的TeV電子的「純淨」程度最高(也就是其中混入的質子數量最少),能譜的準確性高。

  (3) 「悟空」衛星首次直接測量到了電子宇宙射線能譜在~1 TeV處的拐折,該拐折反映了宇宙中高能電子輻射源的典型加速能力,其精確的下降行為對於判定部分(能量低於1 TeV)電子宇宙射線是否來自於暗物質起著關鍵性作用。

  此外,「悟空」衛星的數據初步顯示在~1.4 TeV處存在能譜精細結構。目前「悟空」衛星運行狀態良好,正持續收集數據,一旦該精細結構得以確證,將是粒子物理或天體物理領域的開創性發現。

  ——關於「悟空」

  「悟空」衛星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先導專項的首發星,它最早由紫金山天文臺的常進研究員於2005年提出,在原中國科學院基礎局、科技部的支持下研製了原理樣機。2011年12月21日該項目被正式列入中國科學院戰略先導專項-空間科學專項,常進研究員擔任衛星的首席科學家。該衛星的探測器由紫金山天文臺、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研究所、高能物理研究所與國家空間科學中心聯合研製。瑞士的日內瓦大學、義大利國家核物理研究院也參與了矽子探測器的研發。衛星平臺由中科院微小衛星研究院研發,地面科學應用系統由紫金山天文臺負責建設。

  「悟空」衛星於2015年12月17日發射成功,是中國的首顆天文衛星。該衛星的數據分析工作獲得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科技部973青年科學家專題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衛星聯合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傑出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等項目的大力支持,由紫金山天文臺組織協調。

  ——相關閱讀

  【視頻】上天入地探尋暗物質之「悟空」探測器

相關焦點

  • 需要成千上萬次的實驗,才能找到蛛絲馬跡,為什麼暗物質這麼難找
    宇宙有 85% 的物質仍未知,我們不清楚這些物質的成分,因此稱之為暗物質。我們能觀察到暗物質在星團與其他天體上的重力,所以知道暗物質的存在。我們還無法直接觀察暗物質,不過科學家論述表示,人類也許能用世上最強大的粒子對撞機創造出暗物質。這是一臺長27公裡的大型強子對撞機或簡稱 LHC,位於瑞士的日內瓦。那麼機器如何運作呢?
  • 悟空衛星重大發現:師傅,我們找到暗物質粒子了
    根據目前理論物理學家的推測,如果暗物質粒子相互碰撞並湮滅,將產生高能電子。那麼到空間去精確地探測高能電子能譜,就可以發現暗物質存在的蛛絲馬跡。「悟空」的核心使命就是在宇宙線和伽馬射線輻射中尋找暗物質粒子存在的證據,並進行天體物理研究。
  • 如何找到暗物質粒子?
    在地球上被埋了5億年的礦物質可能是解開暗物質第一個證據的關鍵。密西根大學的一個物理學家小組提出,這些礦物質可能含有早期與暗物質碰撞留下的古代痕跡。該研究小組認為,諸如巖鹽(氯化鈉)和扎布耶石(碳酸鋰)等礦物可以輔助尖端暗物質探測器,來幫助科學家探測暗物質。什麼是暗物質?
  • 如何觀測到暗物質
    一小隊天文學家優化了"觀測"星系附近的暗物質的手段,新技術比以前最好的方法還要精確10倍。這項工作發表在《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科學家目前估計,宇宙中高達85%的質量實際上是不可見的。這種"暗物質"無法被直接觀察到,因為它與光的相互作用方式與構成恆星、行星和地球上生命的普通物質不同。那麼,我們又該如何觀測不能看到的東西呢?關鍵是測量暗物質產生的引力效應。
  • 我們將如何捕獲暗物質
    現在新一代探測器——包括我們正在維多利亞一個金礦中建設的這臺——正帶給我們可能最終揭示暗物質的希望。黑暗中的輝光一些模型預測構成暗物質的任何粒子也就是其自身的反粒子。這就導致了如果兩個暗物質粒子相互作用,它們就會湮滅為一陣奇異粒子或是輻射的迷人預測。
  • 暗物質存在嗎?我們是如何感知到的?
    暗物質既不能觀察到又不能用設備檢測到,那麼我們是如何知曉它是真的存在的?請將宇宙想像成一張餅,而你正按比例將餅切分,那麼餅中最大的部分,68%將成為暗能量,這種神秘力量加速了宇宙的膨脹。27%將成為暗物質,這種圍繞著星系的神秘物質只能通過引力進行相互作用。
  • 常進:科學家如何探測暗物質?
    給大家簡單介紹一下什麼叫暗物質,暗物質是怎麼發現的,相關的構成,以及如何探測暗物質,國際目前最新的探測暗物質的情況是什麼樣的等。暗物質的發現我們是天文觀測者,唯一的特長是用望遠鏡去觀測。所有的問題,我們都希望能通過望遠鏡看清楚,希望通過物理的探測,研究它物理的本質。
  • 如果暗物質被找到丨錦屏山課程預告
    ——暗物質從「暗物質」概念的提出到各方證據證明再到人類「上天入地」全力以赴地搜尋近百年的時間裡我們依然不知道暗物質到底是什麼在哪裡,長什麼樣子如果暗物質被找到能解答這眾多疑問嗎?宇宙中又可能有哪些驚奇的事物等待被發現?
  •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
    暗物質可控制宇宙?如果人類找到暗物質,文明會有所提升嗎?地球作為宇宙中唯一存在生命體的星球,它的這種特性讓我們感到十分恐懼。在過去的幾個月,各種災難頻繁出現,我們的這種恐懼感也變得越來越強,科研人員也加快了探索宜居星球的步伐。人類在地球出現的這些年裡,看似順風順水,實則暗藏洶湧。人類在災難面前,無異於是螳臂當車,不自量力。那麼在未來,科研人員是否能夠找到一顆特殊的星球,能夠供我們生存呢?
  • 我們如何知道暗物質是冷的還是熱的?
    要知道暗物質的溫度,我們首先要了解萊曼阿爾法森林!說簡單點就是遙遠星系發出的星光在漫長的旅途中形成的氫吸收線,它能告訴我們宇宙早期的物質分布、結構形成以及宇宙的演化過程,最重要的一點就是,通過萊曼阿爾法森林我們可以知道一些關於暗物質的信息!這一點很重要。首先我們先了解下氫原子的吸收和發射線。
  • 如何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呢?
    根據宇宙學家的觀點,宇宙中所有可見物質都只是漂浮在浩瀚的暗物質海洋中——這些粒子儘管看不見但仍具有質量和引力。暗物質的引力將提供防止星系分裂的「膠水」,並解釋物質如何聚集在一起形成宇宙多彩的銀河織錦。在尋找一種被稱為WIMP(弱相互作用的大質量粒子)的假設類暗物質就是這樣做的,該暗物質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一直是不可見物的首選。物理學家找到證據表明,當WIMP偶爾與探測器中的化學物質碰撞時,它們會發光或釋放電荷。
  • 反物質和暗物質和我們常見的物質有什麼不同?
    我們在平時經常會聽到反物質,暗物質,暗能量等詞彙,這些其實都是物理學中的概念。那它們之間有什麼區別,又和我們這個世界的一般物質有什麼關係呢? 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問題。
  • 11個有關暗物質未解之謎:為你揭開暗物質的神秘面紗
    因此他提出,這些星系中也許存在某種看不見的物質、即暗物質,通過引力拉動星系旋轉。  此後,研究人員證實了宇宙各處都存在這種神秘物質,並且其總量多達構成恆星、人體等普通物質的六倍。然而,儘管我們知道宇宙中存在暗物質,它們仍令科學家大傷腦筋。本文將為你介紹11個有關暗物質的未解之謎。
  • 關於我們探測暗物質的故事
    暗物質所謂暗物質指的是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物質。在我們所在能觀測的世界,從本質上來說,是這些物質能夠和光互動,能夠被光照亮或者發出光亮。但是光無法與暗物質互動,我們就無法直接觀測到它。不只對光態度高冷,在對待普通物質時,暗物質也是愛理不理。暗物質可以說是宇宙中所有物質裡最高冷的存在了吧。所以它對我們來說,就像一個幽靈。這也成為尋找暗物質最大的難點。
  • 暗物質,你到底躲藏在了哪裡?
    暗物質的密度比空氣密度要低21個數量級,1後面要跟21個零!  你可能會問,這麼稀薄的暗物質,比空氣低這麼多數量級,為什麼會影響銀河系的演化呢?答案是這樣的,這樣稀薄的暗物質對小尺度肯定沒有影響,但是當它聚集到很大、大於銀河系的尺度,就可以像粘合劑一樣把銀河系粘在一起,宇宙才能夠形成今天這個樣子。
  • 科學家發現一個無暗物質星系 或顛覆暗物質定義
    研究負責人表示,這種現象雖然不能顛覆科學家對星系形成的理解,但完全可以改變天體物理學家對暗物質的定義。迄今為止物理學家還不太了解暗物質。對於暗物質是由什麼組成的、單一粒子有多重,或者說暗物質是如何形成的,物理學界尚無定論。也沒有人能夠在地球上捕捉到暗物質粒子。但是經過30多年的天文觀測,大多數研究人員都認同的事實是:宇宙中有很多暗物質。
  • 「暗物質」概念是如何提出的,暗物質到底是什麼
    所謂暗物質的「看不見」並不是簡單地用肉眼在可見光中隱形,而是說不管探測到哪一段電磁波,例如紅外線、紫外線和X射線,現在科學家認為暗物質實際上是某種粒子。科學家們已經正式提出了「暗物質」這個術語,我們對暗物質的探測越來越多地是通過所謂的「引力透鏡」來完成的,而引力透鏡是由大量的質量來彎曲光線所引起的。但它們不涉及電磁相互作用。
  • 暗物質衛星上天 揭秘暗物質是什麼?怎麼存在的?
    C 在太空創造中國的第一次自暗物質被發現80多年來,科學家還從未探測到暗物質的明確信號。常進坦言,如果期望暗物質衛星一下就能準確找到暗物質,這個期望指數太高了。暗物質的基本物理性質還沒有弄清楚,沒有人能百分之百保證找到暗物質。「但只要衛星工作正常,就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觀測宇宙的新窗口,必然會發現很多新奇的現象。」
  • 「暗物質」的候選粒子是什麼,網友:黑色的物質
    在美麗的夜空下,天上繁星眾多,然而黑色的空白區域是什麼呢,也許那是我們看不見的地方,裡面有我們不知道的物質。首次發現暗物質暗物質是那些不發光,不能用常規方法進行觀測,不與電磁力相互作用的物質。20世紀,美國天文學家薇拉.魯賓首次為暗物質的提供了最基礎的數據。她在利用都卜勒效應觀測仙女座星雲的時候,發現星系的旋轉速度遠遠超出預期。
  • 暗物質是什麼?我們用引力波探測出了些什麼?
    但僅僅最具有災難性的宇宙事件才能夠生成足夠強,可以令我們觀測到的引力波。現今觀測者們已經開始常態化記錄引力波,科學家們正在討論暗物質是怎樣的——只知曉其通過引力與其他物質相互作用——或許能發出足夠強被發現的引力波。時空毯在宇宙中,空間和時間因為四維空間而總是被聯繫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