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跑太空暗物質探測,「悟空」貢獻中國智慧

2020-11-27 新華網客戶端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記者喻菲 屈婷)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以其完美表現,證明了它是目前人類已發射到太空中的最強高能電子、伽馬射線探測器,能量分辨和粒子鑑別本領達世界最高水平,尤其適合探尋來自暗物質湮滅的蛛絲馬跡。

  暗物質衛星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常進說,「悟空」打開了觀測高能宇宙的新窗口,展現出了新物理現象。

  2015年12月17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從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將「悟空」送入太空。 新華社記者喻菲攝

  「悟空」成功獲取了目前國際上精度最高的電子宇宙射線探測結果,這一成果30日發表在最新一期《自然》雜誌上。

  2015年12月17日由長二丁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送入太空的「悟空」是中國空間科學系列衛星的首發星,它採用了中國科學家自主提出的分辨粒子種類的新探測技術方法,實現了對高能電子、伽馬射線的「經濟適用型」觀測。「悟空」的研製費用僅為其同類的美國費米衛星的1/7,國際空間站阿爾法磁譜儀2號(AMS02)的1/20。

  「悟空」表現完美

  據介紹,「悟空」上天后接受從宇宙洶湧而來的高能宇宙射線,每天收集約500萬個高能粒子,數據量達16GB。目前「悟空」捕捉了35億個高能宇宙線粒子,全天掃描了4次。

  暗物質衛星藝術構想圖。 紫金山天文臺提供

  2015年8月,日本將科學目標相似的量能器電子望遠鏡(CALET)放置在國際空間站。「悟空」在CALET之後4個月升空,目前收集到的數據量已是CALET的3至5倍,區分本底(噪音)的水平是其5倍。此外,目前「悟空」觀測到的高能電子是2011年升空的AMS02的5倍以上。這表明,中國在太空探測暗物質領域已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悟空」的示意圖。 紫金山天文臺提供

  「悟空」上天一個月,紫金山天文臺就運用獨立開發的數據分析法繪製出了伽馬射線天圖。當看到這張圖上的斑斑點點時,很多科研人員激動落淚,這意味著「悟空」粒子鑑別本領達到設計指標,因為同時觀測帶電宇宙線粒子和伽馬射線,伽馬射線的流量只有帶電宇宙線粒子的幾十萬分之一,如果衛星上任何一個小探測器工作不正常,都無法得到這張圖。

  常進說,「悟空」上天后表現非常完美,中國第一次做複雜的科學衛星,就被業內專家評為100分。

  「悟空」是怎樣的神器?

  「悟空」僅有一張書桌大小,而它的「火眼金睛」是世界上迄今為止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空間暗物質探測器,可以以很高的能量解析度測量高達10TeV(相當於普通日光燈發出的能量的5萬億倍)的粒子。

  常進介紹,由於尋找暗物質需要各方面信息,暗物質衛星包含塑閃陣列探測器、矽陣列探測器、BGO量能器和中子探測器四個子科學載荷,能測量高能粒子的能量、方向和電荷,並可以準確鑑別不同粒子。對於多個物理量,「悟空」都有兩種獨立的測量方法,測量精度高。

  「悟空」內部複雜的線路。 紫金山天文臺提供

  「悟空」沒有攜帶金箍棒,卻帶了300多根「水晶棒」。

  暗物質衛星系統副總設計師安琪說,位於衛星核心部位的BGO量能器包含了300多根縱橫交錯排列的晶體,每一根都有2釐米見方、60釐米長,是世界上最長的BGO晶體。這些「水晶棒」能夠測量入射粒子的能量,並且由於電子和質子與晶體發生相互作用,產生類似淋浴噴水形狀的簇射。科學家可以根據簇射形狀區分質子和電子。這種方法使「悟空」得以實現卓越的鑑別粒子本領,可以從5萬個質子中識別出1個電子。

  如果透視「悟空」腹內,可見密密麻麻導線,其複雜程度令人驚嘆。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的大型粒子物理實驗裝置北京譜儀有4萬多路電子學系統,而「悟空」有7萬多路,還要放在1立方米的空間內。僅BGO量能器就有8000根電纜,在一元硬幣大小的電路板上要經過16道工序,如何緊密排列使得電磁兼容性最好又不相互幹擾,研製人員做了大量實驗。

  為人類貢獻中國智慧

  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中指出,要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強化基礎研究,實現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重大突破。

  而中國首顆天文衛星「悟空」正是中國科學家瞄準暗物質探測這一世界科學前沿所研發出的創新型太空探測「利器」。習近平在兩次新年賀詞以及中共十九大報告中都為「悟空」點讚。

  衛星發射前,設計師們組成了DAMPE字形祝福衛星成功發射。 吉彥超攝

  1998年,常進就提出了暗物質衛星的概念,歷經近20年衛星終於升入太空,並做出引領性重大突破。如今,中國科學家創造的粒子鑑別方法在日本和美國的空間探測器上也都得到應用。

  常進說,「悟空」在「高能電子、伽馬射線的能量測量準確度」以及「區分不同種類粒子的本領」這兩項關鍵技術指標方面世界領先,尤其適合尋找暗物質粒子湮滅過程產生的一些特徵信號,特別是能譜中的精細結構。

  常進說,探測中最關鍵的問題就是區分「噪音」的本領,也就是鑑別粒子的本領。「天上粒子多種多樣,我們最關心的是電子和伽馬射線。在TeV以上,質子流量是電子流量的1000倍,電子流量是伽馬射線的數百倍。我們要把流量相差幾乎100萬倍的不同粒子區分清楚,還要準確測出這些粒子的能量、方向、電荷。」

  這樣的難度堪比在暴風雨中分辨出燕子的呢喃。

  尋找暗物質的過程就像與幽靈捉迷藏。「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只有儀器越靈敏才越有可能做出新發現。」常進說。

  如果將暗物質衛星比作追捕獵物所需的「好刀」,光有「好刀」還不夠,還需要鑽研出厲害的「刀法」。經過重重困難收集到粒子後,還要經過縝密地處理與分析,關於暗物質的秘密才有可能被揭露出來。

  自然科研中國區科學總監印格致說:「我們現在還不知道『悟空』的探測結果意味著什麼,但是這些結果出乎意料,它們有可能改變我們看待宇宙的方式。此次的成果展示了中國技術實力發展的一個裡程碑。這一研究中所需的精湛技術無與倫比,未來可能會幫助中國解決其他我們現在還想不到的技術挑戰。」

  測試中的暗物質衛星。 吉彥超攝

  他說,中國對於基礎科學的支持不僅反映了中國正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的決心,同時也展示了中國對於基礎科學是創新型經濟發展引擎的深刻理解。

  香港大學副教授、國際高能天體物理學羅斯獎獲得者蘇萌說:「在人類科學進程中,很少看到東方文化的影子。作為崛起的大國,中國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有能力和條件為人類文明進步做出貢獻,在科學探索中留下中國人的腳印,我想這是中國科學家奮鬥的意義和價值所在。」

  中科院院長白春禮說,也許在人類科學發展的歷史上,大家會記住今天。因為中國科學家已經從自然科學前沿重大發現和理論的學習者、繼承者、圍觀者,逐漸走到了舞臺中央。(實習生曹鵬遠對此文有貢獻)

相關焦點

  • 中國首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上演哪些「大片」?
    中新網客戶端北京11月30日電 題:中國首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上演哪些「大片」?  中新網記者 張素  從2015年12月17日成功發射,到2017年11月30日公布首批成果,中國首顆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翱翔宇宙取「真經」。不知不覺間,「悟空」演繹了三部「大片」。
  • 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被命名為「悟空」
    原標題:這顆衛星名叫「悟空」 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16日下午在發射升空前得到了一個中國風的名字「悟空」。 「Yeah!是我最喜歡的這個名字!我愛那隻著名的猴子是因為他深入險境的勇氣,和對未知世界的好奇。」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在它的微博上說,「總之,他是一隻孤獨的理想主義猴子。」
  • 關於我們探測暗物質的故事
    而事實上,這些星體的總質量只佔到宇宙總體的5%,剩下的95%是一些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神秘物質組成。尋找暗物質,是2世紀最大的科學。今天介紹一下中國尋找暗物質的故事吧。2015年末,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之所以取名「悟空」,就是希望他能利用火眼金睛幫助人類尋找暗物質存在的蛛絲馬跡。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現星。如果我們把暗物質探測比作是在太海中捕魚,那麼宇宙射線就是海水,而可能含暗物質的高能電子就是大海中的魚群。所以悟空號的任務就是在海量的宇宙射線中捕捉到有價值的高能電子加以分析。
  • 揭秘暗物質衛星「悟空」背後的「師傅」
    新華社南京12月17日電 題:「悟空」的「師傅」  新華社記者蔡玉高、蔣芳、王珏玢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辦公樓三樓拐角,有一個掛著「DAMPE」標籤的房間。這個不起眼的房間,正是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地面的數據處理中樞——暗物質與空間天文實驗室。「悟空」捕捉的每一點信息,都傳回這裡校準、分析。
  • 「人造小太陽」與「悟空」探測器-悟空 暗物質 暗能量 探測器...
    暗物質抓捕小能手:悟空號  「悟空」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計劃,屬於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由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暗物質與空間天文研究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和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等合作研發。
  • 「悟空」火眼金睛探究暗物質:怎樣施展「神通」?
    「暗物質粒子的探測目前是國際科學前沿競爭最為激烈的研究領域。」「悟空」首席科學家、中科院紫金山天文臺副臺長常進介紹,通過天文觀測,科學家推斷暗物質有兩個重要特徵,一是其很可能是一種新的重粒子,二是其自身和普通物質之間可能有微弱的相互作用。這就可以有針對性地設計實驗探測暗物質。
  • 「悟空」巡天,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美猴王的「水晶棒」將撥開暗物質「烏雲」2015年12月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放置自己的高解析度高能空間望遠鏡。」
  • 境外媒體:「悟空」尋暗物質 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中國"悟空"號赴太空搜尋暗物質:探索宇宙核心秘密  核心提示:中國17日成功發射了名為「悟空」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希望在人類探索宇宙核心秘密方面再邁出一步。  境外媒體稱,中國17日發射了它的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以加入全球對暗物質的探索。
  • 厲害了我的祖國,關於我國探測暗物質的故事
    而事實上,這些星體的總質量只佔到宇宙總體的5%,剩下的95%是一些被稱為暗物質和暗能量的神秘物質組成。尋找暗物質,是2世紀最大的科學。今天介紹一下中國尋找暗物質的故事吧。2015年末,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之所以取名「悟空」,就是希望他能利用火眼金睛幫助人類尋找暗物質存在的蛛絲馬跡。悟空是目前世界上,觀測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如果我們把暗物質探測比作是在太海中捕魚,那麼宇宙射線就是海水,而可能含暗物質的高能電子就是大海中的魚群。所以悟空號的任務就是在海量的宇宙射線中捕捉到有價值的高能電子加以分析。
  • 暗物質研究的最新進展 中國「悟空號」或能揭開一部分謎團
    而500公裡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在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帶領下也沒閒著,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線和伽馬射線數據。2015年12月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放置自己的高解析度高能空間望遠鏡。」
  • 暗物質探測衛星「悟空」核心BGO晶體長600mm 創世界紀錄
    康玉湛 攝中新網上海12月18日電 (記者 徐銀)中國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17日上午成功發射升空。中國科學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18日在上海舉行的BGO晶體與石墨烯材料科研成果發布會上表示,該所科研人員為衛星「悟空」的研製提供了初樣和正樣共計640根600mm長的鍺酸鉍(Bi4Ge3O12,以下簡稱BGO)晶體,為中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有效載荷的成功研製及其發射提供了重要保障。
  • 「悟空」巡天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2015年12月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  「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放置自己的高解析度高能空間望遠鏡。」常進說,「它有望深刻地改變人類的宇宙觀,實現空間科學重大突破。」
  • 悟空衛星重大發現:師傅,我們找到暗物質粒子了
    在中國科學院27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我國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首席科學家常進對外宣布了這一重大消息。對於公眾普遍關心的暗物質探測話題,這一發現意味著什麼?根據人們已知的物理規律,來自宇宙空間的粒子能譜(能譜指的是粒子數目隨能量的變化情況)有其特定的分布,一般是隨著能量升高其數目逐漸下降。如果能譜出現異常,便意味著可能有新的物理原因。
  • "悟空"獲得世界上最精確高能電子宇宙射線能譜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它們和光、電磁波不發生作用,又被稱之為暗物質。從2015年12月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升空之後,關於"悟空"的科學成果大家期盼已久。11月30日,有關暗物質研究取得的首批重大科學成果,在南京發布。
  •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將延長工作2年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的研製團隊17日宣布,鑑於衛星目前運行狀態依然良好、關鍵科學數據仍在累積,衛星科研團隊已與各保障部門商定,讓「悟空」延長兩年工作時間。  暗物質衛星「悟空」是我國首顆天文衛星。到12月17日,衛星發射已滿3年,達到預期使用壽命。
  • 首席科學家詳解暗物質衛星「悟空」
    暗物質衛星「悟空」已經發射升空,作為我國首顆專門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的衛星,即將展開科學任務。圖片來源:dpnc.unige.ch12月17日,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在酒泉發射升空。不同於以往我國發射的其他衛星,這是首顆專門用於基礎科學研究的探測衛星。「悟空」的探測目標也不像「嫦娥」和「玉兔」那樣清晰明了,它要尋找的是一種天文學家幾乎肯定它存在,卻沒有人確切知道它是什麼的東西——暗物質。從上世紀30年代起,天文學家就從觀測中陸續找到了一些證據,暗示宇宙中物質的質量遠遠大於所有可見物質的總和。
  • 「悟空」巡天 美猴王的「水晶棒」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美猴王的「水晶棒」將撥開暗物質「烏雲」2015年12月17日8時12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中國科學衛星系列首發星——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發射升空。「這是中國科學家首次在太空中放置自己的高解析度高能空間望遠鏡。」常進說,「它有望深刻地改變人類的宇宙觀,實現空間科學重大突破。」
  • 「悟空」超期服役近2年 有望揭開暗物質神秘面紗
    而500公裡之下的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臺「悟空」號科研團隊,在首席科學家常進院士的帶領下也沒閒著,正在深入分析宇宙線和伽馬射線數據。從2015年12月20日接收到第一幀數傳數據,至2020年9月30日,「悟空」號衛星已在軌飛行1746天,完成了全天區的第9遍掃描,共探測並處理了約86.9億個高能粒子。
  • 中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取經」記
    兩年前,同樣是在一個冬天,作為我國第一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成功飛天,踏上了 「取經」之路。如今科學家發布的,正是它在太空遨遊530天的結果,按照3年的設計壽命,悟空號的太空之旅已經過半。留給悟空號的時間不多了,人類的腳步可能需要更快些。悟空號衛星示意圖。
  • 「悟空號」成功發射,我國首發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
    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英文:Dark Matter Particle Explorer,縮寫:DAMPE)是中國科學院空間科學戰略性先導科技專項中首批立項研製的4顆科學實驗衛星之一,是世界上觀測能段範圍最寬、能量解析度最優的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