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度中國醫藥工業百強榜單本月發布,北京泰德製藥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泰德製藥」)位列第46名。
1995年,泰德從一間小車間起家,到現在,已經擁有350畝現代化工廠、多個獨家技術平臺和多觸角的產業布局。正大製藥集團總裁、泰德製藥董事長表示,泰德製藥飛躍的核心引擎就是兩件事——「質量」和「創新」。
「質量」是藥企的立身之本
製藥企業作為一個關係著國民健康的特殊企業,其產品質量很多時候關乎著病人的「生死」。所以,質量對於製藥企業而言已經超越了產品檔次高與低的範疇,是一家製藥企業的立身之本。
鄭翔玲稱,泰德製藥成立23年,始終秉持「質量第一,患者至上」的方針,在藥品生產全過程的各個環節都嚴格執行GMP管理要求,並率先在國內製藥行業建立了達到國際高端水平且在國內具有示範效應的產品質量和質量管理體系。
據了解,2008年,泰德製藥注射劑生產線通過日本厚生省藥品生產質量GMP認證,取得日本厚生勞動省頒發的《醫藥品外國製造者認定證書》,成為國內首家向日本出口注射劑的製藥企業;2011年,泰德製藥全部生產線均通過國家GMP(2010年版)認證;2016年,被工信部評為全行業「質量標杆企業」,成為該年度榮獲此榮譽的三家製藥企業之一。
「泰德製藥相信經濟效益與社會價值兩者結合的力量。」鄭翔玲認為,醫藥行業的社會責任和經濟效益緊緊相扣,讓更多的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好藥新藥,應成為醫藥人士和醫藥企業對社會、對行業的一份天然的責任心和關懷。
「創新」是植入發展中的基因
泰德製藥從臨床需求出發,在引進國際先進的脂微球製劑技術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新,探索出具有技術know-how的核心競爭力,解決了目前臨床用藥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問題,形成了可供參考的仿製藥創新之路。而在積累多年高端製劑研發經驗的基礎上,泰德製藥還進一步自主開發和創建了重組蛋白質藥物、脂微球、脂質體、微量固體分散、高分子水凝膠、緩控釋、壓敏膠等多個技術平臺。
該公司上市的多類藥品屢次獲評國家重點新產品、入選國家火炬計劃項目、北京市自主創新產品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獎等。
該公司利用其獨家技術平臺,自主研發的3.1類新藥利多卡因凝膠貼膏(得百寧)於2018年獲批上市。
據了解,隨著創新成果積累,泰德製藥目前擁有鎮痛、微循環兩大產品線,並與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瑞典卡洛琳斯卡皇家醫學院、香港浸會大學等國內外多家頂級科研機構開展技術合作和交流,共同搭建國內領先的研究創新轉化平臺,在呼吸、腫瘤等領域擁有在研產品40多項。
如今,鄭翔玲又設定了「布局中國泰德,打造世界泰德」的長遠戰略目標。她認為,未來泰德勢必將承擔起更多的社會責任,為行業增添更多的力量,為病人帶來更多新的選擇。目前,泰德正在高端醫療器械領域進行布局,2018年,該公司與美國公司籤署介入三尖瓣修復高端醫療器械的技術合作合同。相關人員透露,泰德製藥也將陸續引進人工血管、人工心臟等國際領先的產品。
此前,在由全國工商聯醫藥業商會主辦的2017年度中國醫藥行業最具影響力榜單發布會中,泰德製藥業榮獲了2017年度的中國醫藥工業百強、中國醫藥行業成長50強、中國醫藥行業守法誠信企業三項榮譽。(李梅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