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我國汙泥處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2021-01-19 固廢觀察

來源:中國環境報 作者:陳湘靜

   「『十二五』提出的汙泥處理處置目標恐怕難以完成了。」業內人士表示。根據《「十二五」全國城鎮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到2015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汙泥無害化處理處置率達到80%,其他設市城市達到70%,縣城及重點鎮達到30%。與上述指標相比,實際完成的任務差距明顯。

  去年,先有建設部門相關負責人承認我國汙水處理行業有一半汙泥沒有得到安全處置(業內認為這一比例更高),後有北京排水集團因汙泥問題被媒體曝光,因規範處置率低於30%被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約談;年末,北京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表示,北京汙泥無害化處理率僅為23%左右……這一系列消息在業內引起軒然大波: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地方的情況可能會更差。

  近來業界在考察汙泥處理處置難題時,一些政府重視、投入壓力小的城市越來越多成為討論的案例。因為上述因素此前最容易被認為是造成相關工作進展緩慢的根本性原因。當這些不再成為惟一時,一些更為根本的問題開始顯現。

沒能形成有效的汙泥處置能力

  汙水處理廠既無設施,也無預留地,只是把汙泥脫水達到一定含水率,然後就可交給第三方填埋或是其他處理;新建的汙泥處理設施難以穩定運行。

  近幾年,汙泥偷排現象層出不窮。城鄉交界、農村、還有江河湖海臭水塘,大量的生活汙水汙泥去向不明。而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這些並非汙水處理廠自己所為。

  與發達國家汙水、汙泥是一套完整不可拆分的系統工程相比,我國此前建設的大多數汙水處理廠從一開始就沒有考慮汙泥處理處置問題,既無設施,也無預留地。因此,儘管作為汙泥的責任人,但實際上汙水處理廠的任務只是把汙泥脫水達到一定含水率,然後就可交給第三方進行填埋或是其他處理。而當填埋以及運輸的成本越來越高,填埋場成為稀缺資源時,偷排成為事實上的選擇。

  儘管其後的新建汙水處理廠被要求汙泥處理裝置同步建設,與此同時,一些獨立的汙泥處理設施也紛紛上馬,但往往不能穩定運行,同樣未能形成有效的規範的處理處置能力。

  脫水+填埋或+不知去向,成為了事實上的汙泥處理處置路線。因此,當去年初,京郊一家汙水處理廠接到通知說一噸汙泥也不允許外運時,相關負責人感覺很「頭大」:太突然了!現在不僅廠裡沒有處理設施,整個城市也沒有穩定接收汙泥的地方,可汙泥每天都在產生,怎麼辦?

  在去年夏天,記者去京郊兩個汙水處理廠走訪。其中一家企業門口堆了一大堆袋子。經人指點那是汙泥晾曬後裝袋,由於高溫發酵,袋子已經鼓起來。另一家企業因為廠區內工人房前尚有空地,於是挖坑填埋。不過汙泥在廠區停留帶來的惡臭蚊蠅讓他們不堪其擾,噴灑強力敵敵畏後的味道數日後依然刺鼻。

  那位接受匿名採訪的廠區負責人說,理解政府要解決汙泥問題的決心,但是要立即有改善確實存在困難。他所在的區一直計劃建設汙泥集中處理設施,但是地塊很難解決。「廠裡沒地方。而現在要在北京找塊地,那就更難了,還有立項審批,沒個一年半載根本下不來。」

  談及汙泥處理問題,他說 :「錢可能真的不是最根本的。現在要是能處理,可以向政府打報告申請補貼。廠區二期擴建的工程裡,我們規劃了相關的處理設施,也跟政府在價格裡進行了核算,費用可以得到保證。」這位負責人說。

工程技術上的努力成效甚微

  國內外的主要技術都陸續得到了工程上的實踐,但是持續運行的成功案例並不多。究其原因,有技術本身的水土不服,但更多的還有技術之外的因素。

  「我們一直在努力!」事實上,近10年來,國內科研院所、企業等各方沒有間斷對汙泥處理處置技術和工程的探索。可以說,國內外叫得上名號的主要技術都陸續得到了工程上的實踐。此外,還嘗試了不少五花八門的新奇技術。

  業內專家表示,因為資金問題,我國汙水處理事業一開始屬於投資主導、優先汙水,確實沒有考慮汙泥。但後來隨著汙水處理量、汙泥產生量的快速增長,汙泥成為了很多城市的社會病,各方都開始嘗試各種手段去解決。

  北京就是「一直在努力「的代表。但遺憾的是,據記者了解,穩定、持續運行的成功案例並不多。究其原因,有技術本身的水土不服,但更多的還有技術之外的因素。

  比如在國外得到廣泛應用的厭氧處理技術,在德國等國家是汙水處理廠的「標配「,在國內就是水土不服:「有國內汙水汙泥泥沙含量大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運行管理難度大;此外,70萬~100萬元的噸投資也是很大的壓力。」

  據業內人士透露,北京在高碑店、小紅門等汙水處理廠都有嘗試。「剛開始為了多產沼氣,有項目進行了二級設計。但運行後發現管理難度大,投入產出不成正比,於是又改回一級,後來還是拆掉了。」

  幹化焚燒技術在日本等地用得不錯,北京則是根本無法嘗試。「現在公眾是逢燒必反。焚燒在上海、浙江等地也上了不少項目,包括業界都有爭議,認為重金屬、二惡英排放控制難度大,高能耗,高碳排放。」上述專家表示,無法選址是很多大都市建立汙泥處理處置設施的現實難題。

  作為主流處理路線之一的好氧堆肥,一開始因為工程技術本身的問題,存在重金屬含量高、項目佔地面積大、惡臭等問題,但隨著技術和工程的不斷完善,上述問題不斷得到改善,但汙泥產品卻因為無處可去,項目很難持續運行。

  同樣面臨產品消納問題的還有石灰穩定這一應急處理技術。專家表示其完全可以對接建築行業,用於修路制磚,對於建設量很大的北京,是合適的。「但就是沒人用,運不出去,堆在廠裡,項目也只能停了。」此外,北京還嘗試了用天然氣進行汙泥幹化,金隅水泥也高額投資了協同處置項目,但都因為成本高、運行等原因,而先後出現問題。

技術和管理問題需同步解決

  汙泥土地利用還有園林綠化、土壤修復改良等多種去向,需求量很大;汙泥建材產品技術也已經逐漸成熟,急需打破利益鏈條,相關政策機制管理上的問題也要同步解決。

  「關鍵是這麼多年沒有明路。」在談及汙泥處理處置難題時,上述汙水處理廠相關負責人表示。他說的「明路」,就是城市為生活汙水汙泥處理處置確定的明確路線和方案。

  汙泥問題包含處理、處置兩個環節,後者涉及穩定、無害汙泥的最終去向,是根本性、關鍵性問題,決定前端處理技術的選擇。但很多城市儘管嘗試建設了不少汙泥處理項目,但並沒有對汙泥的最終去向做出明確規定,更沒有建立起處理處置的順暢機制。據了解到,去年上半年新建的幾個項目中,除了杭州蕭山項目明確了幹化+焚燒的處理處置路線外,其他的都不過是處理工程,並沒有明確的處置方案。

   在汙泥最終去向上,近年來國內專家們的意見趨向一致:穩定無害的汙泥回歸土地,充分利用有機質彌補我國土壤「營養」嚴重缺失的現狀。除了較為敏感的農用目前仍未「解禁」,汙泥土地利用還有園林綠化、土壤修復改良等多種去向,需求量很大;汙泥建材產品技術也已經逐漸成熟。

  但上述路徑都沒有打通。參與制訂我國汙泥處理處置技術政策的專家後來回憶:「當時專家組的意見是,大城市一直有著穩定、大量的園林用有機肥需求,又同在建設部等政府部門管理範圍內,協調由園林系統購買汙泥產品,比農用、填埋礦山荒地等更加具備可操作性。」

  但即使同屬一個主管部門,現實的利益鏈條就是打不破。據了解,近年來不少以利用有機質為核心的汙泥處理項目,往往因為產品無法在當地消納、外銷成本過高而無法穩定運行,從汙泥處理廠淪為汙泥堆放場。而一些簡便應急的方式如汙泥加鈣穩定,本可以在其穩定後用於修路等建設,也無處可去。

  這些對項目至關重要企業卻無法自己解決的問題,成為很多汙泥處理項目無法穩定運行的重要原因。

  「技術的歸技術,管理的歸管理。」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凱軍在去年一次汙泥處理處置研討會上指出,地方政府首先要因地制宜確定處置方案,在技術選擇上則不能求全責備。「技術本身不是最大問題,用好了都能解決問題。」

  記者了解到,除了厭氧技術目前已經有了新的進展外,好氧堆肥在臭氣、佔地、工程化、大型化、自動化方面也有了實質性的突破;近期國內企業研發的高幹脫水技術,也可後續對接填埋、堆肥、焚燒等環節,幫助改善以往後續處置中存在的問題;而另有一些企業已經開始了自己打通產業鏈的努力,比如從汙泥中提取蛋白生產消防發泡劑,利用汙泥產品生產林木打造移動森林等。

  「除了技術要持續完善外,相關政策機制管理上的問題也要同步解決。汙泥是最需要PPP的工程了,離不開政府的參與和支持。」相關人士還建議,對於大中型城市特別是特大城市而言,單一技術路線恐怕無法解決問題,需要多種路線互為補充。

相關連結:主流技術及成本

  目前,我國汙泥處置主要採用填埋、堆肥、幹化焚燒、厭氧消化等技術。不同技術對適用條件要求不同,成本也存在差別。

  1、深度脫水填埋

  脫水環節成本在150元-200元/噸,運輸成本在50元-80元/噸,填埋成本在100元~180元/噸,合計成本在300元-460元/噸左右。

  2、堆肥

  好氧發酵做堆肥需要摻木屑、秸稈等物質,並通過通風補氣完成,因此需要耗電。這種方式成本在200元-250元/噸,產生的肥料往往送給林業部門。

  3、獨立幹化焚燒

  企業形成自循環體系,需要補充外界熱源和能源,如煤、天然氣等。在上海地區,獨立幹化焚燒成本在500元/噸,如果在其他需要進口能源的省市,成本甚至可能達到800元/噸。

  4、協同焚燒處置

  電廠協同處置成本在300元-400元/噸左右,但由於電廠本身效益較好,因而協同處置積極性不強。

  水泥廠協同處置在200元-300元/噸左右。

  垃圾焚燒廠協同處置成本在300元-400元/噸左右。三種方式平均下來協同處置全成本在320元/噸左右。

  5、厭氧消化

  要求汙泥有機物含量高。厭氧消化後的汙泥仍需進行脫水處理和處置。安全係數較低。需前端熱水解提高產氣率。運營管理複雜,投資和運行成本略高,僅適合大中型汙水廠。沼氣發電不經濟,作CNG後端相對複雜。厭氧消化直接運行成本約60元-120 元/噸汙泥(含水率80%,不包括濃縮和脫水)。

評論:依賴填埋沒出路

  事實上,一段時間以來,國內大部分城市是有明確的汙泥處置方向的,那就是填埋。而填埋長時間作為唯一的處置方向,是一個重大遺憾,特別是對大城市而言。

  雖然我國相關政策中列出了多項技術路線,要求各地因地制宜來選擇。但差距明顯的成本,使得各地很自然地將填埋作為主要甚至是唯一的處置方式。至於填埋的空間,本地沒有地方還有周邊。

  以填埋作為終端去向,業界自發形成了一個主流的汙泥處理處置鏈條:各種脫水加填埋。現在看來,這一隱形的技術路線產生了諸多影響:

  是減緩了各方對技術方案研究完善的緊迫性。因為有填埋兜底,遭遇挫折或失敗後的工藝和項目,其總結經驗教訓、尋求突破的進程非常緩慢。

  是令國內自我探索的努力過於單一。當初為了達到外運填埋標準服務的各種脫水技術,成為技術研發的主流,至今也仍然如此。甚至還一度出現了不少「有害」脫水技術,採用大量硫化氯化藥劑,相當於增加了汙泥中汙染物的含量,後續無論填埋還是焚燒,都貽害無窮。

  即使是現在流行的汙泥高幹脫水處理技術,也不過是汙泥處理處置過程的一個技術環節。後續的出路在哪裡?有關各方都沒有認真去想、去解決。

  是因為有簡單便宜的填埋,汙水處理廠可以方便地將汙泥轉包給只具備運輸資質的所謂處理公司,而給了無良承包商收錢卻中途偷排直排的大空間。相應地,專業的處理處置企業無法得到應有的市場機會,導致汙泥處理的專業技術公司成長緩慢,力量分散。

  由於汙泥填埋會破壞填埋場結構,而且,隨著土地價值增加,填埋場也逐漸成為稀缺資源,有些已經不歡迎汙泥進行填埋。因此,汙泥處置也面臨越來越多的挑戰。

  去年初,北京在內部嚴令不許汙泥外運,儘管有些操之過急,但政府希望發揮政策倒逼加快推動汙泥處理處置設施建設的初衷,還是可以理解的。

  不久前,北排併購普拉克,就被視為企業攻克汙泥處理厭氧技術的決心。為了實施《北京市加快汙水處理和再生水利用三年行動方案》,北排建設作為工程總承包商將建設北京市5座汙泥處置中心項目,總處理規模6128噸/日。

  此前,雙方已經就汙泥熱水解和厭氧消化組合的高級厭氧技術展開深入合作,還引入了康碧公司。在汙泥處置和有機垃圾資源化方面,普拉克業績在國內前列,康碧公司則是全球最大的熱水解反應器供應商,熱水解在全球佔到90%。

(原標題:我國汙泥處理發展現狀及待解問題分析)

相關焦點

  • 淺談油田含油汙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現狀分析
    各大油田為了解決含油汙泥的排放和處理問題,制定了相關標準制度,建立了含油汙泥處理站,實現了油田含油汙泥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本文對油田含油汙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現狀進行了分析。含油汙泥如果得不到妥善處理,其中的石油類組成部分會發生揮發,致使油田相關區域空氣中的烴的總濃度超過國家標準,到處散落和隨意堆放的含油汙泥還會汙染地表水和地下水,造成水中石油類和COD等指標嚴重超過國家標準。在含油汙泥中還存在很多石油類、苯系物、酚類、硫化物等有毒有害物質,甚至其中含有某些致病、致癌、致畸性、致突變等不良作用。本文對油田含油汙泥處理與資源化利用現狀進行了分析。
  • 汙泥處理與處置技術分析!
    汙泥在焚燒前,一般應先進行脫水處理和熱幹化,以減少負荷和能耗。汙泥焚燒在技術上是可行的,並已達到了工業規模的程度。焚燒處理的特點:大大減少了汙泥的體積和重量;殺死一切病原體;汙泥處理速度快,不需要長期貯存;可以回收能量。但是另一方面其較高的運行成本和煙氣處理問題已經成為制約汙泥焚燒工藝的主要因素。
  • 不鏽鋼酸洗汙泥的處理現狀及展望
    不鏽鋼酸洗產生的汙泥量約為不鏽鋼產量的3%~5%,汙泥中含有Ni、Cr、Fe 等有價金屬元素, 同時含有CaF2、CaO、SiO2、CaSO4 等物質。汙泥中的Cr6+如不妥善處理會對環境產生潛在的危害。近年來我國不鏽鋼產量逐年增加,酸洗汙泥的堆積量將會越來越多。合理利用這些酸洗汙泥關係到我國不鏽鋼企業的健康發展,已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焦點之一。
  • ...汙泥處理處置技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基於大數據和溫室氣體...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本期將推出哈爾濱工業大學魏亮亮副教授團隊的一篇最新綜述,內容翔實,主要是基於大數據和溫室氣體排放分析,闡述我國城鎮汙泥處理處置技術的發展、現狀以及展望未來發展趨勢,相關研究成果的獲得有助於深刻認識我國城鎮汙泥處理處置技術應用與發展的潛在規律,為未來我國城鎮汙泥處理處置技術優選提供技術支撐;此外,相關研究結果可為全球範圍相關發展中國家汙泥的可持續處置提供借鑑
  • 裝備評選與管網修復、汙泥處理案例徵集來了
    從上面數據看,我國水汙染治理已取得不錯的成績,已基本達到十三五規劃提出的目標,但是實際水汙染問題依然比較嚴重,並未達到徹底實現改善水環境的目的。黑臭水體時有發生、汙水收集率低、汙水處理廠的能耗藥耗巨大、汙泥處置率低等系列問題均體現了我國汙水處理系統還沒充分發揮應有的環境效益,汙水處理系統提質增效成為行業當前乃至今後一個時期的熱點以及重點問題。
  • 東道爾水技術:汙水處理汙泥常見異常問題診斷分析及處理辦法
    汙水處理運營中或多或少的會出現一些汙泥的問題,雖然很多不會導致系統的崩潰,但是汙泥的一些表觀可以提前獲知汙水目前存在的問題,做到心中有數,遇事不慌!8、汙泥膨脹在活性汙泥系統中,有時汙泥的沉降性能轉差、比重減輕、體積增大,汙泥在沉澱池沉降困難,嚴重時汙泥外溢、流失,處理效果急劇下降,這種現象就是汙泥膨脹。汙泥膨脹是活性汙泥系統最難解決的問題,至今仍未有較好的解決辦法。
  • 中國環保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據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中國環保市場現狀調研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顯示,環境保護是指人類為解決現實的或潛在的環境問題,協調人類與環境的關係,保障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而採取的各種行動的總稱。截至**我國整個環保行業發展還相對稚嫩,未來幾年環保投資需求巨大。
  • 分析丨印染廢水處理技術與研究現狀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印染廢水具有水量大、有機汙染物濃度高、色度深、鹼性大、可生化性較差、水質變化大、成分複雜等特點,屬較難處理的工業廢水之一。本文旨主要介紹國內外印染廢水處理技術發展現狀,詳細介紹了物理法、化學法、物理化和生物法等方法,列出各種處理方法的適用條件及處理效果,並總結出各自的優缺點。
  • 2020年中國及各省市汙泥處理處置行業相關政策匯總分析 多項配套...
    縱觀我國政府部門發布的汙泥處理處置相關政策,可以發現以2012年為分水嶺,在2012年以前,我國政府部門在汙泥處理處置工作方面並未有明確和清晰的規劃目標,直到2012年,國務院出臺《「十二五」全國城鎮汙水處理及再生利用設施建設規劃》,才首次對汙泥處理提出明確指標。
  • 同濟大學李詠梅:過氧化鈣在汙泥預處理和汙水深度處理的應用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推薦理由:自1914年Ardern和Lockett在英國曼徹斯特建成活性汙泥處理廠以來,歷經100多年的發展,活性汙泥法仍然是城市汙水處理應用最廣泛的方法。但隨著經濟和城市化的快速發展,汙水處理量大幅攀升,剩餘汙泥量快速增加。如何高效經濟地實現汙泥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處理處置,是近年來我國環境領域討論的熱點問題之一。
  •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
    2018水處理設備需求前景分析:我國水汙染現狀、治理廢水投資情況、水汙染處理設備行業產值、產量及預測北極星水處理網訊:導讀:從2015年開始,我國開始對水汙染進行大規模的治理,2017年是汙水處理廠提標、黑臭水體治理、汙水管網建設考核年,2015年國務院
  • 汙水處理活性汙泥膨脹問題
    、二次沉澱難以固液分離,回流汙泥濃度低,有時還伴隨大量的泡沫的產生,無法維持生化處理的正常工作。 汙泥膨脹是生化處理系統較為嚴重的異常現象之一,它直接影響出水水質,並危害整個生化系統的運作。
  • 廣東汙水處理設備-如何處理市政汙水廠的汙泥
    因此,如何無害化處理汙泥,做好汙泥的回收利用,使汙泥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最大化,是汙水處理行業迫切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2、汙泥處理方法在汙泥處理技術的選擇中,要根據國情特點和同一國家不同地區的具體情況選擇不同的處理工藝。下表顯示了某些國家/地區汙泥處理技術的選擇:目前,我國採用的汙泥處理方法大多為傳統方法。(1)衛生垃圾填埋場。
  • 汙泥熱水解+厭氧消化技術將佔據汙泥處理工程「C」位?
    近年來,隨著我國汙泥問題的凸顯和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日漸重視,城鎮汙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處理處置被提上了日程,一批汙泥處理處置設施得到了建設
  • 汙泥發電是什麼?汙泥焚燒發電技術詳解
    汙泥治理一直是環境治理的一大痛點,這個項目為解決城市汙泥處置問題提供了新出路。那麼,汙泥處理的方式有哪些?汙泥發電技術原理是什麼呢?汙泥發電技術講解汙泥焚燒後剩下的灰渣,體積只剩下原先汙泥量的5%左右,可用於建材行業綜合利用,從而形成了良性的汙泥閉環處理處置。
  • 未來汙泥處理的主流技術是什麼
    汙泥成分複雜,含有病源微生物、寄生蟲卵、有毒有害的重金屬及大量的難降解物質,如處理不當,容易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但我國的汙泥處置率卻很低下。2016年,全國汙泥處理能力約為1300萬噸/日,全國汙泥處理率僅達到33%,有67%左右的汙泥沒有得到無害化處理處置,對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
  • 經濟高效的汙泥處理——汙泥固化/穩定化技術
    終端汙泥處置技術包括——填埋、建材利用、土地肥料利用等,目前問題是,全國大多數水廠仍然未經處理直接填埋造成嚴重二次汙染。固化穩定化技術可以高效廉價的對汙泥進行固化、幹化、穩定化處理,處理後汙泥可實現安全、衛生填埋,也可以用於建材利用或作為綠化用土使用。
  • 我國工業廢水處理現狀及汙染防治對策
    我國工業廢水處理現狀及汙染防治對策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日前,由作者張統、李志穎、董春宏等共同撰寫的《我國工業廢水處理現狀及汙染防治對策》一文刊登在《給水排水》2020年第10期水業導航欄目。現全文刊載,以饗讀者。
  • 汙泥脫水設備技術比較與分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本文介紹了目前汙泥處理的現狀以及汙水處理廠中使用的離心脫水機、帶式壓濾機和板框壓濾機等汙泥脫水設備的工作原理、結構特點,同時比較了其優缺點。關鍵詞:汙水處理廠;汙泥脫水;設備;離心脫水機引言:汙泥脫水處理是生活汙水和工業廢水處理中的重要環節,經濃縮脫水處理後的汙泥,其體積和含水率大幅降低,不但實現了汙染「減量化」,也降低了後續汙泥幹化焚燒或填埋等處置方法的難度和成本。汙水處理廠設計應用中應結合工程實際情況進行選擇。
  • 我國養豬場豬糞怎樣處理最好處理方法論述
    我國養豬場豬糞怎樣處理最好處理方法論述  王建棟  李桂森  李剛  秦皇島開陽環保設備有限公司,河北 秦皇島 066000  【摘要】近年來,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國養豬場養豬業得到了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