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泥熱水解+厭氧消化技術將佔據汙泥處理工程「C」位?

2020-12-05 中國水網

近年來,隨著我國汙泥問題的凸顯和國家對環境保護的日漸重視,城鎮汙泥的減量化、穩定化、無害化處理處置被提上了日程,一批汙泥處理處置設施得到了建設。在汙泥處理處置的各技術中,厭氧消化由於能在實現汙泥常規處理處置的同時,實現能源化(產甲烷),被列入我國政府主推的幾種汙泥處理處置主導技術。在我國汙泥厭氧消化設施的實際運行中,汙泥處理處置設施運行效率受制於低有機質、高含砂量等泥質特性的影響,整體運行和產甲烷效率明顯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同等規模的厭氧消化設施。為保證汙泥厭氧消化系統的高效運行,實現汙泥的穩定化和無害化,合理的預處理技術勢在必行。汙泥熱水解技術作為汙泥厭氧消化主要的預處理技術之一,能夠實現汙泥的破壁、有機物的溶出和病原體的殺滅,在實際工程中得到了廣泛應用。

本文在綜述汙泥厭氧消化和高溫熱水解技術特徵的基礎上,對當前工業中主流的裝備進行了分析,並結合實際案例對裝備運行效能進行了分析,以期為實際汙泥厭氧消化設施的運行提供技術支撐。

1  技術原理及特點

1.1汙泥熱水解技術

汙泥熱水解技術的工作原理是將脫水汙泥(一般含水率在85%~90%左右)和溫度為150~260℃、壓力為1.4~2.6MPa的飽和蒸汽加入密閉的反應釜,通過蒸汽對汙泥進行間接加熱,使汙泥菌膠團、內部微生物和有機物水解破壁,從而使細胞失活,同時胞內部分有機物如蛋白質和多糖等,得以釋放並進入上清液。

該技術起源於20世紀30年代,起初用於改善汙泥脫水性能;70年代末開始用於汙泥預處理,以提高汙泥厭氧消化性能;90年代後被開發用於反硝化碳源的獲取和活性汙泥的減量研究;1995年Cambi公司在挪威哈馬爾的HIAS汙水處理廠首次建造熱水解裝置作為汙泥處理工藝的一部分,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汙泥熱水解——厭氧消化技術體系。需要說明的是,熱水解技術自身能夠實現汙泥的無害化、減量化、穩定化:熱水解使汙泥含固率提高、脫水性能增強,從而實現汙泥處理的減量化;高溫高壓過程使病原菌滅活,實現汙泥處理的無害化;熱水解後有機物通過固液分離轉移至濾液中,使得幹汙泥中可生化降解的有機物減少50%以上,從而達到穩定化。

汙泥熱水解過程包括固體物質溶解液化和有機物水解兩個過程。汙泥經熱水解處理後,汙泥上清液中的溶解性物質濃度大幅提高,尤其以汙泥中蛋白質和糖類的溶出最為突出,能改善汙泥的脫水性能和厭氧消化性能。相較於傳統的超聲和臭氧氧化法,熱水解技術對汙泥有機物胞外聚合物的破壁能力更強,有利於後續的汙泥生化處理,熱水解後汙泥通過固液分離裝置分離為幹化汙泥和濾液。

1.2汙泥厭氧消化技術

汙泥厭氧消化是指利用兼性菌和厭氧菌進行厭氧生化反應,分解汙泥中有機質的一種處理工藝。厭氧消化一般包括水解、酸化和產甲烷等階段。通過厭氧消化,汙泥體積減少為原來的30%~50%,脫水效果提高,水分與固體易於分離,穩定性增強,無明顯的惡臭;同時厭氧消化過程能有效減少有毒病菌並產生大量的甲烷氣體。衡量汙泥的厭氧消化性能和產氣性能的2個指標:單位質量揮發性固體(VS)產氣量和分解單位質量揮發性固體產氣量,美國汙水處理廠設計手冊中這2項指標的最佳範圍分別為0.5~0.75L/g和0.75~1.12L/g,國內無明確規定。雖然汙泥厭氧消化過程具有有效降解汙泥有機物、殺死汙泥中病原體、減小汙泥體積及回收能源等優勢,但厭氧消化系統在運行過程中存在著水力停留時間長(10~20d)和有機物去除率較低(20%~40%)等缺陷。

2  工藝配套裝備

2.1汙泥熱水解裝備

目前汙泥熱水解常用的裝備為水熱反應釜,水熱反應釜大多為圓柱形罐體,內部設換熱裝置和機械攪拌裝置等。長沙市汙泥處理處置工程採用汙泥熱水解-厭氧消化系統,其中熱水解的關鍵設施為汙泥漿化裝備,主要包括1套汙泥漿化罐、8套汙泥熱水解罐(圖1(a))、1套混合及儲泥罐和2套熱交換器。各裝置規格如下:汙泥漿化罐流量為20m3/h;汙泥循環泵4臺,流量為20m3/h(2用2備);汙泥熱水解罐直徑1.6m,高4m;熱交換器2套,電機功率為5.0kW,混合及儲泥罐電機功率為7.5+22kW。

各裝備運行示意如圖2所示,具體運行過程及參數如下。

(1)漿化裝備——汙泥從料倉柱塞泵提升至漿化裝備,在漿化裝備中利用閃蒸蒸汽加熱漿化至70~80℃,然後泵送至熱水解反應罐。漿化裝備運行時為連續進料、連續出料,反應罐產生的閃蒸蒸汽通過漿化裝備內部分配管和閥門通至漿化裝備的不同部位。在漿化裝置內部,通過壓力表、安全閥、安全水封等動態調整保證漿化裝備內的壓力安全。

(2)熱水解反應罐——熱水解反應罐中利用鍋爐蒸汽加熱至130~150℃,保壓一段時間後洩壓,洩壓蒸汽進入閃蒸蒸汽罐後再進入漿化裝備預熱生泥,洩壓後反應罐內的汙泥通過出漿泵排至熱交換器。熱水解反應罐一個周期為90min,分為進泥(15min)、加熱(15min)、保壓(30min)、洩壓(15min)、排泥(15min)5個過程,各反應罐可聯動工作。

2.2汙泥厭氧消化裝備

汙泥厭氧消化裝備主要包括汙泥厭氧消化池(罐)主體(圖1(b))、進料系統、攪拌系統、沼氣收集裝備、沼氣淨化裝備和沼氣安全裝備。各裝備的主要特徵如下。

(1)消化池(罐)——可分為常規混凝土建造設施和一體化裝備。

常規的混凝土建造設施一般由池底、池體和池頂三部分組成,池底為倒圓錐形;池體主要有圓柱形、卵形和龜甲形等幾種(圓柱形應用最廣泛);池頂可分為固定蓋式和浮動蓋式兩種。整體而言,柱形消化池的反應罐直徑在6~40m之間,罐體內有一坡度為15%的錐底以及一個位於反應罐中心的排泥出口,運行時需保證罐體的汙泥深度最低達到7.5m,以保證反應器內物料的充分混合,部分消化池也會配置格子狀的底部來減少罐體底部的不均勻沉砂,進而減少反應器的清洗次數。相對應的,卵形汙泥消化器是一種改進的池形,該形狀的池體可降低砂石和浮渣積累,缺點為基建費較高,且缺少足夠的氣體貯存空間。

編輯:汪茵

相關焦點

  • 汙泥厭氧消化處理技術
    5、     這個技術的問題?6、     到底適合不適合?這樣掐指一算,總共推薦了6種技術,6×6=21,正好湊夠21篇文章!第一個:汙泥厭氧消化▼指南中指出:厭氧消化可以實現汙泥穩定化、減量化、資源化,汙泥可滿足《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中穩定化相關指標要求。
  • 厭氧微生物的培養、馴化及成熟汙泥的特徵
    當厭氧消化池經過滿水試驗和氣密性試驗後,便可開始甲烷菌的培養。(二) 培菌方法汙泥的厭氧消化中,甲烷細菌的培養與馴化方法主要有兩種:接種培養法和逐步培養法。接種汙泥一般取自正在運行的厭氧處理裝置,尤其是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消化汙泥,當液態消化汙泥運輸不便時,可用汙水廠經機械脫水後的幹汙泥。
  • 盛大環境 | 汙泥處理處置技術綜述
    我國目前主要的汙泥處理方式有濃縮脫水、好氧堆肥、厭氧消化、幹化等。汙泥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汙泥量並使其穩定,便於汙泥的運輸和最終處置。一方面是,降低含水率,使其變流態為固態,達到減量目的;另一方面是,穩定有機物,使其不易腐化,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汙泥處理的方法常取決於汙泥的含水率和最終的處置方式。
  • 影響汙泥厭氧消化的因素探析及預處理技術介紹
    汙泥產量增長的同時亦帶來了嚴峻的環境汙染壓力。因此如何減少汙泥汙染並且有效利用這類生物質能源對實現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汙泥厭氧消化技術概述目前汙泥的主要處理處置工藝有厭氧消化、好氧堆肥、幹化焚燒、石灰穩定、深度脫水等。汙泥處置技術雖然呈多樣化的形式,但大多是基於使汙泥達到減量化、無害化和穩定化的目的。
  • 汙泥處理的3種方式介紹
    《室外排水設計規範》7.3.1條規定:根據汙泥性質、環境要求、工程條件和汙泥處置方式,選擇經濟適用、管理方便的汙泥消化工藝,可採取汙泥厭氧消化或汙泥好氧消化工藝。汙泥厭氧消化系統由於投資和運行費用相對較省、工藝條件(汙泥溫度)穩定、可回收能源(汙泥氣綜合利用)、佔地較小等原因,採用比較廣泛;但工藝過程的危險性較大。
  • 住建部: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
    [2017]149號根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關於印發2016年工程建設標準規範制訂、修訂計劃的通知》(建標函[2015]274號)的要求,現徵求由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牽頭起草的行業標準《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理技術標準(徵求意見稿)》(見附件)意見,請於2017年12月8日前將意見和建議反饋第一起草單位北京城市排水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 熱點|我國汙泥處理現狀及問題分析
    事實上,近10年來,國內科研院所、企業等各方沒有間斷對汙泥處理處置技術和工程的探索。可以說,國內外叫得上名號的主要技術都陸續得到了工程上的實踐。此外,還嘗試了不少五花八門的新奇技術。  業內專家表示,因為資金問題,我國汙水處理事業一開始屬於投資主導、優先汙水,確實沒有考慮汙泥。但後來隨著汙水處理量、汙泥產生量的快速增長,汙泥成為了很多城市的社會病,各方都開始嘗試各種手段去解決。
  • ...汙泥處理處置技術的發展現狀與趨勢——基於大數據和溫室氣體...
    我們廣泛收集了1978年以來,特別是2009年—2019年間我國汙泥處理處置的基礎數據,從我國不同地區汙泥處理處置技術的分布特徵入手,對不同區域不同歷史階段汙泥產量、技術選擇的差異等歷史數據展開分析,重點分析了好氧堆肥、厭氧汙泥消化、焚燒、深度脫水、乾燥和熱水解處理技術的時空分布;最後通過比較汙泥處理處置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的區域貢獻,並評估了汙泥處理處置方式的改變對GHG排放潛在的影響。
  • 汙泥處理處置碳排放研究系列—— 厭氧消化工藝碳足跡研究
    1 研究假設不同工藝的碳足跡與處理廠的規模、實際工藝、設備選型等都直接相關,本研究不考慮處理規模因素的影響,計算單位質量(1Gg DM)汙泥採用汙泥濃縮+厭氧消化+脫水+土地利用技術路線時的碳排放量,由於各個汙水廠與汙泥處理處置所在地距離均不相同,因此在此研究中暫不考慮汙泥運輸至處理廠消耗化石燃料所帶來的CO2排放。
  • 13個汙泥處理處置項目技術工藝路線盤點
    該項目是國家863課題示範工程,採用中持水務核心技術「汙泥分級分相厭氧消化技術」,工藝路線為「分級分相厭氧消化+深度脫水+土地利用(園林綠化)」。項目採用的「汙泥高濃度厭氧消化+電熱聯產+智能陽光幹化」工藝技術路線是目前在國際上汙泥處理領域中,理念超前、技術合理可靠、系統運行最經濟的技術路線。其核心工藝設備為AAe高濃度生物厭氧消化反應器、AAe智能陽光餘熱幹化棚。
  • 國際汙泥處理方法大匯總!
    「生物固體」是一個常用於汙水工程出版物和當地水務部門公共關係工作的術語,當汙泥經過適當的處理過程後,他們希望將重點放在汙水汙泥的再利用上。事實上,生物固體被定義為有機廢水固體,可在穩定過程(如厭氧消化和堆肥)後重複使用。 「生物固體」一詞是由水環境聯合會於1998年在美國引入的。
  • 詳細解析8種汙泥處理處置相關工藝的成本及優缺點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1、厭氧消化技術【工藝描述】汙泥厭氧消化是指汙泥在無氧條件下,由兼性菌和厭氧細菌將汙泥中的可生物降解的有機物分解成二氧化碳、甲烷和水等,使汙泥得到穩定的過程。汙泥厭氧消化主要有高溫厭氧消化、中溫厭氧消化和兩相厭氧消化。目前的研究熱點在預處理高溫熱水解和高含固厭氧消化,國外均有成熟的技術。
  • 汙泥處理技術路線四大趨勢
    而國內外研究表明,汙泥脫水後炭化製成汙泥炭更能符合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汙泥處置發展方向。借鑑國際經驗,未來汙泥處理處置的技術發展主要有以下四條路徑:一、沼氣能源回收和土地利用為主的厭氧消化技術路線厭氧消化具有以下優點:1、提高後續處理的效率並減少後續處理能耗。
  • 汙泥處理處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 /生物汙泥密...
    以此技術和產品為核心的「生物堆肥關鍵技術、裝置及新產品開發」科技成果,在4月18日通過專家評審,居於國際領先水平。其在汙泥堆肥減排技術研究、密閉式堆肥反應器研製、汙泥堆肥效益評價與汙泥堆肥高值產品開發四大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並在通遼市汙泥處理工程、武漢市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置工程中進行了技術示範應用,在北京大興、廣東肇慶與陝西西安等地合作建成了汙泥堆肥密閉反應器處理示範工程。
  • 專家PPT分享 | 汙泥流變特性分析
    一方面我們需要前瞻性的、理念性的、方向性的,到底汙泥怎麼處理,朝什麼方向走,另外一部分更多則是一些可以操作的、可以落地的汙泥技術,可以去用的,因為現在汙泥的問題已經堆到家門口了,這個事怎麼解決,我想大家坐在這兒要找到一個更適合的也不是絕對唯一的方法,來解決汙泥問題。其實我想把我們這兩年做的研究工作,給大家做個匯報。
  • 季民——天津大學——環境生物技術,汙泥厭氧消化新技術,垃圾滲濾...
    研究領域: 環境生物技術,汙泥厭氧消化新技術,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高級氧化技術與膜分離過程,汙染環境的植物修復技術,城市和工業汙水處理廠設計,小型汙水處理設備,新型生物填料。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工業用水與廢水》編委,《工業水處理》編委,《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編委,《中國給水排水》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  環境生物技術,汙泥厭氧消化新技術,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高級氧化技術與膜分離過程,汙染環境的植物修復技術,城市和工業汙水處理廠設計,小型汙水處理設備,新型生物填料。
  • 汙泥分類及汙泥處理技術方案
    厭氧消化(anaerobicdigestion):在無氧條件下,汙泥中的有機物由厭氧微生物進行降解和穩定的過程。中溫消化(mesophilicdigestion):汙泥在溫度為33-53℃時進行的厭氧消化工藝。
  • 未來汙泥處理的主流技術是什麼
    3、技術路線生搬硬套汙泥處理技術主要有汙泥濃縮脫水、好氧消化、厭氧消化、幹化、堆肥和焚燒等。汙泥處置技術主要有填埋(包括地面、地下和水中)和土地利用。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汙泥幹化焚燒是當前最先進的汙泥處理技術,代表汙泥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因而不加分析地加以推廣。
  • 汙泥脫水預處理技術綜述
    汙泥的脫水方法主要包括自然幹化、汙泥濃縮、機械脫水和汙泥幹化等,經上述方法脫水後,汙泥的含水率降低至60%~80%,仍高於《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泥處置混合填埋用泥質》(GB/T 23485—2009)所要求的含水率低於60%的目標。為了強化汙泥深度脫水,降低汙泥處理和外運成本,提高汙泥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和穩定化效率,汙泥脫水的預處理技術應運而生。
  • 22個汙泥處理處置案例詳解
    >13、西安市汙水處理廠汙泥集中處置項目-汙泥厭氧消化系統項目名稱:西安市汙水處理廠汙泥集中處置項目-汙泥厭氧消化系統項目推薦單位:普拉克環保系統(北京)有限公司項目所在地:西安項目類別:市政汙泥處理處置項目概況描述2019年普拉克與中節能(西安)生態環保有限公司籤約西安市汙水處理廠汙泥集中處置項目厭氧系統採購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