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氧微生物的培養、馴化及成熟汙泥的特徵

2020-11-23 中國水網

厭氧消化系統試運行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培養厭氧汙泥,即消化汙泥。厭氧活性汙泥培養的主要目的是厭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細菌和產酸菌,當兩種菌種達到動態平衡時,有機質才會被不斷地轉換為甲烷氣,即厭氧沼氣。

(一) 培菌前的準備工作

厭氧消化的啟動,就是完成厭氧活性汙泥的培養或甲烷菌的培養。當厭氧消化池經過滿水試驗和氣密性試驗後,便可開始甲烷菌的培養。

(二) 培菌方法

汙泥的厭氧消化中,甲烷細菌的培養與馴化方法主要有兩種:接種培養法和逐步培養法。

接種汙泥一般取自正在運行的厭氧處理裝置,尤其是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消化汙泥,當液態消化汙泥運輸不便時,可用汙水廠經機械脫水後的幹汙泥。在厭氧消化汙泥來源缺乏的地方,可從廢坑塘中取腐化的有機底泥,或以認糞、牛糞、豬糞、酒糟或初沉池底泥代替。大型汙水處理廠,若同時啟動所需接種量太大,可分組分別啟動。

接種培養汙泥法是向厭氧消化裝置中投入容積為總容積的10%~30%的厭氧菌種汙泥。接種汙泥一般為含固率為3%~5%的溼汙泥。再加入新鮮汙泥至設計液面,然後通入蒸汽加熱,升溫速度保持1℃/h,直至達到消化溫度。如汙泥呈酸性,可人工加鹼調整pH至6.5~7.5。維持消化溫度,穩定一段時間(3-5d)後,汙泥即可成熟。再投配新鮮汙泥並轉入正式運行。此法適用於小型消化池,因為對於大型消化池,要使升溫速度為1℃/h,需熱量較大,鍋爐供應不上。

逐步培養法指向厭氧消化池內逐步投入生泥,使生汙泥自行逐漸轉化為厭氧活性汙泥的過程。該方法要使活性汙泥經歷一個由好氧向厭氧的轉變過程,加之厭氧微生物的生長速率比好氧微生物低很多,因此培養過程很慢,一般需歷時6~10個月左右,才能完成甲烷菌的培養。

或者通過加熱的方法加速汙泥的成熟:將每日產生的新鮮汙泥投入消化池,待池內的汙泥量為一定數量時,通入蒸汽。升溫速度控制在1℃/h。當池內溫度升到預定溫度時,可減少蒸汽量,保持溫度不變,並逐日投加一定數量的新鮮汙泥,直至達到設計液面時停止加泥。整個成熟過程一直維持恆溫,成熟時間約需30~40d。汙泥成熟後,即可投配新鮮汙泥並轉入正式運行

(三) 培菌注意事項

厭氧消化系統的處理主要對象是活性汙泥,不存在毒性問題。但是厭氧消化菌繁殖速度太慢,為加快培養啟動過程,除投入接種汙泥以外,還應做好厭氧汙泥的加熱。

厭氧消化汙泥的培養,初期生汙泥投加量與接種汙泥的數量及培養時間有關,早期可按設計汙泥量的30%~50%投加,到培養經歷了60d左右,可逐漸增加投加量。若從監測結果發現消化不正常時,應減少投泥量。

厭氧消化系統處理城市汙水處理廠的活性汙泥,由於活性汙泥中碳、氮、磷等營養是均衡的,能夠適應厭氧微生物生長繁殖的需要。因此,即使在厭氧消化汙泥培養的初期也不需要和處理工業廢水那樣,加入營養物質。

城市汙水廠厭氧消化系統,產生沼氣的時間較早,沼氣產量也較大。為防止發生爆炸事故,投泥前,應使用不活潑的氣體(氮氣)將輸氣管路系統中的空氣置換出去,以後再投泥;產生沼氣後,再逐漸把氮氣置換出去。

(四) 馴化

馴化的目的是選擇適應實際水質情況的微生物,淘汰無用的微生物,對於厭氧生物處理工藝,是通過馴化使厭氧菌成為優勢群體。具體做法首先是保持工藝的正常運轉,然後嚴格控制工藝控制參數,DO在厭氧池控制在0.1mg/L以下,外回流比50%~100%,內回流比200%~300%,並且,每天排除日產泥量為30%~50%的剩餘汙泥。在此過程中,每天測試進出水水質指標,直到出水各指標達到設計要求。

厭氧汙泥培養成熟後的特徵有哪些

培養結束後,成熟的汙泥呈深灰到黑色,有焦油氣味但無硫化氫臭味,pH值在7.O~7.5之間,汙泥容易脫水和幹化。對進水的處理效果高,產氣量大,沼氣中甲烷成分高。培養成熟的厭氧消化汙泥的基本指標和參數見下表。

相關閱讀:

汙泥熱水解+厭氧消化技術將佔據汙泥處理工程「C」位?

編輯:王媛媛

相關焦點

  • 東道爾水技術: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
    在活性汙泥中,除了微生物外,還含有一些無機物和分解中的有機物。微生物和有機物構成活性汙泥的揮發性部分(即揮發性活性汙泥),它約佔全部活性汙泥的70%—80%。活性汙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它具有很強的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機物的能力。 活性汙泥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培養和馴化出來的。
  • 汙水處理行業關於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分析
    活性汙泥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培養和馴化出來的。培養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值,達到一定的汙泥濃度;馴化則是對混合微生物群進行選擇和誘導,使具有降解汙水中汙染物活性的微生物成為優勢。1 接種菌種1.1接種菌種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藝單元,如主要有水解、厭氧、缺氧、好氧工藝單元,接種是對上述單元而言的。
  • 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
    針對於新建的汙水處理系統,在首次調試啟動時,活性汙泥的培養和馴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如何培養和馴化活性汙泥。在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期間,必須滿足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各種條件,而且要儘量理想化。
  • 氧化溝工藝的汙泥培養馴化步驟!
    汙泥投加量為池容的5%以上,一般先在一組氧化溝中培養,培養成功後通過回流汙泥泵打入第二組氧化溝繼續培養活性汙泥。活性汙泥馴化第一階段向氧化溝反應池進水並啟動水下推流器。在活性汙泥馴化過程中,溶解氧的濃度應能滿足以下三方面可能發生的情況下。a)進水和回流汙泥中溶解氧濃度較低;需要較多充氧量;b)進水缺氧,需要有足夠的溶解氧將其快速改變成充氧環境;c)當汙水中營養物質豐富,需要大量的溶解氧來滿足微生物的生長。在汙泥馴化的過程中,溶解氧的最低濃度應確保氧化溝出水口處溶解氧濃度不小於1.0mg/L。
  • 汙泥培養與馴化的實戰總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通過工程實例總結,如何縮短汙泥培養與馴化的時間以及減少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從汙泥的投加、調試以及按設計廢水的滿負荷運行,確保好氧生化設施裝置一次性運行正常。b:有條件儘可能用同類廢水或相似的廢水汙泥,這樣可減少汙泥培養、馴化的時間。c:用市政廢水汙泥投加,則需要汙泥的培養與馴化。
  • 厭氧顆粒汙泥的培養以及注意事項
    厭氧顆粒汙泥的培養以及注意事項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在培養厭氧顆粒汙泥時必須注意以下幾點:1、營養元素和微量元素在當廢水中N、P等營養元素不足時,不易於形成顆粒,對於已經形成的顆粒汙泥會發生細胞自溶,導致顆粒破碎,因此要適當加以補充。
  • 乾貨:活性汙泥的培養步驟和注意事項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1912年由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發現,活性汙泥可分為好氧活性汙泥和厭氧顆粒活性汙泥,活性汙泥主要用來處理汙廢水。活性汙泥法是利用懸浮生長的微生物絮體處理有機汙水的一類好氧處理方法。
  • A2O水處理工藝介紹,塗山環保|廢水|池內|汙泥|有機物|厭氧_網易訂閱
    汙泥指數(SVI):本項指標含義是曝氣池出水口處混合液經30min靜沉後,每克幹汙泥所佔有的汙泥體積。它能反映汙泥吸附性、凝聚性和沉澱性,通常SVI在80-150之間。  2.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活性汙泥法生化系統的調試首先是投加EMO高效菌種進行接種。高效菌種可以大大縮短汙泥培養馴化的時間。培養馴化在好氧池內進行。
  • 微生物鏡檢在石化廢水汙泥馴化中的指示應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要求日益嚴格,九江石化自己加壓,深挖內部潛力,汙水處理場裝置化管理,精細化操作,利用活性汙泥微生物鏡檢的科學手段,通過觀察絲狀菌和微生物的種類、數量以及生長繁殖變化,根據微生物生長指示,及時調整、優化操作,培養出高效的活性汙泥,強化生化過程處理,實現減排目標,持續打造綠色低碳核心競爭優勢,爭創石化行業最好的環保煉廠
  • 如何培養厭氧微生物?
    在厭氧微生物的培養過程中,實驗結果的準確性與厭氧微生物的培養方法有著直接的聯繫。厭氧微生物的培養方法有多種,常見的有:1、在培養基中加入一些可溶性的還原劑(活性化合物) ,以增強培養基的還原能力。但此種方法,需要額外添加一些物質,容易導致交叉汙染。
  • 生物膜法的培養與馴化的注意事項!
    使具有代謝活性的微生物汙泥在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填料上固著生長的過程稱為掛膜。掛膜也就是生物膜處理系統膜狀汙泥的培養和馴化過程。
  • 垃圾滲濾液的零價鐵強化厭氧處理技術
    1.2試驗材料  為實現厭氧反應的順利進行,採用上海市某城市汙水處理廠二沉池汙泥經過濾離心濃縮後為接種汙泥(pH=6.8、TS=7.1%、VS=4.8%),汙泥馴化期間採用的培養液為一定比例的生活汙水和中轉站垃圾滲濾液配置而成,馴化期間每隔5d換一次培養液,並逐漸增加滲濾液的比例直至全部進水為滲濾液,在馴化過程中汙泥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得到優化。
  • 活性汙泥培養:汙泥培菌的七大注意事項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活性汙泥有多種培養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養時間和人力物力均不同。應根據廢水水質、氣候、實際許可的條件等情況來選擇培養方法。1.培養前的準備工作(1)各構築物建成,並經清池清除建築垃圾,靜壓試驗證明無滲漏,無下沉位移,最後按有關規程驗收合格。
  • 關於厭氧反應器的16個技術問答!
    在厭氧汙泥培養初期,由於CO2產量大而甲烷產量少,也會出現泡沫,隨著甲烷菌的培養成熟,CO2產量減少,泡沫一般也會逐漸消失。進水中含有蛋白質是產生泡沫的一個原因,而微生物本身新陳代謝過程中產生的一些中間產物也會降低水的表面張力而生成氣泡。
  • 某化工廠汙水處理站SBR池汙泥接種、馴化方案
    1、接種:根據反應器有效容積及汙泥濃度(一般1—2g/l)計算所需接種汙泥總量。SBR 池有效池容為:3600m3。2、培養、馴化:a、配料:配料本應該在調節池中進行,但是目前調節池氨氮濃度超標,COD也非常高。因此直接在SBR池中進行營養物質的添加。
  • 汙泥熱水解+厭氧消化技術將佔據汙泥處理工程「C」位?
    在汙泥處理處置的各技術中,厭氧消化由於能在實現汙泥常規處理處置的同時,實現能源化(產甲烷),被列入我國政府主推的幾種汙泥處理處置主導技術。在我國汙泥厭氧消化設施的實際運行中,汙泥處理處置設施運行效率受制於低有機質、高含砂量等泥質特性的影響,整體運行和產甲烷效率明顯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同等規模的厭氧消化設施。為保證汙泥厭氧消化系統的高效運行,實現汙泥的穩定化和無害化,合理的預處理技術勢在必行。
  • 厭氧處理中需要強調的幾個因素,你知道嗎?
    在厭氧處理中,影響其處理的因素有溫度、pH、負荷、碳氮比、有毒有害物質等。下面就溫度、pH、抑制劑、汙泥培養做簡要分享,供參考交流。 1 厭氧顆粒汙泥 厭氧顆粒汙泥分為澱粉、澱粉糖、檸檬酸、酒精、造紙等行業高濃度汙水處理系統中的高負荷厭氧反應器(EGSB、IC)生產出的新鮮顆粒汙泥。
  • 升流式厭氧氨氧化流化床反應器脫氮效能研究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相比於傳統的硝化反硝化技術,厭氧氨氧化技術在處理低碳氮比、高氨氮廢水時,具有無需外加碳源、節能等優勢,日益受到關注。目前,厭氧氨氧化技術主要用於汙泥消化液和含高氨氮工業廢水的處理,且技術發展已較為成熟,在美國、德國、瑞士等有成功的應用案例。
  • 活性汙泥系統管理常見問題
    原理活性汙泥的好氧微生物是凝聚、吸附、氧化分解廢水中有機物的生力軍,其原理是生物降解。活性汙泥的形、色、嗅活性汙泥外觀似棉絮狀,亦稱絮粒或絨粒,有良好的沉降性能。正常活性汙泥呈黃褐色。供氧曝氣不足,可能有厭氧菌產生,汙泥發黑髮臭。
  • 影響汙泥厭氧消化的因素探析及預處理技術介紹
    但是,汙泥厭氧消化的投資高、處理技術較複雜、啟動和處理的時間長,特別是我國北方地區由於溫度低,對汙泥厭氧消化系統的運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汙泥厭氧消化法的使用。因此如何充分發揮汙泥厭氧消化的優勢,解決汙泥厭氧消化的問題,提高汙泥消化速率,走汙泥的資源化利用之路,是今後發展汙泥厭氧消化處理的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