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道爾水技術: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

2020-12-03 騰訊網

在活性汙泥中,除了微生物外,還含有一些無機物和分解中的有機物。微生物和有機物構成活性汙泥的揮發性部分(即揮發性活性汙泥),它約佔全部活性汙泥的70%—80%。活性汙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它具有很強的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機物的能力。

活性汙泥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培養和馴化出來的。培養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值,達到一定的汙泥濃度;馴化則是對混合微生物群進行選擇和誘導,使具有降解汙水中汙染物活性的微生物成為優勢。

一、馴化條件

一般來講,微生物生長條件不能發生驟然的突出變化,常規講要有一個適應過程,且要有環境適應的菌種,馴化過程應當與原生長條件儘量一致,當條件不具備時,一般用常規生活汙水作為培養水源,馴化時溫度不低於20℃,馴化採取連續悶曝3-7天,並在顯微鏡下檢查微生物生長狀況,或者依據長期實踐經驗,按照不同的工藝方法(活性汙泥、生物膜等),觀察微生物生長狀況,也可用檢查進出水COD大小來判斷生化作用的效果。

二、馴化方式

(一)接種菌種

1、接種菌種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藝單元,如主要有水解、厭氧、缺氧、好氧工藝單元,接種是對上述單元而言的。

2、依據微生物種類的不同,應分別接種不同的菌種。

3、接種量的大小:厭氧汙泥接種量一般不應少於水量的8-10%,否則,將影響啟動速度;好氧汙泥接種量一般應不少於水量的5%。只要按照規範施工,厭氧、好氧菌可在規定範圍正常啟動。

4、啟動時間:應特別說明,菌種、水溫及水質條件,是影響啟動周期長短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講,在低於20℃的條件下,接種和啟動均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冬季運行時更是如此。因此,建議冬季運行時汙泥分兩次投加,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汙泥投加比例8%(濃縮汙泥),曝氣池中活性汙泥的投加比例為10﹪(濃縮汙泥,幹汙泥為8%),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投加後按正常水位條件,連續悶曝(曝氣期間不進水)7天後,檢查處理效果,在確定微生物生化條件正常時,方可小水量連續進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顯或氣溫明顯回升時,再次向兩池分別投加10﹪活性汙泥,生化工藝才能正常啟動。

5、菌種來源:厭氧汙泥主要來源於已有的厭氧工程,如啤酒厭氧發酵工程、農村沼氣池、魚塘、泥塘、護城河清淤汙泥;好氧汙泥主要來自城市汙水處理廠,應拉取當日脫水的活性汙泥作為好氧菌種,接種汙泥且按此順序確定優先級。

同類汙水廠的剩餘汙泥或脫水汙泥;

城市汙水廠的剩餘汙泥或脫水汙泥;

其它不同類汙水站的剩餘汙泥或脫水汙泥;

河流或湖泊底部汙泥;

糞便汙泥上清液。

(二)系統培養

1、接種菌種完成後,在連續運行已見到效果的情況下,採用遞增汙水進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適應新的生活條件,遞增幅度的大小按厭氧、好氧工藝及現場條件有所不同。好氧正常啟動可在10-20天內完成,遞增比例為5-10%;而厭氧進水遞增比例則要小的很多,一般應控制揮發酸(VFA)濃度不大於1000mg/L,且厭氧池中PH值應保持在6.5-7.5範圍內,不要產生太大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水量才可慢慢遞增。一般來講,厭氧從啟動到轉入正常運行(滿負荷量進水)需要2-4個月才能完成。

2、厭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藝是個複雜的過程,每個過程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需要根據現場條件加以調整。

3、編制必要的化驗和運轉的原始記錄報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從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較規範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確保啟動與正式運行的有序進行。

三、調試期間的監測和控制

1、溫度

溫度是影響整個工藝處理的主要環境因素,各種微生物都在特定範圍的溫度內生長。生化處理的溫度範圍在10~40℃,最佳溫度在20~30℃。任何微生物只能在一定溫度範圍內生存,在適宜的溫度範圍內可大量生長繁殖。在汙泥培養時,要將它們置於最適宜溫度條件下,使微生物以最快的生長速率生長,過低或過高的溫度會使代謝速率緩慢、生長速率也緩慢,過高的溫度對微生物有致死作用。

2、pH值

微生物的生命活動、物質代謝與pH值密切相關。大多數細菌、原生動物的最適pH值為6.5~7.5,在此環境中生長繁殖最好,它們對pH值的適應範圍在4~10。而活性汙泥法處理廢水的曝氣系統中,作為活性汙泥的主體,菌膠團細菌在6.5~8.5的pH值條件下可產生較多粘性物質,形成良好的絮狀物。

3、營養物質

廢水中的微生物要不斷地攝取營養物質,經過分解代謝(異化作用)使複雜的高分子物質或高能化合物降解為簡單的低分子物質或低能化合物,並釋放出能量;通過合成代謝(同化作用)利用分解代謝所提供的能量和物質,轉化成自身的細胞物質;同時將產生的代謝廢物排洩到體外。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及生長因素為微生物生長的條件。廢水中應按BOD5∶N∶P=100∶5∶1的比例補充氮源、含磷無機鹽,為活性汙泥的培養創造良好的營養條件。

4、懸浮物質SS

汙水中含有大量的懸浮物,通過預處理懸浮物已大部分去除,但也有部分不能降解,曝氣時會形成浮渣層,但不影響系統對汙水的處理。

5、溶解氧量DO

好養的生化細菌屬於好氧性的。氧對好氧微生物有兩個作用:在呼吸作用中氧作為最終電子受體;在醇類和不飽和脂肪酸的生物合成中需要氧。且只有溶於水的氧(稱溶解氧)微生物才能利用。

在活性汙泥的培養中,DO的供給量要根據活性汙泥的結構狀況、濃度及廢水的濃度綜合考慮。具體說來,也就是通過觀察顯微鏡下活性汙環保泥的結構即成熟程度,測量曝氣池混合液的濃度、監測曝氣池上清液中CODCr的變化來確定。根據經驗,在培養初期DO控制在1~2mg/l,這是因為菌膠團此時尚未形成絮狀結構,氧供應過多,使微生物代謝活動增強,營養供應不上而使汙泥自身產生氧化,促使汙泥老化。在汙泥培養成熟期,要將DO提高到3~4mg/l左右,這樣可使汙泥絮體內部微生物也能得到充足的DO,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在整個培養過程中要根據汙泥培養情況逐步提高DO。特別注意DO不能過低,DO不足,好氧微生物得不到足夠的氧,正常的生長規律將受到影響,新陳代謝能力降低,而同時對DO要求較低的微生物將應運而生,這樣正常的生化細菌培養過程將被破壞。

6、混合液MLSS濃度

微生物是生物汙泥中有活性的部分,也是有機物代謝的主體,在生物處理工藝中起主要作用,而混合液汙泥MLSS的數值即大概能表示活性部分的多少。對高濃度有機汙水的生物處理一般均需保持較高的汙泥濃度。在培養同時根據汙泥性狀、有機汙泥負荷等控制好剩餘汙泥排放量。

7、汙泥的生物相鏡檢

活性汙泥處於不同的生長階段,各類微生物也呈現出不同的比例。細菌承擔著分解有機物的基本和基礎的代謝作用,而原生動物〈也包括後生動物〉則吞食游離細菌。汙水調試運行期間出現的微生物種類繁多,有細菌、綠藻等藻類、原生動物和後生動物,原生動物有太陽蟲、蓋纖蟲、累校蟲等,後生動物出現了線蟲。調試運行後期混合液中固著型纖毛蟲,如累校蟲的大量存在,說明處理系統有良好的出水水質。

8、汙泥指數SVI,正常運行時汙泥指數在801/mg左右。

總的來說,活性汙泥培菌過程中,應經常測定進水的pH、COD、氨氮和曝氣池溶解氧、汙泥沉降性能等指標。活性汙泥初步形成後,就要進行生物相觀察,根據觀察結果對汙泥培養狀態進行評估,並動態調控培菌過程,同時控制好剩餘汙泥的排放。

相關焦點

  • 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
    針對於新建的汙水處理系統,在首次調試啟動時,活性汙泥的培養和馴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如何培養和馴化活性汙泥。在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期間,必須滿足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各種條件,而且要儘量理想化。
  • 汙水處理行業關於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分析
    活性汙泥, 就是由細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與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混雜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很強吸附分解有機物能力的絮狀體顆粒, 這種絮狀結構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使處理水與汙泥分開, 最終達到廢水淨化的目的。活性汙泥是汙水處理工藝——活性汙泥法中的關鍵, 其沉降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出水水質。
  • 汙泥培養與馴化的實戰總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通過工程實例總結,如何縮短汙泥培養與馴化的時間以及減少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從汙泥的投加、調試以及按設計廢水的滿負荷運行,確保好氧生化設施裝置一次性運行正常。b:有條件儘可能用同類廢水或相似的廢水汙泥,這樣可減少汙泥培養、馴化的時間。c:用市政廢水汙泥投加,則需要汙泥的培養與馴化。
  • 東道爾水技術:超實用活性汙泥法調試技巧
    汙水處理中活性汙泥調試技巧是每一位從事汙水處理人員必修之課,活性汙泥的調試說白了通過人工強化,控制參數為微生物創造一個合適的生存環境;一般活性汙泥的調試包括:直接培養,間接培養;首先來說說活性汙泥的控制參數生存條件; 一、是水溫、pH值要儘量在適範圍內,且沒有大的波動;
  • 厭氧微生物的培養、馴化及成熟汙泥的特徵
    厭氧消化系統試運行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培養厭氧汙泥,即消化汙泥。厭氧活性汙泥培養的主要目的是厭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細菌和產酸菌,當兩種菌種達到動態平衡時,有機質才會被不斷地轉換為甲烷氣,即厭氧沼氣。
  • 活性汙泥培養:汙泥培菌的七大注意事項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活性汙泥有多種培養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養時間和人力物力均不同。應根據廢水水質、氣候、實際許可的條件等情況來選擇培養方法。1.培養前的準備工作(1)各構築物建成,並經清池清除建築垃圾,靜壓試驗證明無滲漏,無下沉位移,最後按有關規程驗收合格。
  • 氧化溝工藝的汙泥培養馴化步驟!
    汙泥投加量為池容的5%以上,一般先在一組氧化溝中培養,培養成功後通過回流汙泥泵打入第二組氧化溝繼續培養活性汙泥。活性汙泥馴化第一階段向氧化溝反應池進水並啟動水下推流器。當二沉池進水2小時後啟動沉澱池刮泥機和汙泥回流泵,使在二沉池中沉澱的活性汙泥在汙泥馴化初期能快速地被收集,並回流到生物處理池中。汙泥回流率應通過觀察回流汙泥情況進行調整,一般情況下汙泥回流比,應控制在50~100%之間。當二沉池達到正常運行水位,應觀察活性汙泥狀況,控制進水,直到出現模糊不清的絮狀物,這時可適當進水,換水以補充營養物,換水量可控制在氧化溝池容的25%再重複上述操作。
  • 乾貨:活性汙泥的培養步驟和注意事項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1912年由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發現,活性汙泥可分為好氧活性汙泥和厭氧顆粒活性汙泥,活性汙泥主要用來處理汙廢水。活性汙泥法是利用懸浮生長的微生物絮體處理有機汙水的一類好氧處理方法。
  • 【經驗】活性汙泥的培養方法與注意事項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水處理設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時,其生化處理裝置均需進行汙泥接種、馴化(俗稱調試)。對於規模較大的汙水處理設施儘量縮短調試時間,使處理主體儘快投入正常運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 活性汙泥系統管理常見問題
    培菌方法1、所謂活性汙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汙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
  • 東道爾水技術:汙泥老化,如何解決?
    理論上講,如果進水濃度和流量太低,用降低活性汙泥濃度的方法來應對就行了,但是不要忽略了如果進水濃度太低,活性汙泥之間相互碰撞的機會太低,最終導致活性汙泥無法絮凝,無法沉降的現象。 2、過度曝氣導致活性汙泥老化 這種原因未明在文章的開始就講過了。
  • 某化工廠汙水處理站SBR池汙泥接種、馴化方案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培養、馴化調試方案的制定SBR 反應器運行方式應根據廢水的性質確定,易降解的有機廢水宜採用限制曝氣進水方式,難降解的有機廢水宜採用非限制進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時間控制與最終處理指標要求有關。
  • 東道爾水處理:硝化系統的培養與管理
    1 硝化系統的培養 硝化菌的培養相對於異養菌來講比較難,硝化菌的培養過程同時也是汙泥的馴化過程硝化細菌的培養應遵循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精心控制的的原則,出水穩定後並逐步增加原水的進水量。 每次增加的進水量為設計進水量的5—10%,每增加一次應穩定2-3個周期或2天左右,發現系統內或出水指標上升應繼續維持本次進水量,直至出水指標穩定,如出水指標一直上升,應暫停進水,待指標恢復正常後,進水量應稍微減少,或略大於上周期進水量。以此類推,最終達到系統設計符合。
  • 你了解活性汙泥培菌方法嗎?
    培菌方法所謂活性汙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汙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
  • 生物膜法的培養與馴化的注意事項!
    使具有代謝活性的微生物汙泥在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填料上固著生長的過程稱為掛膜。掛膜也就是生物膜處理系統膜狀汙泥的培養和馴化過程。
  • 東道爾水技術:汙水處理領域常用專業名稱解析
    1、MLVSS混合液揮發性懸浮固體濃度,表示的是混合液活性汙泥中有機性固體物質部分的濃度。2、RSS回流汙泥的汙泥濃度。3、SVI汙泥體積指數,是衡量活性汙泥沉降性能的指標。6、接種向生化處理的系統中投加活性汙泥或者顆粒汙泥的過程。7、馴化為使已培養成熟的糞便汙水活性汙泥逐步具有處理特定工業廢水的能力的轉化過程。8、有機負荷是指單位質量的活性汙泥在單位時間內所去除的汙染物的量。9、容積負荷單位曝氣池容積,在單位時間內所能去除的汙染物重量。
  • 微生物鏡檢在石化廢水汙泥馴化中的指示應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要求日益嚴格,九江石化自己加壓,深挖內部潛力,汙水處理場裝置化管理,精細化操作,利用活性汙泥微生物鏡檢的科學手段,通過觀察絲狀菌和微生物的種類、數量以及生長繁殖變化,根據微生物生長指示,及時調整、優化操作,培養出高效的活性汙泥,強化生化過程處理,實現減排目標,持續打造綠色低碳核心競爭優勢,爭創石化行業最好的環保煉廠
  • 活性汙泥中毒現象及中毒後處理方法
    在曝氣池內,懸浮著大量肉眼可觀察到的絮狀汙泥顆物,叫做活性汙泥絮體。每個絮體內包含著成千上萬個活性微生物。操作巡查人員在現場巡查時,可定時從活性汙泥的「臉色」進行觀察。與中醫看病人同理,從「望、聞」二字入手。首先從顏色、氣味,泡沫、流態、透明度等主要項目對曝氣池進行查看分析,即由此可快速判斷生化系統是否中毒,耗時最短,有利於管理和技術人員快速採取應對措施,避免事態進一步擴大。
  • 活性汙泥上浮的原因及控制思路!
    活性汙泥上浮的原因及控制思路!北極星水處理網訊:目前,世界範圍內大多數城市汙水處理廠採用活性汙泥法處理工藝。普遍存在的問題之一就是活性汙泥中的微生物會受到各種內外因素的影響使活性汙泥的比重降低而上浮飄走,不僅增加了出水中的懸浮固體量,而且會大大降低生物反應系統中活性汙泥的活性和數量。
  • 東道爾水技術:汙水處理汙泥常見異常問題診斷分析及處理辦法
    3、原水成分原水成分變化對活性汙泥的影響如下:原水成分變化對活性汙泥的影響原因分析pH值異常波動抑制生長、導致死亡(1)與原水成分的關係。原水對溶解氧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大水量和高有機物濃度都會增加系統的耗氧量,因此運行中曝氣機全開之後,要再提高進水量就要根據溶解氧情況而定了。另外,如原水中存在洗滌劑較多,使得曝氣池液面存在隔絕大氣的隔離層,同樣會降低衝氧效率。(2)與汙泥濃度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