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菌方法
所謂活性汙泥培養,就是為活性汙泥的微生物提供一定的生長繁殖條件,即營養物,溶解氧,適宜溫度和酸鹼度。
(1)營養物:即水中碳、氮、磷之比應保持100∶5∶1。
(2)溶解氧:就好氧微生物而言,環境溶解氧大於0.3mg/L,正常代謝活動已經足夠。但因汙泥以絮體形式存在於曝氣池中,以直徑500µm活性汙泥絮粒而言,周圍溶解氧濃度2mg/L時,絮粒中心已低於0.1mg/L,抑制了好氧菌生長,所以曝氣池溶解氧濃度常需高於3~5mg/L,常按5~10mg/L控制。調試一般認為,曝氣池出口處溶解氧控制在2mg/L較為適宜。
(3)溫度:任何一種細菌都有一個最適生長溫度,隨溫度上升,細菌生長加速,但有一個最低和最高生長溫度範圍,一般為10~45ºC,適宜溫度為15~35ºC,此範圍內溫度變化對運行影響不大。
(4)酸鹼度:一般pH為6~9。特殊時,進水最高可為pH9~10.5,超過上述規定值時,應加酸鹼調節。
培菌法
(1)生活汙水培菌法:在溫暖季節,先使曝氣池充滿生活汙水,悶曝(即曝氣而不進汙水)數十小時後,即可開始進水。引進水量由小到大逐漸調節,連續運行數天即可見活性汙泥出現,並逐漸增多。為加快培養進程,在培菌初期投加一些濃質糞便水或米泔水等,以提高營養物濃度。特別注意,培菌時期(尤其初期)由於汙泥尚未大量形成,汙泥濃度低,故應控制曝氣量,應大大低於正常期曝氣量。
(2)幹泥接種培菌法:最好取水質相同已正常運行的汙水系統脫水後的幹汙泥作菌種源進行接種培養。一般按曝氣池總溶積1%的幹泥量,加適量水搗碎,然後再加適量工業廢水和濃糞便水。按上述的方法培菌,汙泥即可很快形成並增加至所需濃度。
(3)數級擴大培菌法:根據微生物生長繁殖快的特點,仿照發酵工業中菌種→種子罐→發酵罐數級擴大培菌工藝,分級擴大培菌。如某工程設計為三級曝氣池,此時可先在一個池中培菌,在少量接種條件下,在一個曝氣池內培菌,成功後直接擴大至二三級。
(4)工業廢水直接培菌法:某些工業廢水,如罐頭食品、豆製品、肉類加工廢水,可直接培菌;另一類工業廢水,營養成分尚全,但濃度不夠,需補充營養物,以加快培養進程。所加營養物品常有:澱粉漿料、食堂米泔水、麵湯水(碳源);或尿素、硫氨、氨水(氮源)等,具體情況應按不同水質而定。
(5)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培菌:有毒或難降解工業廢水,只能先以生活汙水培菌,然後再將工業廢水逐步引入,逐步馴化的方式進行。
(6)直接引進種菌種培菌:有些特殊水質菌種難於培養,還可利用當地科研力量,利用專業的工業微生物研究所培養菌種後再接種培養,如PVA(聚乙烯醇)好氧消化即有專門好氧菌。此法,投資大,周期長,只有特殊情況才用。
編輯:李姝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