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於新建的汙水處理系統,在首次調試啟動時,活性汙泥的培養和馴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如何培養和馴化活性汙泥。
在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期間,必須滿足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各種條件,而且要儘量理想化。一是保證足夠的溶解氧和保持營養平衡,對於缺乏某些營養物質的工業廢水,要適量多投加一些營養物質;二是水溫、PH值要儘量在最適合範圍內,且沒有大的波動;三是有機負荷要由低到高、循序漸進。培養期間,每隔8h要對混合液的汙泥濃度、汙泥指數、溶解氧含量等進行分析化驗,同時還要檢測進、出水的COD及SS等指標,根據檢測結果及時加以調整。
1. 間歇培養法
間歇培養法是將汙水注滿曝氣池,然後停止進水,開始悶曝(只曝氣而不進水)。悶曝2-3天後,停止曝氣,靜沉1-1.5h,然後再進入部分新鮮汙水,水量約為曝氣池容積的1/5即可。以後循環進行悶曝、靜沉、進水三個過程,但每次進水量應比上次有所增加,而每次悶曝的時間應比上次有所減少,即增加進水的次數。
當汙水的溫度在15-20℃時,採用這種方法經過15天左右,就可使曝氣池中的汙泥濃度超過1g/l以上,混合液的汙泥沉降比(SV30)達到15-20%。此時停止悶曝,連續進水連續曝氣,並開始回流汙泥。最初的回流比應當小些,可以控制在25%左右,隨著汙泥濃度的增高,逐漸將回流比提高到設計值。
2. 連續培養法
連續培養法是使汙水直接通過活性汙泥系統的曝氣池和二沉池,連續進水和出水;二沉池不排放剩餘汙泥,全部回流曝氣池,直到混合液的汙泥濃度達到設計值為止的方法。具體做法有以下三種:
(1)低負荷連續培養
將曝氣池注滿汙水後,停止進水,悶曝1-2天。然後連續進水連續曝氣,進水量控制在設計水量的1/2或更低,不排泥也不回流。等曝氣池形成汙泥絮體後,開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汙泥。當混合液汙泥濃度超過1g/l後,開始以設計回流比回流汙泥。當混合液汙泥濃度接近設計值時,可根據具體情況適量排放剩餘汙泥。
(2)高負荷連續培養
將曝氣池注滿汙水後,停止進水,悶曝1―2天。然後按設計流量連續進水連續曝氣,等曝氣池形成汙泥絮體後,開始以低回流比(25%左右)回流汙泥。當混合液汙泥濃度接近設計值時,再可根據具體情況適量排放剩餘汙泥。
(3)接種培養
將曝氣池注滿汙水後,投入大量其它汙水處理廠的正常汙泥(最好是沒有經過硝化的新鮮脫水剩餘汙泥),再按高負荷連續培養法培養。接種培養能大大縮短汙泥培養時間。當汙水處理廠改建或擴建時,利用舊曝氣池汙泥為新曝氣池提供接種汙泥,是經常見到的做法。
3. 活性汙泥的馴化
活性汙泥的馴化通常是針對含有有毒或難生物降解的有機工業廢水而言。一般是預先利用生活汙水或糞便水培養活性汙泥,再用待處理的汙水馴化,使活性汙泥適應所處理汙水的水質特點。經過長期馴化的活性汙泥甚至有可能氧化分解一些有毒有機物,甚至將其變成微生物的營養物質。
馴化的方法可分為異步法和同步法兩種,兩種馴化法的結果都是全部接納工業廢水。異步馴化法是用生活汙水或糞便水將活性汙泥培養成熟後,再逐步增加工業廢水在混合液中的比例。每變化一次配比,汙泥濃度和處理效果的下降不應超過10%。並且經過7-10d運行後,能恢復到最佳值。同步馴化法是用生活汙水或糞便水培養活性汙泥的同時,就開始投加少量的工業廢水,隨後逐漸提高工業廢水在混合液中的比例。
對於生化性較好、有毒成分較少、營養也比較全面的工業廢水,可以使用同步馴化法同時進行汙泥的培養和馴化。否則,必須使用異步馴化法將培養和馴化完全分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