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水處理行業關於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分析

2020-11-23 中國水網

活性汙泥, 就是由細菌、原生動物等微生物與懸浮物質、膠體物質混雜在一起而形成的具有很強吸附分解有機物能力的絮狀體顆粒, 這種絮狀結構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 使處理水與汙泥分開, 最終達到廢水淨化的目的。活性汙泥是汙水處理工藝——活性汙泥法中的關鍵, 其沉降性能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出水水質。活性汙泥法廣泛被應用於生活汙水處理和工業廢水處理,是城市汙水處理最廣泛使用的方法。

向汙水中注入空氣進行曝氣,在汙水中形成的一種呈黃褐色的絮凝體。這種絮凝體主要是由大量繁殖的微生物群體所構成,它易於沉澱,與水分離,並使汙水得到淨化、澄清。這種絮凝體就被稱為「活性汙泥」。

在活性汙泥中,除了微生物外,還含有一些無機物和分解中的有機物。微生物和有機物構成活性汙泥的揮發性部分(即揮發性活性汙泥),它約佔全部活性汙泥的70%—80%。活性汙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它具有很強的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機物的能力。

活性汙泥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培養和馴化出來的。培養的目的是使微生物增值,達到一定的汙泥濃度;馴化則是對混合微生物群進行選擇和誘導,使具有降解汙水中汙染物活性的微生物成為優勢。

1 接種菌種

1.1接種菌種是指利用微生物生物消化功能的工藝單元,如主要有水解、厭氧、缺氧、好氧工藝單元,接種是對上述單元而言的。

1.2依據微生物種類的不同,應分別接種不同的菌種。

1.3接種量的大小:厭氧汙泥接種量一般不應少於水量的8-10%,否則,將影響啟動速度;好氧汙泥接種量一般應不少於水量的5%。只要按照規範施工,厭氧、好氧菌可在規定範圍正常啟動。

1.4啟動時間:應特別說明,菌種、水溫及水質條件,是影響啟動周期長短的重要條件。一般來講,在低於20℃的條件下,接種和啟動均有一定的困難,特別是冬季運行時更是如此。因此,建議冬季運行時汙泥分兩次投加,水解酸化池中活性汙泥投加比例8%(濃縮汙泥),曝氣池中活性汙泥的投加比例為10﹪(濃縮汙泥,幹汙泥為8%),在不同的溫度條件下,投加的比例不同。投加後按正常水位條件,連續悶曝(曝氣期間不進水)7天後,檢查處理效果,在確定微生物生化條件正常時,方可小水量連續進水25天,待生化效果明顯或氣溫明顯回升時,再次向兩池分別投加10﹪活性汙泥,生化工藝才能正常啟動。

1.5菌種來源:厭氧汙泥主要來源於已有的厭氧工程,如啤酒厭氧發酵工程、農村沼氣池、魚塘、泥塘、護城河清淤汙泥;好氧汙泥主要來自城市汙水處理廠,應拉取當日脫水的活性汙泥作為好氧菌種,接種汙泥且按此順序確定優先級。

1.5.1同類汙水廠的剩餘汙泥或脫水汙泥;

1.5.2城市汙水廠的剩餘汙泥或脫水汙泥;

1.5.3其它不同類汙水站的剩餘汙泥或脫水汙泥;

1.5.4河流或湖泊底部汙泥;

1.5.5糞便汙泥上清液。

2 馴化培養

2.1馴化條件

一般來講,微生物生長條件不能發生驟然的突出變化,常規講要有一個適應過程,馴化過程應當與原生長條件儘量一致,當條件不具備時,一般用常規生活汙水作為培養水源,馴化時溫度不低於20℃,馴化採取連續悶曝3-7天,並在顯微鏡下檢查微生物生長狀況,或者依據長期實踐經驗,按照不同的工藝方法(活性汙泥、生物膜等),觀察微生物生長狀況,也可用檢查進出水COD大小來判斷生化作用的效果。

2.2馴化方式

2.2.1馴化條件具備後,連續運行已見到效果的情況下,採用遞增汙水進水量的方式,使微生物逐步適應新的生活條件,遞增幅度的大小按厭氧、好氧工藝及現場條件有所不同。好氧正常啟動可在10-20天內完成,遞增比例為5-10%;而厭氧進水遞增比例則要小的很多,一般應控制揮發酸(VFA)濃度不大於1000mg/L,且厭氧池中PH值應保持在6.5-7.5範圍內,不要產生太大的波動,在這種情況下水量才可慢慢遞增。一般來講,厭氧從啟動到轉入正常運行(滿負荷量進水)需要3-6個月才能完成。

2.2.2厭氧、好氧、水解等生化工藝是個複雜的過程,每個過程都會有自己的特點,需要根據現場條件加以調整。

2.2.3編制必要的化驗和運轉的原始記錄報表以及初步的建章立制。從培菌伊始,逐步建立較規範的組織和管理模式,確保啟動與正式運行的有序進行。

3 注意事項

3.1活性汙泥培菌過程中,應經常測定進水的pH、COD、氨氮和曝氣池溶解氧、汙泥沉降性能等指標。活性汙泥初步形成後,就要進行生物相觀察,根據觀察結果對汙泥培養狀態進行評估,並動態調控培菌過程。

3.2活性汙泥的培菌應儘可能在溫度適宜的季節進行。因為溫度適宜,微生物生長快,培菌時間短。如只能在冬季培菌,則應該採用接種培菌法,所需的種汙泥要比春秋季多。

3.3培菌過程中,特別是汙泥初步形成以後,要注意防止汙泥過度自身氧化,特別是在夏季。有不少廠都發生過此類情況。這不僅增加了培菌時間和費用,甚至會導致汙水處理系統無法按期投入運行。要避免汙泥自身氧化,控制曝氣量和曝氣時間是關鍵,要經常測定池內的溶解氧含量,及時進水以滿足微生物對營養的需求。若進水濃度太低,則要投加大糞等以補充營養,條件不具備時可採用間歇曝氣。

3.4活性汙泥培菌後期,適當排出一些老化汙泥有利於微生物進一步生長繁殖。

3.5如曝氣池中汙泥已培養成熟,但仍沒有廢水進入時,應停止曝氣使汙泥處於休眠狀態,或間歇曝氣(延長曝氣間隔時間、減少曝氣量),以儘可能降低汙泥自身氧化的速度。有條件時,應投加大糞、無毒性的有機下腳料(如食堂泔腳)等營養物。

編輯:趙凡

相關焦點

  • 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
    針對於新建的汙水處理系統,在首次調試啟動時,活性汙泥的培養和馴化是必不可少的環節。今天我們就來講一講如何培養和馴化活性汙泥。在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期間,必須滿足微生物生命活動所需的各種條件,而且要儘量理想化。
  • 東道爾水技術: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
    在活性汙泥中,除了微生物外,還含有一些無機物和分解中的有機物。微生物和有機物構成活性汙泥的揮發性部分(即揮發性活性汙泥),它約佔全部活性汙泥的70%—80%。活性汙泥的含水率一般在98%—99%。它具有很強的吸附和氧化分解有機物的能力。 活性汙泥是通過一定的方法培養和馴化出來的。
  • 氧化溝工藝的汙泥培養馴化步驟!
    汙泥投加量為池容的5%以上,一般先在一組氧化溝中培養,培養成功後通過回流汙泥泵打入第二組氧化溝繼續培養活性汙泥。活性汙泥馴化第一階段向氧化溝反應池進水並啟動水下推流器。當二沉池開始溢流時,啟動後續汙水處理工藝,如消毒工藝。在生物處理池水位達到正常運行水位後應隨時監控氧化溝中溶解氧(DO)濃度值(通過溶解氧測定儀),以判斷曝氣量是否足夠,並作出相應調整。在活性汙泥馴化過程中,溶解氧的濃度應能滿足以下三方面可能發生的情況下。
  • 汙泥培養與馴化的實戰總結!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通過工程實例總結,如何縮短汙泥培養與馴化的時間以及減少在過程中容易出現的問題,從汙泥的投加、調試以及按設計廢水的滿負荷運行,確保好氧生化設施裝置一次性運行正常。b:有條件儘可能用同類廢水或相似的廢水汙泥,這樣可減少汙泥培養、馴化的時間。c:用市政廢水汙泥投加,則需要汙泥的培養與馴化。
  • 厭氧微生物的培養、馴化及成熟汙泥的特徵
    厭氧消化系統試運行的一個主要任務是培養厭氧汙泥,即消化汙泥。厭氧活性汙泥培養的主要目的是厭氧消化所需要的甲烷細菌和產酸菌,當兩種菌種達到動態平衡時,有機質才會被不斷地轉換為甲烷氣,即厭氧沼氣。
  • 活性汙泥培養:汙泥培菌的七大注意事項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的培養與馴化活性汙泥有多種培養方法,但不同的方法所要求的培養時間和人力物力均不同。應根據廢水水質、氣候、實際許可的條件等情況來選擇培養方法。1.培養前的準備工作(1)各構築物建成,並經清池清除建築垃圾,靜壓試驗證明無滲漏,無下沉位移,最後按有關規程驗收合格。
  • 乾貨:活性汙泥的培養步驟和注意事項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活性汙泥(activesludge)是微生物群體及它們所依附的有機物質和無機物質的總稱,1912年由英國的克拉克(Clark)和蓋奇(Gage)發現,活性汙泥可分為好氧活性汙泥和厭氧顆粒活性汙泥,活性汙泥主要用來處理汙廢水。活性汙泥法是利用懸浮生長的微生物絮體處理有機汙水的一類好氧處理方法。
  • 【經驗】活性汙泥的培養方法與注意事項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汙水處理設施在正式投入使用時,其生化處理裝置均需進行汙泥接種、馴化(俗稱調試)。對於規模較大的汙水處理設施儘量縮短調試時間,使處理主體儘快投入正常運行,在實際操作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
  • 某化工廠汙水處理站SBR池汙泥接種、馴化方案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一、培養、馴化調試方案的制定SBR 反應器運行方式應根據廢水的性質確定,易降解的有機廢水宜採用限制曝氣進水方式,難降解的有機廢水宜採用非限制進水方式。其周期各工序的時間控制與最終處理指標要求有關。
  • 活性汙泥中毒現象及中毒後處理方法
    活性汙泥中毒現象及中毒後處理方法 根據城鎮汙水處理廠的運行經驗,特別是在工業區內的汙水處理廠均可能出現由於進水有毒物質超標而引起的汙水處理廠運行異常情況,並會造成活性汙泥微生物中毒,整個生物處理論系統受衝擊。
  • 汙水處理活性汙泥膨脹問題
    、二次沉澱難以固液分離,回流汙泥濃度低,有時還伴隨大量的泡沫的產生,無法維持生化處理的正常工作。基本上目前各種類型的活性汙泥工藝都會發生汙泥膨脹。汙泥膨脹不但發生率高,發生普遍,而且一旦發生難以控制,通常都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調整。針對汙泥膨脹,各方面的理論很多,但並不完全一致,甚至有很多相互矛盾,這給水處理工作者造成很大的麻煩。
  • ,汙水處理,汙泥處理,曝氣池-環保在線
    本手冊是針對A2O工藝調試工作編寫的,可供汙水調試及營運工作人員使用!   1、培養與馴化   由於調試階段進水量較少,進水變化幅度較大。為確保汙泥培養效果,縮短調試周期,一般採用外接碳源方式接種培養活性汙泥。
  • 生物膜法的培養與馴化的注意事項!
    使具有代謝活性的微生物汙泥在生物處理系統中的填料上固著生長的過程稱為掛膜。掛膜也就是生物膜處理系統膜狀汙泥的培養和馴化過程。
  • 活性汙泥系統管理常見問題
    良好活性汙泥帶泥土味。培菌前的準備工作1、認真消化施工設計圖紙資料及管理運行手冊;2、檢查熟悉系統裝備及管線閥門,指示記錄儀表;3、清理施工時遺留在池內雜物;4、加注清水或泵抽河水作池滲漏試驗,單臺調試後聯動試車,調好出水堰板至汙水處理可正常工作。
  • 汙水溫度對活性汙泥工藝有何影響
    無論汙水溫度過高還是過低,都會對活性汙泥廢水的處理過程產生較大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影響活性汙泥的絮凝效果,原生動物種群,汙泥沉降等。最終導致汙泥活性變差,降解效率降低,處理後的水質變渾濁且汙染物指標不容易達到標準。 如果汙水溫度長時間失控,即水溫長時間過高或過低,將給汙水處理能力帶來很大的困難,難以維持較高的汙水處理能力。負載運行狀態,很難實現生產和合規。
  • 活性汙泥生物觀測在汙水處理中的指示作用
    在汙水處理過程中,觀察了活性汙泥的生物相,分析了汙水處理過程中生物相群體的變化,對水處理系統的長期正常運行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本文介紹了活性汙泥法生物相觀察的方法,討論了活性汙泥生物相觀察在汙水處理中的指示作用,為汙水處理系統的良好運行和管理提供了指導。關鍵詞:活性汙泥;生物相;觀察;運行管理活性汙泥法在汙水處理過程中佔有重要地位。
  • 微生物鏡檢在石化廢水汙泥馴化中的指示應
    北極星水處理網訊:摘要: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要求日益嚴格,九江石化自己加壓,深挖內部潛力,汙水處理場裝置化管理,精細化操作,利用活性汙泥微生物鏡檢的科學手段,通過觀察絲狀菌和微生物的種類、數量以及生長繁殖變化,根據微生物生長指示,及時調整、優化操作,培養出高效的活性汙泥,強化生化過程處理,實現減排目標,持續打造綠色低碳核心競爭優勢,爭創石化行業最好的環保煉廠
  • ,汙泥處理,汙水處理廠,曝氣池-環保在線
    汙泥投加量為池容的5%以上,一般先在一組氧化溝中培養,培養成功後通過回流汙泥泵打入第二組氧化溝繼續培養活性汙泥。   2、汙泥馴化   第一階段   向氧化溝反應池進水並啟動水下推流器。  當二沉池達到正常運行水位,應觀察活性汙泥狀況,控制進水,直到出現模糊不清的絮狀物,這時可適當進水,換水以補充營養物,換水量可控制在氧化溝池容的25%再重複上述操作。當二沉池開始溢流時,啟動後續汙水處理工藝,如消毒工藝。
  • 汙水處理廠環保督察監察要點|指南,汙水處理廠,汙水處理,活性汙泥...
    7、按照工廠的產品、產量及汙水排放規律確定生產工況是否正常;每天汙水處理系統的運行時間;   8、合理的汙水處理工藝流程;(工藝不正確,達標是不可能的)   9、正常的汙水處理運行工況;(水泵、加藥系統、設備、構築物、儀器、儀表等;)檢查汙水處理在線監測是否正常;   10、了解該汙水處理項目的水量、水質的基本情況
  • A2O水處理工藝詳解,水處理,汙水處理,汙水處理廠-環保在線
    (深度處理),出水水質達到一級A排放標準,處理工藝中二沉池沉積的活性汙泥一部分會流至厭氧池配水井與汙水混合循環處理汙水中的汙染物,剩餘汙泥經過汙泥深度脫水車間處理將含水率降低至50%左右後外運處置。 高效菌種可以大大縮短汙泥培養馴化的時間。培養馴化在好氧池內進行。   活性汙泥處理系統在正式投產之前的首要工作是培養和馴化汙泥。   活性汙泥的培養:就是為形成活性汙泥的微生物、細菌提供適宜的生長繁殖環境,保證需要的營養物質、氧氣供應(曝氣)、合適的溫度和酸鹼度,使其大量繁殖,形成活性汙泥,並最後達到處理汙水所需的汙泥濃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