汙泥消化(sludgedigestion):在氧或無氧的條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汙泥中的有機物轉化為較穩定物質的過程。
好氧消化(aerobicsigestion):汙泥經過較長時間的曝氣,其中一部分有機物由好氧微生物進行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厭氧消化(anaerobicdigestion):在無氧條件下,汙泥中的有機物由厭氧微生物進行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中溫消化(mesophilicdigestion):汙泥在溫度為33-53℃時進行的厭氧消化工藝。
高溫消化(thermophilicdigestion):汙泥在溫度為53-330℃進行的厭氧消化工藝。
汙泥濃縮(sludgethickening):採用重力或氣浮法降低汙泥含水量,使汙泥稠化的過程。
汙泥淘洗(elutriationofsludge):改善汙泥脫水性能的一種汙泥預處理方法。用清水或廢水淘洗汙泥,降低消化汙泥鹼度,節省汙泥處理投藥量,提高汙泥過濾脫水效率。
汙泥脫水(sludgedewatering):對濃縮汙泥進一步去除一部分含水量的過程,一般指機械脫水。
汙泥真空過濾(sludgevacuumfiltration):利用真空使過濾介質一側減壓,造成介質兩側壓差,將汙泥水強制濾過介質的汙泥脫水方法。
汙泥壓濾(sludgepressurefiltration):採用正壓過濾,使汙泥水強制濾過介質的汙泥脫水方法。
汙泥幹化(sludgedrying):通過滲濾或蒸發等作用,從汙泥中去除大部分含水量的過程,一般指採用汙泥幹化場(床)等自蒸發設施或採用蒸汽、煙氣、熱油等熱源的幹化設施。
汙泥焚燒(sludgeincineration):汙泥處置的一種工藝。它利用焚燒爐將脫水汙泥加溫乾燥,再用高溫氧化汙泥中的有機物,使汙泥成為少量灰燼。
汙泥處理前,首先要了解汙泥的分類,才能確定汙泥處理的方法:
⒈自來水廠沉澱池或濃縮池排出的物化汙泥處理
汙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有機與無機混合汙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⒉生活汙水廠二沉池排出的剩餘活性汙泥處理
汙泥分類:屬親水性、微細粒度有機汙泥,可壓縮性能差,脫水性能差。
⒊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化和生化混合汙泥處理
汙泥分類:屬中細粒度混合汙泥,含纖維體的脫水性能較好,其餘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⒋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經濃縮池排出的物理法和化學法產生的物化細粒度汙泥處理
汙泥分類:屬細粒度無機汙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一般。
⒌工業廢水處理產生的物化沉澱粗粒度汙泥處理
汙泥分類:屬粗粒度疏水性無機汙泥,可壓縮性能和脫水性能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