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民——天津大學——環境生物技術,汙泥厭氧消化新技術,垃圾滲濾...

2020-12-08 生物谷

導師姓名:季民         導師類別:博士生導師  

  • 姓名: 季民       性別: 男       出生年月: 1957-01
  • 所在院校: 天津大學       所在院系: 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
  • 職稱: 教授       招生專業: 環境工程
  • 研究領域: 環境生物技術,汙泥厭氧消化新技術,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高級氧化技術與膜分離過程,汙染環境的植物修復技術,城市和工業汙水處理廠設計,小型汙水處理設備,新型生物填料。
  • 聯繫方式

  • E-Mail: jimin@tju.edu.cn       電話: 022-*******       郵編: 0
  • 地址:
  • 個人簡介

      教育背景:
      1981年天津大學環境工程專業畢業,獲工學碩士學位。
      1997年6月-1998年6月在香港科技大學化工系訪問研究1年, 2003年8月-2004年1月丹麥技術大學環境與資源研究中心高級訪問學者。
      技術任職:
      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天津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研究院副院長、環境工程系主任。
      社會兼職:
      教育部高校環境科學與工程教學指導委員會委員和環境工程專業教學分指導委員會委員,中國城鎮供水排水協會理事,全國註冊設備工程師考試委員會專家組成員,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天津市土木工程學會給水排水學會副理事長,天津市政府環保產業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國際水學會(IAW)會員。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客座教授,《工業用水與廢水》編委,《工業水處理》編委,《農業環境科學學報》編委,《中國給水排水》編委
      主要研究方向:
      環境生物技術,汙泥厭氧消化新技術,垃圾滲濾液處理技術,高級氧化技術與膜分離過程,汙染環境的植物修復技術,城市和工業汙水處理廠設計,小型汙水處理設備,新型生物填料。

    獲得獎項

      獲獎:曾獲國家「六五」攻關獎一項,天津市科技進步獎2等獎1項,天津市科技進步3等獎1項。曾獲「天津市青年科技獎」(94年)。全國註冊設備工程師考試委員會專家組優秀專家(2006)。

    著作及論文

      2006年:
      [1]Jianfeng Fu,Min Ji,Zheng Wang,Luonan Jin,Dingnian An,A new submerged membrane photocatalysis reactor (SMPR) for fulvic acid removal using a nano-structured photocatalyst,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B131 (2006) 238

    承擔項目

      完成的科研和工程項目:
      強化城市湖泊水體自淨能力的生物工程技術 教育部骨幹教師資助項目(2001)
      優勢菌在城市湖泊水體生物淨化中的應用 天津自然科學基金(2000-2002)
      安全飲用水處理系統綜合技術研究 天津市攻關項目 (2001-2003)
      移動床生物膜汙水處理裝置 天津市攻關項目 (1995-1999)
      周期循環厭氧快速吸收汙水處理新工藝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998-2000)
      染色廢水混凝脫色機理研究 天津市青年科學基金(1990-92)
      高效氣浮技術與設備研究 天津市攻關項目 (1996-98)
      懸浮、附著生物厭氧-好氧(微絮凝)工藝處理印染廢水 國家"七五"攻關 (1988-1992)
      天津市2000年環境汙染趨勢預測 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1987)
      引灤水微汙染特徵與生物預處理技術 天津自然科學基金(1999-2001)
      環境工程專業教學體系改革 教育部教改項目(1995-2000)
      江蘇吳江盛澤聯合印染廢水處理廠設計 1995年
      江蘇吳江絲綢印染一廠廢水處理工程設計 1998年
      天津大港油田南一站採油汙水生化治理達標工程 2000年
      冀東油田高一聯外排汙水生化處理工程 2001年
      華北鋁廠親水箔生產廢水處理工程 2001年
      安全飲用水綜合處理工程示範,天津市科委(2003-2004)
      天津市環保領域高新技術與產業化發展戰略研究,天津市科委(2004-2005)
      天津大港垃圾填埋場滲濾液處理改造工程, 2005
      山東省東明縣汙水處理廠設計, 2005
      靜海縣汙水處理廠設計, 2005
      陝西省鹹陽市西郊汙水處理廠可行性研究,2005
      大慶油田氣井採出水達標處理設備開發, 2003-2005
      大邱莊鎮汙水處理廠設計, 2006
      曝氣生物濾池中水處理技術與設備開發,2006
      水和廢水處理的創新技術研究 教育部天南大合作項目,2006
      目前研究課題:
      1.應用優勢菌處理難降解、高氨氮廢水的生物技術與產品研發,天津市科委,2006-2008
      2.顆粒汙泥SBR的中試研究,天津市市政院,2007-2008
      3.汙泥超聲預處理促進厭氧消化的若干基礎理論問題研究,自選
      4.低溫等離子氧化技術降解垃圾滲濾液中有機物的研究,自選
      5.垃圾滲濾液的複合催化氧化技術研究,自選

    相關焦點

    • 汙泥厭氧消化處理技術
      5、     這個技術的問題?6、     到底適合不適合?這樣掐指一算,總共推薦了6種技術,6×6=21,正好湊夠21篇文章!第一個:汙泥厭氧消化▼指南中指出:厭氧消化可以實現汙泥穩定化、減量化、資源化,汙泥可滿足《城鎮汙水處理廠汙染物排放標準》中穩定化相關指標要求。
    • 影響汙泥厭氧消化的因素探析及預處理技術介紹
      汙泥產量增長的同時亦帶來了嚴峻的環境汙染壓力。因此如何減少汙泥汙染並且有效利用這類生物質能源對實現環境和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意義。一、汙泥厭氧消化技術概述目前汙泥的主要處理處置工藝有厭氧消化、好氧堆肥、幹化焚燒、石灰穩定、深度脫水等。汙泥處置技術雖然呈多樣化的形式,但大多是基於使汙泥達到減量化、無害化和穩定化的目的。
    • 垃圾滲濾液的零價鐵強化厭氧處理技術
      摘要:該文採用零價鐵強化中轉站垃圾滲濾液的厭氧處理方法,考察了進水濃度、初始pH和鐵投加量對滲濾渡汙染物的去除效果
    • 汙泥熱水解+厭氧消化技術將佔據汙泥處理工程「C」位?
      在汙泥處理處置的各技術中,厭氧消化由於能在實現汙泥常規處理處置的同時,實現能源化(產甲烷),被列入我國政府主推的幾種汙泥處理處置主導技術。在我國汙泥厭氧消化設施的實際運行中,汙泥處理處置設施運行效率受制於低有機質、高含砂量等泥質特性的影響,整體運行和產甲烷效率明顯低於歐美發達國家同等規模的厭氧消化設施。為保證汙泥厭氧消化系統的高效運行,實現汙泥的穩定化和無害化,合理的預處理技術勢在必行。
    • 汙泥處理處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 /生物汙泥密...
      原標題:汙泥處理處置: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 /生物汙泥密閉式堆肥反應器助力中國堆肥行業發展/齊齊哈爾市餐廚、汙泥處置項目 全市第一家「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和汙泥項目」落戶贊皇/北京沃土:生物汙泥密閉式堆肥反應器助力中國堆肥行業發展/齊齊哈爾市餐廚
    • 盛大環境 | 汙泥處理處置技術綜述
      我國目前主要的汙泥處理方式有濃縮脫水、好氧堆肥、厭氧消化、幹化等。汙泥處理的主要目的是減少汙泥量並使其穩定,便於汙泥的運輸和最終處置。一方面是,降低含水率,使其變流態為固態,達到減量目的;另一方面是,穩定有機物,使其不易腐化,避免對環境造成二次汙染。汙泥處理的方法常取決於汙泥的含水率和最終的處置方式。
    • 厭氧技術的應用介紹!
      厭氧技術是一種低成本的廢水處理技術,它將廢水的處理和能源的回收利用相結合,在發展中國家環境問題、能源短缺以及經濟發展與環境治理所面臨的資金不足的情況下,厭氧技術汙泥產量小,能夠去除大部分有機汙染物,在減少環境汙染和回收有用價值等方面可產生多重效益。
    • 水熱閃蒸預處理+高級厭氧消化技術
      針對市政汙泥、餐廚垃圾等城市生物質廢物脫水難和固體有機物水解限速的瓶頸問題,開發了「水熱強化水解-高級厭氧消化」處理工藝。生物質廢物經水熱閃蒸處理後,細胞質破碎,大量有機物溶解到液相,生物降解性得到改善的同時,物料粘度降低,脫水性能提高。結合新型高效厭氧反應器和深度脫水技術的應用,實現了生物質廢物的高濃、高效消化,有機物轉化率超過60%,大幅縮短處理周期,廢物減量化率達到70%以上。
    • 汙泥發電是什麼?汙泥焚燒發電技術詳解
      汙泥治理一直是環境治理的一大痛點,這個項目為解決城市汙泥處置問題提供了新出路。那麼,汙泥處理的方式有哪些?汙泥發電技術原理是什麼呢?汙泥發電技術講解汙泥焚燒後剩下的灰渣,體積只剩下原先汙泥量的5%左右,可用於建材行業綜合利用,從而形成了良性的汙泥閉環處理處置。
    • 藍色思維解碼生物質厭氧消化
      在9月19日召開的「2014(第六屆)上海汙泥熱點論壇」上,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原副總工程師杭世珺一改以往的技術風格,以藍色經濟理論與生物質厭氧消化技術的結合為例,論證藍色經濟與產業結合之道,吸足眼球。「藍色經濟是從生態系統中尋找改變高度浪費的生產和消費模式的靈感,像大自然一樣將養分和能源串聯利用以達到可持續性。」
    • 國外化工廢水厭氧生物處理技術的新進展
      近 二十 年來 ,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在食品 、發酵等行業的有機廢水處理中得到廣泛的應用 。 由於該技術的長處逐漸被人們所認識 , 故而成為 當今廢水處理技術的研究熱點 。八十年代之後 , 各國研究人員開始探索將該技術應用於石油化工等難生物降解 和有毒廢水的處理 。
    • 13個汙泥處理處置項目技術工藝路線盤點
      該項目是國家863課題示範工程,採用中持水務核心技術「汙泥分級分相厭氧消化技術」,工藝路線為「分級分相厭氧消化+深度脫水+土地利用(園林綠化)」。項目採用的「汙泥高濃度厭氧消化+電熱聯產+智能陽光幹化」工藝技術路線是目前在國際上汙泥處理領域中,理念超前、技術合理可靠、系統運行最經濟的技術路線。其核心工藝設備為AAe高濃度生物厭氧消化反應器、AAe智能陽光餘熱幹化棚。
    • 汙泥處理技術路線四大趨勢
      而國內外研究表明,汙泥脫水後炭化製成汙泥炭更能符合穩定化、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汙泥處置發展方向。借鑑國際經驗,未來汙泥處理處置的技術發展主要有以下四條路徑:一、沼氣能源回收和土地利用為主的厭氧消化技術路線厭氧消化具有以下優點:1、提高後續處理的效率並減少後續處理能耗。
    • 趙由才 及其弟子們的英文著作:城市汙泥,生活垃圾焚燒,工業建築廢物汙染控制,生活垃圾衛生填埋, 兩性金屬危險廢物處理
      3、汙泥熱水解厭氧消化工藝熱系統設計討論杜強強(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總院有限公司)4、西安市第五汙水處理廠汙泥消化及沼氣利用效果分析王社平1,2,趙恩澤1,韓芸1,張華3,武少華3,馬明華3,鄧濤3,石鑫3(1.西安建築科技大學;2.西安市政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3.西安市第五汙水處理廠)5、溫州市汙泥幹化焚燒處理工程技術改造
    • 汙泥分類及汙泥處理技術方案
      汙泥消化(sludgedigestion):在氧或無氧的條件下,利用微生物的作用,使汙泥中的有機物轉化為較穩定物質的過程。好氧消化(aerobicsigestion):汙泥經過較長時間的曝氣,其中一部分有機物由好氧微生物進行降解和穩定的過程。
    • 未來汙泥處理的主流技術是什麼
      3、技術路線生搬硬套汙泥處理技術主要有汙泥濃縮脫水、好氧消化、厭氧消化、幹化、堆肥和焚燒等。汙泥處置技術主要有填埋(包括地面、地下和水中)和土地利用。有些人錯誤地認為汙泥幹化焚燒是當前最先進的汙泥處理技術,代表汙泥處理技術的發展方向,因而不加分析地加以推廣。
    • 汙泥處理處置碳排放研究系列—— 厭氧消化工藝碳足跡研究
      1 研究假設不同工藝的碳足跡與處理廠的規模、實際工藝、設備選型等都直接相關,本研究不考慮處理規模因素的影響,計算單位質量(1Gg DM)汙泥採用汙泥濃縮+厭氧消化+脫水+土地利用技術路線時的碳排放量,由於各個汙水廠與汙泥處理處置所在地距離均不相同,因此在此研究中暫不考慮汙泥運輸至處理廠消耗化石燃料所帶來的CO2排放。
    • 利用微生物發酵生活垃圾厭氧的技術工藝及原理
      厭氧發酵基本原理厭氧發酵是垃圾中的有機物在特定的厭氧環境下,多種微生物對有機質進行分解,最後將其中的碳以甲烷和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出來的過程,其主要反應: 根據微生物作用的不同及產物的不同,垃圾厭氧發酵通常分為
    • 我國學者完成的6部固體廢物英文學術專著出版發行 (生活垃圾滲濾液汙染控制 技術)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及填埋場中廢物汙染控制與資源化
      10、汙泥厭氧發酵/工業化生物制氣技術與裝備;生物質能源的開發以及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的利用。11、汙泥中溫厭氧消化技術與裝備。12、汙泥固化穩定化技術與裝備。13、國內外汙泥處理處置技術及工程實例,設計經驗,調試、運行管理經驗等。
    • 俞漢青教授:厭氧處理技術的困境和出路
      在2020(第二屆)中國城市水環境與水生態發展大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俞漢青教授作了《厭氧處理技術:困境和出路》的報告,系統介紹了厭氧處理的發展歷史,實用性厭氧技術的進展及近年來在厭氧領域的研究探索,並分享了他對厭氧處理技術未來研究方向的一些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