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武漢1月8日電 1月7日,湖北省政府新聞辦召開「深入優化營商環境專題」首場新聞發布會,介紹貫徹落實《關於以市場主體需求為目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若干措施》相關情況。
審批事項最少、辦事效率最高、投資環境最優、綜合成本最低、企業獲得感最強,這是今年上班首日湖北省發出的最強音。
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關注焦點之一。湖北省住建廳相關負責人介紹,自2018年6月湖北推行相關試點工作以來,全省共有19600多個項目實現了網上審批。簡化審批程序,對工程投資額在100萬元或者建築面積在500平方米以下的房屋建築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可免辦施工許可。在確保工程質量安全的前提下,對一般社會投資的工業類建設項目、小型低風險類建設項目,有序推行「承諾後即可開工」。
如何打通行政審批「腸梗阻」,實現省委省政府要求的讓企業群眾能高效辦成「一件事」?武漢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重點圍繞企業全生命周期,進一步優化流程。在企業開辦方面,推行線上全程網辦,網辦率達100%。在辦理建築許可方面,實施「清單制 告知承諾制」,將社會投資工業項目審批時間壓縮至19個工作日。在不動產登記方面,一般登記、抵押登記1個工作日辦結。在水電氣報裝方面,根據項目進度和需求,提前布局水電氣外線工程,實施外線工程並聯審批等。
「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系統推進並聯審批、數據共享、流程再造。」十堰市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市推動「非禁即入」政策落實,建立收費目錄清單管理制度,優化招投標服務。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大力推進「照後減證」。實現以審批提速助推項目提速,讓企業發展「快起來」。著力激發創新創業潛力,讓中小企業「活起來」。
武漢海關相關負責人介紹,將三管齊下,持續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從10個方面繼續提升企業跨境貿易便利化,完善「企呼關應」機制,提供多種通關模式「菜單」,方便企業按意願自主「點菜」,最大化便利企業。(張愛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