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貓與珙桐

2020-09-05 赴京一書生

中國沒有國花,沒有國鳥,也沒有國獸。沒有國花和國鳥的原因是人們意見太不容易統一,而沒有國獸的原因,除了國際上不太流行這一國家象徵的評選外,我想還有一個重要理由:反正不管怎樣評選都是大熊貓當選,評不評都一樣!

的確,在很多西方人心目中,如果要用一種真實存在的動物(加上「真實存在」這個定語,是為了把龍排除在外)象徵中國的話,那肯定非大熊貓莫屬。我看過美國的兩則政治漫畫,一則是諷刺美國印鈔太濫,對中國經濟造成危害,畫中是一隻大熊貓嚼著印有華盛頓頭像的竹葉,邊嚼邊露出表示難吃的失望神情;另一則是反映中國將要修通前往東南亞的高速鐵路,畫中是一隻大熊貓高興地坐在經過中南半島的火車上,身後是三隻華南虎。說實在的,我挺欣賞這兩幅漫畫。



是誰發現了大熊貓?這又是一個類似於「誰發現了美洲」的充滿政治性的問題。無疑,中國人要比西方人早知道大熊貓的存在。據說古文裡的「貘」和「貔貅」,最早就是指大熊貓。即便不考慮這些久遠的記載,當1869年法國傳教士兼標本採集員譚衛道在四川寶興第一次見到大熊貓標本時,他所見的也並非活體,而是由當地的獵戶獵殺大熊貓之後剝製的毛皮。

譚衛道於1828年生於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巴斯克人小鎮。1862年,他被天主教會選中,派到中國傳教。1862年-1866年,他在華北地區採集動植物標本,足跡最遠到達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地區。著名的「四不像」——麋鹿的標本,就是他在這次來華期間寄回法國的,並由法國動物學家米爾納-愛德華茲(A. Milne-Edwards)以譚衛道的姓氏命名為Elaphurus davidianus(動物和植物一樣,其學名也是由兩個詞—屬名和種加詞構成的)。直到今天,麋鹿的英文還叫作David's deer(譚氏鹿)。

1867年,譚衛道第二次來到中國,聽說西南地區物種資源豐富,就主動要求派到那裡去。於是他被任命為四川寶興鄧池溝天主教堂的第四任神父。1869年譚衛道正式上任,馬上就迫不及待地開始標本採集工作。大熊貓的標本就是他來寶興沒多久看到的。經過一番周折,譚衛道終於搞到一隻成年大熊貓,原想活著運回法國,但最後還是只能剝取毛皮製成標本。因為大熊貓的形態太特殊了,這回米爾納-愛德華茲沒有用譚衛道的姓氏為它命名,而是取名為Ailuropoda melanoleuca,屬名的意思是「具有熊腳(的動物)」,而種加詞的意思是「黑白色的」。就這樣,西方人算是正式「發現」了大熊貓。

除了麋鹿和大熊貓,譚衛道還「發現」了川金絲猴這種漂亮的猴類。一生能夠發現三種大名鼎鼎的珍稀動物,已經足以使他名垂史冊了。然而,四川西南部那茂密秀美的森林還將另一種美麗樹木的發現權送給了譚衛道——這就是珙桐。

珙桐之美,不僅在於它那高大挺拔的身姿和翠綠欲滴的葉色,更在於它那奇特的花朵——兩枚碩大潔白的「花瓣」(實際上是一種叫作「總苞」的葉狀結構)中間,是一團紫色的「花心」(這是真正的花),遠遠看去,仿佛是樹上停落的白鴿。正因為如此,珙桐在英文中就叫作dove tree(鴿子樹)。

當譚衛道向法國植物學界報告了珙桐的發現之後,法國一位名叫巴永(H.E. Baillon)的學者便決定用譚衛道的姓氏來為這種美麗的樹木命名,這就是珙桐屬的學名Davidia的由來。譚衛道於1900年去世,而用他的名字命名的珙桐卻生生不息。今天,歐洲和北美都已經廣泛引種珙桐,作為珍貴的庭園樹種。由於珙桐的珍稀性和享譽世界的觀賞價值,它被評為中國的一級保護植物,又有「植物界的大熊貓」之稱。

我沒有見過珙桐。我原來一直以為這種樹在中國非植於南方不能存活,但事實證明我錯了。就在和中科院植物所一路之隔的北京市植物園,便引種有珙桐,而且不是溫室栽培,是種植於露天環境中。它看來已經適應了北京的環境,不僅能夠越冬,而且一樣能夠在春天開出滿樹的「白鴿」。清華大學也引種了珙桐,據說長勢更好。

這完全是我自己的問題。我從小在山西生活了18年,卻至今未去過五臺山和壺口瀑布;到北京生活也已經有12年,卻至今未去過北海和天壇;而在植物所求學期間,雖然也去過幾次近在咫尺的北京市植物園,卻沒有認真逛過,錯過了很多欣賞珍稀植物的機會。起初我對此不以為然,覺得花年年會開,今年不看,明年還會有。但是現在,我有點後悔了。我轉而想,即便是年年都有的景色,也應該早看為宜。至少我現在還有這個心情。

還有譚衛道神甫曾經工作過的鄧池溝教堂,我想也應該早點去看看。

相關焦點

  • 植物界中的「大熊貓」 重慶珙桐花開如白鴿在樹枝間起舞
    珙桐是我國特有的珍稀植物,又稱「中國鴿子樹」, 有著植物「大熊貓」「活化石」之稱,為國家一級保護植物,也是著名的觀賞植物。珙桐花朵盛開時猶如展翅欲飛的鴿子,又被稱為「鴿子花」。 楊敏/IC photo5月17日,在重慶市黔江國家森林公園灰千梁子景區,珙桐花像鴿子一樣翩翩起舞。
  • 「百花」探尋珙桐
    探尋珙桐李瑞春在白水江保護區,如果大熊貓被稱作是國寶,那麼,珙桐就是植物中的「大熊貓」。調查表明,白水江保護區的珙桐在白龍江、白水江流域的部分山地有零星分布。這也是珙桐在甘肅省的唯一分布區,也可能是野生珙桐在我國分布的最北界。
  • 中國鴿子花(珙桐)
    中國鴿子花(珙桐)鴿子花樹,又名珙桐,是我國一級保護植物,世界十大觀賞名樹之一,為中國特有,因其花序圓似鳥頭,苞片潔白碩大如翅,宛如展翅欲飛的白鴿,所以又名「鴿子花」 。鴿子花顏色潔白,象徵聖潔,寓意和平,特別令人喜愛。鴿子花學名珙桐,又名空桐,第四紀冰川孑遺樹種。是我國特有的單科種的古老,孑遺的珍貴樹種。
  • 植物中的「熊貓」:珙桐(圖)
    點擊進入>>>   珙桐,又名水梨子、鴿子樹,是我國特有的第三紀孓遺植物。隸屬於珙桐科珙桐屬,除珙桐和光葉珙桐外,目前其本科本屬內沒有任何近緣植物倖存至今,故而有「植物活化石」和「綠色熊貓」之稱,是國家一類珍稀保護植物。  珙桐是落葉喬木,多零星生長,極少成林,樹幹能長高到20多米,大樹胸徑可達0.8米-1米以上。
  • 瀕危植物欣賞:被稱為「鴿子樹」的珙桐
    在這其中,有幾種不但研究價值高,而且極具觀賞價值,比如被稱為「鴿子樹」的珙桐。珙桐(拉丁學名:Davidiainvolucrata Baill.),又叫鴿子樹、水梨子、鴿子花樹,是藍果樹科、珙桐屬落葉喬木,本屬2種(有的標註1種為以前資料),除了原變種珙桐,另有變種光葉珙桐(與原變種的區別在於本變種葉下面常無毛或幼時葉脈上被很稀疏的短柔毛及粗毛,有時下面被白霜),二者都被列為一級保護植物。珙桐樹高15-20米,稀達25米;胸高直徑約1米;樹皮深灰色或深褐色,常裂成不規則的薄片而脫落。
  • 珙桐(鴿子樹)
    珙桐(Davidia involucrata)(珙桐科 珙桐屬) 又名水梨子、鴿子樹,落葉喬木。  珙桐的花紫紅色,由多數雄花與一朵兩性花組成頂生的頭狀花序,宛如一個長著「眼睛」和「嘴巴」的鴿子腦袋,花序基部兩片大而潔白的苞片,則像是白鴿的一對翅膀。4~5月間,當珙桐花開時,張張白色的苞片在綠葉中浮動,猶如千萬隻白鴿棲息在樹梢枝頭,振翅欲飛。   珙桐為我國的一級保護植物,在植物分類上屬珙桐科,全科也只此一種。
  • 珍稀瀕危植物,「鴿子樹」珙桐
    珙桐,是我國獨有的一種珍稀植物,野生珙桐只在我國西南部分地區有發現,非常稀少,被稱為活化石,屬於我國第一批一級保護植物,有著非常高的研究價值。珙桐除了研究價值以外,觀賞價值也很高。珙桐又叫鴿子樹,它的植株高達15米到25米,樹幹的直徑能達到一米。
  • 珙桐——第三紀而來的「白月光」
    哈嘍大家好,今天小魚想和諸位分享一位&34;,不是富察容音&34;,而是珙桐——林海之中的&34;!為什麼我會給珙桐冠上&34;之名呢?給大家講個小故事~小魚還在高中的時候,我的語文老師分享了她的旅遊經歷。我清楚的記得,當時老師給我們看了一張照片,那是滿屏的珙桐哇~當時的我沒見過什麼稀奇的樹,小小的我自然會被它震撼。
  • 植物中的大熊貓——「鴿子花」
    漂亮的--「鴿子花」 鴿子花學名珙桐植物活大熊貓--鴿子花 今年天氣異常,盛花期還沒有到,國家公園也只有門口兩棵樹開花了。龍蒼溝國家森林公園門口的--珙桐 據傳,1869年一位法國神父在四川發現了美麗的鴿子花樹,便將其移栽到法國
  • 化作白鴿伴你左右—珙桐
    珙桐藍果樹科,珙桐屬珙桐為落葉喬木本科植物只有一屬兩種,兩種相似,只是一種葉面有毛,另一種光葉珙桐是光面。色花奇美,是1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留下的孑遺植物,在第四紀冰川時期,大部分地區的珙桐相繼滅絕,只有在中國南方的一些地區倖存下來,洛陽綠誠農業已規模化繁育及種植成功。
  • 黑水河熊貓「保鏢」:今年已經看到3次大熊貓
    原標題:黑水河熊貓「保鏢」:今年已經看到3次大熊貓   紅外相機拍攝的大熊貓根據2015年四川省第四次大熊貓調查結果顯示,黑水河自然保護區內的大熊貓數量已經從「三調」時的22隻增長至26隻。   除了野生大熊貓數量穩中有升,張劍告訴記者,根據最新統計,黑水河自然保護區內的珍稀動植物愈加豐富。「有植物資源6000餘種,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珙桐、紅豆杉等23種;脊椎動物資源450種,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大熊貓、雪豹、金絲猴、牛羚等63種。」
  • 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達345隻 金絲猴數量超過5000隻
    秦嶺大熊貓野外種群達345隻 棲息地擴大1100多公頃據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消息,2020年以來,陝西長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華陽區域野外29個監測點位架設的紅外相機中,有17個記錄到秦嶺大熊貓的活動信息,累計拍攝到秦嶺大熊貓79次(同一位點半小時計為一次)。
  • 生平第一次親眼目睹珙桐開花,恰如白鴿展翅,振羽起舞!
    ,老師說珙桐是國家一級重點保護植物中的珍品,有「植物活化石」之稱,是距今6000萬年前新生代第三紀古熱帶植物區系的孑遺物種。珙桐樹樹形優雅,莖幹斑駁,略顯淡黃色的葉片碧綠青翠,枝葉婆娑,尤其是珙桐的花朵
  • ...他用一生與貧困戰鬥——追記納雍縣珙桐街道扶貧志願者羅朋
    23時50分左右,納雍縣珙桐街道扶貧志願者羅朋加班完善貧困戶信息採集、明示牌更新等工作後,回家途中遭遇交通事故,不幸去世,年僅21歲。美麗的青春剛剛起步,人生卻永遠畫上了句號。羅朋,男,漢族,1999年5月出生,中專學歷,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018年10月易地扶貧搬遷到納雍縣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區,2020年3月主動申請成為納雍縣珙桐街道志願服務人員,先後負責樓棟包保、安全生產等工作。羅朋自幼喪父,母親患有重度精神殘疾,家中有一個妹妹,今年15歲,就讀於納雍二中初中三年級。
  • 有「小區」有「法庭」 73隻野生大熊貓在此安居
    該區域是邛崍山、岷山兩大山系大熊貓種群基因交流的關鍵性走廊帶樞紐。範圍內記錄了大熊貓、雪豹、羚牛、綠尾虹雉等國家Ⅰ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珙桐、獨葉草、紅豆杉等國家Ⅰ級保護植物。根據全國第四次大熊貓調查顯示,大熊貓國家公園成都片區有野生大熊貓73隻。  作為中國的特有物種,大熊貓野生種群僅分布在川陝甘三省,活動區域不到全國國土面積的0.3%。
  • 【安徽援鄂醫療隊名單】跨越362公裡:迎客珙桐 盡塵光生
    【安徽援鄂醫療隊名單】跨越362公裡:迎客珙桐 盡塵光生 2020-03-26 16:2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重慶公布野生植物資源調查成果 來看有哪些植物界的"大熊貓"
    (原標題:重慶公布野生植物資源調查成果 來看有哪些植物界的"大熊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