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坎坷歸國路,終生為士不為仕|紀念肖紀美院士誕辰100周年

2020-12-08 全景科學家

【圖文由「中國科學家」(ID:Chinses_Scientises)公眾號原創,轉發請申請授權。】

「終生為士不為仕」,這是肖紀美院士最真實的寫照。

這位淡泊名利的中國學者把熱愛祖國、專注科研、專心教學、重情重義做到了極致。從鋼鐵冶金、金屬材料、斷裂化學的研究,到金屬物理的教學和科研,他用一生精力譜寫了中國材料科學領域的華章;從歷時七載回祖國,孜孜不倦育學生,到滿含深情待妻子,他用親身實踐塑造了一個有血有肉的錚錚鐵骨。

12月7日,是肖紀美院士100歲的誕辰。

謹以此文懷念肖紀美院士。

2010年肖紀美先生於北京家中


初顯救國志,動蕩求學路

1920年12月7日,肖紀美出生於湖南鳳凰縣得勝營一個書香世家,父輩們務實求知的態度,給他日後的求學和生活留下了深深的影響。

1933年9月,年僅13歲的肖紀美長途跋涉到湖南長沙市私立明德中學初中部念初中,由於成績優異,1936年9月他升入湖南長沙市明德中學。

由於當時日本帝國主義的不斷入侵,中國一直處於動蕩不安,肖紀美在完成高一上學期的學習後,加入了湖南省的集中軍訓,以備必要時參加抗日。

在親眼見證了祖國被帝國主義鐵蹄踐踏、蹂躪,家鄉人民奮起抵禦外敵後,肖紀美意識到要好好讀書,讓國家富強,不能做亡國奴。

戰火沒有阻斷肖紀美的求學路,經過不懈努力,1939年肖紀美以當地第二名的成績考進交通大學唐山工學院礦冶工程系,開始步入金屬學研究的殿堂。

本科求學期間,他的父親和祖父雙雙離世,家庭巨變讓肖紀美一時難以接受,但對祖國的責任感和保護意識讓他重新振作,毅然投身於科技救國之中。

1948年2月,肖紀美考入密蘇裡大學礦冶學院,開始了異國的求學生涯,由於天資聰穎,勤奮攻讀,他僅用兩年時間,就以優異的成績分別獲得冶金碩士及博士學位。

心懷報國志、艱難歸國路

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肖紀美深知一窮二白的新中國需要他這樣對金屬學熟悉的人才回國建設,因此在1950年博士畢業後,他就一心想要回國參加祖國建設。

1951年,肖紀美接到了天津北洋大學的聘任書,便馬上訂船票,準備回國,但由於美國政府阻撓,他和家人想盡各種辦法都沒能如願,只能暫時留在美國工作。

留美期間,肖紀美在林登堡鋼鐵熱處理公司實習了一年半,之後又在愛柯產品公司和坩堝鋼公司工作了五年半。這期間的研究工作為他在回國後進行金屬學和冶金學的研究和實踐工作,積累了工業應用研究的經驗。

1957年,肖紀美攜家人毅然決定回到祖國。

由於肖紀美優秀的學識與能力,美國政府不願意放他走。7月7日,肖紀美帶著家人在舊金山坐上了回國的輪船,在船上,兩位美國移民局的官員上船勸肖紀美留在美國工作,並承諾給他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待遇,肖紀美斷然拒絕。

當肖紀美和家人來到第二站洛杉磯的時候,又有兩位美國官員上船,以同樣的話再勸肖紀美,依然被他拒絕。為此肖紀美及家人登陸後,他還打電話向華盛頓印度駐美大使館(當時我國政府委託印度駐美大使館代辦中國留美學生之事)求助。

輪船行至檀香山時,美國移民局人員登船與他進行了最後談判。美國當局以中美沒有外交關係為藉口,聲稱如果肖紀美回中國,就要扣留所攜帶的約一萬美元的旅行支票,如不走,則賠償損失。

肖紀美歸心似箭,不為所動。他幽默地說:「我先把錢存在你這裡,但我要算利息的。」此存款直到1972年中美建交,由尼克森訪華時歸還。

七年艱難歸國路,肖紀美不為利益所趨,終於回到魂牽夢繞的祖國。

凸顯學術才、開創新學科

回國後,肖紀美結合在美國期間研究的基礎和我國實際情況,繼續研究節鎳不鏽鋼和耐熱鋼的新鋼種,對我國鉻鎳氮不鏽鋼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上世紀70年代,斷裂力學被廣泛引入我國。斷裂力學研究的是鋼在工業領域的實際運用中發生的斷裂、腐蝕等問題。我國關於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這是當時迫切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

為此,肖紀美的研究方向由金屬學領域轉向斷裂學科的實際問題。他帶領團隊綜合評述了化學介質對於斷裂過程的影響,並於1980年提出「斷裂化學」這個斷裂學科的分支。

1972到1977年間,肖紀美及其團隊利用五年時間,進行了工程構件的斷裂分析和斷裂力學研究,解決了一批工程中的斷裂問題和產品質量問題,獲得了顯著的社會經濟效益。

此外,他還先後發表了學術論文10餘篇,出版了專著《金屬的韌性與韌化》,對發展斷裂力學理論和斷裂學科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還4次獲冶金部和國防科工委的獎勵。

肖紀美獲得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


肖紀美始終秉持簡樸的作風和認真踏實的工作態度,他帶領團隊還在氫致開裂、應力腐蝕、腐蝕疲勞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經過實驗證實的新見解,形成了我國自己的學派,並逐步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

由於在科研領域的突出貢獻,1980年,肖紀美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肖紀美和研究團隊的成果「材料的應力腐蝕與氫致開裂機理研究」獲得1987年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及1997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獎一等獎。1999年肖紀美被美國腐蝕工程師協會(NACE)授予「資深會員」稱號。

無論科研條件多麼艱苦,肖紀美都堅持研究、無怨無悔,充分發揮自己的學術才能。

第三次全國自然科學獎授獎大會(前數第四排,右起第四人是肖紀美)


教書兼育人,「士」而不「仕」

肖紀美在科研方面碩果纍纍,同時,他還長期工作在教學一線,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提攜後進,至今桃李滿天下。

在本科生教育上,肖紀美為本科生開設了金屬材料方面的課程,並親自撰寫教材,出版著作。他不僅將科學知識和技能交給學生們,同時還教學生們為人處世之道和愛國之情。

當初他進入金屬物理專業時,金物系剛剛建立,上課沒有大綱和教材,他就自己整理材料給學生講課。學生記的筆記再經過肖紀美重新整理,最終成為了金屬物理的教材,如《金屬材料的腐蝕問題·腐蝕金屬學》《高速鋼的金屬學問題》《不鏽鋼的金屬學問題》《合金能量學》《金屬材料學的原理和應用》和《合金相及相變》等。

在研究生培養上,他帶領學生下廠調查、做科研,培養出了一批批實用型人才。他在北京科技大學工作期間共培養了六十餘名研究生。

在審閱研究生論文時,他對文字、內容,甚至標點符號的要求,都一絲不苟。他的學生後來有不少在其專業領域繼續深入研究,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科學家的科研精神,成為該領域的領軍人物。也有不少學生走上教學崗位,並成為博士生導師,繼續為國家培養人才。

肖紀美不僅在物理學研究上有很高的造詣,在人文科學及交叉科學中也頗有建樹。他在老年時期還很關注交叉科學的研究發展,並將其在自然科學領域中的研究思路,遷移到人文科學和交叉科學中。

九十歲高齡時,他依然筆耕不輟,勤於思考,探索研究類比與交叉,並在91歲高齡堅持思考學術和研究問題,於2010年出版新書《類比與交叉——創造性思維方法》。

肖紀美一直秉持「終生為士不為仕」的理念,專心做學問,積極參加有關學會的工作。他在社會工作中為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肖紀美還曾任中國博士後科學基金會副理事長,為中國博士後制度的建立與健全作出了重要貢獻。

肖紀美始終堅持認真踏實的工作作風。淡泊名利、士而不仕,正是他一生真實的寫照。

重情又重義,鐵漢也柔情

肖紀美在美國工作期間,經同學介紹認識了現在的愛人洪靜純。二人於1953年結婚,並育有兩個兒子。在青年和中年的時候,一直是妻子在家照顧肖紀美的飲食和起居,隨著二人步入老年生活,妻子的身體大不如前,於是肖紀美就反過來照顧妻子。

半個世紀以來,他們一起相愛相知、相伴相親,一起從青年到中年,再到老年。

然而,2004年11月6日,他還沒來得及見到妻子最後一眼,妻子就去世了。那年肖紀美得了一場大病,情緒也不好,學生和同行們都十分擔心和惦記他的身體。

自此肖紀美常年如一日地每天起床默默地站在愛人的遺照前兩分鐘,表示懷念,並且在出去散步或者出差講學時也會隨身帶著愛人的照片,時常拿出來看。

2010年肖紀美在家中手握妻子照片


2014年4月23日,肖紀美逝世,享年94歲。

他一生勤奮刻苦、鑽研學術、科學求實,是一代學術大師;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是一代教育名家;重情重義、愛護家人、淡泊名利、滿腔愛國情,是我們的思想楷模。


文:王晶瑩,教授,目前關注科技人才成長規律研究;孔凡貴,研究生,主要從事科學教育和科技史研究。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學報】士而不仕肖紀美
    肖紀美在科研方面碩果纍纍,為國家的科學事業和經濟建設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為中國腐蝕與防護學會的建立和發展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此外,他還長期從事一線的教學工作,教書育人,誨人不倦。  肖紀美秉持著終生「為士不為仕」的態度,把自己奉獻給了三尺講臺。他一直很讚賞「交叉結合」的研究方法,並在老年工作中致力於此。
  • 紀念徐光憲院士誕辰100周年研討會在上虞舉行
    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院士誕辰100周年之際,11月7日,紀念徐光憲院士誕辰100周年研討會在上虞舉行。
  • 「中國居裡夫人」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活動舉行
    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現場。 蔣振江 攝中新網太倉5月31日電(周建琳)5月31日是世界公認的傑出女物理學家、被譽為「中國居裡夫人」的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日。相關紀念活動今天在吳健雄的故鄉——江蘇太倉市隆重舉行。此次紀念活動由蘇州市政府、東南大學、中國科學院院士工作局聯合主辦,太倉市政府承辦。
  • 陳茹玉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暨南開百年有機磷化學學術研討會舉行
    南開新聞網訊(記者 馬超 攝影 宗琪琪)9月20日至22日,陳茹玉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暨南開百年有機磷化學學術研討會舉行。  陳茹玉院士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於9月21日在八裡臺校區石先樓召開。中國工程院院士、南開大學校長曹雪濤出席大會並致辭。
  • 太倉紀念吳健雄誕辰100周年
    今年是著名華裔女物理學家吳健雄百年誕辰。5月30日,江蘇太倉隆重舉行吳健雄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部分兩院院士,國內外高校知名教授學者,吳健雄的母校東南大學、南京大學代表,以及吳健雄的親屬代表近500人出席了紀念大會。  1912年5月31日,吳健雄出生在太倉瀏河鎮。1929年吳健雄以蘇州女師第一名的成績獲準保送國立中央大學。
  • ...紀念何炳林院士誕辰100周年暨中國化學會第19屆反應性高分子...
    紀念何炳林院士誕辰100周年暨中國化學會第19屆反應性高分子學術研討會何炳林院士何炳林院士歷任南開大學化學系系主任、高分子化學研究所所長,曾兼任青島大學校長、中國化學會常務理事、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化學委員會副主任等職務。何炳林院士於1958年創立南開大學高分子學科,是我國最早建立的高分子學科之一。
  • 西北農林科大紀念趙洪璋院士誕辰100周年—新聞—科學網
    、中國科學院院士趙洪璋誕辰100周年。 隨後,他又育成「豐產3號」「矮豐3號」和「西農881」為代表的四批優良小麥品種,累計種植面積達9.5億畝,增產小麥約256億公斤,為解決農民溫飽,保障國家糧食安全作出了卓著貢獻。 趙洪璋不僅奉獻了四批優良品種,在小麥育種理論上也有獨特建樹。其主編的《作物育種學》全國統編教材和《小麥雜交育種工作中的若干問題》等論文,具有很高的理論水平和學術價值。
  • 紀念徐光憲院士誕辰一百周年
    2020年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稀土之父"徐光憲教授誕辰100周年,《中國科學:化學》邀請蘭州大學校長、北京大學稀土材料化學與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嚴純華教授擔任特約編輯,組織徐先生的學生以及在實驗室學習工作過的同仁撰文
  • 中科院院士曾呈奎誕辰110周年系列紀念活動在青島舉行
    為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紀念曾呈奎為我國海洋科學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緬懷他「愛國敬業、耕海澤農、前瞻布局、甘為人梯」的偉大科學精神,中國科學院海洋研究所黨委於6月18日舉行曾呈奎110周年誕辰系列紀念活動。
  • 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
    馮康先生(1920 年9 月9 日—1993 年8 月17 日)紀念馮康先生誕辰100 周年1953 年華羅庚和馮康隨中國科學院訪蘇代表團赴蘇聯訪問(左二馮康)馮康1959 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1964 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大代表,1979 年被評為全國勞動模範,1980 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院士
  • 印度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
    新華網孟買10月10日電(記者聶雲)印度援華抗日戰士柯棣華大夫的故鄉--西部的馬哈拉施特拉邦(馬邦)政府10日在邦府所在的孟買紀念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1946年,他的父親根據柯棣華大夫的不平凡經歷,拍攝了第一部有關柯棣華大夫的電影,受到廣大印度人民的喜愛。  印度薩拉斯瓦特銀行董事長基蘭說,印中是世界兩大文明古國,有著友好往來的悠久歷史。他願柯棣華大夫的精神發揚光大,促進兩國友好關係不斷發展。  柯棣華大夫誕辰100周年紀念大會在附近的達努卡商學院禮堂舉行,柯棣華大夫的妹妹瓦薩拉出席了會議。
  • 力學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110周年報告會
    力學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110周年報告會 2019-03-29 力學研究所 【字體:大 中 小】   3月39日上午,中國科學院力學研究所舉辦紀念中科院院士郭永懷誕辰
  • 趙忠賢院士:紀念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材料人註:2020年10月10日是我國低溫物理與低溫技術研究的開創者之一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材料人平臺將推送兩篇紀念文章,以下為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趙忠賢院士撰寫的《撰寫大百科全書「洪朝生」條目二三事--紀念洪朝生先生誕辰一百周年》 改革開放初期,中國決定出版第一部「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卷由錢三強先生負責。1982或83年的一天,錢臨照先生派人送來一張親筆籤字的紙條,讓我去他家一趟。原來是讓我寫大百科全書「洪朝生」條目。
  • 武大紀念李國平院士誕辰百年 函數論學科主要奠基人之一
  • 介休市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黃河新聞網晉中訊(宋暉 曹煒嚴)11月16日,是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紀念日,今年也是享譽學術界的「侯馬盟書」發現55周年,在張頷先生故裡山西省晉中市介休市,為了紀念這位享譽國內外的文博大家、古文字學家、歷史學家和書法家,介休市委、市政府在介休市博物館舉行紀念張頷先生誕辰100周年系列活動。
  • 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金壇舉行
    紀念華羅庚誕辰110周年學術研討會在金壇舉行 2020-11-13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紀念朱顯謨院士誕辰105周年 | 唯願黃河流碧水
    編者按 12月4日是朱顯謨院士誕辰105周年,楊凌示範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將舉行系列紀念活動。為弘揚朱顯謨院士的科學家精神,追憶朱顯謨院士為我國黃土高原水土保持與生態建設作出的巨大貢獻,楊凌融媒體中心聯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黨委宣傳部開設「紀念朱顯謨院士誕辰105周年」專欄,與大家共同緬懷院士畢生為推動科學事業所付出的心血,感受他一生愛黨愛國、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懷和嚴謹治學、誨人不倦的大師風範,激勵每一位楊凌農科人傳承弘揚老一輩農業科學家的可貴精神和寶貴品質,凝心聚力推進區校融合一體發展,為楊凌示範區更好履行國家使命
  • 清華大學舉辦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
    清華新聞網12月8日電(記者 田姬熔 攝影 常志東 崔文瑞)12月6日,華羅庚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於清華大學主樓接待廳舉行。華羅庚先生也是科協事業的拓荒者,是中國運籌學會的創始人,為科協事業發展和科技社團建設匯智聚力。徐延豪指出,在紀念華羅庚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我們正迎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科技大變革的時代。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習近平總書記關心重視數學等基礎科學的發展。
  • 紀念「控煙之父」翁心植誕辰100周年 王辰院士深情追憶恩師
    點擊查看 「翁心植院士對患者,學生、同事,以及中國醫學界均做出了突出貢獻,他是個真實的人,質樸的人,我們必須去思考,要如何傳承和發揚他的精神。」5月10日,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下稱北京朝陽醫院)召開紀念翁心植院士誕辰100周年座談會。
  • 發現的樂趣:紀念理察·費曼誕辰100周年
    --始於費曼,但不止物理2018年5月19日正值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公眾科學日,未讀文化品牌聯合中科院物理所以及《科普時報》,在中科院物理所舉辦了"發現的樂趣:紀念理察·費曼誕辰100周年"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