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說到荊州我們肯定會想到名著《三國演義》裡關羽大意失荊州的故事,身處在荊州我們似乎能被時光拉回那個戰火紛飛群雄四起的世道。但是隨著近年來經濟文化的發展,荊州的旅遊業也在不斷崛起。荊州5年前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關公像,斥資15億元人民幣打造,佔地228畝。但是這個雕像並沒有給荊州帶去期望的收益,反而麻煩不斷。
一、關公像文化牌,要建就建世界最大,不料竟是悲劇的開始
荊州是被關公精神影響最深的地方,為了增強荊州的影響力,吸引更多遊客到荊州遊玩,荊州政府決定打造關公像供遊客觀賞,利用旅遊帶動荊州的經濟發展。
這個口號提出以後就迅速開始實施建造,還沒有經過各方面的考察,各個部門就覺得這個決策可行。最終高58米,花費15億元的關公像在關公義園建立起來,這座關公像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關公像。底座高10米寓意關公守衛荊州十年,關公高達48米寓意關公48歲的年紀,整個雕像佔地228畝,就連關公手中的青龍偃月刀就長達70米。
整體的建築看似天衣無縫,當時每個人都覺得關公像能吸引無數遊客,但總有天不遂人願的時候。
2016年建造完成後,荊州確實吸引了大量的關注,再加上開園後結合當地的廟會,荊州的旅遊人數絡繹不絕,帶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到處一派繁榮的景象。
但是時間一長,網絡上對荊州關公義園的褒貶不一,許多遊客都會說關公義園太單調了,並沒有遊玩的必要性。人們只對關公像感興趣,站在園區以外都能看的一清二楚,根本不需要進園,況且門票費用也不低,且遊客反映並不想去第二次,現在園區已經門可羅雀。
當時關公像建的匆忙,並沒有對進行多方考察,其實荊州地處河流交匯地區土壤疏鬆,並不適合建造大型建築。在關公像落成後第二年,景區地面已經開始塌陷,雖然園方一直在修繕,但終歸不是辦法。
二、巨資關公像該何去何從?
除此之外,關公像也沒有通過消防驗收,這就會引起嚴重的安全隱患,可當時並未引起負責人的注意,可想而知,開園後的後續工作有多麼不被重視。
根據《荊州歷史文化名城保護規劃》指出,在重點保護區50米以內建築物高度不得高於3米,關公義園包含很多與關公有關的古蹟已經屬於重點保護區,而關公目前的高度已經遠遠超出標準,可建造時並沒有被明確制止,這很令人費解,所以說,當地相關部門也應該檢討自己。
關公像建成後經歷雨打風霜的摧殘,需要專業人員定期維護,這又是一項支出。但關公像自建成後,前來一睹風採的遊客逐年降低,目前屬於入不敷出的現象。
所以園方有想要把關公像拆除的想法,拆除關公像也需要經過各方面的討論,有些人覺得現在已經入不敷出了,還不如及時止損,這樣還能減少支出。
也有些人持反對意見,關羽在人們心中一直是勇猛果敢的,在三國時期屬於英雄,在民間一直有"武聖"的尊稱。
關羽還被做成門畫,寓意可以降妖除魔保一方平安,他一直輔佐劉備,儘管曹操拿金銀財寶招安他,他依舊不為所獲,這種忠肝義膽被人們銘記。
他的行為是值得後世學習的,建成關公像之後,更有利於年輕的一代學習的,這樣的學習榜樣是孩子們的寶藏,且就算花錢也買不到。
所以一些人認為,關公像一直在提醒我們要做事正直,提醒我們要銘記歷史,這是非常好的標杆,不應該被拆除。況且政府已經出資建成,現在再談拆除,屬於浪費資金,況且荊州關公園若把關公像拆除,還有什麼吸引力?
目前關公園主要存在的問題是地面下沉,應該首先解決地面下沉問題,然後多方面共同發展,讓荊州做到百花齊放這樣才能吸引遊客以此來帶動經濟發展。
荊州政府正在考慮是否將關公像搬到別的地方,如果搬離此地要搬到什麼地方去,會不會依舊沒有人去觀看?搬遷費用又是一大筆錢,這些問題一直困擾著當地政府部門。
三、關公像被央視點名批評
央視也對此事進行關注,央視批評荊州花15億元建造關公像,不應該如此破費,且現在關公像面臨拆除,導致建造費用全打水漂。當時做決定就應該全方位考察,但有關部門只重視經濟效益,而忽視了文化效益。
荊州政府應該考察當地的文化特色,發展其他的旅遊亮點,而不是只專注於關公像,這樣才能吸引到更多的遊客。藝術是需要百花齊放的,同樣旅遊業也需要,能夠調動遊客的遊玩積極性,否則只能讓遊客產生膩煩心理。他們遊玩一次就再也不想去第二次,這樣不利於當地的長久發展。
此外,央視還批評荊州建造的關公像屬於面子工程,浪費且不實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當今的浪費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勤儉節約是我們的傳統美德,到什麼時候都不應該忘記,而荊州關公像的建造可以說是嚴重的浪費資源。
一個地方的崛起應該找到自己的發展道路,荊州應該橫向發展,而不是像現在這樣只圖面子工程。不僅荊州這樣,全國各地方都應該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