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自稱北方基因負責市場招商的人告訴記者:「到目前為止,全球的醫學界,藥學界,營養學界,這些專家們研究開發的最熱門的產品是什麼?就是肽。到目前為止,我們這個肽的領域至少有超過十位以上的科學家們,因為研究肽而獲得了諾貝爾獎,這在全世界是獨一無二的,是史無前例的。」
據了解,北方基因小分子活性肽是北京泰博吉信集團旗下產品,北京泰博吉信集團是一家專業從事全球直購的跨境電商,2014年成立於中國北京,創辦人是張秉茁,公司採用獨特的O2O裂變模式,實現了分銷渠道的全網覆蓋,並成為全球億萬用戶和創業者的首選平臺。泰博吉信集團是中國國民體質與環境科學專家委員會重點支持的高新技術健康管理企業,業務涉及以天然營養配方的健康產品研發、前沿的健康診斷、健康管理、中醫養生等多個領域。
記者在一份宣傳北方基因小分子肽的宣傳冊看到,北方基因小分子活性肽的功效主要有十種:1、逐步降低血壓,軟化血管。2、心腦血管病;溶栓、恢復神經系統功能。3、預防糖尿病及併發症。4、抗腫瘤、延遲壽命。5、關節炎、腰腿疼痛,不知不覺好了。6、白內障、青光眼、老花眼、近視均有效。7、養胃清腸,消除各類腸胃疾病。8、祛斑抗皺、美白嫩膚。9、強腎固本、修復卵巢,消除亞健康。10、失眠抑鬱、神經系統疾病有望一去不復返。
記者查詢得知,原國家食藥監局沒有批准名稱為「北方基因小分子肽」的藥品或保健食品(國家食藥監局查詢返回的結果),部分網站展示該產品的生產許可證號為「SC11344011100721」。經查,這是中慈保健品科技開發有限公司「飲料;糖果製品」的食品生產許可證號,「北方基因小分子肽」屬於普通食品,不是藥品,沒有治療功效,不能代替藥物用於治療疾病。
而部分網站對「北方基因小分子肽」的描述「本品以非轉基因大豆為原料,由現代生物酶解技術提取,平均分子量小於500道爾頓,併科學添加了天然葉酸,具有「全面吸收、快速吸收、靶向吸收、穿透吸收、分解毒素」等諸多生物特徵,較同類產品在功能及效果上均有大幅提升,對亞健康、腸胃道疾病、呼吸系統疾病、心腦血管疾病、三高症、糖尿病及各類中老年慢性病具有良好的調整功效」等內容使用大量醫藥術語,宣稱或暗示具有治療功效,涉嫌違法廣告虛假宣傳欺騙消費者,請消費者不要輕信。
記者聯繫到一位經銷商,他告訴記者:「北方基因小分子活性肽可以零售,也可以做事業,消費一盒就可以成為的代理,成就無數的分銷商獲得億萬財富。北方基因小分子活性肽抓住了如今市場微商、金融、直銷的痛點,從他們當中選擇獨特的優勢誕生出來的一種新型模式。」
為了能夠發展更多的人,他們還有一套吸引人的制度——泰博吉信獎金制度。公司70%發獎金,日結日領。五大獎金重複拿,業界最高,推薦2個人回本。如銷售獎,直推40%;業績獎,對碰20%;平衡獎,層碰1層42% ,2層以上28%;服務獎,報單獎2.8%(限高級);忠誠獎。其次還有復銷獎,分為A自己復銷:高級代理40%;中級代理20%;初級代理10%。B團隊復銷:直推1人拿2代5%;直推2人拿4代4%;直推3人拿6代3%;直推4人拿8代2%;直推5人及以上拿10代1%。
而根據禁止傳銷條例國務院令第444號第七條 下列行為,屬於傳銷行為:
(一) 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其他人員加入,對發展的人員以其直接或者間接滾動發展的人員數量為依據計算和給付報酬(包括物質獎勵和其他經濟利益,下同),牟取非法利益的;
(二) 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交納費用或者以認購商品等方式變相交納費用,取得加入者發展其他人員加入的資格,牟取非法利益的;
(三) 組織者或者經營者通過發展人員,要求被發展人員發展其他人員加入,形成上下線關係,並以下線的銷售業績為依據計算和給付上線報酬,牟取非法利益的。
隨後記者撥打了北方基因電話,對方稱,該行為屬於經銷商個人行為,跟企業沒有關係。
延伸閱讀:
小分子肽亂象:專家背書、貼牌生產、虛假宣傳成風
那麼,什麼是小分子肽呢?記者查詢得知,小分子活性肽是介於胺基酸與蛋白質之間一種生化物質,它比蛋白質分子量小,又比胺基酸分子量大,是一個蛋白質的片段。兩個以上的胺基酸之間以肽鍵相連,形成的「胺基酸鏈」或「胺基酸串」就叫做肽。其中,10-15個以上胺基酸組成的肽被稱為多肽,而由2至9個胺基酸組成的就叫做寡肽,由2至15個胺基酸組成的就叫做小分子肽或小肽。
去年年初,臺灣媒體曝光了美極客公司(原名為「邁捷普瑞」),涉嫌利用網絡平臺進行傳銷,銷售「蘋果乾細胞」和「低聚肽「等高科技保健品,誇大療效,並通過「拉人頭」和「收取會費」等方式詐騙事主。包裝盒上印著「蘋果風味蛋白粉狀營養飲品」的美極客衝劑,宣稱使用國外進口原料,保健功效小到可以防止脫髮、提高人體免疫力,大到可以治癒癌症。這支「來自新加坡的跨境電商」,通過網際網路宣傳其神奇療效和令人心動的「超誇張獎金」。
有醫師表示,小分子肽根本就沒有那麼神奇的功效。小分子肽和你平時吃的肉中的蛋白質沒有什麼區別,進入人體都是通過胃腸道的消化作用,分解呈胺基酸。
除此之外,記者發現,目前中國肽市場還存在以下亂象:
1、張冠李戴,打「專家牌」吸引消費者。做肽的都知道,肽專家李榮和教授是行業泰鬥,擁有自己的專利技術,一些品牌為了糊弄消費者,謊稱自己的肽是李榮和教授的專利技術,甚至不惜造假。於是,一篇篇關於40多個有關於多肽的諾貝爾科學獎,因為研究多肽,40多個諾貝爾獎項在不同的年度、不同的科別,諾貝爾獎不停的批發出去了。
2、貼牌生產,沒有核心技術,品質和功效難保證。許多品牌在產品裡面添加這樣那樣物質,來解決他的溶解速度、口味、顏色,降低成本,其根本原因就是沒有核心技術無法提取出真正的純肽。
3、虛假案例,胡誇海口。一些品牌為了提高自己產品的功效,盜用其他品牌甚至是其他類產品的案例,以此說是自己產品的案例,因此出現一些無法容忍的尷尬,一些消費者看到同一個案例,卻同時有幾個品牌說是喝自己的小分子肽調理好的。當然也有一些貼牌品牌為了忽悠消費者和代理商,要麼說生產企業是自己的名下企業,一些之前根本就沒有研發生產肽的企業,也開始吹噓自己幾年前就同某單位合作研發生產肽,甚至鼓吹自己的產品是最新技術,是全球最好的肽。
(責任編輯: 景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