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10-14日,地球環境研究所侯小琳研究員團組一行五人赴哈薩克斯坦參加第八屆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科學發展國際會議,該會議由哈薩克斯坦國家核研究中心主辦,是目前國際上專門針對前蘇聯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研究的專業會議,也是國際上針對核試驗場研究最具影響力的國際會議之一。2015年侯小琳研究員團隊與哈薩克斯坦國家核研究中心放射性生態研究所建立合作關係,2016年哈薩克斯坦方面訪問地球環境研究所進行學術交流,本次是受哈薩克斯坦邀請首次參加該會議。來自歐洲、亞洲等9個國家的200餘名代表參加本次會議,共安排口頭報告80餘個,牆報120餘個,該會議的主題為前蘇聯在塞米巴金斯克核試驗場進行的核試驗的環境影響研究與核汙染治理措施,還安排核試驗場核爆遺址、環境放射分析、放射性生態研究實驗室參觀考察活動。侯小琳研究員以及張路遠助理研究員分別以「放射性核素分析方法及其在放射性生態與環境示蹤」及「14C和129I研究2017年9月3日朝鮮核試驗對我國內陸的影響分析」為主題做大會報告,均引起與會人員的關注並進行了交流討論。代表團其他成員對我國環境樣品中129I、Pu同位素分析及其示蹤的研究成果做了牆報展示。這些報告展示了地球環境研究所在放射性核素環境示蹤與核環境安全方向的成果,擴大了影響力。通過參加會議,代表團還了解獲取了核試驗場控制區重要放射性核素水平、遷移、擴散以及放射性生態等方面的重要進展。
在與哈薩克斯坦方面的交流中,哈方認為地球環境研究所報導的放射分析技術可以提升哈方的分析水平,雙方表達了加強合作的意願,並於9月12日下午,代表團與哈薩克斯坦國家核研究中心主任,該中心輻射安全和生態研究所負責人以及科研骨幹人員舉行了正式會談,雙方圍繞已有研究基礎、研究成果、研究計劃、合作形式等內容進行了交流,希望能夠深入合作,並在下一階段確定合作方案,籤署協議。哈薩克斯坦作為「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的國家之一,建立與哈薩克斯坦實質性的合作關係將進一步促進地球環境研究所與帶路國家的深入交流與發展。
會議考察期間,地球環境研究所參會代表團對前蘇聯核試驗場核爆遺址、原子湖等相關核試驗區域、核試驗場周圍及其下風向區域進行考察,了解了核試驗場控制區的範圍,已有研究成果。這對評估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對我國環境的影響具有重要意義。
這次出訪為地球環境研究所剛獲得的中科院「一帶一路」科技合作專項項目「帶路沿線國家核環境輻射安全和核應急體系建設」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未來將在該項目資助下,雙方互派學者交流訪問、合作採集樣品、共享數據等,加強「一帶一路」國家在環境放射性與核分析技術領域的密切合作。
本次出訪推進了地球環境研究所牽頭的科技部基礎性工作專項項目「我國環境放射性水平精細圖譜建設」在哈薩克斯坦相關研究分析任務的開展,為闡明位於我國西北地區上風向的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對「一帶一路」沿線區域核環境的影響提供了關鍵信息,特別是我國西北地區。代表團本次出訪還得到了黃土與第四紀地質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經費支持。
圖1. 侯小琳研究員、張路遠助理研究員作大會報告
圖2. 地球環境研究所代表團與哈方相關領導成員進行會談
圖3. 野外科考
圖4、參觀塞米巴拉金斯克核試驗場遺址、實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