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常說,歐洲近代歷史就是一部殖民擴張史。然而,與大多數人耳熟能詳的英法等國不同的是,對於西班牙,大多數人的印象恐怕就只剩下了西班牙鬥牛士,而不是曾經一度佔據世界殖民霸權的第一代「日不落帝國」。為何西班牙作為初代「殖民霸主」,卻來也匆匆,去也匆匆地早早退場?西班牙從稱霸到衰落的歷程,值得我們的深思。
西班牙在歐洲諸國之中的脫穎而出,要自15世紀末開始的大航海時代說起——在葡萄牙通過在非洲的殖民和貿易獲利頗豐之後,作為葡萄牙的親近鄰居,西班牙也急不可耐地搭上了航海殖民的快車。從哥倫布到達美洲開始,只用了約30年的時間,西班牙就將大半個美洲和菲律賓等地變為了自己的殖民地,建立起了一個龐大的殖民帝國。而這場近乎瘋狂的殖民擴張不但讓西班牙得以攫取大量利潤,自身國力一日千裡,也為西班牙自寶座上的一落千丈埋下了伏筆。
西班牙在殖民擴張的過程中,最重視的就是其在中南美洲的擴張行動。這裡豐富的黃金和白銀資源在西班牙建立對當地的控制後遭到了瘋狂的掠奪。根據資料統計,西班牙在其殖民拉丁美洲的300年間,在這裡榨取了大約2500噸黃金以及10萬噸的白銀。美洲確實地成為了西班牙的「金庫」。在16世紀,在美洲金銀的支持之下,西班牙甚至一度壟斷了世界上80%的金銀。
大量富集的金銀使得西班牙的國力達到了極盛的巔峰,憑藉雄厚的財力,西班牙打造了一支「無敵艦隊」。同時,恰逢西班牙哈布斯堡王朝繼承了奧地利地區及神聖羅馬帝國皇帝之位,又以武力吞併了鄰近的葡萄牙,1580年,西班牙達到了其霸業的巔峰,成為西歐霸主。可緊接著,西班牙就自巔峰急劇滑落——1581年,荷蘭從西班牙的控制之中獨立。1588年,西班牙的無敵艦隊也慘敗於徵討英國的路上,自此之後,西班牙的地位便像坐上了滑梯一般急速下落,再也沒有重返歐洲一流強國之列。
西班牙的衰落如此輕易,對殖民地金銀生產的依賴要排在首要原因——西班牙依靠殖民掠奪的「一夜暴富」並沒能成為他們進行資本原始積累的契機,而是成為了西班牙皇室揮霍的本錢。而金銀大量流入造成的嚴重通貨膨脹,又間接擊垮了本就不如英法等國的西班牙工商業,使得西班牙經濟在表面的繁榮之下日漸虛弱。而最終,西班牙一朝的軍事失敗,成了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其依靠軍事力量建立的金融體系完全崩潰,結束了自己的經濟霸權。
然而,對於自身這種危險的處境,西班牙的領導者不但毫無意識,甚至還一次次地將情況推向更糟的境地。16世紀初,西班牙依靠低地地區發達的工商業獲得了大量利益,一段時間裡,在尼德蘭的各種收入甚至佔據了西班牙國庫的一半。可對於尼德蘭發達的資本主義經濟,西班牙卻不是想著如何更好地利用,而是大肆剝削與打壓。西班牙不但對其濫徵稅款,施加貿易限制,還進行政治與文化的專制統治,最終,荷蘭獨立戰爭不但讓西班牙失去了大量土地和收入,戰爭的消耗更是讓西班牙的財政出現了危機。
直到十七世紀,席捲歐洲的三十年戰爭終於徹底終結了哈布斯堡王朝在歐洲首屈一指的地位,在戰爭的泥潭中,西班牙不但失去了包括葡萄牙在內的大片領土,更是在殖民爭奪中被英法殖民者逐漸超越。最終,隨著法國崛起成為新的歐陸霸主,西班牙已經殘破不堪的國力再也無法用來爭奪歐洲領導權,西班牙永遠地失去了一次重大歷史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