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或更遠的太空旅行中預計會出現的潛在問題

2020-09-10 天文在線

五個太空人之一會經歷了「極端的行為,記憶缺失。」

人類有一個大計劃,在之後的20年要去探索月球和更遠的地方。但是隨著我們的技術穩步發展,我們的身體屬性卻成為了這場遠程太空之旅的障礙。在腦神經科學雜誌ENeuro上的一篇論文揭示了一些哺乳動物大腦存在的「未預料到的潛在問題」,這些問題或許意味著我們沒法像之前期待的那樣去完成這個旅程。

用科羅拉多州立大學最新出的「小劑量」輻射裝置,科學家團隊觀測到了當老鼠在與太空中相似的輻射狀態下呆數月之後,他們會做出一些反常的舉動。這些老鼠表現出了在學習和記憶方面的「嚴重缺失」,並且變得異常焦慮。這些併發症可能聽起來挺正常的因為那些老鼠在實驗環境下呆了6個月,但是科學家團隊也發現它們的大腦結構出現異常,或許可以解釋這些變化。

在這篇論文裡,同作者查爾斯·理莫裡,博士,加州大學歐文分校醫學院放射腫瘤學教授,該團隊認為,他們的發現「明顯會損害太空人的能力,他們需要對火星任務過程中出現的意外情況做出快速、適當和有效的反應。」

離開近地軌道可能會對太空人的大腦造成危險的影響

這個實驗是在老鼠身上做的,所以我們也不能確定對人類來說是不是一樣的。但是,這也十分關鍵。在美國宇航局的實驗中,斯科特·凱莉在國際空間站呆了一年之後,與他在地球上的狀態相比,勝利出現了一些變化,但是生命沒有收到威脅。這些發現暗示著人類在近地軌道區域還是可以很好的適應的——這是個良好的開端。

浸提軌道是一方面,但是去火星(甚至更遠的地方)就是另外一回事了。那邊會有銀河宇宙輻射(GCR),極高的加速度會使電子脫離原子核,把原子核遠遠的甩在後面。這些粒子會不加阻擋的穿過宇宙飛船或者太空人的皮膚,對太空人的健康造成威脅。(來自NASA)

理莫裡和他在加州大學歐文分校的團隊試圖去模擬這種環境,他們讓老鼠在輻射儀器中呆了六個月。雖然這不算是完美的環境,但是他們說可以根據這次實驗做出一些有關暴露在GCR中的合理推論。

隨著時間推移,他們觀察到了生理和行為方面的改變,其狀況令人擔憂。尤其是他們看到實驗組的老鼠大腦中的海馬體神經元的興奮程度遠遠低於控制組的時候。這可以解釋老鼠在進行記憶和社交活動的行為變化。

因此,在五個去火星的太空人中,我們認為至少有一個會表現出記憶或行為上的嚴重缺失。

從社會學的角度上來說,在輻射中暴露了太久的老鼠傾向於避開與其它老鼠社交——儘管他們看起來很樂意與新老鼠認識。他們會花更長時間認識新物體或發現之前的東西換了新地方,這就暗示著輻射削弱了他們的記憶。

但是他們也能注意到海馬體中神經元長期的增強作用也被削弱了。長期的增強作用是促進大腦靈活性的,當兩個神經元「學習」相互連接,去形成強烈的連接以促進學習和記憶。長期暴露在輻射中,這些作者說,似乎會打斷這個關鍵的過程。

作者說把在老鼠身上的發現應用到NASA的工作中,使其能幫助太空旅行事業「仍具挑戰。」太空輻射會以不同的方式影響不同的人,但是基於科學家們在老鼠身上的推算,認為絕大多數太空人一旦暴露在太空中都會在認知層面受到不良影響(比如記憶力)

「所以,在去往火星的那五個太空人之中,我們估計至少有一個,在回到地球之後會表現出在各個層面的嚴重的認知缺失,」科學家團隊寫道。

鑑於太空事業的企業家們已經計劃在火星構建成熟的文明,五個太空人之一會受到不良影響這一事實便給這一計劃增添了障礙。但是這個障礙並不是不能克服的。儘管作者描述這項任務是「出乎意料的」,NASA已經了解到太空中的輻射是需要用許多年攻克的一個挑戰,他們也在積極的尋求解決方案。

比如,在2003年NASA就給布魯克黑文國家實驗室在紐約的分部投資,創立了NASA空間輻射實驗室,就像理莫裡的項目一樣,創立之初就是未來評估類似太空中的輻射對人類的影響的。結果是我們能更好的處理這些輻射風險,研究的重點將「從風險評估轉向對策開發」。

我們只是這緊張時間線中的一環。一些評估表明,人類將在未來20年內到達火星(並留在那裡)。但希望在它們拖慢我們的進度之前有足夠的時間來解決這些問題。

摘要

在NASA準備去火星的任務時,太空輻射對人體有健康風險的擔憂就浮現出來了。直到現在輻射的影響也只在動物身上實驗過,使用的輻射頻率大概比真實的頻率高1.5-105 88. 使用一種新的,低劑量率中子輻照設備,我們已經發現,在現實中,低劑量率照射會產生嚴重的神經認知併發症並損傷神經傳遞。老鼠長時間(六個月)暴露在低劑量(18cGy)和劑量率(1 mGy/天)的中子光子混合場環境中會造成海馬體受損以及皮質長期增強。而且,老鼠展現出嚴重的學習能力和記憶缺失,並表現出一些壓抑的行為。行為分析指出,與這些真實模擬相關聯的風險的增加,首次揭示了與深空旅行相關的各種神經功能方面的一些意想不到的潛在問題。

作者: Emma Betuel

FY: 張顥葶.d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相關焦點

  • SpaceX星艦計劃拉開序幕 目標火星以及更遠
    SpaceX星艦計劃拉開序幕  目標火星,以及更遠  近日,美國太空探索技術公司(SpaceX)發布了新一代火箭的藍圖:被稱為「星艦」(Starship)的下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將成為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航天運載器。
  • 馬斯克的火星殖民計劃,登陸火星不是問題,但建基地或有潛在危險!
    據《每日星報》9月3日報導,「科學狂人」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在周一(1日)的火星峰會會議上提及「前往火星的星艦(Starship)」研發進度,並表示登陸火星不是問題,真正的挑戰是在火星建立根據地。
  • 太空垃圾問題日益嚴重 或危及未來月球或火星任務
    太空垃圾問題日益嚴重 或危及未來月球或火星任務  Emma Chou • 2018-09-19 10:57:27
  • 中國發射火星與美國進行太空競賽
    兩國正處於一個有利的時期,地球和火星在短途旅行中處於有利位置,美國太空飛行器將於7月30日升空。中國宣教團被命名為「天問一號」(Tianwen-1),這是對一首經典詩的致敬,這首詩帶有關於宇宙的詩句。工程師和其他員工在海南南部島嶼的發射場上歡呼雀躍,這是中國最大的太空火箭-長徵3月5日登上藍天。
  • 天問一號飛上太空,而毅力號卻頻頻出現問題,它還能抵達火星嗎?
    火星和地球一樣,都是處在太陽系的宜居帶上的,並且火星的生態環境與地球也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有不少科學家認為,火星是除了地球以外最適合人類生存的星球,為了尋找火星宜居的證據,這些年來科學家們付出了不少努力,也有了很多重大發現。
  • 天問一號飛上太空,而毅力號卻頻頻出現問題,它還能抵達火星嗎?
    在2020年5月,毅力號在檢測的過程中就不順利,由於毅力號出現液氧傳感器的線路故障問題、發射臺的起重機故障等問題,導致毅力號不得不推遲發射。2020年是發射火星探測器的最佳窗口期,倘若毅力號趕不上這次的發射時機的話,那麼毅力號就要等到2022年才能再次發射(地球和火星每26個月會出現為期幾周的發射最佳時期)。
  • 火星超「火」太空專家破解火星影劇背後的科學
    一些太空人在太空呆上一個月後,也面對腳皮脫落的問題。新加坡航天與科技有限公司(SSTL)行政總裁陳淑婷說,人類身體構造是為了適應地球環境,如果置身在不同環境,會造成許多問題。人體非常複雜,很多生理功能息息相關,當一個功能改變,可能影響其他功能。
  • 天問一號預計明年5月在火星著陸
    中國新聞社邀請中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新聞發言人、國家航天局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副主任劉彤傑,對大家一直關注的天問一號任務進行權威解讀。 天問一號後續還將有1-2次中途修正 據劉彤傑介紹,火箭發射探測器時,會產生入軌偏差,在飛行控制中也會出現偏差。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帶領天空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了一號火星探測器:新華社去年夏天,阿聯、中國和美國一起在7~8月火星探測窗口「堆」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只有在此期間,從地球出發的宇宙飛船才能沿著最節省燃料的軌道到達火星。因此,這三艘飛船將聚集在軌道或行星表面忙碌的「探險家共同體」中。第一個到達火星的是阿聯的好望號軌道飛機,預計2月9日到達目的地。
  • 火星直徑大小的太陽黑子出現,潛在影響地球通信系統!
    目前,研究人員觀測到太陽存在一個巨大黑子正在朝向地球,預計未來幾天黑子體積將逐漸增大。該區域被稱為AR2770,是一處與火星直徑相當的「主暗核」區域,其表面散布著許多隕坑大小的「斑點」。該區域被稱為AR2770,是一處與火星直徑相當的「主暗核」區域,其表面散布著許多隕坑大小的「斑點」。
  • 火星直徑大小的太陽黑子出現,潛在影響地球通信系統
    該區域被稱為AR2770,是一處與火星直徑相當的「主暗核」區域,其表面散布著許多隕坑大小的「斑點」。 目前,研究人員觀測到太陽存在一個巨大黑子正在朝向地球,預計未來幾天黑子體積將逐漸增大。  該區域被稱為AR2770,是一處與火星直徑相當的「主暗核」區域,其表面散布著許多隕坑大小的「斑點」。
  • 火星直徑大小的太陽黑子出現 潛在影響地球通信系統
    北京時間8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研究人員觀測到太陽存在一個巨大黑子正在朝向地球,預計未來幾天黑子體積將逐漸增大。
  • 2021 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這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均於 2020 年 7 月發射升空,預示著今年將是一個忙碌的太空探索之年。因此,不出意外的話,這三艘宇宙飛船會在軌道或行星表面聚集成一個繁忙的 「探索者社區」。第一個到達火星的將是阿聯的希望號軌道飛行器,它將於 2 月 9 日抵達目的地。這是阿拉伯國家太空計劃中第一個執行任務的深空探測器。這項任務的目標是研究火星大氣層空間站,將有價值的數據傳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也將於 2 月 10 日抵達火星。
  • 太空旅行有沒有想過 長時間登月和火星任務潛在影響的問題
    人們早就知道太空飛行會對您的健康造成危害:例如,失重會導致骨量和肌肉質量下降,並損害視力。而且這還不是全部,Kundrot說。「你有輻射,」他說。「你的大氣環境已經改變了 - 船上的二氧化碳含量更高。您可能會對此事件產生更多壓力。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這三個國家的火星探測器均於2020年7月發射升空,預示著今年將是一個忙碌的太空探索之年。因此,不出意外的話,這三艘宇宙飛船會在軌道或行星表面聚集成一個繁忙的「探索者社區」。第一個到達火星的將是阿聯的希望號軌道飛行器,它將於2月9日抵達目的地。這是阿拉伯國家太空計劃中第一個執行任務的深空探測器。這項任務的目標是研究火星大氣層空間站,將有價值的數據傳回地球,供科學家研究。中國的天問一號探測器也將於2月10日抵達火星。
  • 月球只是"跳板",人類正踩著它準備進行更遠的旅行
    其實能否登陸火星要考慮很多的問題,首先是距離問題。縱觀人類這幾十年的航天史,人類一直未停止探索宇宙的步伐,整整50年前,人類在月球上留下了第一個腳印。,一次漫長火星任務,再加上密閉的太空飛行器,在這個狹小的空間中生活六600天會發生不少心理問題,而這些心理問題還會讓身體出現各種毛病。
  • 2021人類太空漫遊:抵達火星、超級血月、探索更多太空秘密……
    ▲中國長徵五號火箭攜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從海南文昌航天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來源:新華社去年夏天,阿聯、中國和美國一併在7~8月的火星探索窗口期「扎堆」向火星發射了探測器,只有在這段時間,從地球出發的太空飛行器才能沿著最節省燃料的軌道到達火星。因此,不出意外的話,這三艘宇宙飛船會在軌道或行星表面聚集成一個繁忙的「探索者社區」。
  • 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原標題:俄計劃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探訪比火星更遠目標   據英國《每日郵報》11月14日報導,俄羅斯凱爾迪什研究中心日前宣布了一項大膽的計劃,將在未來使用核動力載人飛船進行星際探索,探索範圍延伸至火星之外的天體目標。   這一科研中心目前正在建造可以在7個月內抵達火星的動力火箭。
  • 火星直徑大小的太陽黑子出現,潛在影響地球通信系統
    北京時間 8 月 12 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目前,研究人員觀測到太陽存在一個巨大黑子正在朝向地球,預計未來幾天黑子體積將逐漸增大。該區域被稱為 AR2770,是一處與火星直徑相當的 「主暗核」區域,其表面散布著許多隕坑大小的 「斑點」。
  • 太空商業化:由商業利益驅動的未來太空探索,將走得更遠
    上個世紀60-70年代,美蘇爭霸上升到外太空層面,雙方在爭奪太空霸權上互不退讓,不遺餘力地投入財力物力,很快形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太空探索活動,1961年,太空人加加林進入太空,這是人類第一次乘坐太空飛行器進入地球大氣層的外層空間;接著,1969年,阿波羅11號登陸月球,這兩次太空探索活動對人類後來的太空活動影響深遠